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筑废弃物对植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3-06-28许惠玉程自豪米美霞王冲宁

节水灌溉 2023年6期
关键词:砖块耗水量废弃物

许惠玉,程自豪,米美霞,王冲宁

(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0 引 言

城市建筑废弃物(即建筑垃圾)指建设、拆迁、修缮及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渣、余泥、泥浆及其他废弃物。由于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中国每年产生超过23亿t 的建筑废弃物,约占固体废物总量的40%[1],90%左右的建筑废弃物通过简易堆置或填埋方式进行处置[2]。这些未经处理的建筑废弃物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土地退化、城市景观恶化,最终导致大量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3]。

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和成分因结构类型和拆建活动的规模而异,但主要以混凝土、砖块、瓦砾、砂石、砾石等惰性成分为主[4]。这些高度扰动的材料由于施工、填埋、混合和运输等人为活动进入土壤[5],改变了土壤的结构组成和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增加重金属污染,改变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表明,工矿废弃碎石混入土壤后,其土石混合物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随碎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6]。10~20 mm 砾石粒径夹层下,砾石对水分入渗的阻碍作用同样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7]。石灰岩弃渣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效果最佳尺寸为直径2~4 cm 和厚度5 cm[8],含300 g/kg 煤矸石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能达到均质土壤的1.21 倍[9]。方政等[10]对土壤中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的入渗模拟发现,含量为20%时,混凝土碎块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下渗的抑制作用比砖块更为明显。Yu 等[11]发现建筑垃圾中的红砖、瓷砖和沥青样品中的锌浓度超过广东省背景值,Chen 等[12]对高速公路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块、瓷样重金属测定也发现,其Cd 含量超过了国家三级标准(1 mg/kg)。此外,建筑垃圾渗滤液中的硫酸根离子通过专性厌氧菌生成硫化物污染土壤[13]。

城市土壤中粗骨物质的存在使得土壤水分呈“优势流”方式运动[14],干扰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15]。刘航江[16]研究得出,生长在建渣土中的葎草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粗沙土、紫色土、基岩初风化物)。Yun 等[15]的研究表明,随着建筑废弃物细料混合比例的增加,侧柏根干重有降低的趋势,且对狼尾花根干重有负影响。周旺旺[17]的研究显示,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料不利于植物生长,将秸秆配合建筑废弃物再生料使用后,桔梗株高、茎叶和根重量随建筑废弃物再生料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针对建筑废弃物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不同建筑废弃物特征(含量、类型、尺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尚需作系统研究,而涉及土壤-建筑废弃物混合介质中植物-水分利用关系方面的研究匮乏。本研究以典型园林绿化植物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抑制土壤蒸发的条件下,分析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对植物耗水特征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物能否从建筑废弃物吸收利用水分及利用程度,揭示土壤-建筑废弃物混合介质中植物-水分利用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管理,城市土壤水分高效利用及绿化植物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取样

土壤取自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农田表层0~20 cm 土壤,土样采回后,均匀混合,自然风干并剔除植物残体。过2 mm 筛备用。试验土壤类型为石灰性褐土,黏粒含量为9.0%,粉粒含量为47.3%,砂粒含量为44.7%,质地为粉壤土(国际制)。土壤呈碱性。试验前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24.4 g/kg,铵态氮22.2 mg/kg,硝态氮26.0 mg/kg,速效磷5.2 mg/kg,全氮1.1 g/kg,全磷1.0 g/kg。当地土壤田间持水量26.9%[18]。

选取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3种常见的建筑废弃物为研究对象,3种建筑废弃物均取自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建筑工地和自建房工地地表。为避免建筑废弃物尺寸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控制每种建筑废弃物粒径范围30~50 mm。各建筑废弃物基本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建筑废弃物样品物理性质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st construction waste samples

1.2 试验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结合室内分析进行。盆栽试验于2021年6-10月在山西农业大学太谷校区有机旱作基地内进行。太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间为2 500~2 600 h,年平均气温10.92 ℃,年平均降水量482 mm,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3.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530.8 h,辐射总量为545~581 kJ/cm2,年平均相对湿度54.6%,年平均地面风速2.0 m/s,年平均无霜期151 d。

建筑废弃物与土壤混合来模拟城市中含建筑废弃物土壤,供试植物为典型绿化植物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试验用塑料花盆口径为23 cm,高为21 cm。共设计7 个处理,分别为无建筑废弃物土壤(CK)、土壤+20%砖块(SB1)、土壤+40%砖块(SB2)、土壤+20%混凝土碎块(SC1)、土壤+40%混凝土碎块(SC2)、土壤+20%卵石(SP1)、土壤+40%卵石(SP2),建筑废弃物含量均为体积含量。设计5 次取样,每次取样每个处理破坏取样3个重复,因此每个处理设置15次重复,共填装花盆105个。

