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06金春华张满

高教探索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商科实践探索二十大

金春华 张满

摘 要: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商科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时代发展对新商科人才信息能力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出发点,分析未来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的具体内容和目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解決提出了有关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创新体系,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充分展示了该创新体系具体的策略和实施路径,以及相关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新商科;二十大;实践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作用,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1]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推动商业组织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式转变。这些转变对于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必然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这也是顺应全球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数字经济发展,面向未来培养具有现代管理专业能力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选择。本文力求回答以下问题:新时代对于商科专业人才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应该建构什么样的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如何有效实施与运行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体系?本文通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践探索具体揭示了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相关路径与效果。

一、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需求与现状分析

(一)时代发展对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客观需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营销管理、决策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信息技术使企业公司流程发生了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大缩短了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并带来组织变革。[2]

新商科是基于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对于现有商科的一种创新发展,属于新文科的组成部分。信息化能力,是指新商科专业人才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与实践应用的相关能力。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管理与企业运营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把握时代脉搏,重视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客观需求,重点培养以下信息化能力。

1.及时洞察与把握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首先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具有比较敏感的意识与能力,能洞察和把握信息分布的领域与背后的价值意义,这是迎接并融入信息化时代的首要条件。要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逻辑、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方式,了解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同时,我们始终要牢记,信息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流、数据库会呈现爆炸式膨胀,信息会越来越纷繁复杂,但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拥有大量的信息本身并不会增加任何价值,关键在于拥有对有用信息的洞察能力、分析和使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把信息转化为企业的财富和资本。

2.全面与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时代的数据信息来源已不再局限于统计数据、版面数据与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随着不断生产和传输用户数据的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涌现,同时得益于信息存储成本和规模的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个体行为数据被采集,特别是在市场营销领域,这就极大地拓展了经营管理人才获取、加工、选择内容信息的渠道。这些信息创造了大量高容量、高速度和高多样性的信息资产。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产中全面与系统地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是信息化时代经管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的良好能力,是商科人才能够熟练与创造性使用与企业管理有关的信息技术的工具软件的能力。新商科专业人才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些工具软件,将失去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和升级,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初级阶段,可能很多信息还需要人工进行收集和处理,但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很多过去需要人工收集处理的企业运营管理指标已不需要人工操作,这时技术工具就成为了关键。因此,新商科专业人才应能熟练运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常用的工具软件,如ERP等,并能正确理解现代通信、区块链、远程信息化等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技术对于要素集成及要素资源配置的应用方法,用确定性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与解决不确定的经营管理问题。因此,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软件解决实际商业问题是信息化时代新商科人才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

4.科学处理与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是指商科人才对大数据的精细挖掘、系统科学分析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决策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突破,人们能够从场景中获得更广泛和更高质量的数据,促进了算法、模型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进而为最佳决策提供更强大的支持。[3]大数据技术犹如为过去的商业智能插上了翅膀,彻底改变了商业分析的面貌,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量和分析速度得到了极速提升,并且使得企业家对于数据分析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4]因此,新时代要求商科人才在走向社会、走入职场前,要掌握基本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提高未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这是信息化时代商科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5.对于不同管理客体与对象差异化的信息把握能力。新商科人才培养,应增强其对不同客体与对象个性化需求的判断与把握能力。信息化时代,我们培养的商科人才要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领域中业务与产品的管理需求,适应不同组织与人员的管理需求。信息化时代下,即使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其功能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商科人才能够全面与准确地洞悉不同组织与人员的特点与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信息对利用对象的分析,极大地满足管理对象的个性化与差异化的需求,实现有效管理。

(二)目前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实践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理念陈旧、信息课程设置缺位、教学内容和方式中信息化融入不足、相关教材和师资短缺等。

1.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理念陈旧,与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存在较大差距。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管理行为,对商科人才的思维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信息化的思维能力与技术能力,从而满足信息化发展对现代商业人才的要求。然而,现有商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大部分学校还是基于传统企业管理知识和能力需要而构建,无法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企业管理的实践需要。

2.人才培养方案中信息化课程和内容有限,和能力培养目标存在差距。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培养方案中设定了信息能力培养的目标,但实际的课程体系和信息化叠加上差距较大,培养方案中的内容与措施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力度不够。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是与商业和企业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部分高校简单依靠开设一两门独立的信息化课程进行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远远不够。相关课程体系没有与具体的商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理解和运用信息化,其结果是学生面对真实的商业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思维和手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难以支持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全面实现。

