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的物流专业教师“能力贫困”问题及“扶贫解困”对策研究

2023-06-28陈建华,袁世军

物流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引导力教师

陈建华,袁世军

摘  要:教育部大力推进基于1+X试点,进一步加强高质量、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之难,难在师资。职业院校教师在试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贫穷”与教育教学教法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日俱增,文章在剖析当前物流专业职业教师存在的五个方面贫困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完善教师评价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教师能力贫困;引导力;教师、团队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G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1.039

Abstra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1+X pilot program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high

-quality, high-level and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The key to talent cultivation lies in excellent teacher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 weak vocational ability in the pilot process, and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aw.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eacher ability poverty; lead force;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teams

职业教育是推动我国产业现代需求和未来发展,培养高质量、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需要有不同层次的师资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育是培养“四有好教师”的高效办法,1+X试点项目的推进,不仅是强化校企合作的一种手段,更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尝试。物流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其教师的素质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贫困”表现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教师的“贫困”,普遍表现为跟不上物流产业的新技术、新需求、新发展,忙于教学而忽视自身能力建设,在教学上无建树,在物流产业应用研究领域缺少创新,在学生管理与引导上手段匮乏,在校企深度合作上少基础、缺方法,在制定标准上人云亦云,最终表现在同类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同质化,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职业教育教师的“贫困”表现在多方面,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1  学生的引导力不足

职业教育首在立德树人,教师关键在言传身教,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的教学能力容易被关注,容易测评,但教师的引导能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能得到正确的培育与发挥,教而不导,易致学生“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物流管理专业职业院校教师在学生的引导力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几种表现需要特别关注,一是所谓“佛系教师”现象,部分教师只管上完课,对学生不闻不问;二是“课堂管理粗爆”,这使得学生从家庭溺爱至学校的无人问津,从而心理上产生的波动大;三是“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不准,水平不高。部分教师课程思政停留在说教式教学,缺乏吸引力;更缺乏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家国情怀的手段与方法;四是对物流管理专业1+X试点理解与把握不深,积极性不高,等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

1.2  物流职业技能水平不足

教师物流职业技能水平跟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普遍相对低下;在校企合作中,物流职业技能水平的低下或发挥不充分,使得企业与学校合作兴趣不大;教师个体物流职业技能水平不足、团队物流职业技能水平“低下”,使得教师个体或团队在科、学、研三方面无法兼顾,因而在借力政府、助力物流行业、合力物流企业、同力于兄弟院校时会成为重要障碍,最终影响了对于学生培养水平的发挥。

1.3  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岗课赛证”融合能力差

物流专业课程的改革普遍存在着华而不实的现象,方法手段花樣繁多,但效果差强人意。课程团队中缺少学生参与、企业专家的融合,课程的重点易发生偏离,难点难以钻透,课程改革在“岗”的研究上不深,在“赛”的实践上不透,在“证”的探索中不明,最后落在“课”上表现为不实。

1.4  物流领域研究能力与服务能力不协调

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可同日而语。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在教育研究与物流行业、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上不足。从对相关职业院校物流教师的调研情况来看,下列问题比较普遍:

一是研究缺少主线。从教师发表的论文内容来看,呈现散、少、杂、乱,像满天星,很难分辨出某个教师在研究什么主要物流问题;从教师争取到的课题来看,大部分教师获得课题是为职称而争或为完成科研考核达标而争取,而非针对某一物流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心不静,科研课题再多也无法展现一个职业教育教师的应有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

二是教育研究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研究目前集中于专业、课程、教法改革的通识性研究或政策、理论研究者居多。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物流专业所对接的物流行业、物流产业的人才需求的物流职业教育特殊性、适应性与发展性研究非常少,缺少针对性或针对性不强。

三是服务能力不足。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路是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直接从大学到职校的教师占比高,对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思路探索不多,对物流产业发展中大多数企业业务与物流人才需求不熟悉,对企业的物流需求不了解,因此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有待深入开发。特别是在服务政府的方式、要求,服务物流行业、物流产业的途径与水平,服务物流企业的模式与能力,服务兄弟院校的深度与专长上都不程度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5  团队协作水平差