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填装过程如下:首先,每个花盆底部铺垫一层透水砂布,纱布上方填装3 cm 厚无废弃物土壤;其次,将土壤和建筑废弃物按照相应比例(结合容重将体积百分比换算为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每8 cm 为一层装填,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填装总高度为19 cm。填装时控制土壤容重为1.4 g/cm3,填装完成后将所有塑料盆搬至透明遮雨棚下,自然沉降一周后移栽植物。植物幼苗购于苗木公司,选择生长健壮,株高约30 cm 的植株进行移栽,每盆一株,移栽完成后立即灌水至饱和。之后每周浇灌一次,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植物生长3个月后,对所有盆栽进行浇灌至饱和后,在土表面覆盖2 cm 厚蛭石,并用保鲜膜覆盖至蛭石表面,以充分抑制土壤蒸发,之后不再浇灌。以浇灌饱和当日为0 天(9月15日),计划在饱和后第2、6、12、18、28天分别进行破坏取样。但在计划时间段内发生降雨,故调整取样时间,实际进行取样的时间为饱和后第2、6、13、17和28天。

每次取样分别取每个处理3个花盆进行破坏取样,分别取距花盆顶部3~7、7~11、11~15、15~18、18~21 cm 5 个层次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样品为完全嵌入该取样层的样品,且优先取花盆中心的建筑废弃物。立即带回实验室内烘干法(105 ℃)测定土壤和建筑废弃物的质量含水量,土壤烘干时间为8 h,建筑废弃物烘干时间为48 h。含水量结合建筑废弃物和土壤所占比例计算出混合介质5个层次的含水量,取5个层次的平均值为该混合介质含水量。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含水量。每次破坏取样后,将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带回室内后,快速用塑料刷清除建筑废弃物表面附着的土壤。通过烘干称重法分别测定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并根据式(1)计算得到混合介质含水量。

式中:θmT代表混合介质质量含水量,%;Rm代表建筑废弃物质量含量,%;θmcw代表建筑废弃物质量含水量,%;θms代表土壤质量含水量,%。

(2)植物耗水量。盆栽饱和浇灌后第1~28 天,共称重12次,通过重量差减法获取植物总耗水量,获取11 个时间段耗水量。土表覆盖蛭石抑制土壤蒸发,故忽略土壤蒸发,两次称重后重量差值即为植物耗水量。计算植物耗水量时未考虑植物鲜重的增加,因为在2 d 的时间内,植物鲜重的增加相对于土壤耗水量的变化非常小。Wu 等[19]的研究中也同样忽略了植物在短期内的质量变化。试验过程遇连续降雨天气时,因植物蒸腾少且稳定,降雨前后称重,降雨期间不称重。混合介质中水分在土壤和建筑废弃物中的分配比例由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分别的水量与混合介质总水量的比值得到。

(3)有效水含量。土壤有效水含量是指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最大有效水含量即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土壤中实际有效水含量为土壤含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含水量[20]。

在本研究中,通过建立平衡条件下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土壤和建筑废弃物的含水量关系,根据已有土壤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由式(2)和式(3)[21]计算得到建筑废弃物的田间持水量(Wcf)和萎蔫系数(Wcw)。

式中:Wcf代表建筑废弃物田间持水量,%;Wsf代表土壤田间持水量,%,参考取样地土壤为26.9%;Wcw代表建筑废弃物萎蔫系数,%;Wsw代表土壤萎蔫系数,参考取样地土壤为5.4%;a和b是经验参数,a和b值通过在平衡条件下实测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关系得到,见表2。

表2 建筑废弃物与土壤含水量关系拟合结果Tab.2 Fitting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wast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由表2中得到的建筑废弃物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代入式(4)和式(5)计算得到建筑废弃物最大有效水含量(WCA)和实际有效水含量(Wca)。

式中:WCA代表建筑废弃物最大有效水含量,%;Wca代表建筑废弃物实际有效水含量,%;Wc代表建筑废弃物含水量,%。

结合土壤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通过式(1)计算得到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结果如表3 所示。通过式(6)和式(7)计算得到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最大有效水含量(WA)和实际有效水含量(Wa)。

表3 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和最大有效水含量Tab.3 Field water capacity, wilting coefficient and maximum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soil mixed media

式中:WA代表混合介质最大有效水含量,%;Wmf代表混合介质田间持水量,%;Wmw代表混合介质萎蔫系数,%;Wa代表混合介质实际有效水含量,%;Wm代表混合介质含水量,%。

