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四维探赜

2023-07-06金辉

铁军·纵横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金辉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并载入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充分说明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用32个字总结、提炼和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觉醒建党时形成的伟大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之源头。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和理论自信,高屋建瓴地指出建党精神的内涵要义,更推动建党精神成为党史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在尝试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在党的历史实践、现实发展与党的理论创新的交融论述中,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以及新时代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大地上兼容的新创造,历史使命、文化孕育、理论引领和实践探索四个逻辑维度的有机统一共同造就了伟大建党精神。

(一)历史逻辑: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非可以自己选定创造的条件,而是在既定的、从历史和社会中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创造”,正如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要将所研究的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作为重要条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进程中才能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

伟大建党精神便生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民族危机,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仅靠“器物”层面的变革,难以抵御列强的侵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证明西方制度并不适用于中国。固有的农民起义模式难以走出历史循环,中体西用的自强运动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主义接连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屡屡受挫,亿万中国人民灾难深重、民不聊生,救国救民之路前途未卜。

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苟延残喘,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肆意侵略,中华民族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此时,内忧外患、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赋予中国革命志士救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历史使命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重任,一批批民族英雄前仆后继,顽强斗争,显现出“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等一系列宝贵精神,救国真理在各种理论争辩和实践探索中愈加凸显,马克思主义开始引领和推动中国历史走向正确方向,至此建党精神便开始凝结于歷史潮流之中。

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革命先驱们筚路蓝缕,为建党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条件。为了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南陈北李”凝聚革命有识之士相约建党,建党精神在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中应运而生,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担当历史使命,扭转民族命运。

(二)文化逻辑:孕育于中华优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亦有其独特的文化渊源。

一方面,在建党精神萌芽和形成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救亡图存的精神根脉。传统文化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构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动写照;“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是建党精神人民性的思想渊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影响革命者不卑不亢、无畏斗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融入革命党人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壮志。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追求现世完美的道义政治观,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上具有某种精神同构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渊源,使中国人民在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具有先天的文化和心理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融入和吸纳马克思主义元素,实现自我传承和革新,为建党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具有时代价值和坚韧生命力的文化力量。

另一方面,悲壮的斗争史塑造了特殊的革命文化,这既是伟大先驱孙中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的忧国情怀;又是陈独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科学研究室和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人监狱,出了监狱就人研究室”的舍生取义;更是李大钊“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革命气概。一批批革命志士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上无畏求索,为建党精神的产生提供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蜕变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力量,饱含着建党精神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殊革命文化既一脉相承,又相互融合,为建党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底色,提供了文化滋养,熔铸了道德品格,是建党精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力量源泉。

(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传播引领

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和革命纲领,充分展示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理想信念、追求真理、敢于斗争、勇于献身、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面貌,以科学的革命理论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滋养。

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和革命理论传人中国,但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直至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撰写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在中国大地上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文本。“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相互激发,互补共融”,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本土扎根。在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碰撞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反复被验证着其固有的真理性,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不适用于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辩难中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方向,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来自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更具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关乎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正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建党精神的创造性产生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引领使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出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具备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为建党精神的产生作了充足的理论准备。

(四)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伟大建党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是生成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来源。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种在工人运动中普遍传播,在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将几个人组织起来比较简单,但将多数人组织起来就比较困难。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分别发起号召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海内外先进分子逐步建立联系。随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共产党先驱“南陈北李”分别在上海、北京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系统地宣扬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1921年春,在上海和北京早期党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逐步扩展至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同年6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提议并筹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早期建党的一系列具體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党的正式诞生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基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顺利召开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首个纲领、决议和宣言,规定了党的目标、任务、所要开展的工作等,这是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的起点。至此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革命由此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中华民族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机。

诚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受益于共产国际,但中国共产党孕育并成长于中国大地,是民族危亡之时中国有识之士的行动自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必然要求。早期建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先驱救亡图存的集体心理意识的能动反映,是伟大建党精神得以产生的实践动能。在建党的伟大具体实践中形成的诸如“北大红楼精神”、“渔阳里精神”和“红船精神”等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标志着孕育于斗争历史中的建党基因终于生根发芽,伟大建党精神开始引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茁壮成长。

面对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中华优秀文化中坚韧不屈的民族品格,成为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精神力量源泉,但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符合现代国家发展特征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播撒在中国革命大地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创造了理论载体。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早期革命党人克服重重困境,组建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终凝聚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这一现实载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真理、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精神支柱,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文化、理论和实践四重逻辑共同交织催动的创造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走向革命胜利的精神密码。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凝练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行动、特质和品格等四个层面。四个层面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以严密的逻辑体系共同构成了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信念之基

伟大建党精神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坚定信念。忽视对现状和历史的研究,不注重现实情况,照搬照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现有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终是一个正在持续且仍将持续的过程。新中国是一个结合了传统文明国家根基、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学说和现代民族国家特点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如何肩负起将“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与“本土的”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相结合的时代使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是在建党精神引领下,党的建设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基”与“灵魂”,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遵循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指引的必由之路。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行动指向

