APP下载

体育类纪录片的审美表达

2023-07-10付超葛奕霖

传媒 2023年11期

付超 葛奕霖

摘要:自2022年北京冬季奥会成功申办以来,体育类纪录片的创作在国内广受重视并渐入高潮。本文以2022年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播出的体育纪录片《飞越冰雪线》为例,分别从叙事审美、视听审美、诗意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体育类纪录片的审美表达。

關键词:审美表达 体育纪录片 飞越冰雪线 体育美学

与奥运新闻、赛事节目不同,体育纪录片是对体育文化内涵、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体现和挖掘。近几年来,体育纪录片创作打破单一的叙事模式,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多元化的视角和以小见大等手法,展现体育纪录片的审美意涵,拓宽了体育运动的视觉艺术表达。《飞越冰雪线》为中宣部“记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荷兰洞察电视公司联合制作,是一部独家记录多国顶尖运动员备战北京冬奥会幕后历程的六集纪录片。创作团队在一年中跟拍七名顶尖冰雪运动员,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讲述他们备战奥运的故事,凸显了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增强了体育事业的影响力,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飞越冰雪线》通过平凡之美的叙事表达,展现了体育运动中的“人性光芒”,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展现。创作者分别从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运动生涯、团队家庭及其奥运比赛的心路历程来展开叙事,以人物成长为主线,让受众感受运动员的精神和魅力。该片六集分别为《荣耀》《砥砺》《坚毅》《激情》《无畏》《欲火》,通过简单明了的主题展现深厚的人文内涵、体育精神和价值情感。影片呈现运动员们的精神之美、气质之美和人性之美,在激发审美共鸣的同时,深度挖掘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创作追求和审美价值。

一、平凡之美的叙事表达

与其他体育类纪录片相比,《飞越冰雪线》的叙事审美表达有较大的创新。创作以第一人称为主线,形成了多线叙事结构,通过运动员的自述来展现运动员的体育生涯、成长经历、团队家庭以及他们参与奥运的心路历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让受众感知运动员口中的“冰雪世界”,体会坚韧顽强的体育精神。

1.以主观视角增强代入感和体验感。创作者通过运动员的自述和采访来呈现其运动生涯。这种叙事手法能够拉近主人公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受众的代入感和体验感。影片中展现了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包括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俄罗斯冰球运动员米哈伊尔·谢尔加切夫、荷兰速滑运动员凯·维尔拜、患厌食症但仍继续训练的美国高山运动员爱丽丝·梅里威瑟、因受伤接受数次手术之后依旧坚持的英国单板滑雪女将凯蒂·奥默罗德、勤俭持家的墨西哥小将多诺万·卡里略、兼具雄心壮志和家庭观念的中国男子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虽然他们的国籍、肤色、经历、训练项目都不同,但他们因体育结缘。纪录片令体育运动成为一种“命运共同体”的联结,折射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运动之间的情感交汇、精神碰撞和价值共鸣。

2.通过自我陈述立体呈现运动员形象。《飞越冰雪线》纪录片以多维视角,多个层面来表现运动员追求理想、奋力拼搏的真实故事。第一期《荣耀》立体展现了冰雪运动员谷爱凌的形象:她是一位出色的18岁年轻女性,是世界一流的自由滑雪运动员和出色的模特。生活中,她与普通高中生一样活泼、开朗,每逢假期都要完成繁重的学业。纪录片采用了多维度的平民化视角,将谷爱凌的性格与形象立体化呈现,让受众看到她在失败中坚持、在坚持中突破自我的成长过程,切实感受顶级运动员与普通人一样的人格特质。谷爱凌开朗乐观,在镜头面前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在比赛前很紧张。在赢得比赛后,她会自豪地说:“我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不害怕也不羞于说我尽了全力。”在谷爱凌的采访中,她自信、独立、包容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第一人称视角区别于解说词这种第三人称的表达方法,创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表达,让受众见证人物的成长,发现人物性格的真实、自信和超越之美。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拉近受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也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情。

