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在役考核需求分析框架研究

2023-06-27赵亮亮杜新帆李全根周中良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3年5期
关键词:示例框架装备

盛 晟,赵亮亮,杜新帆,李全根,周中良

(1.空军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西安 710051;2.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河南 信阳 464000;3.解放军93057 部队,吉林 四平 136400)

0 引言

装备在役考核是指在列装服役期间,为检验装备满足部队作战使用与保障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持续性的试验鉴定活动[1]。装备在役考核与性能试验、作战试验并列,是我军十分重要的一类试验鉴定活动。官方正式对外公开有关在役考核的信息,最早见于2018 年7 月17 日《解放军报》的一则关于“全军装备作战试验和在役考核试点成果交流会在安徽滁州召开”的报道[2]。2022 年初,《军队装备试验鉴定规定》正式颁发的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公开,消息中称在役考核是我装备试验鉴定工作链路中的重要内容[3]。

在役考核是我军独创,外军未见有在装备列装服役后仍然投入大量精力开展相关试验活动的先例。美军虽然设置了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FOT&E),但从具体装备的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报告看,美军的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在实际操作层面,相比初始作战试验与鉴定(IOT&E)要简单得多,相关投入也要少得多[4-6]。而我军不仅设置了在役考核,还将之提升到与性能试验、作战试验并重的地位。

性能试验在科研过程中是为装备设计研发保驾护航,在状态鉴定前是为了验证装备是否已达到预定的状态,作战试验是为了验证装备是否已满足预定的作战使用需要,性能试验与作战试验的结论是装备能否定型的重要依据。然而,为什么在装备服役阶段,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开展试验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在役考核效益,有必要深入研究这样的问题。

当前,涉及在役考核的内部使用或试运行的各类法规、标准、指导性文件等,都还停留在较宏观的层面,以一些原则性、思想性的内容为主,对于具体装备在役考核任务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性存在不足。在学术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文献数量还不多,相关研究中,要么同样集中在宏观层面,如文献[1,7-8]等围绕在役考核的基本内涵、工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研究;要么不区分在役考核和其他类型试验,如文献[9-14]等,直接从试验的角度对在役考核指标构建、数据采集、分析评估等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文献[1]认为在役考核的考核内容包括部队适用性、质量稳定性、经济性、适编性、适配性和作战(保障)效能等6 个方面。这是对装备在役考核内容的通用性、一般性要求,也是目前在装备试验鉴定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关于装备在役考核内容的认知。具体到某一型装备的在役考核,考核内容虽然不外乎上述6 个方面,但出于何种原因需要对上述6 个方面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开展考核并给出结论?所得结论用于哪些方面的支撑,以及为什么需要提供这样的支撑?回答这样的问题则还需要从源头厘清对具体某型装备开展在役考核的需求。

本文跳出现有在役考核相关的试行法规标准和学术研究要么停留在宏观层面,要么不区分和突出在役考核特点的尴尬局面,尝试从具体某一装备的层面,回答和解析为什么要启动对某一装备的在役考核,并分析推导出应该考核哪些内容等问题。

本文旨在倡导一种按需开展在役考核的理念,而反对将在役考核当成装备的一项例行公事。具体到某一型装备,进入服役阶段再投入力量对其开展在役考核,一定是因为有强烈的需求牵引,需求牵引一旦缺失则往往带来力量投入的巨大浪费,厘清需求有助于科学制定装备在役考核的规划计划,以及为开展考核的力量投入决策提供支撑。针对每一型装备开展在役考核的现实需求都有其特殊性,本文所提出的装备在役考核需求分析框架,则为如何一步步梳理并准确找出这样的需求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和模板。

1 装备在役考核的需求分析框架

本文提出的针对某一装备开展在役考核的需求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装备在役考核的需求分析框架Fig.1 Requirement analysis framework for equipment in-service assessment

上述框架共包含4 个步骤:

1)顶层作战需求分析:是一切装备试验活动的源头;

2)装备战/建需求分析:弄清装备在役期间应如何抓战、如何抓建,才能弄清装备在役期间应如何试验;

3)知识信息需求分析:为了回答装备如何战、如何建,则需要相应的知识信息作为支撑;

