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策略探究

2023-06-28佟连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十四五现代化校园

佟连刚

[摘           要]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四五”时期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综合改革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围绕“十四五”时期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阐述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新要求及发展趋势,研判了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和新形势下面临的创新转型任务,探究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的方法和途径,为高校实现以信息化支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153-04

一、引言

《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高校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十四五”时期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信息化作为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科研学者针对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课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但仍有一些不足:(1)没有提出在新形势下依据高校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进行创新转型的应对思路和具体措施。(2)对信息技术支撑引领高校管理的广度和维度分析不够透彻和全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如何主动应变,创新转型,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高校教育创新发展,构建高校治理科学体系,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治理体系指的是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等各方主体构成的制度体系及参与相关教学、科研、管理的所有组织及其结构关系。治理能力指的是通过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科学运行各类管理手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和规范管理水平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综合治校能力[1]。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通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改革、创新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持续变化的需求,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是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科学运用信息化等管理手段,加强权责划分,制定流程规则,畅通沟通渠道,完善监督体系,解决高校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过程中的难点、痛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提升综合治校现代化水平,促进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2]。

(二)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为适应时代形势和发展形势变化,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这是继“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3]。高等教育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对国家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4]。同时,高等教育治理与国家治理具有同构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和核心要素,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新形势下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对高校“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深入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实现高校综合治校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十四五”时期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新要求及发展趋势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6],建设智能化校园,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7]。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提出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支撑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8]。2021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高校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4月,河北省委网信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应主动应变,创新转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高校教育创新发展,构建高校治理科学体系,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整体现状及新形势下面临的创新转型任务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完成IT基础设施建设、MIS系统建设,正在由信息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转型升级[9]。信息化校园服务基本涵盖了网络服务、网站、邮箱、认证等基础网络服务,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系统等基础管理服务,众多高校已经完成了信息化校园建设阶段以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信息门户为基础的应用集成、数据共享及业务融合。校园整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化,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不断健全,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数据共享初见成效,网络信息安全体系逐渐成熟,校园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逐渐显现。综合来看,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在管理服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为高校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支撑及推动作用。

随着“十四五”时期以信息化支撑引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逐步清晰和明确,高校“双一流”建设对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创新转型期,稳步向智慧校园迈进[10]。新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创新转型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信息化建设价值输出和智慧校园内涵提升为总体目标,核心任务是拓展新型基础设施,以大数据、智慧物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引领,加强智能技术在校园各类应用場景中的深度融合,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服务与运营体系,以新思路构建智能化、全量级融合型服务,支撑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加强数据科学治理和有效利用,推进业务流程深度再造,提升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动学校综合治理和管理决策精准化、科学化,促进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五、以信息化支撑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十四五”时期,高校应以信息化建设创新转型为契机,综合评估高校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厘清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明确具体措施,科学谋划,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高校应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统筹协调,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建设价值持续产出,实现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科学研究精准支持、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智慧服务随手可得;推动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全面提升高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

(一)加强信息化统筹协调,完善信息化制度体系

加强信息化规划建设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牵头”工作推进机制,全校一盘棋,统筹规划、统筹实施、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确立信息化规划建设归口管理部门,科学谋划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和沟通协调,校内各单位应明确分工、协同联动,确保各项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执行到位。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全生命周期制度体系,做好信息化项目从调研立项到招标采购,从建设实施到交付验收等各环节规范管理及风险把控,加强数据资产、信息系统、硬件资源等信息化相关资产的科学配备和高效管理,全面梳理信息资产,建立数据资产目录、关键基础设施清单、服务事项清单等信息资产清单,规范信息资产动态更新机制。完善信息化服务、技术及质量等相关标准体系,发挥标准体系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规范指导作用。

(二)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优化提升基础网络架构,建立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基础网络传输能力,推进IPv6互联网升级改造,加强IPv6网络安全防护手段和防护体系建设。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动5G网络适度超前建设、按需深度覆盖,构建可靠的5G技术应用生态支撑设施,支持重点学科开展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实验。提升物联网支撑能力,扩大窄带物联网(NB-IoT)覆盖范围,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丰富校园安全、资产管理等应用类型和场景。守正固本,保障全校信息化关键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推进系统规范管理及深度整合,制定统一数据接口和标准规范。信息化项目由信息化规划建设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规划推进,实现信息资产一体化集约建设、集中纳管、集中运维、科学共享和安全防护。