3.教学资源难以支撑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需求。首先,缺少信息特色的商科人才培养优质教材,特别是反映数字经济下商业管理实践的教材尤其缺乏。其原因是信息化与商科专业的创新融合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教材建设也在起步。没有教材这一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课程开设必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以会计学为例,目前的会计专业教材仍然基于传统的业务流程和处理方式,没有结合新业态的要求和新技术的应用。[5]因此,基于信息化的商科专业教材建设十分急迫。其次,相關高校商科专业中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师资数量不足。目前,大多数商科专业教师还是传统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很少具有专业和信息融合的教育背景。不少学校培养体系中关于信息化方向的课程,大部分是由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开设的。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就普遍缺少了信息化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商业实际问题,最终导致培养效果上的“两张皮”,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专业是专业,两者无法达到有效的融合。面对信息化发展趋势,要求专业课教师短时间内既拥有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又同时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也显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教学资源信息特色不够突出。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推动下,国内外各高校充分发挥师资、学科、地域优势和特色,在慕课等互联网平台发布了很多课程,可以说,现在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是百花齐放,让人眼花缭乱。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已有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4.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不够,信息化能力培养缺乏应有的环境支撑。培养学生信息化能力还需要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来支撑。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要求。现今的信息技术已经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使得个性化课程教学成为可能。信息化时代赋予了人类信息型的认识新结构,客观上要求商科人才的培养,符合教学的组织形式、实施方法和信息技术的新要求。[6]目前,在商科人才专业教学模式上,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形式上,深度融合还不够。教师在利用信息平台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深化与创新信息化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进而助推学生信息化能力提升,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是目前高校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设计的目标

面对新商科专业人信息化培养的客观需求和目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我们要不断完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能源、大数据等“信息+专业”的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信息+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发展,培养有信息素养、能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解决专业问题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因此,我们构建了“信息+专业”融合的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创新体系,具体见图1。

二、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设计的思路与策略

(一)强化专业设置中的信息化特色

设计中,我们依托商科的学科优势,重点突出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数字化营销、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运营管理等若干特色专业方向,进一步强化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特色,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经济下企业经营与组织模式发展的重大变革,增强其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在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不断融合过程中,始终围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思想进行,力求培养懂工商管理、会信息技术的专业商科人才,而不是商科人才中的技术盲专家。

为了更好与信息融合,新专业方向设置原则主要如下:首先,以现有通用的商科专业设置框架为基础,尊重历史与现实;其次,分析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经营以及组织模式带来的重大影响与变革,把握信息化背景下经营管理过程与组织模式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再次,明确信息技术带来的企业经营过程与组织模式变化对于商科人才培养产生的新要求;最后,我们提出了智能会计、智能财务、数字化营销、互联网+运营管理、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等新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与以往传统的商科专业设置相比,特别突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色。

(二)加强信息特色教学资源建设

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的专业方向与目标,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来支持。

围绕信息特色方向,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学校、学院、专业三层次的信息类课程体系:设置了Python程序设计等信息类通用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前沿课程;设置了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学院信息类平台课;设置了财务机器人开发及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信息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为了更好进行信息化渗透,每个专业还重点建设了1-2门信息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鼓励并资助出版信息特色鲜明的新商科系列教材。

师资队伍方面,通过引进、培养、跨学院共享等多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拥有了一批有较强信息技术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首先,对于具有商科专业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帮助他们找到专业课程信息化的融合点并不断完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其次,组建由商科、计算机和通信专业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定期交流,取长补短;再次,引进一些精通与熟悉信息与商科专业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教学体系方面,构建包括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相结合的第一体系,知识课程与技能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第二体系,系统讲解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第三体系。在实践创新方面,依托大数据绿色决策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信息类竞赛为抓手,通过科教融合、科赛结合的方式,实现信息和专业融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围绕信息和专业融合建设,我们的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与流程见图2。

(三)以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教学方式与管理实践来支持。

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创新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学习,将会逐渐掌握“何时获取”“如何获取”“如何评价”“如何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7]因此,为了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我们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慕课(或SPOC)等教学资源,推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丰富和完善信息化教学改革类型,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需求。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管理建设的思路见图3。

