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措施探讨

2023-07-06陈晓慧

新农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人为因素盐碱地农业

陈晓慧

摘要:盐碱地的修复与保护,对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避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措施。因此,需要提高对盐碱地修复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盐碱地的农业利用水平。本文从盐碱地的含义与成因出发,进一步分析盐碱化对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提高盐碱地农业利用率的措施,以某市为例,研究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方式,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人为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干旱以及温室效应等,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程度加重。受到水资源匮乏、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土壤盐碱化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盐碱地的含义与成因

1.1 含义

盐碱地主要是指土壤表层盐碱成分积聚较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盐碱地是盐地、碱地以及盐化土地的总称。从广义上来说,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对土壤聚集的盐碱成分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和标准,对土地的存在形式无须进行综合考量。土地的整体利用与分类主要是将土地的利用方式作为整体性的依据,需要对土地的存在以及利用形态进行详细划分。通常情况下可分为盐田、盐渍化耕地等。当前,我国盐碱化土地分布较广且类型较多,对我国耕地面积、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成因

1.2.1 自然因素

影响盐碱地成因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年降雨量。年降雨量多少对盐碱地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年降雨量低于年蒸发量时,水分蒸发后盐分将继续留在土壤中,脱盐过程较慢,进而出现积盐问题。二,风也是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盐碱化程度的主要原因。三,成土母质。当河流、湖泊中含有水溶性盐类时,在自然气候的长期影响下容易引发土地的盐碱化。四,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以盐的载体,当地下浅水水位、地下水矿化程度以及地下径流强度发生改变时,土壤的盐碱化程度随之发生改变。其中,地下浅水层水位对浅水层中的盐分是造成积盐的主要因素,浅水位的水位越高、地下水矿化程度越高,土壤的积盐程度也越高。地下水径流对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影响主要在于地表径流强度以及矿化程度等。对于地表径流来说,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一方面包括河水泛滥造成土壤盐分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地下水位提升,导致地下水矿化程度提升。五,地质地貌。地层自身的发育状况对土壤的含盐量有着重要的影响[1]。

1.2.2 人为因素

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土地大面积开荒。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垦荒工程越来越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出现开荒、撂荒现象。当土地弃耕撂荒后,将直接导致土层底部盐分直接上升到地表,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水利设施的不完善。由于水库的蒸发量不断加大,灌溉区域的次生盐碱化程度不断提升,随着灌溉区域面积的扩大以及排水不畅容易引发地下水位提升,排盐量不断减少。除此之外,农业生产活动也是影响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当农业灌溉长时间使用盐分较高的河流、湖泊时,将导致土壤盐分含量不断提升,灌溉区域的地下水位、土壤含盐量不断提高。下层的土壤盐分逐渐向表层土壤中累积,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化学肥料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了土壤的盐分,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形成速度。

2 盐碱化对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

2.1 土壤

盐碱化将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出现土壤板结、质地结构改变,土壤的透水能力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土壤盐渍化将逐步降低土壤的肥力,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不断增加,甚至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旦出现盐碱化问题,将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造成不良影响,土壤中的盐度使得微生物的生物氮含量逐渐降低。受到不同程度盐碱类型以及盐碱程度的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土壤肥力将持续下降。

2.2 农作物

当土壤盐碱化程度不断提升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将不断降低,当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较高时,农作物甚至无法正常生长,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響。盐碱化对农作物根系抑制作用显著提升,农作物将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正常发育。轻度盐碱化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较小,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一旦盐离子的浓度过高,则导致农作物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土壤无法给农作物提供充足养料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发育情况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生大面积死亡,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不断降低。除此之外,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将严重阻碍植物营养成分的吸收,随着盐分不断增加,土壤的物理性状将发生极大的改变,使得农作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降低,对钾、磷等营养元素无法充分吸收,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由于无法得到充分的养料,生产质量将受到较大的影响[2]。

3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的措施

3.1 工程措施

为有效提升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水平,工程措施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工程措施也称物理措施,其内容主要指灌溉洗盐、深松土,采用灌溉的方式最大程度稀释盐分含量,同时有效将盐分压制到土壤的下层部分。以铺设隔离层的方式避免浅水层的上升,避免盐分累积。深松土能够不断降低耕层的盐碱化程度和酸碱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壤的孔隙度,强化土壤的保水能力。避免土壤发生反碱问题,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铺设秸秆以及沙子的方式能够降低土壤中的导电率,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农作物健康、稳定生长。当年降水量不足以及灌溉水源较少时,可以通过改良碱化草甸、采用滴灌以及喷灌等方式不断降低耕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使得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该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水分的生产率,还能够达到节水效果。

3.2 化学措施

化学措施主要是指以改变盐碱土壤吸附能力的方式,最大程度改变土壤的结构,有效平衡土壤的酸碱程度,为土壤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常见的化学措施主要有脱硫石膏、结构改良剂的应用,能够达到改善土壤龟裂的目的,进一步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有机肥料以及腐殖酸等物质能够降低土壤中的钠离子含量,增强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通施加无机复合肥料能够帮助土壤迅速恢复养分含量,逐步提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3]。