二、视听之美的动态呈现

体育美的创造,凝聚着多种艺术要素。《飞越冰雪线》全方位展现了自由式滑雪的激情美、花样滑冰的柔性美、高山滑雪的刺激美、单板滑雪的洒脱美……用高超的运动美学技术诠释运动艺术的审美表达。

1.运用运动美学手法展现身体力量之美。“身体力量与健美是运动美学的基础元素,其中,身体美是运动美学的第一个层面。”相较于其他题材的纪录片,体育纪录片注重在视听语言中充分展现“运动之美”,从而凸显体育运动的魅力。“运动美”的视觉呈现能够提高体育纪录片的视觉冲击力,是体育纪录片展现审美价值和审美责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技术推动下,《飞越冰雪线》的拍摄手法规避了呆板的记录模式,全片采用先进的高速追踪影像技术手段来展现U型场地技巧、大跳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奥运项目的魅力瞬间。例如,在表现谷爱凌训练障碍滑雪和U型场地技巧时,影片多次用长镜头来展现训练的真实感,滑板划过冰面,越过障碍,直冲上空,将她在空中的花样姿态快速、准确、精彩地呈现给受众,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速度与激情的运动魅力。高速摄像、快切、升格等拍摄方式也精准捕捉了运动项目的精彩瞬间,使得受众充分感受到运动员的体态美和力量美。

2.挖掘运动美学细节,展现具有震撼效果的视觉体验。“以往的体育纪录片由于长期受‘计划拍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都采取模式化拍摄方法,有时为了突出主题甚至进行‘摆拍,偏离了真实记录的轨道。”纵观体育影像的发展,体育纪录片在视听审美和拍摄手法方面都不再限于传统的美学领域,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运动美学细节,打破纪录片审美表达的壁垒,不断给受众带来具有震撼效果的视觉体验。例如,《飞越冰雪线》细节呈现了墨西哥花样滑冰运动员多诺万·卡里略一气呵成的旋转跳跃姿态,充分调动受众情绪,让人们在紧张和期待的情绪后顿感酣畅淋漓。在呈现俄罗斯冰球运动员米哈伊尔·谢尔加切夫“冰上风采”时,生动刻画他控制冰刀和挥舞球杆的动作,抓住瞬间,表现一顿一挫的动感碰撞。再如,在表现荷兰速滑运动员凯·维尔拜的速滑技巧时,则着力呈现其训练节奏和速度时的细节。表现墨西哥花样滑冰运动员多诺万·卡里略时,不仅在冰场上表现其全身各处运动细节,将运动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通过音乐渲染,把冰场打造成运动员自己的舞台。通过多样变换的运动镜头,受众跟随运动员的速度与激情,感受变幻多端的运动之美,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感。

三、诗意之美的精神传递

纪录片的诗意审美是指纪录片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和意义。对于纪录片来说,输出价值情感、诱发深入思考是重中之重。从诗意审美的角度出发,一部优秀的体育纪录片首先要具备深刻的精神情感力量。《飞越冰雪线》展现冰雪运动之美的同时,深度挖掘了奥林匹克精神,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主题,呈现出深厚的人文内涵、体育精神和价值情感。体育纪录片能够展示人性的光辉一面,激发受众的思考,这是体育纪录片诗意审美的重要价值所在。

