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沿海地区“三高”进口玉米浅圆仓安全储存经验探讨*

2023-07-07刘海荣严忠军倪若明杨永锋金仲钧李家贤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23年1期
关键词:粮情磷化氢粮温

刘海荣 严忠军 倪若明 杨永锋 金仲钧 李家贤

(1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311110)(2 中央储备粮杭州直属库有限公司 311112)

2021年,为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央储备粮杭州直属库有限公司(下称“杭州直属库”)接收了两万余吨调节储备进口玉米。本批次进口玉米为典型的“三高”玉米,即水分高、杂质高、不完善粒高。玉米经过长期的海运抵达国内,为确保运输途中储存安全,贸易商发货前在进口玉米中添加了大量粉状的防霉剂,致使粮堆的通透性变差。玉米接收时正值华东沿海地区高温时节,入库基础粮温较高,这些复杂情况都给安全保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切实做好进口玉米安全储存工作,杭州直属库紧密结合来粮质量和现实粮情、环境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保管方案,采取有效的异常粮情处理措施,确保了储粮安全。本文以杭州直属库储存在租仓点宁波镇海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Q06仓的进口玉米为研究对象,对“三高”进口玉米的安全保管方法进行探讨。

1 基础粮情

试验仓为宁波镇海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浅圆仓Q06,该仓直径25 m,装粮线28.5 m,入库时粮情见表1。

表1 进口玉米基础粮情表

2 保管方法

2.1 入库阶段

进口玉米于2021年4月~5月从美国南海岸起运,海运航程长达一个月之久,航线长时间在赤道附近,部分集装箱内积温积湿较高,极易发生箱内发热。同时由于入库时间要求等原因,本批次玉米未进行过筛,所以杂质较高,粮情较为复杂,因此在接收前做好了充分准备。首先提前与驻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做好业务对接,办理有关手续,争取工作主动,做到人等粮、仓等粮、设施设备等粮;入库前做好空仓的清洁卫生、消杀和仓房隔热密闭等工作;入料口改用移动软管联接,入粮结束后再对入料口整体密封包裹;用挂钩固定测温电缆,设置好通风地笼。为增加通风效率,可适当降低通风途径比,增加通风笼数量,减少通风死角。要注意适当把控好入库进度,尽量缩短入库时间,防止因水分差异而造成水分再分配、因温度差异而造成湿热扩散,增加储粮的不稳定性。入库过程中做好质量筛查和批次检验,做到质量心中有数,为后续保管决策提供依据。由于进口粮运输链条较长,玉米在集装箱内可能发生霉变、结块现象,入库时应加强入库现场检查。入仓过程中要结合天气情况,边入仓边通风,降低仓内不同部位的温差。

2.2 满仓后粮情管理

入库正值夏季高温季节,满仓后立即平仓,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通风降温,降低整体粮温,均衡粮堆水分。一是对于杂质聚集高温区,要辅以挖塘、单管或多管局部通风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粮温。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进口玉米入仓时,粉状杂质易在中心处集聚,形成较大规模通透性极差的杂质聚集区。因此在满仓后,要在中心处挖埋PVC通风管,加大通风效率,防止此区域结块霉变,后期吸水、板结,形成柱状结块,难以处理;二是通风作业尽量持续进行,避免长时间间歇通风,否则会由于粮食冷热不均产生结露,粮温就会加快上升,造成无效通风甚至有害通风;如遇风雨天,粮食内部湿度大于外界环境湿度的情况下,在保证明湿气无法进入粮堆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通风;三是谷冷机辅助通风,如果没有合适自然冷源,可用谷物冷却机补冷,使用谷冷机时需要注意:第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置好出风口温度,防止发生结露;第二要选用制冷量85 kW以上的机型,否则降温效率较低;第三宜在夜间或早晨的低温时段进行间歇性冷却作业,可提高通风效率,降低成本。试验仓控温作业累计350 h后,平均粮温降至26℃左右,粮温保持基本稳定,仓温的增长幅度小于气温。在气温下降后,仓温和粮温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通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一步静态储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试验仓三温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仓房三温变化图

2.3 加大粮情检查频率

在降温、均湿过程中,为准确、及时掌握粮情变化,提前做好异常粮情研判,仓储人员要加大入仓检查、粮情分析力度。进口玉米入仓后,保管员除常规检查粮温外,要坚持每日进仓,通过手翻、脚踩、鼻闻、筛查等方式观察玉米的色泽气味是否正常,是否有发热、生虫、霉变现象,通过赤脚探粮检查粮堆是否结露;在杂质聚集区和高温区域,要加密辅助测温电缆,弥补测温系统的监控盲点;发现异常粮情要及时、科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切忌拖延,防止情况恶化。中储粮集团浙江分公司在进口玉米管理上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指导”,参考疫情防控“健康码”,对进口玉米粮情实行分色管理,平均粮温35℃以上为危险粮情,赋“红码”;平均粮温20℃~30℃为可控粮情,赋“黄码”;最高粮温30℃以下为安全粮情,赋“绿码”。不同颜色赋码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要求和异常粮情建议处理方法,供基层人员参考;同时,直属库每周向分公司上报进口玉米粮情,确保分公司管理人员掌握第一手粮情。

