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有效实施与多元评价的思考

2023-07-04和晓珍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和晓珍

摘   要:新时代,劳动教育需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学校通过“三维课堂”拓宽劳动途径,“四个融合”丰富劳动内容,三方协同完善教育评价,四个目标提升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品格,在塑造学生基本的劳动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的同时,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途径;劳动内容;劳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5-0021-04

一、以“三维课堂”拓宽劳动途径

劳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如资源平台、校本资源,内容丰富多样,为精准化、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教学提供了支持。在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增加技术支撑的同时,让劳动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让劳动技能的学习更加有趣、高效。同时,劳动教育的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实现了教师、家长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最大监督,可对劳动教育资源的适配性进行针对性优化,实现劳动教育个性化的教与学。

(一)丰富“校园课堂”

根据2022年新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劳动”不再局限于校内的打扫卫生、做值日,而是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结合。比如,规划自己班的农耕小园,观察植物的生长规律,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们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

除了劳动必修课,学校还开设劳动教育特色课,与当地民俗、红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遗产等内容有机融合。例如,晋州既是鸭梨之乡,也是魏征故里,结合地方文化,我们找到劳动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充分挖掘其内涵。晋州市周家庄采摘园举行的“梨花节”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参加的活动。在梨花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与梨花、梨树和梨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争做“小小梨乡代言人”,为家乡发声。与此同时,学校抓实校内日常劳动活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将劳动教育实践和学校常规活动有机整合,成立种植兴趣小组和劳技社团,充分利用学校“农耕园”“拾趣园”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瓜果蔬菜种植等实践活动。

(二)夯实“家庭课堂”

家长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洗衣、做饭、卫生清扫等必要的家庭劳动技能;学校依据“金种子少年”评价体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的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掌握情况纳入“金种子少年”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成长的综合素质档案。在此过程中,学校充分挖掘“家庭课堂”的内涵,提倡丰富家庭劳动内容,创新家庭劳动形式。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生除了参加与节日相关的劳动外,还在挖掘节日的内涵上下功夫,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三)拓展“社会课堂”

利用劳动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调查基地,如“中草药种植基地”“时代公园劳动实践基地”“周家庄采摘园实践调查基地”“魏征公园社会实践基地”等,丰富、拓展学生参与校外劳动教育的途径。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接受锻炼,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而且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例如,“农民丰收节”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当“农场主”,学生纷纷走进学校农耕园,在班级责任田里劳作,充分体验花生种、管、收、晒等的全过程。在劳动中,师生一同刨土、翻泥、挖坑,收获的是劳动乐趣,体悟的是劳动精神,夯实的是劳动根基,唱响的是劳动光荣的旋律。在“喜迎建团百年,践行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中,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劳动育人新途径,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立足现实,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过程,高涨学生崇尚劳动的热情、提升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以“四个融合”丰富劳动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热爱劳动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劳动育人的价值被轻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劳动教育成为“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综合素养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就要适时展开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

(一)与学科作业融合,抓实以劳树德

学校作为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将劳动教育的核心知识融入学科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中,在组织课程内容与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效归纳劳动教育的知识点,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实现劳动教育的增效提质。同时,学校强化学科劳动元素的渗透,注重学科知识与劳动知识内在的关联,并与生活实际建立有机联系,全面提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与地方文化融合,落实以劳增智

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劳动技能的育人功能,开发具有浓郁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晋州市是魏征故里,学校有魏征故居、魏征公园等社会实践基地,这为学校挖掘资源和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魏征事迹和成就,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展开合作,进行整理、展示,形成校本研修内容。此外,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采用学校、班级社团的形式,开展拓印传承、陶艺品制作、雕塑、剪纸等传统文化研究。学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参与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不仅拓宽了校内劳动教育的途径,而且全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与农耕文化融合,夯实以劳强体

校内设有农耕园、拾趣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庄园”,每一位学生在感受春种、夏长、秋收,经历施肥、除虫等的培育过程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此外,教师还带领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引导学生“动起来”,把劳动和强身健体相结合,使它们相得益彰。例如,学校创建“中草药种植基地”“时代公园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拓展校外劳动教育渠道,充实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四)与科技创新融合,强化以劳促新

科技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节日,2022年科技节以“喜迎二十大,科创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了“访、读、研、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石家庄市航天科技试点学校,学校建有“创客教室”“科学探究室”等多个专用教室,打造科技长廊,展示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成果。在此过程中,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合到科技创新中,这也是学校正在实施的一个重要课程内容。学校开设“航模社团”“机器人社团”“科创社团”等,将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学生在参与中不仅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且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科创素养和担当精神得到很大提升。

三、三方协同,完善劳动评价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知识和技能,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外,还需要完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寻求多途径对学生进行劳动评价,并要通过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带领学生回归劳动本质,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一)劳动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上,教师、学生、家长多个主体共同参与,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等方面予以评价。采用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家校社协同,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

家庭是基础。家庭重在开展学生日常生活的自助、自理和自立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劳动教育呈现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学校是主导。学校通过劳动学科教育、基地主题活动,重在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知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体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制度化。社区是延伸。积极发挥社区作用,利用区域性劳动资源优势,整合、重组社会资源,以充足的社会劳动资源支撑和保障劳动育人目标的实现,使劳动教育贯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生活,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劳动的育人价值。

四、四个目标,提升劳动素养

“勤俭、奋斗、创新、奉献”是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对于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崇高的劳动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围绕提升劳动素养,坚持全面育人导向,引导和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提倡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增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一)樹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目标,树立“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能真切帮助其领会到成功是靠一点一滴的劳动创造得来的。

(二)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育人导向,构建以劳动实践为主的课程。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劳动合作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切身经历来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倡导“做中学”“学中做”,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完成劳动教育任务的同时,不仅能提高基本的动手能力,应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个人管理与团队合作。

(三)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学校建立以展示促教育、以比赛促劳育的示范机制。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开展劳动竞赛等,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会其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与此同时,示范机制的建立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与年龄和生理特点相适应的劳动能力提升,养成安全劳动、规范劳动的习惯,提升艰苦奋斗、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的优秀品质。

(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学校因时因地地开展劳动教育,积极为学生谋划和开辟劳动途径。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和培育劳动精神的过程中,凸显学校特色。学校在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结合学生个人的生活开展劳动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劳动安全意识,学会动脑动手,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在中年级,学校开展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教会学生懂得勤劳、节俭、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教育中、实践中树立相互帮扶意识、团队意识,养成热爱劳动、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在高年级,学校围绕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认同劳动的价值和内涵,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培育学生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劳动品质。

此外,学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让学生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正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认同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劳模精神,以进一步树立并巩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顽强拼搏意识、精益求精的品格。

综上所述,学校把劳动教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探索和完善能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学校、家庭、社区分层评价、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努力培育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