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对比研究

2023-07-05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腹腔

肖 冰

湖北省赤壁市蒲纺医院肿瘤外科 (湖北 赤壁 437300)

结直肠癌(CRC)是以便血、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的难治性肿瘤,若不及时控制癌病,将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CRC的主要手段,但是不同手术方案在疗效、术后恢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故尚需明确不同术式的优缺点[2]。有报道指出[3],传统开腹手术虽然术野广,便于操作,但是切口大、创伤大,导致术后恢复效果欠佳,且易发生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降低预后,而随着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外科诊疗,临床发现该法兼具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征,不过关于其对CRC患者的效果尚待验证。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80例CRC患者为例,就腹腔镜、开腹手术应用在CRC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肠梗阻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80例CRC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0例)、观察组(纳入40例)。对照组:男/女为29例(72.50%)/11例(27.50%),年龄34~76(55.0±6.7)岁,病程9~34(21.2±2.8)个月,TNM分期:Ⅲ期7例(17.50%)、Ⅱ期14例(35.00%)、Ⅰ期19例(47.50%);观察组:男/女为25例(62.50%)/15例(37.50%),年龄33~75(55.1±6.4)岁,病程8~35(21.4±3.0)个月,TNM分期:Ⅲ期7例(17.50%)、Ⅱ期11例(27.50%)、Ⅰ期22例(55.00%)。

纳入标准:基于活组织病理学、结肠镜、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无明显浸润、远处转移;入组前未行其他治疗;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因肿瘤并发出血、梗阻、穿孔而需急诊手术者;腹部手术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颅内出血者;肿瘤复发者;精神疾病者。基本病例资料(病程、TNM分期等)无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术前准备:全部入组者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肝功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免疫、心电图、血糖、尿常规、胸部CT、便常规、血脂等),且请相关科室会诊,排除手术禁忌,调整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同时常规禁食水、常规低压灌肠,口服导泻药,术前3d口服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适当营养支持、补液,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取平卧位,行静吸复合全麻,常规置胃管、导尿管,待麻醉效果满意后,于下腹部相应部位行长约20cm的纵行切口,逐层进腹;探查腹腔,确定病灶范围、大小、位置,了解是否有病灶转移,若无周围组织转移,则以纱布条结扎近端结肠管,游离结直肠系膜血管,清扫淋巴结,结扎根部血管,将肠管切断,取下吻合器蘑菇头,先行涂抹石蜡油,再将其固定在肠管近端荷包处,之后在肿块下方5cm处夹闭肠管,将病灶予以去除,在近端肠管实施吻合器吻合操作,期间避免肠管牵拉、卷曲,若是张力较大,也可适当游离肠管;实施腹腔冲洗、置入引流管操作,另外,直肠癌手术需要从肛门伸入吻合器,收紧压实后击发,再实施直肠端、乙状结肠端吻合,且除却置入1根引流管,还需置入1根肠管;清点手术器械,确认无误后关腹;让家属过目手术切除标本,再送至病理检查。

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1)用具、器械:手术用具包括腔镜、自动气腹系统、各类腔镜手术器械、超清显示器1-2个、腔镜肠道切割闭合器、负压吸引器,手术器械包括腔镜用分离钳/无损伤肠钳、气腹针、持针器、5~10mmTrocar、Hemo-Lock血管夹和剪刀等;(2)手术原则: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应超过2cm;无瘤术原则:对待切除肠管的供血血管行结扎处理,彻底清扫淋巴结,再切除肿瘤段肠管,期间动作轻柔、不直接接触肿瘤组织,同时分离时合理控制结扎牢固性,以便减少出血、局部种植转移、癌细胞扩散,另外,针对直肠癌患者,在确保根治的基础上,还需尽量保留肛门功能;肿瘤定位:由于腹腔镜手术无法直接用手触摸病变部位,可能导致切除范围不足,另外,早期CRC尚未突破浆膜层,难以在镜下观察病灶部位,故可以术前以染色定位等方式辅助定位,情况必要时也可在术中以结肠镜定位肿瘤;采集标本:取标本时以切口保护器合理保护切口,避免切口种植转移;(3)手术方式:取仰卧位,行全麻,于脐部下方行1cm切口,建立气腹(压力控制在15mmHg),再于腹部行3~4个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状况,明确肿瘤位置;结合治疗需要,逐一游离患侧肠管、肠系膜等,再行回肠末端、横结肠结扎操作;剪开腹膜,将多余脂肪组织予以清除,再将结肠韧带、患侧半胃结肠韧带切断,拉紧肠系膜,对系膜血管实施分离操作,结扎血管根部,彻底清除淋巴组织;依据肿瘤大小、位置等根治性切除病变肠管,将切除的肠管取出;实施肠管断端吻合;冲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两组术后处理:全部入组者术后接受补液、吸氧、营养支持、心电监护、禁食水等对症处理,按时换药,记录24h出入量,同时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正确咳痰、咳嗽方法,尽早拔除尿管,实施膀胱括约肌锻炼等。在并发症方面:(1)肠梗阻:典型症状为腹胀、呕吐、腹痛、恶心等,或是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亢进,通过CT、腹部X线诊断,处理方法为禁食水、胃肠减压、下床活动、腹部芒硝外敷等);(2)吻合口瘘:表现为腹腔引流管有恶臭气味的粪渣样物质,轻微者保守治疗;(3)切口感染:包括切口硬结、血肿、局部红肿、渗出、化脓性改变等,处理方法为定期换药、清洁、拆线等。

