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施粉黛?著成精彩

2023-06-27刘倩倩祝振全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记叙文文章内容

刘倩倩?祝振全

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中不乏记叙文的写作。但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大、生活阅历少、课外阅读不够等,作文里容易出现叙事平淡、言之无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教师可以借鉴部编版教材中的一些名篇和一些高考考场佳作,在结构安排上巧施粉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篇幅里做到尺水兴波、引人入胜,从而著成精彩文章。

一、顺叙:顺水推舟,娓娓道来

顺叙是学生写作记叙文时惯用的叙事方法。这种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描写其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叙事方法,比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逻辑,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采用顺叙来安排故事,那学生可以借助特殊的意象来凸显主题。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作者就巧借新媳妇被子上的“百合花”这一意象来行文,如此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塑造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形象,还突显了文章的主题。可谓“一箭三雕”。

另外,学生还要注意安排素材的详略、主次,以使文章呈现出顺水推舟、娓娓道来的艺术效果。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屠呦呦以时间为顺序,将自己和团队研发青蒿素的过程娓娓道来,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凝练,即便讲述的是科学研究,也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可见,顺水推舟、娓娓道来式的写人叙事,也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倒叙:本末倒置,悬念迭起

顺叙是学生最常用的叙事手法,但将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写出来,结构难免有些平淡,可能还会导致文章可读性不强。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学生不妨尝试采用倒叙。倒叙是一种先说故事的结局,然后根据故事的发展,将结局和开始联系起来的叙事方法。

倒叙不仅可以制造情节上的跌宕起伏,让文章的结构尽可能地富于变化,还可以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倒叙还可以点明作者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情感。

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倒叙。

(1)把结局提前

把结局提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再回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很多经典篇目都采用了这种倒叙方法,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探界者”钟杨》《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开篇就告诉读者主人公别里科夫去世了。《祝福》也在开篇介绍了祥林嫂的死。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先告知主人公的结局,再叙述其生平经历的方式。

这种倒叙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既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又能在制造悬念的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回忆式倒叙

回忆式倒叙,是指由眼前的事物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这种倒叙方法也是比较常见且易于掌握的。如鲁迅在《风筝》的开篇由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的风筝,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想到自己曾残暴地损坏弟弟的风筝。叙事自然流畅,毫无生涩之痕迹。

再如,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为:“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任务指令明确指出写一篇记叙文,且要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

一名考生就采用了回忆式倒叙的方法。这名考生由眼前屏幕碎裂的平板电脑想到了自己上网课时的一段经历。居家期间,自己不小心摔碎了平板电脑,导致陷入了无法上网课的困境。无奈之下,自己只好向小区群求助。没想到,一面之缘的邻居、陌生的社区工作人员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文章情节一波三折,细节真实感人,实为一篇记叙文佳作!

(3)把高潮提前

把高潮提前,也就是将故事中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這也是一种很好的叙事方法——在开篇就营造紧张的气氛,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虽然是篇年代久远的通讯报道,但这一报道把“六十一名民工中毒”这一扣人心弦的情节放在开篇,这便营造了紧迫揪心的氛围,让读者忍不住为这六十一条人命担心。这种写法,既让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又自然流畅地点明主题。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作文题是:“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一名考生就采用了“把高潮提前”的倒叙方法,开篇描写自己抱着篮球痛哭的场景,而手机在一旁闪烁着一则新闻:科比·布莱恩特因飞机坠机遇难……开篇直击重点,把最揪心的片段呈现在读者面前,避免了平铺直叙的问题。

结合各类名篇及高考考场佳作,可以看出,记叙文写作使用倒叙这一叙事方法能让行文富于变化,避免叙述过于单调等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并借鉴这种方法,以提升自身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三、插叙:见缝插针,穿插回放

除了顺叙和倒叙,学生在记叙文叙事结构的安排上,还可以尝试采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主线,插入一些看似与主线无关的情节,然后再回到原先描述的事件中的叙述方法。

为了避免叙述单一、内容乏味等问题,学生可以在叙述时根据文本情节发展的需要,安排一段或多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分别插入发展、高潮部分,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从而让读者加深阅读印象。

很多经典文章都有用插叙这一叙事方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主线之外,插入了林冲和李小二的过往。文章借这段插叙,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从侧面衬托出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助困的形象,还为下文李小二偷听差拨的讲话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样,鲁迅的《故乡》中也有两处插叙,即插入对少年闰土和杨二嫂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形象及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还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不少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采用插叙这一叙事方法,但往往弄巧成拙,出现叙述杂乱的情况。

例如,在2019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漫画材料作文“毕业前最后一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的写作练习中,一名学生用记叙文来讲述“毕业前最后一课”的感受。他本身的叙述除了 “毕业前最后一课”这条主线,还插入了三件高中阶段的小事,但这些插入看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实则游离于叙述主线之外,导致整篇文章重点不突出、结构杂乱无章、感情不真挚。

从这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插入的内容必须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起到补充或解释的作用,切不可随意地选择一些和文本完全无关的情节插入,否则,不仅不能充实文章的内容,还会破坏文章的结构,得不偿失。另外,还需要注意,插入的内容不是叙述的中心,而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所以使用插叙时,前后情节要衔接自然、界限分明,不能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插入内容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得文章情节过渡自然,全文贯通一气。

四、补叙: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除了以上三种叙事方法,学生还可以尝试用补叙的方法来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补叙,也叫追叙,是记叙文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用简短的文字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的叙述方法。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或出现让人费解的情况。

在《故乡》的结尾部分,鲁迅先生补叙了闰土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通過补叙闰土的变化,可进一步揭示主题,引发读者深思。《智取生辰纲》的结尾,施耐庵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结尾,作者在焦裕禄去世后,补叙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来到焦裕禄坟前的内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进一步赞美了焦裕禄对人民的无私奉献,深化了主题。

由此可见,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可采用补叙的叙事方法:叙述时,故意“藏”去某些情节的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引起叙述的波澜。

清代点评家但明伦说:“文忌直,转则曲。”清代袁枚也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同学们要想在记叙文的写作上有所精进,就需要在结构安排上费些心思。若想在有限的篇幅内让情节跌宕起伏、让主题深远蕴藉,那不妨采用以上四种叙事方法,妙手巧施粉黛,著成精彩文章。

猜你喜欢

记叙文文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主要内容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