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023-06-30张国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张国平

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在看待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时,对其做出的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理解。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不够,形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引导方式欠佳。对此教师需要重新梳理英语阅读教学,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和教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阅读前——巧用导入环节,培养思维意识

(一)引入争议话题,促进学生讨论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仍然不够深入,还需要教师继续引导在字、词、句、篇章等方面的学习,以让学生能够正常阅读英语文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抓住导入环节,优化设计,引入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话题促进学生展开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强导入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阅读教材,选取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加入讨论,活跃思维。

例如在牛津英语7A中单元8 Fashion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巧用争议话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自主思维,自主意识观念比较强烈,对事物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时尚”主题,教师在阅读前引入话题:穿校服是一种时尚吗?它会影响大家时尚的打扮吗?作为初中生,在校期间都要求穿校服,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个性张扬,因此会认为校服不时尚、影响自己的个性表现等。因此话题引入,英语课堂瞬间活跃起来。有学生说school uniform is not good;有学生说school uniform has no fashion;有学生说we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 and it is nice...学生表达的英文句子较为简单,但也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趁机直接导入阅读,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寻找答案,加深学生对时尚的理解,也正确对待穿校服这件事情。

英语阅读课堂中,可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在设计争议话题时,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维转动起来,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首先遇到问题时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再进行信息加工、表达,提升自我思维能力。

(二)展开头脑风暴,发散学生思维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即一群人围绕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它实际上是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在初中英语阅读导入阶段展开头脑风暴活动,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整体参与课堂,发散学生思维。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解读英语教材,研究与之相关的话题,展开头脑风暴活动,并控制好时间,以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在牛津英语7B中单元8 Pets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展开头脑风暴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宠物对于初中生而言非常熟悉,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宠物。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阅读前设计头脑风暴活动:When I who you word “pet”, what can you think of?即看到“宠物”,你想到了哪些?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应的宠物种类。Bird, rabbit, pig, cat, dog, deer, horse,goldfish...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着。为了继续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利用问题继续引导课堂互动:Why do you like dog? Dog will bite you or not?你为什么喜欢狗呢?狗会咬人吗?学生回答:“dog just likes human beings. You are kind to dog, and dog will not bite you。”由此,学生的思维继续深入,对于单元pets这一主题也随着教师的提问而深入。在这个环节中也渗透了“保护宠物,善待宠物”的理念,达到了情感升华的目的。

由此可见,头脑风暴活动的设计能够兼顾全体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思维也渐渐得到发散。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教师也进行了深入提问引导,带动深入思考。

二、阅读中——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质疑

(一)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活动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基于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分享观点,碰撞思维。这一活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出来。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灌输教学为主,机械翻译阅读内容,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基于此,教师需要在阅读中改变和优化教学方法,引入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分享对阅读篇章的看法,从而有效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8A中单元8 Natural Disasters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阅读课主要是讲述了Timmy 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中被困在瓦砾堆下的亲历。在带领学生初步学完阅读内容后,教师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教师按照学生英语水平以及男女比例协调原则进行分组,让讨论活动更有效。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組讨论有序进行,有小组提出“We can run out to the street or the playground”;有小组提出“We can hide under the desk. If we are at home, we can hide under the bed”...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思维开阔,也能深化学生的逃生意识。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继续引导:Can we take lift when earthquake comes? Why? Can we go out and shout loudly?教师充分利用一些反向的案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正确的做法,加深印象。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合理分组,引导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主动交流分享观点,再以反向的案例促进学生再次思考,深化印象,提高认识,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二)设计冲突问题,促进学生质疑

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一般而言,阅读时,作者在篇章中传递的内容、观点等,读者一般情况下都会接受。当然读者也会因个人思维、个性等而产生不同的见解,作为一名读者,既可以接受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或是反对篇章中提出的观点等。这在教学中其实正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阅读阶段设计冲突问题,促进学生质疑讨论,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思维发展与提高。针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做对错这一传统的评价,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牛津英语8B中单元5 Good Manners时,教师设计冲突问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是Guide students understand som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UK and China。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也设计了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众所周知,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聚餐时遇到开心的事情都是大声笑出来,阅读文章中有提到Oh, keep you voice down in public. British people dont like to shout or laugh loudly,对此,有学生提出:How British express themselves when they are happy in public? Is this rude to laugh loudly in public?鉴于中西方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下炸开了锅,有学生表示公共场合确实不能大声笑,不礼貌;有学生却表示如果人少,可以大声笑等等;而针对英国人在公共场合如何表达开心,学生各持己见。核心素养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冲突问题的引出不仅能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还能有效渗透文化意识。可见冲突问题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促进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

三、阅读后——设计实践活动,提升思维能力

(一)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辩论是对逻辑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团队配合的考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需要正确理性对待。因此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时,教师可以结合英语教材阅读内容设计辩论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方,并推选出主持人,让辩论活动更加正式、有效。此外,为了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辩题后,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资料,并引导学生将观点转换成英文,在辩论时能够顺利用英文表达出來。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9A中单元6 TV Programmes这一单元时,教师在阅读后开展英文辩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阅读内容后,教师开展辩论活动,即Watching TV Programmes will affect our study,看电视节目会影响学习。针对此辩题,教师将学生分为正方,即认为看电视会影响学习,并列出证据;而反方则认为合理安排电视时间则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还会促进学习,如拓宽视野等。教师引导学生从互联网、图书等资源中搜集观点证据,整合成英文形式,为课堂辩论做准备。果然在英语课堂上,正反方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思维碰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阅读后的辩论活动既能巩固阅读中提出的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事物,提高自我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开展调查活动,提升思维能力

调查活动即学生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调查。在教学中的调查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也可以是分组合作的。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实践的乐趣,更能让学生在调查中学会记录、总结、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因此教师在阅读后可以设计调查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完成。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9A单元3 Teenage Problems这一单元时,教师在阅读后设计调查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What Should I Do是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其主要是通过信件方式描述遇到的青春期问题以及对方回复的建议。实际上青春期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些人难以启口,但又不知如何解决,长期如此,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以匿名方式展开调查活动,主题为“What teenage problems do you face”。学生个体展开调查活动并记录下来,同时提出建议。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了解,更能让学生找到如何解决青春期遇到问题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思考,如If it is me, what should I do,从而促进思维发展,也能够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

由此可见,调查活动的设计能够促进生生互动,也能让学生在调查中学会思考、分析、尝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需要快速运转,促进思维能力提升与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并高度重视,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各环节优化设计,多利用问题、各类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等,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从而让自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发展。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