(4)生物量。取样后用剪刀分离植株根、茎、叶,用百分之一天平称量植株各部分鲜重后置于烘箱中于105 ℃下杀青1 h,之后于75 ℃下烘干至恒重,称取植株各部分干重。植株总生物量为各部分生物量之和。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储存和处理,SPSS 24.0 软件对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数据分析时,首先将所有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各指标与对照处理(即无建筑废弃物混入土壤)进行比较,分析建筑废弃物的混入对各指标的影响;其次以建筑废弃物类型(3 个)和含量(2 个)为固定因子,土壤、建筑废弃物和混合介质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为因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别分析其主效应和交互作用。Origin 2018软件进行图表绘制。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www.nmic.cn/),本研究采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ith 公式[22]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2 结果分析

2.1 植物耗水量及其动态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量仅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与植物种类、土壤类型等条件无关,其动态变化为各气象因子变化的综合体现。参考作物蒸散量与植物日均耗水量动态变化绘于图1中,试验前17 天,各处理日均耗水量与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趋势一致,此阶段土壤中水分较为充足,植物耗水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第17~28天,参考作物蒸散量具有上升趋势,但各处理植物耗水量较低,且波动较小。此阶段植物持续吸水且无外来水分补给,土壤供水能力减弱,因此气象条件对植物耗水的影响减弱。

图1 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日耗水量动态变化Fig.1 Dynamic changes of 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and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与无建筑废弃物混入土壤相比,各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植物日均耗水量和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表4),SB1、SB2、SC1、SC2、SP1和SP2处理植物总耗水量分别减少25.8%、28.8%、23.0%、34.4%、21.8%和37.7%。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含量对植物耗水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总耗水量:F=61.07,p=0.00;日均耗水量:F=85.30,p=0.00,F:通过F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P:F统计得到的概率值),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对植物耗水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总耗水量:F=8.70,p=0.00;日均耗水量:F=7.87,p=0.00)。可见,建筑废弃物含量对植物耗水量的影响随其类型变化。砖块两个含量处理的植物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在混凝土碎块和卵石处理中,高含量处理植物总耗水量则比低含量处理分别减少14.9%和20.4%(表4)。

表4 不同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日均耗水量和总耗水量比较结果Tab.4 Comparison results of daily average water consumption and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waste

2.2 植物耗水过程中土壤、建筑废弃物及混合介质含水量变化

植物耗水过程中土壤、建筑废弃物和混合介质含水量随时间动态变化如图2所示。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时间持续下降[见图2(a)],植物持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图2 含水量动态变化Fig.2 Dynamic change of water content

试验前13 天建筑废弃物类型对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第17 天卵石-土壤混合介质(SP)和混凝土碎块-土壤混合介质(SC)处理土壤含水量低于对照(CK),砖块-土壤混合介质(SB)中土壤含水量则与对照相当[图2(a)和表5]。第17~28 天,SC、SB、SP 处理土壤含水量降幅(2.6%、1.2%、2.2%)小于对照(4.6%),饱和后第28 天SB 和SC 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SP 处理则与对照相当。第17~28 天土壤水分变化出现转折,SB 和SC 处理中土壤含水量减小的速率小于对照,SP减小速率仍与对照相当。

表5 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对含水量的影响Tab.5 Influence of type and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on water content

3种建筑废弃物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表5 和图2(b)]。试验前6 天砖块含水量基本稳定在19.8%左右,混凝土含水量基本稳定8.7%左右,卵石含水量基本稳定在0.5%左右,接近田间持水量。试验中期(第13~17 天),砖块含水量呈缓慢下降,试验后期(第17~28 天)砖块含水量则迅速下降,说明在试验后期植物可从砖块中吸收利用水分。混凝土碎块含水量则在中后期均缓慢下降,说明在试验中后期,植物开始从混凝土碎块中吸收利用水分。卵石含水量在整个试验期几乎无下降趋势。

整个耗水阶段,建筑废弃物类型对混合介质含水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建筑废弃物含量仅在前期(第1~13 天)对混合介质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表5)。混合介质含水量动态变化具有阶段性[图2(c)]:前13 天,各处理含水量均迅速下降,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SB、SC、SP 处理,且高含量处理含水量低于低含量处理。第13~17天,对照含水量仍迅速下降,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含水量下降幅度则减小,SB处理含水量与对照相当,SC 处理和SP 处理含水量小于对照,且这两种处理含水量仍为高含量处理低于低含量处理。第28 天SB 处理含水量超过对照,低含量和高含量处理分别比对照高1.7%和2.3%,SC处理含水量则与对照相当,SP处理含水量仍低于对照。

