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竞争力,比的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023-06-28李国胜张小军

幸福 2023年6期
关键词:核心院校职业

李国胜 张小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需要具有创新力、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强、匹配工作岗位等特征的高素质人才,这些特征就是高職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果断采取措施,转变职业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创新职业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发展职业核心能力这一“软实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展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优势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体现。

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就业创业必备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高职院校应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其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其将来能就业、就好业奠定基础。

教育部曾提出“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评价指标源于学生的核心技能能否应用于日常行为,动态监测学生的知识积累、人格塑造等自我成长能力。国家相关部委在文件中也都反复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在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2015年《中国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确定为“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8个方面能力。这8个方面能力保证了高职毕业生在日后工作中在变化的职场环境中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迁移能力。所以说,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应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陈旧,头脑思维僵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多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教师教学思维固化,部分教师缺少企业实战经历或企业实践不足,教学与实际应用脱钩,导致教学上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缺少相应的职业素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相悖,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目标的特殊性,突出专业特色,将职业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之中。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明显单一,教师往往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其次,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生基础薄弱,认知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其高中阶段学习习惯较差,整体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教学上稍深稍难稍快稍偏都会导致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其次,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会存在畏难和厌学的情绪,对学习无兴趣,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因此很难跟上教师教学步伐,使得他们专业能力较差,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就业。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总体规划意识,在选择专业时常常并不清楚所学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选择时往往是凭一时的喜好,或听从家长的建议,或随波逐浪选择热门专业,这种缺少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选择以及认知偏差,直接影响到他以后的学习态度、学习持续性以及学习效果,大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在学习,专业技能更是一踏糊涂,未来的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可想而知。基于此,高职院校更应调整思路,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培养,更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专业的、可通用的、可迁移的职业核心能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新媒体新岗位的大量涌现等,造成现代社会人员工作流动加剧,很多职业不再是终身职业,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也水涨船高。同时任何职业都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当前社会的职业需求。高职学生拥有较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拥有较强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拥有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变化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解决处理问题等等,这些对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高职院校而言,为培养出更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哪怕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他们也会很快调整自我,重新学会、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以满足新岗位的要求;对企业而言,提升职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职工职业核心能力越强,其工作效率越高,企业效益、利润越高,因此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职工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决定了其后续行为、教学成效和发展方向。随着教学规模变大,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对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具有生涯规划意识,做好自我管理,提高其解决问题等能力,这些跨专业、可迁移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一步步水到渠成,这是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面对的难题。

开展KAB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比如我校积极开展KAB创业教育工作,经过一年的教师培训、课程开设、筹备申报,获批“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KAB创业俱乐部”。学校在2017级、2018级、2019级三个年级28个教学班开展KAB创业教育,在2018级和2019级18个教学班进行了通用职业能力训练。每年KAB俱乐部举行KAB创业教育活动展暨KAB俱乐部纳新启动会活动,活动以展板形式呈现了学生课堂教学实操作品及学生真实课堂表现,并在现场组织学生进行“产品促销技巧训练组”“思维导图训练组”“团队拓展训练组”实际操作,通过这些训练加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

学校充分发挥KAB创业教育作用,对学生的就业观进行科学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佣,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拓展思维,提升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引导青年学子将创业梦和青春梦容入中国梦。

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能力

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它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本。

传统的“师本”课堂,教师的作用无限大。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经历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差异,对相同知识的理解角度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许多课堂上观众只是配合性入戏、程式化鼓掌,让课堂停留在学习的表面。与之相反,生本课堂相信并依靠学生的学,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自学的成就感和展示的欲望使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没有“教”作为中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获得即使零散有偏差,却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力量。

为积极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组织教师外校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学习课改新思路和新经验,总结形成适合自己学科的课改方案。2018年开始所有教师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示范展示,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精彩展示给全体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学校领导及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观摩,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讨论,探索课改新思路,统一教学理念和讲授思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着力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真正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潜移默化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入育人之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可能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突出职业教育的专业特点和教育理念,从而构建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每学期拟定一个主题,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召开该主题的班会,每个班级轮流举办。该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每班学生都特别期待,互相观摩学习。主题班会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带动,班级凝聚力加强,教师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坚持举行升旗仪式、板报大赛、文明寝室评比、汉字听书写大赛、古诗词大赛、学生绘画大赛、棋类比赛、趣味运动会、篮球赛、各类典礼等学生活动;成立校园广播站、金声合唱团、朗诵队、舞蹈社、礼仪社、相声社、表演社、茶艺社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助力学生素质提升;召开新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女性生理知识讲座、安全健康知识讲座、红十字急救知识、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讲座及德善知识讲座,疫情期间更是增加了疫情防控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升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协调、学会了谦让,展示了自我风采,提高了自信,加深了职业素养。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人才需求规格,近距离接触企业和工作现场,体验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要求,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意识,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珠海长隆——苏州工业园区——北京站——哈尔滨市”远中近的学生社会实践布局。派学生到珠海长隆发展公司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近200人次到苏州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3名同学进入北京展览馆实习;50多名学生到中央红集团参加社会实践工作;300余名学生在五一假期和暑假到帽儿山景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赢得帽儿山景区以及中央红集团领导、员工和游客的一致好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更学会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与人交往,同时明确了自身的不足,确定了职业目标。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劳动是教育的起源,脱离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并将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拓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大推动力,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奉献社会的价值观,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全民爱劳动的美德应该传承下去。我校每学期都有劳动课,安排学生参加不同的劳动活动,比如在操场捡拾烟头、在食堂禁烟、清雪、到敬老院献爱心等。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考核范围,设计相应考核指标,结合专业特点,确保劳动教育与高职教育接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服务他人的快樂,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借助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等意识

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实践特色,开设的各类专业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技能大赛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手段。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实现教学相长,既突出专业技能教学的特点,又达到鼓励学生尊重技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的目的。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同学们能够以卓越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集中力,培养学生主动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培养和日常教育中,创新各种培养手段,改革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探索创新教育新路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履行责任、解决问题、与人合作、创新提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该成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2021年度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职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JXY2021N020

猜你喜欢

核心院校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