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快”与“慢”

2023-06-30沈晓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沈晓岚

部编版语文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又深,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挑战。如果课堂教学进度太慢,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味追求快进度、大容量,学生思维跟不上,就会造成“夹生饭”的情况,教学效果不好,而且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走出这个两难境地,教师就不能把“快”和“慢”对立起来,而要合理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快”与“慢”,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这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快”,不是指教师语速的快,也不是指教学活动推进的快,而是强调教学内容的精选精练,教师点拨的一针见血,学生练习的得心应手,从而达到整体的教学进度之快。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慢”,也不是指教师语速的慢,不是指教学设计的冗长复杂,更不是指教学组织的懒散、懈怠,而是强调教师要以从容的心态,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耐心地陪伴学生思考学习,并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学生要静下心来,熟读、精思、慢练、巧记、细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内化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一、辩证统一:“慢”是基础,“快”是结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磨刀”的过程,学生学到的方法、培养出来的习惯、训练出来的能力就是那把“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慢”的教学,把学生的“刀”磨得锋利无比。这样,学生自己在朗读、理解、思考、记忆、书写、表达的时候,就能披荆斩棘,势如破竹,“砍柴”的时候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快”。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慢”和“快”是辩证统一的,“慢”是“快”的基础,“快”是“慢”的结果。

(一)刻意练习,积少成多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刻意练习”,夯实学生语文能力。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工具性,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重点,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刻意练习”。

1.“刻意练习”的内涵

“刻意练习”是指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带着明确的具体目标,专注地练习,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反馈,然后不断改进的练习方式。

“刻意练习”在乐器演奏训练、体育运动技能训练等领域运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比如,著名的草山音乐学院,在对学生进行乐器演奏训练时,采用了“分解到极致的训练方法”。他们把一首曲子分成若干个乐曲片段,每次只练习其中的一个片段,而且把节奏放慢很多倍,慢到路过的人根本听不出他们在弹什么曲子。在练习的时候,他们仔细聆听、辨认演奏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就立马改正。这种“放慢节奏”的练习提高了演奏的“精确度”,等演奏完全正确以后,再进行重复练习,逐渐加快速度,最后获得精准而流畅的演奏效果。

2.“刻意练习”的运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刻意练习”的方式去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比如语文教材上的“日积月累”板块,一般有四、五句文言名句,如果教师采用一般的“朗读、理解、运用、背诵”的过程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会死记硬背,耗时长、效率低,而且背诵的时候不考虑理解与运用,效果较差。如果教师采用“刻意练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就要分解教学目标,把每个句子进行单独教学,逐个击破。以第一句为例,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步骤:①读对字音和节奏;②进行词、句的理解與交流;③在朗读中加入情感和停连,培养语感;④在保持语感的基础上背诵句子;⑤看清字形;⑥出示合适的语境,请学生填入句子;⑦对照书写,纠正错误。把这一句的教学做到位以后,再去教下一句。几个句子全部教完以后,再去探讨句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进行大量的语境运用训练。

这样的“刻意练习”,起初会比较“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闯关、小组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增强教学趣味性。这样的练习多了以后,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都会提高,整体教学速度会越来越“快”。

3.“刻意练习”的意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要每堂语文课上都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一次小微知识点的“刻意练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产生极大的提升。同时,“刻意练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本身也会提高。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脚步就能越来越快。

(二)培养习惯,锤炼品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着教学内容,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以学生的习惯培养、品质锤炼为要。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我们要教育引导的对象。

1.锤炼“静心”的品质

上课伊始,教师不要急着开始讲课,而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是否良好。可以看看班里是否安静、是否有学生调皮捣蛋、学生坐姿是否端正、神态是否平静、课桌上是否做好了上课准备等。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而教师视若无睹,急匆匆地开始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太好。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幽默批评、表扬激励、调整坐姿、呼吸冥想等方式,先把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调整好,然后再徐徐引入内容教学。先让学生能够安定地坐好,把心静下来,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在锤炼学生“静心”的品质。

2.培养“专心”的习惯

课堂上,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教师的反应要“慢”一点。有的教师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反应很“迅速”,看到学生写错了,忍不住要提醒;看到学生写得太慢了,忍不住要催促;看到学生不在写了,忍不住要批评……于是,学生的思路被打断了,学生的内心开始急躁了,学生的心思开始活动了……其实,教师不必如此“迅速反应”,学生写错了,教师可以记下来,等作业反馈的时候一起讲解;学生写得慢了,教师可以多给点时间;学生走神了,教师可以走到他旁边,看着他,站一会儿,提醒他专心写作业……相比于快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专心”做事的习惯是更为重要的。“专心”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教师要做的是维持好班级的安静氛围,保护好学生的专注力。

