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神”“劲”“律”在民族舞中的表现特征

2023-06-30杨旭东

艺术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族舞神韵舞蹈

杨旭东

摘要:民族舞是一种由民间流传而来,受民俗文化制约影响,以自娱为主,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的舞蹈形式,具有地区及民族集群性特征。由于我们国家地形多样,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宗教、地理环境及民风民俗,这也使得各民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字、风俗、音乐及舞蹈。其中舞蹈是起源于民间,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传播的一种生活载体,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表现形式,而这些舞蹈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多元化的舞蹈形式。为了更深入了解民族舞的表现特征,应从舞蹈运动整体分析,从“形”“神”“劲”“律”入手,了解民族舞的神韵及独特美学艺术。

关键词:民族舞表现特征形神劲律

民族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舞在不断的发展中带有不同时代、地域的特征,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民族舞受不同生存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按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等因素,可将民族舞分为汉族舞蹈、苗族舞蹈、羌族舞蹈、傣族舞蹈等类型,不同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不同。形、神、劲、律是构成民族舞独特风格以及艺术美的关键体现,了解民族舞的神韵及独特美学艺术.应从形、神、劲、律层面入手,感知民族舞的魅力,体验民族舞的美学艺术。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从形、神、劲、律不同层面出发,对民族舞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美进行鉴赏。

一、“形”是民旅舞的直观表现

(一)舞蹈动作的身体姿态

“形”是民族舞的外部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可以将其理解成舞者的外部肢体动作,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身体体态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身体姿态,这也是“形”在民族舞中最直观的表现方式①。舞蹈者将不断变化的动作进行流畅的衔接,最终展示出最后的舞蹈作品,但在对舞蹈“形”的分析中,舞蹈的具体形态以及衔接的过程多可以被称之为“形”。“形”是通过舞蹈者的身体姿态将舞蹈中的具体情感进行表达,是民族舞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具有主观性的变现内容之一。“形”对舞蹈者的要求较高,其中包括动态和静态的切换以及不同运动状态下舞蹈者的身体姿态,在动与静转化的过程中,既要将各个动作进行流程的连接,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应将舞蹈者优美的姿态进行展示。民族舞舞蹈者的身体姿态包括“拧、圆、曲、辗”等等,不同的民族舞类型,舞蹈者的身体姿态展示不同,或刚劲有力、或柔美似水。但不可否认,“形”贯穿在民族舞表现的整个过程中,是民族舞最直观的表现。

(二)舞蹈动作的连贯性

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也是“形”在民族舞中最直观的展示,由静到动以及由动到静的变化在民族舞的表现中均被赋予了运动的法则。在传统的戏曲中,由动到静又被称之为亮相,是指一切运动产生的起点。民族舞虽不同于戏曲,但在舞蹈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舞蹈者动静姿态的表现,要求舞蹈者在展示民族舞表达内涵同时,要注重舞蹈的连贯性。民族舞的动作幅度较大,在舞蹈的过程中呈现着瞬息万变的状态,为进一步体现民族舞美的形态,在舞蹈的过程中更强调动作的技术性和艺术性②。“声韵”的练习是民族舞舞蹈者训练的基础,在声韵练习的过程中将动作的流畅性发挥到极致,在民族舞中,一顿、一动都是有考究的,舞蹈者要通过自身对舞蹈的理解,通过对动作流畅性的展示,将民族舞的内涵以及艺术美进行展示。像蒙古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将蒙古民族人民豪放、勇敢的性格特征进行表现,因此,在动作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将上身后倾,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在动作变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停顿,同时跺脚的步幅以及节奏也是表现民族舞不同的关键之一,将抬手、跺脚、掐腰等动作进行连贯,在舞蹈中更能体现蒙古舞的形态,表现蒙古舞的魅力。

(三)不同民族舞“形”的对比

动作形式是不同民族舞具有的不同表征以及艺术形式,而“形”的差异通常通过动作特征来表现。民族舞在表现的是过程中与现代艺术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民族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用人体动作的画面和线条等内容来展示,表现出民族舞的艺术美。不同的民族舞在表现形式以及舞蹈者的自提形态中具有差异性,因此也展示出不同民族舞“形”的不同。傣族舞在表演中,重视无道则的舞姿形态,讲究手臂各关节弯曲形成“三道弯”,且在表现中,手与脚向同侧形成“一顺边”,在转圈以及转弯中都强调顺边的美感。蒙古舞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展示蒙古族人勇敢、豪放的性格特征,蒙古舞在表现过程中,舞蹈者的体态更呈现出“硬肩”“耸肩”的形态,且手臂微微前夹,肩部扭动发力猛而快。蒙古舞的舞姿包括“绕圆”“横摆拧”“拧转”等@。而藏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更多呈现出弓腰、曲背等体态、维吾尔族舞也是我们常见的舞种之一,维吾尔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以昂首、挺胸、立腰为基本的舞姿形态,在表现中多转圈动作,舞蹈充分运用头、肩、腰、臂、肘、腕、膝部直至脚部,动态多样、造型优美。不同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展示出不同的肢体形态,这也是不同民族舞“形”的区别,但不难否认的是,正因不同民族舞“形”的不同,采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美的体验。

