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名人为邻

2023-06-27李逸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海洋大学陈寅恪

李逸

在20世纪初,我国学术界、政治界涌现出了很多爱国爱民、成就非凡的名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名人都曾在大学里或大学旁边长住,增添了学府的名气。若是能择一名校学习,与名人为邻,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熊庆来故居

地址:云南大学校本部

修建时间:1937年

图源:云南大学档案馆官网

熊庆来故居是一栋二层楼房,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红瓦黄墙,岁月的痕迹使它多了几分古朴的美。八十多年前,熊庆来便住在这里,在一楼接待室招待客人,在二楼休息或办公。

熊庆来(1893—1969)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培养了众多数学人才,取得了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的重要学术成果。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所熟悉的很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是他的弟子,比如华罗庚、严济慈、钱三强、钱伟长等。熊庆来一生心系祖国的科研建设,曾多次出国留学,又多次毅然回国任教,我国众多高等学府的讲台上都留下了他执教的身影。他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创建了数学系,并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 8月,他被聘任为云南大学校长,此后在那栋二层小楼里开始了潜心研究数学的生活。

2001年,经昆明市文物普查工作专家组评议,熊庆来故居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在《国家人文地理》评选的“中国高校最美地方排行榜”中,熊庆来故居被评为“中国高校最美的八座大师故居”之一。

闻一多故居“一多楼”

地址: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修建时间:19世纪90年代

图源:中国海洋大学官网

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东北角,有一栋典型德国风格的二层小洋楼,原为德国军官宿舍,后来成为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校舍,现在属于中国海洋大学。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时曾居住于此。

闻一多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同时从事诗歌创作,是我国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他既有濃郁浪漫的诗情,又有关注现实的家国情怀。他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诗歌,如《死水》《七子之歌》等。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不顾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恐吓,毅然参加李公朴教授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说,痛斥国民党特务组织。会后,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开枪杀害。

1950年,闻一多居住的校舍被命名为“一多楼”。1984年,“一多楼”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陈列着闻一多的著作、照片等。“一多楼”前面还立着一座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臧克家撰写的《闻一多先生纪念碑碑文》。瞻望旧居,以为永念,先生生平事迹,昭昭然在人耳目。

杨廷宝故居

地址: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修建时间:1946年

图源:微信公众号“建筑联盟”

杨廷宝故居又名“成贤小筑”。这是一栋典雅的二层楼房,红色的瓦,米色的墙,木门窗,带有小院。小院内大树参差,阴凉宁静。一楼有西客厅、东书房,二楼为卧室,院内设有厨卫平房,空间虽不大,却也五脏俱全。

如果你留心观察,还会看到院内墙角处有一块写着“杨廷宝住宅”的石碑。杨廷宝(1901—1982)被誉为“中国建筑四杰”之一,另外三杰是梁思成、童寯、刘敦桢。赴美国留学归来后,他历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副院长、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等职务,潜心钻研建筑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培养了众多建筑人才。他一生多待在自己设计的“成贤小筑”内苦心钻研,设计出了很多著名的建筑作品,如北京和平宾馆、毛主席纪念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等。他的作品被载入《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此书亦成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建筑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为纪念杨廷宝在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将杨廷宝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寅恪故居

地址: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

修建时间:1911年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学生会”

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沿着一条水泥路往前走,步入一个清静的小院,一抬头就会看见一栋两层楼高的红色小楼,青瓦红砖,褐色的门窗,别有一番韵味。此楼原名麻金墨屋一号,由美国麻金墨夫人于1911年捐建,后为陈寅恪住处。

陈寅恪(1890—1969)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并称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1949年,陈寅恪到岭南大学任教。后来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陈寅恪便移任中山大学教席。1953年夏,陈寅恪入住麻金墨屋,此后那里便成为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工作、讲学的地方。他在里面写出了《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也在里面给慕名而来的学生上课。陈寅恪晚年行动不便,眼睛也看不太清楚,但仍坚持在家中给学生授课,哪怕只有一名学生,他也认认真真地完成授课任务。

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及治学精神赋予了这栋红楼浓郁的书香气,如今它成了中山大学里一道特别的风景,很多学子慕名前来参观,他们敛声屏息地观看着屋内展示的书稿、图片,仿佛担心惊扰了正在伏案钻研的大师。

周恩来故居

地址:武汉大学校内

修建时间:20世纪30年代

图源: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

20世纪30年代,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修建了十八栋错落有致的英式洋楼,作为知名教授的住宅区,统称珞珈山“十八栋”(后来又增建几栋,但仍称“十八栋”),吸引了一批名师鸿儒入住。

1938年武汉会战时期,周恩来来到了当时国民政府抗战临时指挥部所在地武汉大学,并入住“十八栋”中的一栋小别墅,即现在的周恩来故居。周恩来故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绿树掩映。谁也想不到,这栋小楼宁静的外表下,曾经掀起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浪潮。周恩来在二楼的会客厅组织领导了抗日宣传活动,并会见了著名的国际友人及国民政府人员,因此,这间会客厅被称为“国共合作抗日小客厅”。闲暇之时,周恩来会携夫人邓颖超在楼下小径散步,时常能碰见其他学术大师或政界名人。

如今,斯人已去,小楼依旧,这里成了武汉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届又一届的武汉大学学子来此瞻仰伟人,重温爱国精神。2001年,周恩来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海洋大学陈寅恪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