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21年我国菌草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3-07-04蓝江林车建美刘波王阶平陈燕萍郑雪芳

福建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菌草中国

蓝江林 车建美 刘波 王阶平 陈燕萍 郑雪芳

摘 要:為全面了解我国菌草研究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数据库(VIP)2007-2021年收录的菌草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文献出版年份、文献被引量、文献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机构、文献作者、研究热点等信息。结果表明:共检索到2007-2021年有效文献441篇,其中期刊论文402篇、硕士论文37篇、博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15-2021年共计322篇,占比80.1%;被引量1 849次,其中高频次被引在2012-2020年期间,达1 668次,占比90.2%。硕士论文发表集中在2015-2019年,累计28篇,占比75.68%。期刊论文共涉及学科17个,分布较多的为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等10个学科,累计425篇,其中农业科学320篇,占比75.29%;涉及研究主题共计19个,累计频次为722次,其中以菌草栽培和食用菌栽培为核心,累计达569次,占比78.81%;主要研究机构为福建农林大学,累计发表期刊论文164篇,占比40.8%,其中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或共同)发表145篇,占比30.07%,发表硕士论文26篇,占比70.27%;其次为延安大学发文20篇,占比4.9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文17篇,占比4.23%。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作者共12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责任)作者累计发文120篇,占比29.85%。总体来看,目前菌草相关研究的热点在菌草种植技术和资源化利用,中坚力量仍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菌草;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S 5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3)01-0073-06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3.01.011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Juncao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21

LAN Jiang-lin, CHE Jian-mei, LIU Bo, WANG Jie-ping, CHEN Yan-ping, ZHENG Xue-f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Resources,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Juncao in China,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search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Juncao in CNKI database and VIP database from 2007 to 2021, in order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publication year of literature, citation amount of literature, disciplinary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research hotsp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441 valid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from 2007 to 2021, including 402 journal papers, 37 master′s theses and 2 doctoral theses. The number of journal articl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ith a total of 322 articles from 2015 to 2021, accounting for 80.1%; there were 1 849 citation quantity, of which 1 668 were the high-frequency citations during 2012-2020, accounting for 90.2%. The publication of master′s theses was concentrated in 2015-2019, with a total of 28 articles, accounting for 75.68%. A total of 17 disciplines were involved in the journal papers, and 10 disciplines such as agricultural science, biolog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were more distributed, with a total of 425 articles, of which 320 articles were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science, accounting for 75.29%. Among them, 320 papers (times) were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science, accounting for 75.29%. A total of 19 research topics were involved, with a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722 times. Among them, Juncao cultivation and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were the core, with a total of 569 times, accounting for 78.81%. The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wa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hich had published 164 journal papers (accounting for 40.8%), following by Yan′an University with 20 journal papers (accounting for 4.98%) and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17 journal papers (accounting for 4.23%). Among them, 145 journal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on the platform (or jointly) of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Juncao (accounting for 30.07%) and 26 master′s dissertations were published (accounting for 70.27%). There were 12 authors who published more than 10 journal papers, moreover, they published 120 papers as the senior authors or corresponding authors, accounting for 29.85%. In general,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 topics were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Juncao, and the core force of research was still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Juncao.

Key words: Juncao; CNKI Database; VIP Database; Research literatures; Bibliometric analysis; China

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原产于非洲,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在热带、亚热带、温带为多年生,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株高一般为3~5 m,最高达7 m[1-3]。因其生长快、生物量大、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以及不具生物入侵风险等特点,在食用菌栽培[ 4-5]、畜牧业[6-7 ]、生态治理[8-10 ]、新能源开发

[ 11-12]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菌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于1980年代诞生于福建农业大学(现福建农林大学),现已传播到105个国家或地区,成为我国履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一个典型民生项目。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菌草生产国,菌草种植及应用技术已遍及我国31个省份的近400个县、市,其中在福建省内的种植区域最为广泛[2,13]。

我国对菌草种植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数据库检索发现,2000年以前是对菌草初步认识阶段,文献主题集中在菌草知识的介绍、一些实用技术的推介,而鲜见研究性文献;2000-2006年是菌草及其應用技术研究起步阶段,共检索到研究性期刊论文15篇,涉及研究机构主要有南昌大学(6篇)和福建农林大学(4篇),研究内容也相对单一,主要是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及其功能性营养成分分析等[4-5,14-18];2007年之后是菌草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菌草相关研究,研究的主题也日渐丰富,文献发表数量快速增长。因此,本研究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数据库(VIP)2007-2021年出版的菌草研究相关文献,分析文献出版年份、文献被引量、文献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机构、文献作者、研究热点等信息,旨在全面了解我国菌草研究及发展现状,为菌草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参照薛念涛[19]和李瑞梅等[20]文献计量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两个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检索范围为2个数据库的全部学科分类,扩库选择为期刊、硕士、博士、学术辑刊、国内会议等。