1.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飞越冰雪线》通过细节描画,生动展现了运动员拼搏超越的进取精神。他们在训练中突破自己、在比赛中挑战自己、在生活中正视自己。体育活动充满竞争性,能够激起运动员的好胜心和进取心,强化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体育运动倡导的不服输、不言弃的超越精神和进取精神,也能激发参与者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从而在体育活动中激发身体潜能,创造更优异的成绩。”《飞越冰雪线》记录的每位运动员无不是在训练中,不断突破身体机能的极限。例如,俄罗斯运动员米哈伊尔·谢尔加切夫把每一场比赛都当作最后一场比赛,他与妻子结缘于冰球,冰球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激励着他保持顽强拼搏的热情。再如,因压力而患上厌食症的美国高山运动员爱丽丝·梅里威瑟,她在承受病痛之苦的同时依然艰苦训练,这不仅塑造了她超过常人的顽强意志,也让她不断进步并实现突破。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不仅可以激励运动员取得佳绩,也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充满能量,这正是体育精神的魅力所在。

2.乐观自信的运动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提倡重在参与并不是否定比赛的求胜目标,而是强调要更加注重享受运动的过程。乐观自信的运动精神是纪录片中每位运动员都有的品质,运动员们享受比赛的同时突破自我,获得超越比赛本身的意义。有着音乐制作人和荷兰速滑运动员双重身份的凯·维尔拜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运动精神,他苦练速滑起步与弯道,不断尝试突破。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每一场比赛时,更多展现了享受比赛和挑战自我的心境,她每一次获得奖牌和刷新纪录都是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体现。可见,参加奥运会并非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正如谷爱凌,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提升滑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都参与进来。

3.以人为本的运动精神。“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的伟大的社会运动。”奥运会不单单是一场顶级运动员之间相互较量的体育赛事,还饱含“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体现。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中,表现包容、和谐和积极的力量,这是奥运会的人文魅力所在。正如师旭平导演的观点:“体育纪录片展示体育精神是自然而然的,它更重要的是展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比体育精神更深刻的内容。”《飞越冰雪线》以鲜活的人物出发,多维度展现运动员的自我关怀、价值尊严、精神文化。例如,家庭拮据的墨西哥花样滑冰选手多诺万·卡里略在艰苦训练之余,还通过教小朋友滑冰来补贴家用。他一边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边用自己的梦想满足生活所需。再如,中国男子北欧两项运动员赵嘉文从小离家,常年在异地训练。他恋家,训练之余会向家人汇报当天的训练成果,他的训练成长一直伴随着身处异地的家人的陪伴和赞扬。这两位运动员在不懈努力之下,均代表各自国家参加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除此之外,《飞越冰雪线》的创新之处还体现于运动员们的自我阐述,这部分都出现在每一集首尾段落。创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做开头有两个作用,第一,开门见山展现主旨,直接明了表达情感,方便受众快速跟随运动员的自我阐述来了解主题;第二,更加直白地输出运动员的真实情感。运动员第一人称的主观表达拓展了受众的主观认知,带领受众更加深入全面地感受运动员比赛背后的艰辛和真实的心声;第三,导演通过诗意审美的表现手法展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让受众充分体会深厚的人文内涵、体育精神和价值情感,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和思考力,引导受众学习和探讨体育精神的魅力与价值。体育精神是对运动的致敬,更是对生命力的致敬,这些价值内涵远远超越奖牌所带来的荣誉。体育纪录片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和影响受众对体育的认知和态度,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念与能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飞越冰雪线》以“人”为主线,运用以小见大的记录视角来展现运动员形象,完成了深层次的多重审美表达。该纪录片通过平凡之美的叙事表达、视听之美的运动体现、诗意之美的精神传递,彰显不同维度的体育之美,使受众体悟到不断突破自我、顽强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飞越冰雪线》的创新实践对于今后体育纪录片的创作具有示范意义,也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事业、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付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傳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葛奕霖系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崔小梅,郑权,郑宇桓.试论体育运动美的表现形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2]孟婷.真实的“科幻”:航海探险类纪录片艺术特征分析[J].中国电视,2021(03).

[3]黄玲.国家认同:对北京奥运报道的话语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9(22).

[4]柳征.审美维度下的中国体育电视纪录片研究[J].电视指南,2017(13).

[5]顾彬.影像记忆中的体育精神呈现:2008年北京奥运题材纪录片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编辑:陈文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