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路在何方

2023-06-28岳跃奎

幸福 2023年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岳跃奎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为了提高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就需要借助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在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整个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有了全新要求,职业院校是为国家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职业院校的育人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一线,面对当前“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现实矛盾,各个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改革人才培育模式,推行校企合作,能够将学校、企业、行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并借助企业的生产环境优势,将生产与教学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应用能力。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可使学校服务产业的社会成效明显提升。学校依靠科技攻关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提供技术和教育培训服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并紧盯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关行业技能型人才,进而提升学校的职业教育综合实力。

近些年来,各个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沦于形式的问题,未做到深层次融合。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果

1.校企合作稳步推进

在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开辟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教学合力,有效协调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活动与企业技术研发结合、院校专业衔接产业与学生培养衔接毕业生就业等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已经延伸至了学生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实习实践和就业培训上,各个职业院校纷纷与企业签订实训实习协议,并且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挂职锻炼岗位,让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突出成果。

2.新型学徒制与“1+X”证书试点成果明显

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个职业院校在建立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试点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建立了多个学徒制试点,让新型学徒制试点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者数量也持续增加。各地也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徒制模式,比如“学校+企业+行业+集团”“学校+企业”等,取得了良好成果。

3.集团化办学得到全面覆盖

各地也在以职业教育作为抓手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开展集团化办学,让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成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路径。当前,各个地区都在组建职教集团,此类职教集团形成了教育合力,将各类优势资源整合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教育指导。

4.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各地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其社会服务能力也在显著提升,各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职业院校也在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开展技术联合,打造产业联盟,共享技术创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另外,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也积极承担起企业在职员工、农民工以及其他群体的培训,其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

1.政府方面:政策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也在鼓励各个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育人才,也成立了校企合作学会,制定了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促进办法,但是,当前还缺乏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制度,政府在这一方面缺乏统一部署和规范化的管理,指导性不够。由于缺乏宏观保障政策,导致企业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一些合作项目中出现了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职业院校不能协调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2.企业方面:参与动力不够

企业的参与动力会直接影响校企合作人才的培育质量,在市场经济时代下,企业关注更多的是利润,而校企合作无法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切实利益,这就导致企业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缺乏基本动力。在企业看来,人才培养工作应当由职业院校来承担,企业没有义务,即便是有部分企业愿意招收学生,也只是为了短暂利益,并没有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很少会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引导和教育。还有一些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但是企业的主动性严重不足,校企双方缺乏良好的互动,也未建立起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

3.学校方面:理念滞后,竞争力不强

部分职业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理念认识不够,将校企合作与实习对等,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依然是以理论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综合竞争力还有待提升,有的职业院校科研能力较弱,无法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及时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来调整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滞后,这让职业院校很难找到大型一流企业的合作。

三、新时代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对策

1.政府:完善保障机制,助推校企合作

一是颁布政策法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是其中的主导者,需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需涉及监督检查机制、激励措施、合作规定等等,比如,可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的合作热情,还可出台保障机制,降低校企雙方的合作成本和风险,使双方利益都能够最大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合作中出现异常时,可避免双方的相互推诿,有了政策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就能够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纵观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成果较为理想的国家,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此,政府有必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出台区域化的地方法规,因地制宜地用法律法规来助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法律法规中,要明确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等,使各方都能够有法可依。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方面需要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增加职业教育的补贴,提高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减小职业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经费投入的差距。有了资金保障之后,职业院校就能够在基础设备、教育设施上进行更新。另外,企业关注点在于盈利,企业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以利益为前提,为了激活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可借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做法,为企业带来切实有效的扶持,比如,可针对企业接收的实习生数量予以资金补助,对于积极响应校企合作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等等。

2.企业: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参与合作

一是改变合作观念。如今,不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受到行业趋同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结果不理想。企业方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定位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在于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一支高精尖的人才梯队,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发展,而人才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不能过于关注眼前利益,应当将目光放长远,把握人才、吸引人才。而参与校企合作,既能够帮助企业从高职院校中吸纳优秀人才,还能够将自身的人才培训分包至高职院校,这可以帮助企业搭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能够直接上岗工作,不需要予以过多的岗前培训,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投入。

二是参与学校教学。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比较明确,并且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比之职业院校更高,因此,企业有必要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职业院校,由职业院校以此来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企业需要协助职业院校对不同岗位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做出界定,明确从业限制、岗位性质等。企业需要与职业院校一起参与到调查中,根据社会需求来开设新专业,杜绝盲目跟风的问题,在设置课程标准时,企业要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来为职业院校提供帮扶,校企双方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对于学校的课程考核评价,企业也要积极参与,给出改进方案,以帮助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加强顶岗实习评价考核。对于顶岗实习环节,企业要予以高度重视,建立与岗位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控和指导,要求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予以细化评价和考核,避免评价与考核流于形式。

3.职业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助推教学改革

一是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缺乏教师队伍的指导,那么必然会严重影响校企合作质量。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企业中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此类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了解岗位操作技能,都是来自企业一线,能够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行业发展信息,而学校专职教师理论经验丰富,通过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二是优化教师聘用考核机制。在聘用教师时,需要改变以往“唯学历论”的模式,不仅要关注教师学历,也要吸纳一些有扎实操作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教师,确保新入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也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双重要求。在教师的考核上,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考核,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来建立考核机制,从教师的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师德水准、工作业绩、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要增加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比重,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并重。

三是联合开发校本教材。职业院校有必要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发校本教材,由“双师型”教师一起来承担。当前,不少职业院校教材内容都存在难度高、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且更新速度慢、理论与实践之间相脱节,对此,需要发挥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行业发展动态、市场需求、专业趋势等来编定校本教材,将各项内容汇聚起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四是优化课程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课程设置要基于校企合作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做到“以人为本”,以培育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作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地方特色、行业特征等确定课程体系,在课时安排上可以删减一些与学生实践联系不多的课程,尤其是一些公共基础类课程,可酌情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量,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要开设一些与企业生产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从职业院校的优势与特长出发,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确保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和时代性。为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课程设置需要细化至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上,并且要对理论和实践课时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

五是拓宽融资渠道。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目前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资金还不够,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对于教育经费的需求较多,为了确保校企合作能够顺利开展,职业院校还需要通过多渠道来吸纳资金的进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多方面寻求合作企业,与具有发展潜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输送技能型高质量人才,以获得企业的青睐,吸引企业将资金投入学校中。

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已有多年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个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助推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需要发挥出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之间的合力,从各方的优势资源出发,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共享机制,健全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

(作者單位:临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人才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