1.2 检索方法

检索年限选择2007-2021年,按照专业检索方法,输入“菌草”,从CNKI数据库检索到文献565条(包含硕博士论文),从VIP数据库检索到文献485条,将2个数据库的文献合并,剔除项目推介、人物专访、广告等不相关文献,得到有效文献441篇,其中期刊论文402篇、硕士论文37篇、博士论文2篇。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出版年份分析

由图1可知,2007-2021年菌草研究发表期刊论文共402篇,平均每年26.8篇,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2015年之后,2015-2021年共计322篇,占比80.1%。由图2可知,菌草研究发表硕士论文共37篇,发表起点时间为2011年,集中在2015-2019年,共计28篇,占比75.68%。检索到相关博士论文仅2篇,分别为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和兰州大学(2021年)发表。

2007-2021年菌草研究发表期刊论文被引量1 849次,其中高频次被引在2012-2020年,被引量达1 668次,占比90.2%。表明菌草相关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的不断增长,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

2.2 文献涉及学科分析

由图3可知,检索的菌草期刊论文共涉及17个学科,分布较多的为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等10个学科,累计425篇。其中农业科学320篇,占比75.29%,为绝对优势;其次为生物学41篇,占比9.65%;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各14篇,占比均为3.29%;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13篇,占比3.06%;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等其他5个学科共计频次为23篇,占比5.41%。表明科研人员在菌草种植及应用研究不断开辟新的方向,取得了多元化成果。

2.3 文献研究主题分析

由图4可知,菌草研究发表期刊论文共计19个研究主题,累计频次为722次。其中,以菌草和栽培(技术)为核心研究主题,累计频次达到514次,占比71.19%;其他围绕菌草开发利用的食(药)用菌栽培、饲料开发等技术研究累计频次为

205次,占比35.31%。

硕士论文研究主题集中在菌草种植和资源化利用,共计21篇,占比56.76%;其次为生态环境修复8篇,占比21.62%;菌草应用机械研究和菌草分类研究各4篇,分别占比10.81%。

2.4 文献发表的研究机构分析

菌草最初由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该单位也成为进行菌草研究的主要机构。由图5可知,2007-2021年累计发表期刊论文164篇,占比41.80%,其中依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或共同)发表145篇,占比30.07%;其次为延安大学发文20篇,占比4.98%;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文17篇,占比4.23%。发表硕士论文的研究机构共有9个,其中福建农林大学发表26篇,占比70.27%,其次为内蒙古农业大学3篇、齐鲁工业大学2篇,中国农业大学、延安大学、内蒙古大学、浙江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分别发表1篇。发表博士论文的仅有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和兰州大学(2021年)。

从研究机构的组成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福建农林大学为核心,其他科研单位参与的研究格局。但从发文数量来看,其他研究单位研究力量投入明显不足,基本处在零星涉及状态,没有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2.5 文献主要作者分析

由表1可知,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作者共12名,累计发文数量310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计发文120篇,占比29.85%。其中11名作者单位为福建农林大学,1名作者(林标声,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发表。说明福建农林大学为我国菌草研究的中坚力量,主要研究主题包括菌草栽培、食用菌种植、菌草加工机械、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研究重点依然在菌草种植技术以及菌草食用菌栽培技术方面。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最早关于菌草研究的文献见于1992年“菌草栽培食用菌综合技术简介(林占熺)”,至2000年,文献主题均为菌草相关知识介绍及实用技术推介。2001-2006年是菌草研究起步阶段。2007-2021年是菌草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菌草种植技术逐渐成熟,在国内的推广日益广泛[2,11],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在栽培食用菌[4-5]、饲料开发[21-22]、环境修复[23-24]、生态治理[25-26]等方面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此外,对于加工机械[27-28]以及菌草生长机制[29-30]等方面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分析表明,福建农林大学一直是菌草研究的主要力量,2007-2021年累计发表期刊论文164篇,年均10.93篇,占比41.80%;共发表硕士论文26篇,占比70.27%;林占熺团队为核心研究力量,是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说明菌草研究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将有更多研究单位投入科研力量,但尚未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综上可知,菌草研究还相对浅散,不够深入系统,亟须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科研力量,创新研究成果。目前研究重点还集中在种植技术和资源转化应用方面,基础科学研究仍然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和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一些基础性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巨菌草存在命名混乱的问题[31-32]、菌草生物量巨大的相关生长机制、抗逆机制以及抗旱、抗寒等特色种质资源创新等[33-34]。因此,在未来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应着力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从理论上系统阐明巨菌草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等优质特性的生物学机制;在应用方面,应着力培育具有多元抗逆性的菌草品系,不断创新菌草的应用途径、拓宽推广范围,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占熺.菌草学[M].第3版.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林冬梅,苏德伟,郑丹,等.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5):61-65.