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重中之重。许多教师加入是自发的或被动性加入到某一团队。从物流专业课程团队至专业教学团队通常由院系构建,团队有其形而无其实的现象普遍存在,团队协作、共同提高既缺少体制机制激励,更缺少提升的具体途径与经费支持,成员之间的协作水平不高,常有“一个人撑起一个团队”现象。社会服务物流团队、科研等团队中通常是以核心骨干为主承担,临时加入或“搭便车”参加物流课题研究或物流项目研究的人员不少,团队虽然能够做到协同,但经验分享和共同提升还大有空间。

2  职业能力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

物流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贫困产生的原因很多,教师受制个人成长环境和自我学习及自我提升能力影响,因人而异。但于学校整体而言,教师职业能力贫困现象需要高校仔细分析和寻找对策加以解决。经过研究分析,物流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贫困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团队建设与培养机制不健全、系统性培养不到位

团队建设因物流专业建设、物流课程建设与实施、物流项目开发与研究等组建而成。常见高职学院物流专业团队为物流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物流课程团队,其他团队根据需要可以依据教师特长而进行组建、运行与管理。不论是何种团队,基于教师个人成长培养是必经之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教师系统性培养不到位。无论是培养方式,还是培养途径上都存在问题:一是向优秀教师学习、从课堂到课堂的培养不充分,教法创新与学习难易巩固;二是教师下物流企业实践培训,物流企业难把高精尖及业务核心要素进行传授,从而难以取得真经;三是社会化服务培养呈现碎片化、零散性,没有系统化设计、连续性培养;四是通过物流项目来进行教师培养,往往需要教师根据悟性与自我观察、学习来提升,没有多个物流项目实践,难以成才;五是推进教师国际化培养时,易受政策、资金、疫情等影响,参加培养人數不多、时间有限,从而效果有限,甚至会出现盲人摸象的结果。

总之,教师发展中心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力度指导力度不够,系统化培养设计还缺少科学、合理、有效手段;对不同团队针对性、整体性的培养还没有达到集成、高效的培养。

2.2  教师队伍发展出现断层

职业院校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物流专业教师,但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使一大部分优秀物流专业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因工作需要,他们很难再负担教学工作或承担极少的教学工作,“优秀教师难再进入课堂”“教授不教学而忙于科研、项目、行政工作”等层出不穷。

职业院校为了发展,大力推进成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已成院校竞争常态。此种竞争,使学校在培养新人和抓住关键人才快速完成成果上两难取舍,鞭打快牛成为常态,优秀人才疲于奔命,而新人难以有机会学习、发展壮大自己,使得物流专业教师依托项目培养与发展,往往集中于极少部分人身上,绝大部分教师从未接触过物流专业重点、重大项目从申报、实施至结项的全过程,教师发展很容易出现断层;如若责、权、利不匹配,优秀人才流失,更容易让学校出现青黄不接、部分物流项目任务无人能接的境地,学校缺少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全省、全国评比中几年内忽高忽低的原因。

2.3  领军人物的选择与配比不合理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良好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的权威性、带动性、持续性成为教师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标杆。领军人物选取与聘用,领军人物的培养需要一个比较长期过程。目前新建设的物流专业一般都缺少领军人才,建设时间长的物流专业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虽然有,但不均衡,配比也有待完善。一个学校的国家级、省级物流名师少,物流企业名师挂名而少作为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中有物流专业院士担岗的情况是凤毛麟角。

3  “扶贫解困”对策研究

3.1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创新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模式

教师发展中心以物流专业为依托、以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为基础,以物流专业课程建设为考核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师发展计划,按照“专业聚魂、课程聚力、课题聚神、项目聚气”团队构建与培养模式,形成个人系统培养、团队体系培养有机结合,强化个性化培养与优秀人才重点培养,突出于教师在师生互助、学生管理及创新、就业、创业上的相互融合,加大双师型队伍在“借力政府、助力行业、合力企业、同力兄弟院校”上的力度,鼓励教师在物流专业课程建设中开展教材开发、教法创新以及各类项目中一展才华,使每位教师都在团队,强化团队的协同性。实施物流专业名师、双师、名师团队工程,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从而做到教师个人有目标、团队有发展,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物流名师、名团队培养不缺位。把物流专业领军人才自我培养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引、培、聘三项并举,建立一支用得上、掌得起、响当当的人才队伍。