三、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与分析

(一)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我们前面提出的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具体动手操作层面,最终都要落实并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上。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创新体系,经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年多的实践与实验,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初步形成了新商科的专业特色,体现了学科的发展愿景与使命。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互联网+运营管理”为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以智能财务为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020年设立的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列入学校招生计划,并获批学校勤信实验班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信息技术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科发展愿景与使命,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商科特征,在方案论证中得到多位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的肯定。同时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學、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了广泛交流。

2.建设了信息特色鲜明的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支撑了新商科人才培养。围绕信息特色类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运营管理》课程荣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金融学》荣获市级精品教材和优质课件;出版了《财会与商业大数据智能可视化分析》《管理决策模型与应用》《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商业模式的概念、方法与案例》等信息化特色显著的新商科系列教材;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智能决策与大数据研究团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信息背景的中青年骨干;以科教协同、科赛结合的方法,为学生信息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学生在“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的突出表现,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认可。

3.推动了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从早期推广应用学习通/雨课堂教学APP,到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的全面推广,信息化与教学融合日趋深化。推动了一批在线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证券投资学》同时上线中国大学 MOOC平台、融优课堂和学银在线,注册学习者超过3万人,并入选沙河大学城高校联盟资源首批六门共享课程。学院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扬州大学、河南工学院等多所兄弟高校进行了交流,并在爱尔兰科克大学举办的“教育教学法暑期研讨会”进行主题分享。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充分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对自身学习成长带来的收益和改变,进而对信息化在专业发展,甚至是未来职业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价值更加坚信和笃定。通过对于教育信息化氛围的营造、引导与强化,达到信息化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4.体现了新商科教学特色,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商科毕业论文选题体现了显著的信息与专业融合的特征,人才培养的信息特色日趋明显。近两年学院共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5篇,都是围绕基于专业的大数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题。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出色,信息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近三年在全国高校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决策大赛等省部级(含)以上赛事中获奖50余项。第三方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商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100%之间,校友满意度高达94%,毕业生教学满意度高达9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5%。

(二)主要启示

新商科专业人才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践之所以取得了以上相关成效,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1.顺应了新商科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将引领经营管理进入重大的转折关口。在以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的商业形态下,兼备信息化与商科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新商科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是顺应新商科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立足学校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商科人才培养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设置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商科专业方向(智能会计、数字营销、互联网+运营管理等),突出了信息与管理融合的商科人才培养特色,满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商科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2.基于“特色—资源—过程”,系统构建“信息+专业”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本成果从培养特色确立、培养资源建设、培养过程实施三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构建了“信息+专业”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特色引导、资源保障、过程有效的内在逻辑。同时,该培养体系以专业信息特色为引领,从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创新教育方面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为“信息+专业”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提升教学信息化为重点,从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两方面推进实施信息化教学。推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基于专业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同时,以课程为中心,构建基于过程管理的线上与线下、多维度、多层次、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3.稳步推进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在专业特色方向,按照成熟度分阶段实施培养。智能会计、数字营销等相对成熟特色方向按照单独的培养方案实施培养。智能财务、互联网+运营管理、大数据营销特色方向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系统实施培养。在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聚焦重点优势课程,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体现信息特色的课程、教材、教学团队、实践创新活动。在教学信息化方面,通过着重打造标志性的优质MOOC课程,形成典型案例与经验,以点带面,在学院中广泛推广应用,形成良好示范效果。

总之,基于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具有时代的挑战性。一方面,现代信息化的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与效能;另一方面,要把许多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商业管理实践中,面临着管理信息与管理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困难与问题,面临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困难与问题。本文的研究与探索,在分析信息化客观背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新商科专业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的模型构建与实践探索,只是一个开端,尤其实践与检验的样本也较为有限,所得到的结论还有待在更大的范围和时间上进行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EB/OL].新华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766740888621 8643.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3]周宇,赵浩博,惠宁.信息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49-54.

[4]陈俊,董望.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J].财会月刊,2021(14):23-30.

[5]姚凯,桂弘诣.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挑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52-161.

[6]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會计研究,2020(12):180-182.

[7]张云起,李军.对“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认识与实践:“营销风险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0(6):88-90.

[8]高松.以教学信息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9(1):4-6.

(责任编辑 刘第红)

收稿日期:2022-10-30

作者简介:金春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满(通讯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100192)

*本文系2020年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信息+专业”融合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重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数智+专业”的经管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ZD202235)、教育部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商科实践探索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