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生物学探析子午流注针法

2023-06-27黄以思许金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2期

黄以思 许金森

【摘 要】

子午流注作为中国时间医学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想,与西方时间生物学存在诸多相似点,更有学者及医家称其为中国的生物钟。而子午流注针法作为该理论在治疗领域的体现,具有其优越性及独特性。但因子午流注理论及针法多为实践总结与推演而来,缺乏证据及系统性。文章基于时间生物学,从不同方面探讨子午流注针法,以期为从新角度运用及研究子午流注针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子午流注;时间生物学;生物节律;时间医学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4-0018-04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idnight-midday Ebb Flow Acupuncture Based on Chronobiology

HUANG Yisi1 XU Jinsen2*

1.College of Ac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08,China;

2.Fuji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Fuzhou 350003,China

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theory of time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dnight-midday ebb flow theory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chronobiology. Furthermore, it is called Chinese biological clock by lots of academics and doctors.Midnight-midday ebb flow acupuncture,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theory in treatment,has superiority and uniqueness. However, Midnight-midday ebb flow theory and acupuncture are mostly summarized and extrapolated from practice, lacking evidence and systematicness.This paper discusses Midnight-midday ebb flow acupuncture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ased on the chronobiology,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idnight-midday ebb flow acupuncture.

Keywords:Midnight-midday Ebb Flow; Chronobiology; Biological Rhythm; Time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子午流注理论,由《内经》“天人合一”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以时间为条件,阐明人体每一日的气血循环、脉气的盛衰,如同潮水的涨退,日升月落,循环往复[1]4-5。而子午流注针法,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每一日时在值的经络及开阖的穴位为法则,选取最佳治疗穴位进行针灸的方法。这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式,是古代医家将时间与空间、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流传至今,子午流注针法主要有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等不同取穴方法。但由于其计算方式繁杂,不同子午流注针法之间存在矛盾,加之多针法是临床观察与推演的总结,相对缺乏严谨性,给子午流注针法的现代研究及临床运用带来不少困难与质疑。20世纪中期,时间生物学兴起,它是以时间结构为条件,研究、总结人体生物节律的规律的交叉学科。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下至细胞,上至高等动植物,都存在着按照一定规律、周期性的生命活动[2]1。时间生物学与中医时间医学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与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1 机体组织的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根据周期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亚日节律、超日节律和近日节律。其中,近日节律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生物节律,该节律周期在20~28 h之间,因接近一天24 h而得名。人体许多的生理功能、生化参数、病理表现等均呈现出近日节律性,如睡眠-觉醒[3]、血压[4]、褪黑素[5]、肠道微生物[6]等。

子午流注针法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的是以天干为主,逐日按时选穴,日天干或时天干与相应天干相配合;广义则是不拘泥于日干支,固定用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1]67-68,即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以对应人体的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腎经、心包经、三焦经循行时间及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当旺之时。子午流注循行规律与人体近日节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卯时大肠运动增强、心率峰值常午时[7]等。但二者规律也存在不相符合之处,如段长农等[8]通过实验发现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的节律峰值分别在21∶55、22∶39,符合小鼠昼伏夜出的活动习惯;但从子午流注理论来说,此时处于亥时,属于三焦经,而非最可能相关的胃经及小肠经循行时间。二者在节律上存在的差异,可能基于对于机体认知的不同,也可能是因不同生活习惯产生的结果,但这些差异,或许有助于完善子午流注理论体系,制定更为明确、完善的时间治疗标准。