4)试验考核需求分析:为了获取特定知识信息,则需要开展相应的试验考核活动。

1.1 顶层作战需求分析

试验是服务备战打仗的,没有作战需求就不会有试验,判断一型装备当前是否需要开展在役考核,首先就需要进行作战需求分析。顶层作战需求分析框架如下页图2 所示。

图2 顶层作战需求分析框架Fig.2 Framework of top-level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analysis

1.1.1 作战使命分析

国家战略分析:主要分析国家在各方向上的战略,国家战略决定了国家利益的边界。

国家利益分析:主要分析某战略下的国家利益包括哪些。

威胁挑战分析:主要分析国家利益所受的威胁挑战。

军事使命分析:主要分析为了应对威胁挑战,军事方面所担负的作战使命。

1.1.2 作战概念设计

环境条件分析:主要根据所担负的作战使命,分析作战区域及周边相关的地理环境、气象环境、电磁环境、我方资源条件等情况。

作战对手分析:主要分析作战区域及周边的敌方对手力量部署、支援保障等情况。

制敌策略分析:主要分析以我方资源条件,在该作战区域的环境条件下,克敌制胜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提出作战概念:提出能够实现制敌策略的作战概念。

1.1.3 作战任务分析

基于所提出的作战概念,开展任务要求分析。

1.2 装备战/建需求分析

装备服役后,当出现新的顶层作战需求,则可能进一步带来与该装备相关的新的作战使用需求、新的发展建设需求,我军建立在役考核机制,则恰好可用于回答这些需求。装备战/建需求分析框架如图3 所示。

图3 装备战/建需求分析框架Fig.3 Framework of equipment operational&developmental and constructive requirement analysis

1.2.1 装备的作战任务提取

从前述分析所得的作战任务中,提取出与装备相关的作战任务,将其剥离出来。

1.2.2 装备作战使用方案分析

装备作战任务的活动分解:将装备作战任务打开,按作战阶段细化分解,形成装备作战活动。

装备作战活动对装备作战使用的要求分析:逐个装备作战活动,分析其中装备作战使用的基本原则、约束和限制条件。

提出装备的作战使用方案:在上述作战使用要求下,提出可行的装备作战使用方案。

1.2.3 装备实力发展建设方案分析

作战任务对装备实力的目标要求分析:综合考虑装备作战使用方案、所提取的装备作战任务,提出装备实力发展建设应达到的目标。

装备实力现状及与目标的差距分析:梳理装备的实力现状,找到与目标的差距。

提出装备实力的发展建设方案:依据差距,提出装备实力的发展建设方案。

1.2.4 装备能力发展建设方案分析

作战任务对装备能力的目标要求分析:综合考虑装备作战使用方案、所提取的装备作战任务,提出装备能力发展建设应达到的目标。

装备能力现状及与目标的差距分析:梳理装备的能力现状,找到与目标的差距。

提出装备能力的发展建设方案:依据差距,提出装备能力的发展建设方案。

1.3 知识信息需求分析

知识信息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明确要进一步掌握关于装备的哪些知识或信息,才能回答前述的装备战/建需求,而这些知识信息,都要通过对装备进行在役考核获取。知识信息需求分析框架如下页图4 所示。

图4 知识信息需求分析框架Fig.4 Framework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alysis

1.3.1 知识信息目标分析

知识信息目标清单梳理:基于装备战/建方案,分析未来通过装备战、建,预期可以获取哪些知识信息,梳理形成清单。

1.3.2 已有知识信息分析

历史试验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历史试验所得结果/结论,已经能够获取上述知识信息目标清单中的哪些知识信息。

历史演训情况分析:主要分析历史演训所得结果/结论,已经能够获取上述知识信息目标清单中的哪些知识信息。

已有知识信息清单梳理:汇总形成已有知识信息清单。

1.3.3 知识信息缺口分析

知识信息目标清单,减去已有知识信息清单,所得清单即为知识信息缺口。

1.4 试验考核需求分析

试验考核需求分析,主要分析为了获取装备相关的知识信息,需要开展哪些试验活动,以及如何开展这些试验活动。由于装备在役考核主要通过结合演习演练、日常训练开展,因此,哪些试验活动可以结合演、训开展,哪些试验活动无法结合而应专项考核,均需在这一步分析明确。试验考核需求分析框架如图5 所示。