(三)推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促进服务模式改革创新

推进校内各单位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管理服务流程深度再造,全面梳理面向职能部门、教职员工、学生访客等不同角色的业务流程并进行深度治理、深度简化,以新思路构建智能化、全量级、融合型服务。通过信息化来管理当前高等院校建设时,需要始终做到以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师生建设的整体质量,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来完善供给侧结构改革。对教育信息化而言,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师生本身对信息化的满足感以及获得感,能够切实有效落实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且实现按需供给、精准推送拥有完美体验,以此来提高师生对于信息化的满意程度,真正做到打通信息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高等院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师生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才能提高信息化体系计划建设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师生业务流程的完善,并且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再造制度,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流程改革技术实施,推动线上业务大厅和线下实体大厅有机融合的混合型智能化“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能够实现多个不同校区线上协同办公,线下配合相应的办事大厅,能够建设一站式的网上办事大厅,尽可能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提高其信息的应用质量,满足当前高校师生对教学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质量。通过对已有的先验知识、更为细粒度的角色、更为精准的时段等多维度分析,实现“服务找人”的智能化服务,打造价值闭环的校级一站式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全量级服务体系和智能化校园服务生态,实现服务标准化、流程精简化、数据共享化、业务全面化,提升行政和业务效能,促进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创新。打造价值导向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全量级信息化模型,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应用交付运营模式,形成良性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生态。

(四)提高数据资产管理效能,支撑科学精准管理决策

以全面系统整合和数据开放共享为基础,推进校级全量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学校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资产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依据“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一数一源、共建共享、依法使用、安全可控”的原则,规范各类数据资源的生产、存储、运维、共享、使用、传输、归档、安全和监督等各项工作,推动数据资产科学配置和价值转化。推进业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数据分析技术手段,开展多类型、多维度的主题模型分析及多角色用户行为分析,发挥数据资源在支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提升行政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基于校园全量数据平台的校园大数据价值产出,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五)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智能校园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支撑技术建设。专项开展支持重点科研平台和重点科研团队的项目建设,支撑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支撑,推动信息技术实验平台建设,促进线上教学改革,为“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做好应用支撑。加快推进智慧型校园管理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型平安校园,实现校园综合安防全网调度、管理及智能化应用,探索智慧型节能校园建设,推动节能、节电、节水、节热等智能化管理,构建智慧型绿色节能校园,以信息技术推动學校管理智能化。加强信息化与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深度的业务融合,不断推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成效。做好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真正做到通过信息化构建人才培养方式,并且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应对当前已有的教室进行改造,真正满足当前多媒体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设多间研讨室以及录播教室,可通过超星学习通与线上课堂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对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全过程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置微课、慕课等一系列在线课程,增强教育教学的便捷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建设全流程的学工信息平台,通过构建招生、就业等多个不同模块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提供信息化支持,全方位、立体化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大数据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进行学生数据管理时,也能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实现全方位学生管理,掌握学生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状态,这种方式也能够做到辅助学工管理。在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将数字化管理覆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建设升级改造原本的教务系统、科研系统以及研究生系统等多个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保业务信息的建设质量得到提升,建设更为丰富的培养方式,满足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六)深度优化网络安全工作机制,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体系,优化网络安全机构机制,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完善优化网络安全设施,做好安全设备和各业务信息系统安全加固,动态强化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安全策略,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严格落实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开展重点安全专项整治,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信息资产台账,定期开展信息资产梳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保障,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提升网络安全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处置等保障能力,构建校园网络安全良性生态体系。

(七)做好信息化建设条件支撑,保障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打造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队伍,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培养体系,紧跟信息技术前沿,准确把握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和场景应用,不断拓宽队伍人员信息化思维视野,锤炼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能力。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经费投入机制,积极拓展外部融资渠道,为系统建设运维、人员培养、安全防护等信息化核心工作提供必要支撑。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建设监管、指导和评估体系,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和评价,提高信息化建设价值产出,保障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六、结语

“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在支撑并驱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越发凸显。《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高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教育治理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及信息化工作者应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支撑并驱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袁占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7-9.

[2]贺祖斌.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1-43.

[3]杨帆.以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J].乡村科技,2020(34):54-55.

[4]李立国,张海生.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的变与不变[J].大学教育科学,2020(1):29-36.

[5]宋元涛,王大伟,杨春立,等.以信息化加速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J].中国应急管理,2021(6):15-25.

[6]陈琳,李艳.澳大利亚教育数字化改革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7(28):32-40.

[7]张维维,夏菊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与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4):155-160.

[8]程莉莉,施建国.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谈《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9):1-3.

[9]黄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36-140.

[10]魏楚元,汪洋海容,孙绪华.以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建筑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21(4):12-1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十四五现代化校园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