3.传递“耐心”的态度

师生互动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地引导、点拨,努力促成学生的进步变化。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有的教师会直接叫个成绩更好的学生来回答,或者自己把答案说出来,以求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这种做法,看似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是无效教学,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说出答案的学生也没有得到进步。其实,这种时候,教师不妨多一点“耐心”,先向前引导一步,看看学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困难绊住了学生。是题目没听懂,还是课文里找不到依据?是词句不理解,还是暂时没有组织好合适的语言表述?一旦教师抓住了学生思维“线”上的“结点”,找到了“线头”,或许只要稍加点拨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学生有了这一刻的拨云见日,也许就会对语文学习多一分好感,多一份信心。而且,很多时候,某个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多学生共同的问题,教师的指导点拨,也许就此突破了某个教学难点,促成了学生的整体进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呈现出来的“耐心”的态度,可以增强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动力。

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带给学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學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从容、安静与耐心,可以安抚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堂中对学生“静心”“专心”“耐心”等品质习惯的关注与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中“慢”的培育,可以结出“快”的果实。

二、相辅相成:该慢处“慢”,该快处“快”

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要灵活变化,劳逸结合,疏密相间。应避免一节课紧张到底,致学生疲惫厌学;也应避免松散冗长的教学过程,致学生乏味走神。教学内容有难易、有深浅、有次重,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有所取舍,于该慢处“慢”,于该快处“快”。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学生能力的生长点、学生的易错点等该慢的地方,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启发、不疾不徐地指导纠正、深入浅出地讲明讲透;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得熟一点,思考得深一点,练得多一点,记得牢一点,品得足一点。而对于教学中非重难点的部分、相对容易的地方、刷量巩固的地方等,则应该简明扼要、节奏紧凑,给学生增加一些紧迫感与竞赛感,调动学生的挑战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取舍得法,精讲精练

老子《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也说“贪多嚼不烂”。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内容必须有取舍、有详略。

一篇课文中往往蕴藏着许多个知识点,如果每个知识点都细讲,那么课堂时间不允许,学生也难以消化吸收。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只要一节课上能够让学生积累一点点语料、提升一点点能力,就是成功的。

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也不必平均用力。把一到两篇课文讲深讲透,教给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剩下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自主阅读、分享交流,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整本教材的教学,也不必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教材中,有些内容是要理解的、有些内容是要练习的、有些内容只需识记、有些内容只需有个了解感受即可。教师备课的时候,对这些内容心中有数,语文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节奏轻快。

2.快慢有度,符合规律

语文课堂教学的“快”与“慢”都要讲究一个度。盲目地求“快”,学生会跟不上、听不懂,可能就会自暴自弃,得不偿失。过分地“慢”,也会让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觉得无聊、厌烦、走神、懈怠。

语文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大多数时候面向大多数学生。当学生之间差距过大,难以兼顾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设置由浅入深的多级任务阶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一级任务,鼓励学生尽量去做更高级别的任务,挑战自我。这样,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在挑战自己,配合比赛与表扬激励,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绘画讲究“留白”,文章善用“闲笔”,语文课堂教学也不能永远紧绷着前进,偶尔给学生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材料,既是给学生进行大脑按摩,也是给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兴趣。

3.细节打磨,活动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快”“慢”节奏如何把控,是需要设计安排的。有时候一个细节上的差异就能让整个课堂教学走向不同的方向。比如“指名学生读词语”这个环节,如果教师指名让一个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来读,该生读不出,教师一个个地给他纠正,纠正完让他再读,就会花去很多时间,拖慢整个课堂节奏,也让其他学生都在等待的无聊和“看戏”的心态中懈怠了。其实,只要教师注意一下细节,指名的时候叫个中等生来读,就不至于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至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课堂教学还是尽量要面向大部分学生,尽量使课堂教学节奏轻快一些,有助于维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可见,即使如“读词语”这样最基础的教学环节,也需要细节的打磨。采用什么样的朗读形式:是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领读,还是比赛读?齐读的话要读几遍?节奏和停顿上有怎样的要求?指名读的话,请谁读?请举手的还是不举手的?请认真听的还是走神发呆的?请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读对了怎么表扬?读错了怎么纠正?评价语要把学生引到哪个方向?只有不断地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预设和打磨,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的“快”“慢”,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轻快高效。

总之,教师要潜心研究,合理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快”与“慢”,让这对辩证统一的“好朋友”共同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培养习惯、锤炼品质、习得方法、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