二、“神”足民族舞的灵魂体现

(一)民族背后的风俗与宗教信仰

“神”是赋予民族舞精神内涵的重要表现,民族舞中的“神”包括神韵、气质以及神采等内容,正因有“神”,民族舞才被赋予灵魂。我国文化艺术评论中,神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从诗作到绘画再到音乐等,所有艺术形式的表现均离不开神韵。神韵是民族舞生命力的体现,是指在创作以及生成的过程中由“心意”和“气”共同组成的产物。“神”是民族舞的灵魂体现,民族舞在生产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民族、地域历史文化的赋予,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文化、语言、习俗的特点,是民族背后风俗与宗教信仰的特定内容。各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均带有本民族独特的地域风格,因不同地方文化历史来源的形成不同,对各民族的形成以及产生均产生不同的价值,人们在本民族中,其劳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这也导致不同民族舞在发展的是过程中带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其表现的具体文化内涵有所不同,其“神韵”的表达也具有差异性④。民族舞中的“神韵”是不同民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寄寓和向往,受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影响,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舞蹈神韵的具体化

民族舞本身就是风格相对稳定,用以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受不同民族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展示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民族舞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将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融入到民族舞表达中变革和发展。神韵以及“心意”原本是舞蹈者情绪以及心态内涵的表达,但在不断的发展中,转变成,自觉通过意识、意念以及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不在是单纯的完成相关的动作,而是在表现的过程中赋予对美好的寄寓,表现自我的情感@。比如,民族舞在发展的过程中,舞蹈神韵逐渐具体化,自觉的将意识活动中对相关认识加以艺术的思考,将具体的思想内涵,采用动作的形式进行表达,在舞蹈表达的过程中将动作想象成“飞翔的雄鹰…‘风吹的柳条”以及“变化的云彩”,将抽象的思想内涵采用具体实物的形态进行表现。比如朝鲜族居住在中国东北部山清水秀的长白山,保持着尚白、敬老、喜洁的习俗,并把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朝鲜族舞蹈的形态特征体现在手如翠柳飘拂、步如丹鹤,即悠迈的“鹤步柳手”动作风格中,体现出一种平稳细腻、庄重大气、潇洒刚毅的特征。朝鲜族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尚白、敬老的思想通过“鹤”的形态进行表现,这种精神内涵的具体化,也为朝鲜舞增加了意蕴,体现了朝鲜舞神韵的具体化。

(三)不同民族舞“神”的对比

民族舞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在动作姿态以及精神内涵的表现中具有着其具有象征性的精神或物质文化形象。不同民族的文化民俗以及宗教信仰成为了民族舞神韵的基本体现,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民族舞声韵的不同表现中,也是民族内在涵养以及气质风貌的具体表现⑥。不同民族舞受各民族地域、历史以及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不同民族舞“神”的不同。比如,傣族主要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孔雀、大象视作民族的吉祥物,傣族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孔雀”与“象”的意境融合在舞蹈中,在表现的过程,其“三道湾”等舞姿形态均以孔雀、象的形态为模板,强调孔雀与象的姿态和意境。藏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区,是我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藏族宗教信仰历史悠久,其中藏传教、伊斯兰教以及天主教等宗教盛行,宗教信仰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为藏族舞的发展提供了“神”的来源,加之藏族以青藏高原为主要生活地,在历史发展中,农业以及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导致藏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更多以弓腰、曲背等体态最为常见。藏族人民对宗教的信仰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在藏舞的表现中也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虔诚以及纯洁之意蕴。蒙古舞在表现的过程中更加突显蒙古族人民对图腾、勇士等精神的表达,蒙古舞重视展示蒙古人民勇敢、豪迈的性格,在舞蹈发展过程中,将狩猎以及猛兽的姿态融入到舞蹈中,形成抖肩、跨步等粗犷的肢体动作。