图5 试验考核需求分析框架Fig.5 Framework of test assess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1.4.1 试验指标分析

将知识信息缺口清单,映射形成试验指标体系,确保试验指标体系完全覆盖知识信息缺口。

1.4.2 演训任务分析

装备参演/训的任务分析:分析在计划开展的演/训任务中,与装备对象相关的演/训任务。

装备参演/训的评估点分析:与装备相关的演训任务中,能够覆盖哪些评估点。

1.4.3 结合式考核需求分析

结合式考核试验指标分析:前述得到的试验指标中,与评估点重合的部分,即为结合式考核的试验指标。

指标评估需求分析:针对结合式考核的试验指标,梳理形成评估方案。

数据采集存储需求分析:根据逐项试验指标及其评估方法,梳理指标评估的数据需求,进而形成数据采集与存储需求。

1.4.4 专项考核需求分析

专项考核试验指标分析:前述得到的试验指标中,不能被评估点覆盖的部分,即为专项考核的试验指标。

指标验证与评估需求分析:针对需专项考核的试验指标,设计相应的试验验证方案、评估方案。

数据采集存储需求分析:根据逐项试验指标及其评估方法,梳理指标评估的数据需求,进而形成数据采集与存储需求。

资源保障需求分析:根据试验验证方案、数据采存需求,提出各类试验资源的保障方案。

2 装备在役考核需求分析示例

示例选取某无人侦察机系统为对象,如下页表1~表4,分别对顶层作战需求分析、装备战/建需求分析、知识信息需求分析、试验考核需求分析进行了示例。(注:本例相关信息均通过对公开资料素材的分析整理得到,且因实际需求分析的篇幅过长,本例作了很多简化和假设等处理。表4 中省略的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指标评估、数据采集存储、资源保障等,属于开展试验鉴定活动的通用内容,为节约篇幅而略去,并不影响本文所述装备在役考核需求分析框架的主体逻辑和主要内容。)

表1 顶层作战需求分析示例Table 1 Example of top-level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analysis

表1~表4 的示例,按照本文第1 节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逐步推导得出了最终实施层面的试验考核需求。通过表1~表4 示例可以看出,所得的试验考核需求,尽管并没有跳出如文献[1]及相关试行法规标准中所述的在役考核若干方面考核内容的范围,也并没有跳出如文献[11-13]等所构建考核指标/内容的范围,却彻底跳出了以往只能从指标到指标、从考核内容到指标的分析/研究模式,为应该要考核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考核这些内容展示了一种严谨可行的分析模式。

特别地,经过表1~表4 的示例,一定程度上还证实了与性能试验、作战试验不同的是,在役考核的有些工作,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实施之后才能得以开展。如表2 中的“装备能力发展建设方案分析-装备能力现状及与目标的差距”,经分析有“当前的情报生成与流转时间较长……”,这是可以在开展在役考核前就明确的内容,因为到了服役阶段,经过了前期大量的性能试验、作战试验、部队试用以及部队训练等的积累,已具备了根据历史经验知识轻易得出上述结论的条件。而如果不在开展在役考核前进行如表1~表4 的需求分析,则很可能出现经过在役考核再次确认和得出“当前的情报生成与流转时间较长……”这样的结论,这无疑是极不必要的浪费。开展装备在役考核需求分析,以需求牵引考核,则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利用于最需要的考核。

表2 装备战/建需求分析示例Table 2 Example of equipment operational&developmental and constructive requirement analysis

表4 试验考核需求分析示例Table 4 Example of test assess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3 结论

需求无限、资源有限,装备在役考核应当遵循按需开展的基本原则。具体某一装备,为什么要开展在役考核,应结合考核哪些内容、专项考核哪些内容,这些均应当在决定开展在役考核前明确。本文为装备开展在役考核提供了一条明确清晰的需求分析思路和框架流程,为装备在役考核尽快步入按需开展正轨、尽早落实需求提报机制,打下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示例框架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防晒装备折起来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WTO框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