2 生物节律的特性

2.1 内源性与外源性 对于生物节律究竟是对外界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反应,还是由内在物质所调控产生自主性变化,长久以来存在着争议。基于生物常表现出与自然环境节律一致或相近的周期性反应,如近日节律、潮汐节律、月节律等,早期不少学者认为生物节律是外源性的,内在不存在调控节律的机制[9]。1729年De Mairan[10]通过实验发现,含羞草在排除光照条件后,依然保持着在正常光照下一致的昼夜节律。这一实验首次证明了生物存在内在的调控机制,即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而生物钟基因的发现,使得内源性假说更具说服力。但若仅仅认为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则无法解释外源性节律,如由摄食活动引起的人体血浆色氨酸含量高低的昼夜节律[11]。因此,虽然内源性假说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外源性因素对生物节律的作用。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子午流注起源于《内经》[1]1。尽管《内经》中未直接提及“子午流注”一词,但对其“天人合一”理论基础的阐述多有提及。《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表明人是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外部环境节律性变化对人体机体有影响。因而日常生养休息应遵循自然节律,“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针刺治疗应“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子午流注针法另一重要理论支持是气血在十二经中的运行流注。气血在十二经中的流行、盛衰具有一定周期性,其盛衰与自然节律有一定的相关性。气血在十二经中的流行具有一定的顺序,始于肺经,终于肝经,而后再度流入肺经,“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基于此,穴位表现出周期性的开穴时间规律,并以此规律制定子午流注针法“择时取穴”的依据。可见,相比于生物节律以内源性为主导,子午流注针法更强调外源性,即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2 适应性与稳定性 在生物钟驱动的自激震荡下,生物个体在脱离授时因子的影响后仍可维持原有的生物节律[12]153,但生物钟可在吸收外界环境信息与刺激下进行自我“校正”,使得生物节律对外界环境节律、环境节律相位改变及外界刺激产生的同步与反应,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对跨区域时差、夜班、轮班的适应等[13]。而在生物钟的“校正”过程中,授时因子的光照、温度、进食规律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科技的进步,不但延长了夜间的照明及人类活动时长,也改变了社会节奏。基于现代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不同,个人的生活节奏存在差异,这也使得生物节律出现个体化差异,大致可分为清晨型、中间型及夜晚型[14],同一型中个体又有着细微的不同。尽管与环境节律不同步的个体情况时有发生,但生物节律的周期常难以改变,尤以近日节律为甚,总体仍维持在24小时上下,一旦低于或超过24小时,机体常表现出不适应[2]6-8。

子午流注针法,是由历代医家总结机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随之出现的脏腑反应及开穴规律之上发展而来,也是生物节律适应性的体现。同时从生物节律的适应性及稳定性出发,或能回应与解决关于对于子午流注针法时间依据紊乱、运用机械问题的质疑。

目前,国内临床对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多以北京时间作为参考,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存在日升日落的时间差异。基于此,有医家认为,子午流注针法应当以地方平太阳时为标准,且随节气变化进行调整[15]。同时,有学者[16]质疑子午流注针法缺乏辨证,运用机械,忽视了个体差异,不符合“因人制宜”的中医理念,效果不佳。因此,何敏等[17]提出了“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即根据个体气血流注、生活习惯等而出现的生物节律的差异,制定治疗方案,并经临床实践[18-20]后证实“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在不少疾病中疗效显著,甚至可能更优。笔者认为,这些质疑一部分或许源自对子午流注了解的不足或误解,但这也提示了子午流注针法在运用及发展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医者在进行诊疗时,若能在秉承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节律,关注地方平太阳时、环境变化与个体节律差异,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或许可以提高子午流注针法的灵活性及精确度,拓宽其适用范围,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

3 生物钟的作用机制

生物钟的作用机制复杂而精细,其核心是一组能自律产生震荡信号的脑内结构,即中枢震荡器,主要通过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内的“中枢起搏点”起调节控制的作用。震荡器通过感受器与感受通路接受外界环境信息,并将信号输出,从而使得机体各部分产生节律性活动[12]93-94。其分子机制,主要与钟基因及其相关表达蛋白质的转录、翻译反馈的调控作用相关[2]164-179。

有研究[21-22]利用生物钟来解释子午流注的机制,认为子午流注是生物节律的一种,而子午流注针法的机制,则是通过掌握俞穴的开合时间,在正确的治疗时机施以针刺,从而拨正生物钟,达到祛病邪的作用。尽管从子午流注针法更强调外源性及综合节律,而生物钟更强调内源性及单一节律这点来说[23],该观点略显牵强,但基于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间的众多相似之处,也不全无道理。同时从研究生物钟的机制作用角度出发,可以更为全面认知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从微观层面探讨子午流注机制,弥补以推演为主的子午流注理论的不足,以把握更为明确有效的治疗时机。

4 临床应用

生物节律与疾病密切相关,二者关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当生物节律出现紊乱时,机体常表现出相应的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二是通过外界手段的干预,可通过调整生物节律达到治疗的效果;三是根据疾病表现出的病理节律或者受损组织相应的生理节律,把握最佳治疗时间,往往能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李哲等[4]总结相关临床数据发现,较之血压节律正常的情况,血压节律出现紊乱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几率及死亡率更高,血压节律紊乱將损伤靶器官、影响降压疗效及靶器官预后。AndyMan等[24]总结认为血管系统中的昼夜节律机制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治疗靶点,且需重点关注炎症反应及新陈代谢的异常节律控制。BirgitKoch等[25]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发现褪黑激素治疗可恢复夜间褪黑激素节律,改善主观和客观睡眠参数。吴小满等[26]生物周期,比较每日睡前服药1次及常规每日2~3次药对于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癎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发现仅每日睡服药1次便可达到常规治疗的疗效,且具有用量小、副作用低的优点。时间生物学能动态性地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挥独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子午流注针法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甚至可以提高疗效的针法。但是由于临床客观条件限制,治疗时间常常无法匹配最佳开穴时间,加之计算方式复杂、机械运用等问题,使之往往并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亦不利于推广。而如前文所述,利用生物节律规则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进行补充或者结合,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