三、“劲”足民族舞的层次体现

(一)舞蹈动作节奏、层次及力度

民族舞中的“劲”不同于传统对单一“力量”的认识,而是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舞蹈的层次感,做到刚柔并济。民族舞音乐具有感染性,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既要体现民族舞动作的感染性,同时更强调动作的节奏和律动。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其节奏往往与2/4拍、3/4拍以及4/4拍的节奏不同,在无规律性中寻找规律,“动静结合”“快慢共进”是民族舞最典型的節奏变化⑦。民族舞的“劲”体现在“动”与“静”之间的结合与转换,民族舞演员在具备“形”“神”之后,需要掌握民族舞的节奏和层次,在表现的过程中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表现,以“阴阳顿挫”“轻重缓和”的方式体现“劲”的魅力。民族舞中的“劲”是不是现代舞中“高潮”的表现,现代舞的表现中,其“劲”表现在副歌上,是整个舞蹈的高潮,这种高潮是没有转折的,更接近于“U”形的表现形式。而民族舞的“劲”则是在动与静、刚与柔的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民族舞的“劲”更强调舞者对舞蹈动作节奏、层次以及力度的把握。民族舞的“劲”体现在“曲折”的舞蹈表现形式上,与现代舞的“高潮”不同,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通过舞者对节奏以及层次的把握,使得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能出现转折性。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有“轻重”“长短”“缓急”以及“延伸”的区别,舞蹈更具有层次感和延展性。

(二)亮相劲头

亮相是民族舞表演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展示民族舞“劲”的关键步骤,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同民族舞亮相的姿态以及动作不同,在表现的过程中展示出不同的亮相劲头。民族舞的亮相中“劲”的不同与民族舞音乐以及舞蹈神韵有关。亮相的劲头与音乐的关系,舞蹈和音乐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舞蹈是音乐的外观形式,是音乐内容的具体展示,在表现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涵。民族舞的“劲”在一定程度上受音乐表现的影响,其舞蹈层次以及动静、缓急的变化,在发展的是过程中也与音乐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关系。民族舞在亮相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比如,在音乐声起、瞬间停止前,舞蹈者在亮相动作展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干净、利索,且能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寻找最佳的亮相点,这就要求舞蹈人员在表现的过程中八把握音乐的具体节奏,在亮相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和出点,掌握音乐变化的节奏,展示民族舞动作的层次⑧。二是民族舞亮相中的劲头与舞蹈的神韵有关,比如,在维吾尔族舞表现的过程中,舞姿以昂首、挺胸、立腰为基础,要表现舞者舞姿的优美,因此,在维吾尔族舞亮相的过程中应做到快、亮以及保障舞者姿态的优美,这些要求就需要舞者对“劲”有足够的把握,在亮相的过程中能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掌握亮相动作展示的力度,表现出民族舞的独特美和神韵。

(三)不同民族舞“劲”的对比

不同民族舞之间拥有不同的力度、节奏,这也呈现出不同民族舞之间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地域文化特点。不同的节奏和力度是民族舞不同“劲”的体现,在研究和分析中,为不同民族舞“劲”的对比提供方向以及实践的支持。比如,藏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节奏,在“碎踏”工作要领中,舞蹈者要实现2/4中速,一拍一步“碎踏”进以及一拍一步“碎踏”退的节奏,其4拍的动作要领应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双手由外及里“抹”,或双手由里及外“摊”。在表演的过程中组中表现的节奏以及层次感。同时,藏族舞在表演的过程中强调对力量的把控,以踏步等大幅度、刚劲的动作为主,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辅以碎踏、半环转等微小动作。模仿孔雀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舞者肢体的柔美,同时强调“刚柔并济”“动静配合”的节奏感,用以将孔雀的姿态进行展示。傣族舞在表演的过程中以音乐的抑扬为节奏,强调动作上下以及左右的起伏,重视肢体的舒展和柔软性。朝鲜舞在表演的过程中以“轻”“柔”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表现的过程中采用缓急结合的方式,将“鹤”的姿态进行展示,要求做到缓急相结合的舞蹈节律,朝鲜舞的“劲”以“柔”为主,强调对力量的把控,相比于蒙古舞以及藏舞的放力,朝鲜舞更表现为以收力为主。

四、“律”是民族舞所遵循的规律

(一)“正律”与“反律”