党的初心使命是在党的诞生之日就形成的,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圆满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定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党的自我建设和治国理政的具体方针政策有所调整,但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指向,促使初心使命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外化为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为民行动和不懈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实现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鲜明特质

马克思指出:“不应只有思想竭力向现实转化,现实应当着力彰显思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推翻和改变黑暗统治,反抗外来民族压迫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同各种反动力量斗争的过程中,一批批革命志士的宝贵生命定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建党精神便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无畏斗争而迎来的革命曙光。同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已然熔铸成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风霜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这种伟大的精神特质镌刻在“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的长征路上,激扬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新中国建设者的英雄壮志中,展现在新时代1800多名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干部身上。作为有使命意识和天下胸怀的百年大党,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经过百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取得伟大胜利,开创了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面对时代的惊涛骇浪,唯有不断激发每一位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鲜明特质,才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坚守品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四个层面,是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品格和人民属性的精神特写。人心向背直接关乎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政治品格,治国理政实践与党的理论经验不断融合创新。从建党伊始的组织建设到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五反”斗争,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再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党培养了一大批有觉悟、敢担当、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入党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便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庄严诠释。十八大以来,不论是力度前所未有的高压反腐和深入脊髓的政治生态建设,而或是载人人类史册的扶贫工程和面向未来的乡村振兴,都是党不负人民的初心写照,都是对“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政治意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

建党精神兼具思想性与革命性,在理想与现实的联结中,作为精神之源引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并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

(一)思想性与革命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自生成起便蕴含自我革命的建党基因,促使党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并形成始终谋求进步的优良作风。回顾党的百余年建设历程,党在进行思想理论建设的同时也在开展自我革命,善于学习总结和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每一个执政党自建党之日起都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同时兼具革命党的革命精神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壮士断腕的反腐是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保持健康肌体的关键,百年以来建党精神的思想性和革命性,始终统一于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先进性政党的历史进程中。

(二)民族性与人民性相融合

从建党初期仅有五十多名党员,到如今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精神主动,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行动自觉,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能够赢得人民信任,为什么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重大问题。自党成立之日起,建党精神就凝结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践行了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在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奋斗史,广大人民根本向往的历史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达到和谐统一,中华民族不断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三)理想性与现实性相联结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导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内生力量、进行社会革命的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魄力。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富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改革进程中,建党使命历久弥新,建党精神的实践丰富延伸。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建党经验和实践发展进行科学总结,理论与实践互促,搭建了由现实国情通向建党理想的桥梁,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现实国情,描绘出我国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建党精神的时代内涵,为建党精神注入了更多的实践基因,充分实现了建党理想与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

(四)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内忧外患之时,发展于磨难挫折之中,传承于攻坚克难之间,是中国共产党谋生存、求胜利、图发展的精神写照。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与始终坚持建党精神的引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建党百年以来,伟大建党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为不同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以此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方针,指导每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最为突出的信念之基、行动指向、鲜明特质和政治品格,蕴含着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又规范和影响着党的建设和发展,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蓬勃发展的精神伟力,是党的建设的精神之源。

(五)引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百年以来,在党的奋斗征程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建党精神源于党的创建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建党实践,是各种“系列精神”的主旨,是党的伟大精神之源,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根,是党对鲜明政治品格、显著时代标识的认识的全面升华与深化。建党精神既引领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又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奠定精神根基的重要作用。建党精神的32字内涵,为中国共产党人打下了鲜明的精神烙印,伟大建党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确保党始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昭示了精神谱系的鲜明特征与历史走向,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坚定的崇高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凝聚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心血与奋斗,蕴含着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

四、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路径

在百余年的风雨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丰富发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建党精神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根基、政治自觉、人民立场、使命意识的继承中发展和弘揚。

(一)稳固思想根基,促进党的精神谱系创新发展

建党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一种产生于建党实践又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不能将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理解为简单的相互叠加或排列组合,也不仅限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要挖掘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力量,为精神谱系的发展扮演好“火车头”的角色,引领各种精神要义相互融合、赓续发展。要以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抵御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巩固人民思想根基;要以建党精神的时代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提供动能,促进精神谱系的融合创新。

(二)增进政治自觉,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持之以恒地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血脉中所内涵的基因,建党精神不是保守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融合的,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建党精神,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同时,中国共产党是最进步的、最有纪律性与组织性的工人阶级政党,要进一步严格党的各项组织制度,将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政治品格内化为每一位党员的道德规范,以精神激励增进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促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结构优化和样态提升。

(三)坚守人民立场,实现人民价值观的精神引领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这是党的制胜法宝,坚定站稳人民立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要求。优秀精神和文化不是现成的、可以直接被利用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地被发现、被建构和被阐释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激发出伟大建党精神中潜在的道德规范力量,实现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价值引领;要建立历史凝聚而成的价值观与人民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之间的联结转换机制,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传播形式,寻求弘扬建党精神的现实载体,高擎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人民群众时代价值观。

(四)强化使命意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更加坚定民族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中国发展的现实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大势,其前途是无限光明的。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弘扬建党精神的客观要求,要“坚持真理”,持续推进制度改革,更好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践行初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要“英勇斗争”,不畏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要“不负人民”,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

责任编辑:宋慧娜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