[3]丁铭,白璐,王龙清.巨菌草引进试验及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3(12):60-61.

[4]董晓娜,陈喜蓉,钟剑锋,等.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J].热带林业,2013,41(1):394-40.

[5]林兴生,王泽辉,马运龙,等.鲜菌草工厂化栽培银耳物质转化特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8(5):132-138.

[6]顾丽红,刘圈炜,邢漫萍,等.巨菌草饲喂北京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家禽,2017,39(12):61-63.

[7]黄晓飞,孟庆翔,杨甲轩,等.巨菌草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7):1997-2002.

[8]林兴生,林占熺,林冬梅,等.荒坡地种植巨菌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5):4304-4312.

[9]刘凤山,林辉,林兴生,等.巨菌草对生态脆弱区治理与修复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7):111-113.

[10]吴强,李锦荣,郭建英,等.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巨菌草的固沙效果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8,44(2):50-56.

[11]黄勤楼,黄秀声,陈钟佃,等.狼尾草属牧草沼气发酵产气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13-15.

[12]于智豪,肖正,贾瑞博,等.巨菌草沼渣制备液化多元醇及合成聚氨酯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6,50(1):11-16.

[13]林兴生,林占熺,林冬梅,等.不同种植年限的巨菌草对植物和昆虫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49-2854.

[14]战琨友,罗海凌,林辉.菌草香菇与木屑香菇品质的比较分析[J].食用菌学报,2004,11(2):48-51.

[15]杨华义.菌草栽培毛木耳初探[J].闽北农业科技,2003(1):21-22.

[16]劉叶高,邓彩清,翁俊基.利用稻草菌草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6(2):24-25.

[17]姚英,苏志军,汪晓雪.宁夏贺兰山东麓菌草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要点[J].宁夏农林科技,2005(5):94-94.

[18]杨华义.菌草栽培白背木耳试验初探[J].食用菌,2003,25(1):23-24.

[19]薛念涛.畜禽污染防治现状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29-434.

[20]李瑞梅,梁海梅,姚远,等.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巨菌草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7):159-161.

[21]陈晓斌,张双双,林春梅,等.菌草菌糟作为饲料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2):179-183.

[22]谢长明,郝中香,谢成芳,等.复方菌草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92,112.

[23]徐磊,周静,梁家妮,等.巨菌草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J].生态学报,2014,34(18):5342-5348.

[24]王玺洋,辛在军,李晓晖,等.稻秆炭与巨菌草联合对铜镉污染土壤的修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40(1):74-82.

[25]吴强,李锦荣,郭建英,等.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巨菌草的固沙效果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8,44(2):50-56.

[26]林占熺,苏德伟,林辉,等.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8(6):803-812.

[27]洪培瑶,林斯乐,张腾敏,等.巨菌草茎秆粉碎机的设计研究[J].新疆农机化,2021(5):11-13.

[28]郑书河,林长山,叶大鹏,等.巨菌草种茎辊式排种器结构优化及排种动力学仿真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1):36-43.

[29]苏德伟,林辉,罗海凌,等.自然生境低温胁迫对留茬巨菌草再生特性的影响及再生能力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21,34(4):747-754.

[30]贾雨雷,廖真,汪丽芳,等.化肥减量配施菌草固氮菌肥对巨菌草生长、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草业学报,2021,30(3):215-223.

[31]陈志彤,何水林,黄毅斌.狼尾草属牧草研究进展[J].草地学报,2010,18(5):740-748.

[32]卢麒麟,唐丽荣,林雯怡,等.巨菌草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表征[J].草业科学,2013,30(2)301-305.

[33]韩微波,申忠宝,唐凤兰,等.我国利用耐盐牧草恢复盐渍化草地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9):32-35.

[34]潘羿壅.巨菌草生长生理特性对盐碱混合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责任编辑:柯文辉)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菌草中国
菌草是什么草
林占熺:让“中国菌草”造福世界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基于中国知网的Reissner—Nordstrom空间研究文献分析
五个菌草新品种 rDNA ITS 序列克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