“律”是民族舞至关重要的内容,在表现的过程中通过民族舞蹈的动律能实现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特色的继承和传播。“律”是神韵形态的表现,在舞蹈的过程中强调舞者以自身的手、眼、脚以及胯等部位为基础,在表现的是过程中将各部位的造型以及动作放置在准确的位置。“律”不同完全等同于“律动”,律是“律动”更宽泛的概念,是指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将自身各部分以及展示的动作在具体的归束内完成,以达到四肢、躯干的灵活和协调发展。民族舞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做到全身上下的配合,比如眼睛和手的配合以及上身与下身的配合等,在肢体协调以及配合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律动准确的进行展示,以表现民族舞的“形”。“正律”与“反律”是民族舞发展以及表演过程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是民族舞遵循的规律。民族舞的“律”包含审美特征下自身的律动以及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也是民族舞具有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不同民族舞区别于其他的关键。“正律”与“反律”具有不同的内涵,“正律”是指在表现表演过程中,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以及内在的逻辑性,在表演过程中将连贯的感觉进行表现。舞蹈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一气呵成,能保障动作的流畅性以及稳定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举右手,身体出现左倾的趋势,这种“顺利”,自然而然的动作变化便被称之为民族舞中的“正律”。但民族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不顺的“反律”,“反律”是民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不同民族舞区别于其它舞蹈的关键,“反律”是指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动作的表现不是“顺利”进行的,在应该正向的古城中突然出现转向等。比如,一个动在表演的过程中的走势是向左的,但“反律”影响下,动作会急剧向右变化,也或者向前的动作急剧变化为向后等。“反律”的产生是民族舞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民族舞发展独特性的重要表现。“反律”在民族舞中具有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使得民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呈现出其不意的变化效果。但无论是一气呵成的“正律”还是峰回路转的“反律”,他们都是民族舞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古典舞舞律精奥之处。

(二)不同民族舞“律”的对比

比如,傣族舞的基本动律包括正面起伏、旁边起伏以及脚部的正步起伏等,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同下垂一样,注意节奏缓慢,这就是傣族舞的正面起伏动律。傣族舞的旁边起伏则是指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下沉时,整体向右垮,双膝呈现出弯曲状,左膝盖微微覆盖上右脚膝盖,保持下身不动,上身向左,头向反方向做出,反方向动作同上基本一致,舞者下沉时,整体向左垮,双膝呈现出弯曲状,右膝盖微微覆盖上左脚膝盖,保持下身不动,上身向右左,头向反方向做出。蒙古族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受到蒙古族文化以及蒙古人性格的形象,其节律以明快为主,舞步轻捷。在表演的過程中大多以“正律”为主,在表现的过程中舞步一气呵成,具有浑然天成的特点。蒙古舞的“律”体现在明快的节奏与一气呵成的“正律”中,一是因为蒙古舞在表现的过程中以表现蒙古人爽朗、勇敢的性格为主,舞律表现中不需要进行出其不意的表现,“反律”也不符合蒙古人爽朗、勇敢、直率的性格。因此研究发现,不同民族舞“律”的不同也与民族文化以及舞蹈“神韵”等因素有关。其次,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表现为“反律”,在踏步以及转身等动作的表现中,更具有奇峰迭起、出其不意的效果,藏舞在表现的过程中,存在“反律”主要体现在其舞步的“不顺利性”中,从出其不意的舞蹈中展示宗教的神秘色彩,为民族以及宗教的发展添上一层新衣。无论是“正律”还是“反律”,都体现出不同民族舞的独特性和艺术美,从民族舞的“律”中映射着“形…‘神…‘劲”的影子,说明在民族舞的发展中,“形”“神”“劲”“律”相辅相成,共同造就民族舞的艺术美。

五、结语

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具体表现形式和表现特征均不同。在我国悠久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且多元化的舞蹈,种类丰富,如藏族舞、蒙古舞等,这些民族舞独具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在不同民族舞的研究中发现,“形”“神”“劲”“律”是民族舞发展的关键,也是造就民族舞区别与其它民族舞的重要依据。“形”“神”“劲”“律”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在共同联系的过程中延伸了我国具有独特性的民族舞,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民族舞的研究,为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

注释:

①熊黎明.多元文化语境中民族舞蹈“产业化”的艺术批评及其价值取向——以《云南映象》为例[J] .2021,l(2011-3):056-061.

②周若兰.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待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意义——以毕节茴族支系红线苗的花山节为例[J]北方音乐,2020,40 (8):299-303

③李芳.民族舞课堂教学与文化白信的培养——以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十九大思想进课堂”公开课实践为例[J] .2021,1(2018-17):036-037

④索丹娜.民族风情在舞蹈教学中的表现张力分析——评《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1 (2):971-972.

⑤吴旭敏,郭安舞蹈理论与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价值体现——评《20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研究与经典作品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2,I (2): 542

⑥王淑婷.中国民族舞蹈在小学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一以《布依板凳娃》教学设计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l(19):328-331

⑦郑黎明,王丹,马英超三维动画角色设计中融人民族艺术元素试探——以《云南映象》民族舞蹈服饰元素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 (1):188.

⑧刘燕,以美培元,以舞传承:高校民族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一以《最炫民族风:中国民族舞蹈的动作实践与作品赏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

猜你喜欢

民族舞神韵舞蹈
浅析民族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民族舞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措施意义与对策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论如何更好的表现民族舞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