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古诗文专题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

2023-06-29霍晓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课标

霍晓华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文专题课程 课程开发与设计

古诗文专题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课外活动为有效补充。这要求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突破教材常规编排的限制,以几首或几篇具有相近或相关内核的古诗文篇目为教学内容教授古诗文专题课。课后,根据实际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开展广泛而丰富的古诗文相关活动。

一、低年级开展古诗文专题课的价值分析

(一)落实“新课标”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中国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悠长历史中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记录了前人先辈们对于人生真理的感悟思考、承载了诗人才子们对于山河大川的敬畏热爱、抒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家国情怀与理想抱负,而古诗文丰富的内涵意蕴就这样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不同的时代所继承发扬。在现代语文教材中着重开展古诗文专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先辈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景,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以提高自身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探索古人的精神境界以吸收其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古诗文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而把数篇古诗文按照一定的主题统一编排并教学,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领略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通过品味诗歌语言进行联想想象,在多篇诗文对比中进行分析比較、归纳判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中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二)“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方式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业压力减少,但这并不代表着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相反,“双减”可以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业知识的学习,而是教师主动提高教育效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这亦要求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并且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实现“减负提质”。

中国古代诗文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深受低年级孩子的喜爱,大部分孩子对中国古诗文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愿意花时间去接触和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抽象思维力的绝佳素材。但由于古诗文时代距离较远,不少孩子在理解上具有困难,因此常规的古诗文教学往往强化读背,弱化联想,古诗文作为“减负提质”的素材被大大削弱,且随着年纪增大,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逐渐减弱,学生不但无法通过阅读诗歌品味诗人情感,甚至对古诗文学习产生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因此,从小学低学段就开始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饶有兴味的专题课程,这是“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寻找所学古诗文之间的相似之处,并确定每课主题,这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二、课前,明确古诗文专题课程的育人目标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重要维度。“新课标”提及“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由此,以核心素养统领低年级古诗文专题课程的建设,既要紧扣核心素养,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就要不断挖掘课程的内涵,丰富课程的内容,实现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迈进。在此原则下,要充分发掘社会和学校资源、发挥教师自身优势,以课程为圆心,还可设置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人生观的课外活动课程,使学生真正地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

因此,笔者设计一年级古诗文专题课程的总目标如下:

(1)在文化自信方面,有感情地朗读一年级统编教材中古诗文内容,感受中国古诗文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建立文化自信。

(2)在语言运用方面,学会图文对照、查看注释、组词猜想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在思维能力方面,学习古诗文时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古诗文所呈现的相关画面,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4)在审美创造方面,感受中国古诗文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感受不同古诗文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选材类型,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欣赏中国古诗文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三、课内,丰富古诗文专题课程的主题和方式

(一)整合内容,确定课堂主题

教师在设计古诗文专题课时,要整合统编教材以及相关补充教学材料的内容,打破教材教学顺序限制,把主题相似或相关的几首古诗文整合在一起,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课时,教授一节古诗文专题课。

例如,归纳梳理一年级统编版教材中所有古诗文教学材料后,笔者发现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的古诗文“一片两片三四片……”,园地八“日积月累”版块的《风》,识字6的《画》,都可以看成是一则谜语,而一年级孩子对猜谜语这种有趣的语言形式具有天然的兴趣,因此笔者集合这三个文本,并确定“古代谜语诗”的主题进行授课。

古诗文专题课程的主题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要求教师既要充分发掘教材,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古诗文积累。因此,笔者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所有古诗文为主要教学素材,以《广州市小学生背诵古诗文补充篇目》《番禺区小学每周一古诗文》等资料为重要补充,编排古诗文专题教学课程,并设计了古代谜语诗、古代小朋友的课堂、古人的生活、古人眼中的好风景、诗人眼中的小动物、古人的喜怒哀乐、诗颂春天、有趣的中国话、故乡、古代抖音、奇怪的古人——隐士、诗人的好朋友——月亮,古代名人的故事和他们的诗、小小的植物、小池塘中的诗意等15节主题不一的古诗文专题课,并配以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二)整合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古诗文以其文质兼美的特点具有天然的美感,是良好的审美素材,低学段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在语言使用上具有诗性。古诗文对孩子语言启蒙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古诗文创作年代离当代较远,其使用语言跟现代日常用语有出入,多数孩子因为缺乏相关生活体验,难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因此,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突破单一讲解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从社会中吸取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以期达到课堂生动有趣,师生互动高效,生生互动有序的课堂效果。另外,语文教材在编排章节内容时,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有共同之处,教师可以突破以往传统的“直线型”教学模式,按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架构,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可以聚合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古诗文的知识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主张“社会即教育”的教育理论。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应该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古诗文专题研发中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古诗文专题课“古代风景”时,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与诗文相关的风景图片,让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在讲解到某些重要诗人时,比如孟浩然、王维、杜甫、李白等时,教师会先播放介绍诗人的短片,增加学生对诗人的亲切感。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专题课“古代名人和他们的故事”时,教师还会化诗歌内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排演。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唱诗、画诗、论诗等多项教学活动。