2.3 植物耗水过程中水分在土壤和建筑废弃物间的分配比例

分别计算土壤和建筑废弃物含水量与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总含水量的比值,得到植物耗水过程中水分在土壤和建筑废弃物间的分配比例,结果绘于图3。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中水量比例占总水量比例分别为30.0%、20.8%、和2.4%,试验前17 d,随时间的推移,所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例持续减小,建筑废弃物含水量比例持续增加。第17~28 天,砖块、混凝土碎块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例呈增加趋势,SB1、SB2、SC1和SC2处理分别增加9.5%、6.4%、0.8%和0.6%。卵石处理土壤含水量比例则持续减小,但减小的幅度微小。SB1、SB2、SC1和SC2处理的建筑废弃物含水量比例分别减小9.5%、6.4%、0.8%和0.6%。至第28 天,水分在建筑废弃物中的分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砖块(28.5%)>混凝土碎块(24.7%)>卵石(3.6%)。

图3 水分分配比例动态变化Fig.3 Dynamic changes in water distribution ratio

由于水分在土壤和建筑废弃物中的分配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建筑废弃物的类型和含量对土壤和建筑废弃物产生影响的显著性是一致的,即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一致(表6)。整个耗水过程中,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均对土壤、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占总含水量的比例具有极显著影响,且二者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土壤含水量比例由大到小为SP 处理>SC 处理>SB 处理,SB 和SC 处理土壤中水分比例在前17 天降幅分别为11.4%和8.8%,显著高于SP 处理(1.7%)。土壤中水分比例随建筑废弃物含量增加呈现减小趋势,SB2较SB1减小20.2%,SC2较SC1减小13.8%,SP2较SP1减小1.2%。

表6 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对水分分配比例的影响Tab.6 Impact of construction waste type and content on water distribution ratio

2.4 植物耗水过程中有效水含量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中3 种建筑废弃物最大有效水含量为砖块>混凝土碎块>卵石。3 种混合介质最大有效水含量为砖块-土壤>混凝土碎块-土壤>卵石-土壤混合介质。低含量建筑废弃物处理最大有效水含量大于高含量建筑废弃物处理。植物耗水过程中土壤、建筑废弃物和混合介质有效水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如图4 所示。试验第17~28 天,建筑废弃物类型对土壤有效水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表7),SC、SP、SB 处理的土壤有效水含量降幅(2.5%、2.2%、1.0%)显著小于CK(5.1%)。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变化出现转折[图4(a)],SB 和SC 处理的土壤有效水含量减小的速率均小于对照,SP 处理减小速率则与对照相当。至第28 天SB 和SC 处理土壤有效水含量(5.5%和4.6%)显著高于对照(3.3%),SP处理与对照相当,说明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的混入对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影响大于卵石。

图4 实际有效水含量动态变化Fig.4 Dynamic change of actual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表7 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对有效水含量的影响Tab.7 Impact of type and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on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3种建筑废弃物有效水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试验前6 天砖块有效水含量基本稳定在13.7%左右,混凝土有效水含量基本稳定在4.7%左右,卵石有效水含量基本稳定在0.4%左右,接近最大有效水含量(表2)。试验后期砖块有效水含量迅速下降,混凝土碎块有效水含量缓慢下降,卵石有效水含量几乎无下降趋势。

整个耗水阶段,建筑废弃物类型对混合介质有效水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表7)。前13 d,各处理有效水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SB、SC 和SP 处理,且高含量处理有效水含量低于低含量处理。至第28 天,SB 处理有效水含量超过对照,SC 处理有效水含量与对照相当,SP 处理有效水含量则仍低于对照。

2.5 植物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建筑废弃物处理植物生物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图5(a)]。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F=6.094,p=0.015),砖块高含量处理植物生物量高于低含量处理20.5%。卵石则相反,低含量处理生物量比低含量处理高23.9%。混凝土碎块两个含量处理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高含量砖块处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图5(b)],高出32.8%。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建筑废弃物类型、含量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不同建筑废弃物类型、含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基本相当。

图5 不同建筑废弃物类型和含量处理植物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Fig.5 Plant biomas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types and contents of construction waste