2.4 高浓度磷化氢抑霉,力保安全度夏

由于进口玉米胚部大,水分高,籽粒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糖,营养物质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因此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成为保管的关键。保管人员结合粮情实际情况,在粮情稳定后,对进口玉米使用高浓度磷化氢进行熏蒸,利用化学储藏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用药量约为8 g/m3~10 g/m3磷化铝,具体可根据粮仓的气密性进行确定。磷化氢目标浓度要控制在250 mL/m3以上,一旦低于目标值,立即补药。待天气转凉,散气后转入常规控温储藏即可。试验仓房磷化氢浓度变化见图2。

图2 试验仓房磷化氢浓度变化

由图2可知,自开始熏蒸到结束,期间补药一次,磷化氢浓度保持在250 mL/m3以上的天数超过了70 d,较长时间高浓度的化学储藏环境抑制了霉菌和储粮害虫的繁殖,使粮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证进口玉米的粮情处于可控状态,基本保证安全储藏。

3 问题分析

通过综合采取各类保粮措施,粮情基本稳定。但是,局部异常及潜在高温点依然存在,不宜长期储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3.1 进口玉米“三高”特性和浅圆仓储存特点决定了杂质聚集区储存隐患难以彻底消除。虽然目前在高浓度磷化氢熏蒸等措施的有效抑制下,整体粮情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存在熏蒸盲区和通透性差的死角,这些位置往往也是异常粮情高发区域,当磷化氢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极可能出现大范围发热。要紧密跟踪磷化氢浓度,提前做好补药熏蒸,确保磷化氢始终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3.2 通风存在局部通透性差、水分减量等问题。通过分析粮食入仓后通风降温作业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玉米初始水分较高,玉米吸湿性本身就较强,造成玉米入仓水分较高,在较高外温的情况下使用离心风机通风和谷冷机补冷会加剧粮食水分的散失,由此导致的通风降水损耗问题更加突出。另外进口玉米自动分级严重,且杂质中粉状杂质较多,极易板结,给后续安全出库带来隐患。因此,在储藏过程中,要经常松动粮堆,及时检查粮情,有条件的还要预留机动空仓用于倒仓。试验仓水分变化如表2所示。如果长期储存,水分散失情况预计将更加严重。

表2 试验仓Q06水分变化

3.3 由于进口玉米不完善粒较高,粮食破碎大,可能导致其脂肪酸值快速上升。入库时脂肪酸值40(KOH/干基)/(mg/100g)左右,部分车次已接近轻度不宜存,加之华东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极可能出现脂肪酸值过快上升现象。因此,要切实把好粮食质量关,扎实做好各项控温措施,加大粮情检查频率,异常粮情要早发现、早处理,科学、有效延缓脂肪酸值上升速度,确保安全储存。

4 意见建议

为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近两年浙江辖区接收了较多的进口粮食,由于世界不同地区质量标准的差异和部分国际贸易惯例,这些进口粮食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给基层粮库安全储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天低温窗口期较短,安全储粮的难度和成本都很大,如何立足辖区实际,探索进口粮的安全储存方法,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课题。除以上做法外,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4.1 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仓房

目前进口粮主要为玉米和大豆,这两个品种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易自动分级和易吸水生霉。因此在选择仓房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首先是要选择隔热密闭性较好的仓房,良好的隔热密闭性是保证储粮技术使用效果的先决条件,同时良好的隔热密闭性可以大幅降低控温、熏蒸、气调等保粮作业的成本;二是要选择储粮设备较为齐全的仓房,储存进口粮的仓房除具备基本的“四合一”储粮设备外,最好还应配备空调和氮气设施设备为处理异常粮情之用;三是浅圆仓储粮还应配备粮食入仓布料器。杂质聚集区的处理是安全储存的难点,布料器可以显著提高粮食入仓的均匀性,有效防止粮食的自动分级。

4.2 做好入库过程管理

入库阶段的质量筛查和日常管理是安全储粮的重要要求。入库过程中要根据要求做好质量检测,如来粮的杂质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过筛,直至符合要求方可进仓。我库这批粮食就是由于入仓杂质过高,保管的压力和成本都很大,且无法长时间储藏。入库过程也要坚持有粮必查,通过手动测温等方式,加大粮情的把控力度,切实重视半仓粮食的储存安全,为满仓粮食的安全保管打下良好基础。

4.3 加大保管人员的培训

进口粮保管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需要保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在接收前,要加强保管人员对进口粮安全储存方面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日常保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晨会、班组会等组织保管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安全储存和粮情处置的成功经验;仓储科室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和进仓检查的力度,把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猜你喜欢

粮情磷化氢粮温
一种磷化氢生产装置及其送料清扫吹气一体装置
不同装粮高度和跨度的高大平房仓粮温分布规律研究*
浅圆仓不同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耗能对比*
浅圆仓东西面靠墙粮温变化研究*
研究发现金星大气中可能存在磷化氢
粮库粮情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立足赣州粮情实际 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不同风机组负压通风试验
活性污泥体系中磷化氢生物降解特性浅析
CGSR-GDCSIV型粮情测控系统通过中国粮油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