肝经循行时间在丑时(凌晨1点到3点),此时为多数人的睡眠时间,常难以展开临床治疗。杨玥等[27]在子午流注纳支法的基础上,根据与肝脏相关的活性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生物节律,且大部分活性物质峰值集中在申时,提出申时治疗肝病的可能性。张平[28]认为皮肤护理和美容若能充分结合“皮肤生物钟”与子午流注进行选穴施针,将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党梓铭[7]基于治疗失眠的过往案例,结合理论分析时间生物学中的睡眠-觉醒节律理论与子午流注纳子学说的按时循经取穴理论的相似,探讨子午流注纳子学说种治疗时间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缺欠,认为二者可以互相验证、补充,继而融合。

5 小结

科技的进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越来越成为研究及临床的趋势。对中医学的传承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到时代的变化,因循守旧、将古代医书奉为圭臬,而对现代科学弃之如敝屣是不可取的。从时间生物学角度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研究、补充与创新,有助于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其治疗的高效化、精准化。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子午流注理论也能反过来扩大时间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为其提供更多的理论补充及案例依据。

参考文献

[1]承淡安, 徐惜年, 陈璧琉. 子午流注针法[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王正榮. 时间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2006.

[3]SANCHEZ R, KALUME F,IGLESIA H. Sleep timing and the circadian clock in mammals: Past, present and the road ahead[J]. Semin Cell Dev Biol, 2022,126(6):3-14.

[4]李哲, 范春雨, 唐殿龙. 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9(19): 3348-3351.

[5]LEWY A J. Melatonin and human chronobiology[J]. Cold Spring Harb Symp Quant Biol, 2007(72):623-636.

[6]VOIGT R M, FORSYTH C B, GREEN S J, et al. Circadian Rhythm and the Gut Microbiome[J]. Int Rev Neurobiol, 2016(131): 193-205.

[7]党梓铭. 现代时间规律融合子午流注纳子学说治疗失眠的理论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25.

[8]段长农, 程宜福. 正常小鼠胃肠运动昼夜节律及药物作用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121-122.

[9]何绍雄. 时间药理学与时间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

[10]DE M J.Observation botanique[J]. Hist Acad Roy Sci,1729(1729):35-36

[11]祝恒琛. 时辰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103.

[12]陈善广. 空间时间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3]冼励坚. 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6-7.

[14]邱宇, 张芯, 胡霖霖. 个体日周期节律的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概况[J]. 新医学, 2020,51(7): 497-500.

[15]李洋, 刘晓培, 夏婧, 等. 时间针灸研究述评[J]. 中医学报, 2018,33(5):899-903.

[16]苏绪林. 论子午流注针法质疑[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32(11):4867-4869.

[17]何敏, 彭力, 穆敬平. 子午流注定时标准与个体化计时探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32(11):957-958.

[18]何敏, 彭力, 穆敬平. “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瘀血型腰痛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46-848.

[19]何敏, 卢家春, 陆必波, 等. “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老年慢性胃炎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35(6): 656-658.

[20]何敏, 张敏. “个体化计时”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17,36(3): 210-211.

[21]张永新. 浅谈子午流注与生物钟[J]. 黑龙江中医药, 1991(4): 44-45.

[22]仲伟臣,仲鹏,袁大仲. 子午流注机制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 1998(1): 9-11.

[23]李艳, 郭晖, 宋亚刚, 等. 子午流注与生物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34(10): 4770-4773.

[24]MAN A, LI H, XIA N. Circadian Rhythm: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J]. Int J Mol Sci, 2021,22(2):676.

[25]KOCH B C, NAGTEGAAL J E, HAGEN E C, et al. 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sleep-wake rhythm of daytime haemodialysis patient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EMSCAP study)[J]. Br J Clin Pharmacol, 2009,67(1): 68-75.

[26]吴小满, 刘智胜. 生物节律在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癎单次择时服药的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3): 205-206.

[27]杨玥, 周桂桐. 申时治疗肝病理论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29(2): 4-5.

[28]张平, 丰芬, 刘宁. 皮肤生物钟配合子午流注在美容中的应用和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13): 1762-1763.

(收稿日期:2022-06-08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