四、课外,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古诗文创作年代离当代较远,其使用语言跟现代日常用语有出入,多数孩子因为缺乏相关生活体验,难以感受到诗歌的美。为突破这一难题,教师需要想办法把古诗文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结合传统节日、校园活动、学生需求等设计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课外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避开传统教育的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当今的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为学生创设富有知识内涵的生活情境。而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知识,从而获得精神力量。比如,第一学期开学不久恰好是中秋节,古人素有中秋赏月、猜灯谜的传统。因此,可设计中秋猜灯谜的活动,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制作谜语灯笼。再如,第二学期开学恰好是开春,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教师可邀请全体科任老师為学生手写诗词红包,作为新春最美好的祝福。在讲授“古代名人与他们的故事”时,可结合六一儿童节活动,设计诗人故事表演活动,让观众及演员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走近诗人生平等。

五、反思:在“研学后教”中品味诗情诗意

“融乐课堂”是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现实观照下,通过优化升级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推出的“研学后教3.0版本”的核心理念,通过“三融”打造“六乐”的课堂新样态。具体为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

陶行知认为,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矣。”只有博识多闻,上课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做到问一答十,举一反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具说服力。古诗文专题课程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编排限制,整合学习资源,甚至走出课堂,设计相应的课外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时乐于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关注教材中古诗文中客观存在的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在教学时以合适的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因此教师乐于研、乐于教、乐于思,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古代文化修养,提高自身包括古诗文朗读(诵读、吟诵)、古诗文鉴赏等教学硬实力。因此笔者坚持参与打卡读诗,阅读诗人传记,阅读相关诗文鉴赏著作等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当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重认知轻情感、教学方法固化、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一年级学生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思维方式上相比于理性的、逻辑的思考和表达,更侧重于感性的情感体验,他们比高年级孩子更享受诗歌天然的韵律感,亦渴望丰富多元富有趣味的诗歌教学方式、期待诗歌学习带来的挑战。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在古诗文专题课程的开发中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催生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比如在讲授《咏鹅》时,笔者提问学生觉得这只鹅在唱什么呢?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产生浓厚的欢乐情绪,继而让学生扮演一只伸长脖子唱歌的鹅.让孩子高声欢呼“鹅,鹅,鹅”一句,通过移情的方式,体会鹅游泳时的欢畅。教师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比如讲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悯农》时,可以把该课文调整至九十月份,恰好天气不是十分寒冷,教师可以关闭教室的风扇,让学生扮演一位农民,通过对农民采访的形式设问:“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这时候,你看到有人把你种出来的粮食都倒掉了,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就这样,学生更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悲悯农民的情感,并产生要珍惜粮食的道德感。

在微观层面上,古诗文专题课程基于“研学后教”3.0升级版的“融乐课堂”理念,着眼于“教学策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通过融入“乐”的因素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巩固旧知、收获新知、合作探究、思维顿悟之乐。例如通过生活之诗、画中之诗、诗之音等方式,达到“乐动+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根据不同教学情境和教学需求,调整小组合作形式,达到“乐思+情感教学”的目的;再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在课堂场景中感悟,进行深度学习,达到“乐创+情感教学”的目的。

古诗文专题课程在小学一年级实施一年后,学生对古诗文兴趣大幅提高,学生喜欢读诗、学诗、背诗,水平较高的学生还会主动学习课外古诗文,在课后和同学一起交流背诵等,可见,古诗文专题课程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困难:第一,古诗文专题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材所选篇目普遍简单而易背,不少篇目有一些在学习前早已提前背过,如何提高这类型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第二,这样的专题课,似乎变成了一种兴趣课,孩子不够重视,又加上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的心思和纪律都比较散漫,这也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了不少挑战。因此,可以在此类型课堂的最后增加小挑战环节,发放小练习,既可以让孩子增加严肃感,又可检查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