1.3 观察指标选取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状况,其中:(1)炎症反应:对比指标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方法:采血(5mL术前、术后3d的空腹静脉血),以免疫比浊法测定CRP,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测定IL-6,WBC以Sysmex公司XE-2100血球计数仪测定;(2)免疫功能:对比指标为CD4+、CD3+、CD8+,方法:采血时间、步骤同(1),且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试剂盒(采购自法国Immunotech公司)测定;(3)围手术期参数:住院时间(出院标准:实验室检查正常,无胃管等导管,无肠梗阻,排气排便良好,能够正常进食,手术切口无积液、红肿、感染、开裂等)、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4)并发症状况: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呕吐、腹痛、恶心等,或是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亢进,通过CT、腹部X线诊断,处理方法为禁食水、胃肠减压、下床活动、腹部芒硝外敷等)、吻合口瘘(腹腔引流管有恶臭气味的粪渣样物质,轻微者保守治疗)、切口感染(包括切口硬结、血肿、局部红肿、渗出、化脓性改变等,处理方法为定期换药、清洁、拆线等)。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23.0分析数据,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围手术期参数为计量型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并发症状况为计数型数据,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炎症反应术前,组间CRP、IL-6、WBC无差异,P>0.05;术后3d,观察组CRP、IL-6、WBC更低,P<0.05,见表1。

表1 炎症反应对比

2.2 分析免疫功能术前,组间CD4+、CD3+、CD8+无差异,P>0.05;术后3d,观察组CD4+、CD3+更高,CD8+更低,P<0.05,见表2。

表2 免疫功能对比

2.3 分析围手术期参数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更少,P<0.05,组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围手术期参数对比

2.4 分析并发症状况较之对照组(2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更低,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状况对比(n/%)

3 讨 论

CRC是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CRC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故需重视其诊疗工作。手术是治疗CRC的首选手段,同时配合放化疗,能够提高预后,并且随着医疗技术及器械的发展,CRC术式逐渐由传统开放式过渡至腹腔镜微创模式,但对于腹腔镜手术能否成为CRC的标准术式则尚有争议[4-5]。

本次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应用在CRC患者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具体分析:第一,开腹手术切口大,术后恢复效果欠佳,而腹腔镜手术仅需在腹部行小切口便能实施手术操作,瘢痕小,创伤较轻,痛苦小,恢复速度快,同时借助数字摄像技术将图像传导至信号处理系统,能够精确、实时、动态显示病灶状况,提供清晰术野,彻底清除淋巴组织,提高手术操作精准性[6],减轻对腹腔内脏器的不良影响,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不过因操作难度大,需要学习周期,加之术中所用器械繁杂,容易延长手术时间[7];因此,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更少,P<0.05,但是组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差异,P>0.05,与于秀芝[8]学者的报道一致。第二,手术创伤极易诱发强烈应激反应,导致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影响免疫功能,提升术后肿瘤转移、感染风险,本次监测两组炎症反应(CRP、IL-6、WBC)、免疫功能(CD4+、CD3+、CD8+),其中:CRP水平随着创伤程度提升而提升;IL-6能够促使肝脏合成血浆蛋白,提升周围静脉血内白细胞水平;WBC亦能反映手术操作创伤程度;CD4+能够辅助机体增强抗肿瘤效应,且生成的γ干扰素会激活巨噬细胞,参与杀伤肿瘤细胞;CD3+能够协助T细胞受体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CD8+在细胞表面T细胞受体作用下,释放杀伤肿瘤细胞的酶;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炎症反应(CRP、IL-6、WBC)、免疫功能(CD4+、CD3+、CD8+)更佳,P<0.05,与刘涛等[9]学者的报道一致,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手术不易牵拉、挤压肿瘤组织,从而能够减轻应激反应,缓解免疫抑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第三,研究呈观察组并发症更少,P<0.05,与曾新宇[10]学者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郝治等[11]学者指出,腹腔镜术后肠梗阻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患者年龄、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吻合口瘘与吻合口血供、肠管张力等有关,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较之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因手术创面小、不易干扰腹腔、肠蠕动恢复更早,所以可以减少肠梗阻[12],同时腹腔镜手术借助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也能减少吻合口瘘,另外,腹腔镜手术通过控制手术时长、做好术后处理、减小切口长度等,也能预防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由于腹腔镜手术治疗CRC时并发症少、恢复快、炎症反应轻,加之不易影响免疫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五指山小型猪腹腔粘连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