3.3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的应用能够在有效改良盐碱地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土壤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生物措施主要分为植物与微生物两种途径。其中,植物措施主要是指利用耐碱性植物改善土壤盐碱化程度。有助于土壤生物群落的恢复。耐盐碱植物拥有良好的聚盐性,可获取土壤中的大部分盐分,该类植物的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利用水分淋洗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钠离子稀释干净。与此同时,植物改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实现土壤盐度的降低。植物能够发挥自身的蒸腾作用,降低地层土壤反盐的能力。耐盐植物的根系生长能够改变土壤性状,分泌出的有机酸能够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中和土壤内的碱性含量,植物根茎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4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实例分析

4.1 概况

以某市为例。该市的土壤盐碱化程度相对较高,不仅包括滨海盐碱地,还包括内陆盐碱地。该市的土壤盐碱化程度多数为轻度,中度以上的盐碱地包括盐土、强度盐渍化土壤以及中度盐渍化土壤。该市的土壤盐渍化程度由南向北分布。该市北部地区的盐渍化程度相对较高,农业发展的制约程度也相对较高。

4.2 现状

当前,该市主要面临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重开发、轻保护。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该市的土壤利用在建设利用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对农业农地保护以及生态土地利用则缺乏重视程度。盐碱地在利用方面主要以项目建设为主,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盐碱地的保护与修护工作的开展。由于该市的废弃盐田较多、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导致农业用地不断缩小,在开发、利用以及改善废弃盐田方面存在较多的争议,导致保护、修复工作无法顺利落实。其二,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该市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偏低,导致常年干旱缺水,该部分地区的水库少,仅能够在春季灌溉一次,无法进行冬灌。离水库较远的村庄无法及时灌溉,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三,生态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盐碱地开发各类项目的成本较高,相对于普通用地,甚至可高达3至5倍。例如,在植树造林方面的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造成造林的质量始终不高,加之树种较为单一,村民缺乏重视程度。林业生态系统不够稳定的背景下,生态防护能力也相对较差。

4.3 措施

4.3.1 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该市除盐碱地区外,还有大量的耕地、果园以及其他草地等。因此,可以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从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盐碱地的包括,提高农业的高效利用率。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耕地,而耕地面积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对于盐渍化土壤来说,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实现土壤的改良。通过种植抗盐碱能力强的农作物,能够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可以通过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经济成立行政村参与入股的方式,形成和打造农业综合体。注重与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深入探究适宜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加大资金投入,不断优化栽培技术,以深挖、深翻的方式有效改良碱地。积极种植耐碱、产量高以及品种优异的农作物,实现了平均产量增产粮食350kg/667m2以上,有效改良了盐碱地。通过上述方式显著降低了该市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该市的总体盐渍化程度已从0.62%降低至0.34%,改良效果较为显著。多数的强度盐渍土地已转化为中度盐渍土壤。该市的部分村民以土地流转基地打工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年收入,人均收入提高了2.5~4.5倍。通过种植抗碱能力强的农作物,该市的盐碱地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作为主要的盐产地,地下卤水的持续开采导致卤水水位不断降低,资源也随之减少。废弃盐田面积不断扩大,为改变上述局面,该市通过排碱农沟、科学规范施工、强化后期管护等方式,逐步提升了土壤的肥力,累计复垦土地3000hm2,耕地面积显著提升。粮食种植作物产量也得到了保障[4]。

4.3.2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该市通过鼓励和引导林业企业加入盐碱地治理工作中的方式,经济推广种植耐盐碱植物以及林下经济的方式,形成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在提高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社会经济效益。积极引入耐碱树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建立林下经济基地以及产业园,不断提升耐碱植物的亩产量。由于该市部分地区的水库较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因此,通过在水库周边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强化水源的涵养能力,扩大灌溉面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水源涵养生态环境保护,引进现代化的农业观光项目以及农业科技公司,将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改变原有种植模式,强化碱地的改良与开发,形成特色绿色生态功能区。扩大绿化面积,通过发展果园、果蔬种植的方式,積极探索特色农业经济,转变以往的劣势条件,发挥盐碱地的优势。在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3.3 扩展产业项目用地

现阶段,该市城镇为解决自身的农作物发展问题,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空间,借助废弃盐田进行集中化的项目开发和建设,从而不断降低了项目建设对耕地种植面积的影响。通过开发特色经济区以及兴建特色产业园区的方式,引入工业、科技型企业建设生产基地。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形成一体化的项目建设,形成高质量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5]。

5 结论

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盐碱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保障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需要从区域的自身情况出发,深入挖掘盐渍化土壤的优势与劣势条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积极改变当地的农业种植方式,优化农业栽培技术,改善降水量不足等影响因素。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为当地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种植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史文娟,张艳超.土壤水氮调控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2,41(9):33-42.

[2] 陶国树,孟晓民,刘志强,等.运城市盐碱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改良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3):78-81.

[3] 冯建伟,王春植.变废为宝以渔治碱——盐碱地水资源渔农综合利用推广综述[J].农产品市场,2022(1):29-30.

[4] 赵振勇,田长彦,张科,等.盐碱地生物改良与盐生植物资源综合利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0(9):64-66.

[5] 张巳奇,朱晶,冉成,等.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肥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3):254-260.

猜你喜欢

人为因素盐碱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民航空中管制中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