3.2  以问题导向完善教师评价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以上问题,制定并精简物流专业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把学生学得好不好,物流专业职业技术技能掌握高与低当作评价的准绳。

首先,把教学节奏、物流专业职业技术技能训练节奏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针对学生学不了、学得少、学不好的存在问题,依托数据分析,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与操作规律,强化教学过程“节奏”控制,做到快慢结合,按照认知过程,遵循“慢工出细活”原则,实施“重难点、慢节奏”,从而边教学边改进,贴近学生抓教学,贴近物流企业实施教学内容重构与优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专业教师教学水平。

其次,把物流专业科研方向与教师从教与专长作为科研评价基础标准,作为从事科研课题限选、限研的依据。防止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的情况出现。改变课题华而不实局面,大力倡导从物流企业问题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物流专业研究,从而改变科研成果“散、小、乱”满天星的现象,使所有研究成果汇聚于在学校办学、发展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为下一步更深、更高层次的研究提供成果支撑和基础数据。

最后,推进政、行、校、企、地多向物流人才交流与流通,打造物流专业教师培养新通道。开放搞活社会物流服务项目,从根本上把物流专业教师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鼓励教师带学生参与物流项目实践,推进师生互助共长,提升学生社会的适应能力,更好了解社会物流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流专业新知识、掌握物流新技术技能的积极性。

3.3  推进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专业教师、团队质量管理水平

要切实抓住物流专业教师能力贫困所在,只有推进教师数字化管理,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数据库,建立起物流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继续教育及成果上的预警系统,完善团队质量监控系统,当团队成员流失、成员结构(年龄结构老化、学历结构失衡、职称结构不合理)变化不合理,成果结构偏离时发出预警,并及时跟进管理。

目前各职业院校绝大多数拥有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系统,但大多缺少以下项目与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增强与改进:

一是物流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预警系统。设定物流专业专任教师超过额定工作量50%为红线,防止物流专业教师“应付式”“完成任务式”教学;另外设定高级职称教学最低课时标准,特别是教授职称教师教学工作相应工作量的要求,防止教授远离课堂。

二是建立科研課题预警体系。防止物流专业教师科研课题与物流专业、专长偏离严重,与学校重点科研要求偏离,指导教师可开展科研的方向、区域、范围等。

三是强化教师职称评审预警系统。职称评审被普遍视为是物流专业教师个人关注的事项而鲜有组织的管理与提升。但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对每一位教师到达职称晋升年限要提前预警,对到达职称晋升年限而不满足基本条件的物流专业教师,给出相应的指导战略,防止部分教师“躺平”,是提升物流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是建立物流专业教师团队数字化管理系统。以物流专业教师团队为整体,开展团队整体培养过程、阶段成果及投入经费等方面汇整、评价、分析,并与物流专业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的有关评价指标进行对标,对标对表,提出建设与改进意见,有效整理出团队构建与发展的历程,为团队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多种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其聚焦的关键点之一是师资,目标点是立德树人,路径在于校企深度融合。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物流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贫穷”与教育教学教法改革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日俱增。没有优秀的物流专业教师,怎么培养出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对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要知其“贫与困”,对症施策,“扶贫解困”,才能打造好中国的物流职业教育基础,为中国物流职业教育随产业发展而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丰丹.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于湖北省职业院校的调查[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78-84.

[2] 林崟,刘镜璇.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定向帮扶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2):129-131.

[3] 王小猛,刘淑欣.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 职业,2021(16):43-45.

[4] 胡元庆,陈建华. 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与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7):167-170.

[5] 莫韦花,刘存香,戴晓云.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探析[J]. 高教论坛,2021(4):71-73,77.

[6] 袁世军. 5G技术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的湖南物流管理专业公共实训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储运,2022(3):200-201.

[7] 袁世军,陈建华.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湖南省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2):30-37.

猜你喜欢

引导力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改进创新党建报道的方法路径
边疆都市类媒体如何强化引导力、构建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