3 讨 论

3.1 土壤中建筑废弃物对植物耗水量的影响

蒸腾耗水是植物利用水分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23]。本研究中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植物日均耗水量和总耗水量均低于土壤中,说明建筑废弃物的混入具有抑制植物耗水的作用。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叶片含水量和气孔蒸腾速度,植物耗水量也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下降[24]。李新宇等[25]研究冬青卫矛耗水特性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也证明,冬青卫矛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降而显著减小。本研究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无废弃物土壤中,是其植物耗水量低于均质土壤的原因之一。此外,植物根系吸水时,在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水分交换界面与不含建筑废弃物土壤中不同。在混合介质中,增加了根-石界面和土-石界面。建筑废弃物占据了原有土壤的孔隙、减少了水分运移通道[26],降低土壤导水和供水性能,因此,具有抑制植物蒸腾耗水的作用。

建筑废弃物含量对植物耗水量的影响随其类型变化。混凝土碎块和卵石含量对植物耗水量具有显著影响,高含量处理植物耗水量显著低于低含量处理,砖块两个含量处理间植物耗水量则无显著差异。Ma 等[27]研究认为土石混合介质中的碎石含量相同时,其孔隙度越低对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越大,饱和导水率越小,持水性能越差。本研究中的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即为人为土石混合介质,砖块饱和含水量为19.3%,混凝土碎块和卵石的饱和含水量分别为10.4%和0.6%(表1),可见,混凝土碎块和卵石的孔隙度小于砖块,对土壤水分移动的抑制作用更强。KORBOULEWSKY 等[28]研究发现,植物耗水量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显著减小。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在他们的研究中,石灰岩和硅质卵石的最大有效水含量分别约为7.6%和1%,与本研究中的混凝土碎块和卵石相近,但远小于砖块,因此砖块对植物耗水量的影响与其存在差异。此外,他们所研究的欧美杨是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植物[29],土壤类型为石质土,均与本研究具有差异。

3.2 建筑废弃物对植物耗水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植物耗水过程中,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和对照含水量均持续减小。试验前期混合介质含水量低于对照,至试验结束时,砖块-土壤混合介质与混凝土碎块-土壤混合介质所有处理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卵石-土壤混合介质含水量与对照相当。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土壤含水量与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开始减小的时间不同,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开始减小的时间滞后于土壤。在抑制土壤蒸发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植物根系吸水。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植物优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从建筑废弃物中吸水。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的结果一致,GONG 和SUSANNE 等[30,31]认为具吸水性的碎石可作为植物水库,植物在干旱时可以利用其中的水分。KORBOULEWSKY 和TETEGAN 等[28,32]的研究同样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约25.3%,碎石的含水量才开始降低,此时植物表现出水分胁迫迹象(叶片气孔导度降低)。

研究期间,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由饱和至干燥的过程中,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中水量百分比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 种建筑废弃物中水量占总水量比例分别为30.0%、20.8%、和2.4%。混合介质中建筑废弃物所占水量比例变化可说明:①在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尽管大多数水分仍集中于土壤中,但建筑废弃物中水分不可忽略,尤其持水容量较大的建筑废弃物;②在干旱阶段,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及占总水量的百分比均减小,说明此阶段中建筑废弃物中水分对植物吸水具有重要贡献。

3.3 建筑废弃物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反映植物的耗水性和对干旱的适应性,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协调植物生长与耗水矛盾的重要途径[33,34]。本研究中高含量(40%)砖块和混凝土碎块处理中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2.8%和24.3%。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水分利用效率是总生物量与总耗水量的比值,高含量砖块处理中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高含量混凝土碎块处理中植物耗水量显著减小,因此这两个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见,土壤中建筑废弃物的存在具有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这对建筑废弃物在城市绿化植物和土壤水分方面的管理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拓了新途径。

4 结 论

(1)建筑废弃物与土壤混合后抑制植物耗水,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植物日均耗水量和总耗水量均低于土壤中。与无废弃物土壤中植物总耗水量相比,低含量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处理分别减少25.8%、23.0%和21.8%,高含量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处理分别减少28.8%、34.4%和37.7%。

(2)植物耗水过程中,建筑废弃物含水量开始减小的时间滞后于土壤。建筑废弃物-土壤混合介质中植物优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从建筑废弃物中吸水。研究期间砖块、混凝土碎块和卵石中水量百分比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说明建筑废弃物具有缓解干旱的作用,且砖块优于混凝土碎块和卵石。

(3)3 种建筑废弃物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具有差异,砖块高含量处理高于低含量处理,卵石高含量处理低于低含量处理,混凝土碎块两个含量处理无显著差异。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因耗水量受到建筑废弃物的抑制呈现提升趋势,砖块和混凝土碎块高含量处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32.8%和24.3%。

猜你喜欢

砖块耗水量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砖块迷宫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电子废弃物
不同灌水模式下玉米耗水量和节水效益分析研究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耗水量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分析
只有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