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现状

2023-06-27段金月吴彦魏文清阎程宇解雨彤任恬静齐亚军李晓民吴子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3期
关键词:针灸现状

段金月 吴彦 魏文清 阎程宇 解雨彤 任恬静 齐亚军 李晓民 吴子建

【摘 要】

目的:整理归纳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方法、手法、穴位并分析临床治疗的规律性和仍存在的不足,为临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16年至今关键词为针灸、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针灸在治疗腹型肥胖时,方法具有多样性但以电针居多;手法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为主,进针深度、留针时间会影响最终疗效;选穴时以脾胃经为主,天枢穴为核心。结论:在治疗腹型肥胖方面,中医针灸疗法相比于西医运动、节食、手术等疗法有独特优势,针灸方法的多样性为医者提供了多种治疗途径,治疗的针刺手法和取穴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寻,为临床治疗腹型肥胖构建了框架。但目前还存在腹型肥胖疾病的病因、作用机制不明确,临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处方,辨证分型体系研究不够透彻,临床实验未规范要求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针灸;腹型肥胖;现状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6-0052-05

The Present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Abdominal Obesity

DUAN Jinyue WU Yan WEI Wenqing YAN Chengyu XIE Yutong REN Tianjing QI Yajun LI Xiaomin WU Zijian*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es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obesity method, technique, meridian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linical regularity and today there are still inadequate, for clinical development.Methods in knowledge retrieval has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for acupuncture, abdominal obesity and central obesity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Results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obesity, diversity and in the majority with electric acupuncture;Technique to insert twisting and nourishing ping xie, depth, retaining needle into the needle.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obesity,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such as exercise, diet, operation has a unique advantage.The diversi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s for medical offer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approaches,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ture summary,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find out there is also a certain regularity.

Keywords:

Acupuncture;Abdominal Obesity;The Status Quo

腹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异常蓄积,导致腹腔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肥胖类型。众多研究[1-2]表明其已成为诱发代谢综合征,增加全身性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一大因素。西医学对腹型肥胖的治疗采用主观性节食、运动与服药、手术等方法,存在效果欠佳、对人体伤害性过大、易反复等不足之处。中医对肥胖症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膏人”的记载。中医认为肥胖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有紧密关系,通过针灸治疗,可以通脏腑经络、调气血阴阳,以达减肥目的,且针灸疗法有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优势,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方法、手法和取穴,为针灸治疗腹型肥胖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

1 病因病机及取效原因

中医临床上对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机讨论较多,多认为以气虚湿盛为主。如张国玉等[3]从五经探讨腹部肥胖的病因病机,主张通过行五经,从而化膏脂,祛肥胖。李思康教授将腹型肥胖病因归纳为气虚-阳虚-痰湿,创立八卦阵针刺疗法以运化体内痰湿、调和气血[4]。喻珮[5]认为肥胖症患者由少气、气涩、多浊所致,提倡以针刺“调气通浊”“畅通阳明”。张艳佶[6]以脾气虚为腹型肥胖病机来立法,选用穴位埋线配合阴阳调理灸治疗腹型肥胖患者。

针灸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与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激素调节密切相关。王兰兰等[8]总结文献表明针刺可以改善人体内的瘦素水平。景欣悦等[9]发现电针可以显著降血脂并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廖中杰等[10]发现针刺可以调节中心性肥胖患者的内脏脂肪因子,有效治疗腹部肥胖。王海英等[11]发现针刺可以降低血清TG、TC、ALT、AST,使肝臟Sirt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减轻腹部肥胖。

2 针刺方法

2.1 体针针刺法 王菊华等[12]将所选患者分为饮食控制组与针灸治疗组,针灸治疗组依照体质辨识法辨质取穴,结果显示后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张翠彦等[13]设计临床实验以探究饮食运动疗法与针刺疗法对向心性肥胖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具有突出优势。梁翠梅等[14]选取腹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针疗法。治疗后针刺组S1、内脏脂肪厚度、UVI值、AHF和PRF均低于对照组。

2.2 电针针刺法 郑易炜等[15]将受试腹型肥胖患者进行电针治疗与运动配合饮食治疗。观察结果得出,电针组患者的WC、BW、BMI在治疗前后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运动饮食组。周利平等[16]发现通过电针可以大大降低肥胖患者腰围及WHR,显著降低继发疾病危险性。

电针不同的频率和频次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王玉琳等[17]选取腹型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操作方法相同,观察组每周接受治疗3次,对照组每周接受治疗2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孙颂歌等[18]对所选腹型肥胖患者分别进行高频次和低频次针刺治疗,高频次组的治疗对左肝前脂肪厚度的改变比低频次组更明显。陈璐璐等[19]按照腹型肥胖诊断标准选取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1组与电针2组。电针1组频率选用2 Hz,电针2组频率选用2/100 Hz,以简易体脂参数为疗效指标。通过组间对比发现,电针2组患者WC较电针I组患者WC下降明显。

2.3 穴位埋线法 黄荣等[20]通过实验设穴位埋线治疗组和假埋线对照组,运用生物电阻化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的相关指标。得出穴位埋线组有效率高于穴位假埋线组。卢昉等[21]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老年IGR伴腹型肥胖患者。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内脏脂肪、HbA1c、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张艳佶等[6]研究穴位埋線和穴位埋线联合阴阳调理灸对腹型肥胖患者的疗效,治疗结果表明两种疗法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各肥胖指标,如BMI、体脂肪、腰围。

2.4 联合针刺法 采用复合手法可以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吕思颖等[22]选取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肥胖相关指标下降方面,针刺结合隔物灸贴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针刺组。王海丽等[23]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脾虚湿盛型肥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锨针操作。据疗效观察和秩和检验比较得出,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任星蓉等[24]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腹背部交替埋线法,治疗组采用腹联合背部交替埋线法隔药大艾炷灸神阙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线灸一体疗法具有独特优势。

据上所述,即使在不增加任何辅助用具、方法的情况下,单纯的体针疗法对比西医的运动、节食等治疗也有突出的优势。此外,针灸对治疗腹型肥胖患者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在多种针灸治疗手段当中电针为最常用的方法[25]。

3 针刺手法

3.1 进针深度 潘晓伟等[26]在有效治疗腹型肥胖的实验中对施术穴位进行直刺、斜刺操作,针刺深度依照不同患者情况而改变。王玉琳等[17]依照患者皮下脂肪厚度调整针刺深度来进行腹部肥胖治疗。韩桂华等[27]探讨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女性腹型肥胖的治疗效果,治疗8周后显效率排名为:假埋线组<浅埋线组<深埋线组。陆卫等[28]对所选患者分组,分别进行脂肪层电针操作和肌肉层电针操作,治疗后肌肉电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脂肪电针组。

由此可见,在进行针刺手法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脂肪厚度以及部位来确定穴位的深度。在临床治疗腹型肥胖患者时,在安全针刺深度范围内,针刺深度到达肌肉层的疗效指数明显高于脂肪层。

3.2 行针法 代成刚等[29]采用电针联合步行运动的方法,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法,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性和敏感性,从而有效提升患者血清Irisin浓度与HDL水平。盛吉莅等[30]以电针治疗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时,注意进针后对穴位进行提插捻转操作以助疗效。沈克艰等[31]运用腹部盘刺法治疗患者,行针时将提插手法与顺逆时针补泻相结合,以产生强烈酸胀感。赖忠涛等[32]在采用太极六合针刺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时,针刺手法采用提插法及捻转法,每10 min行针1次,持续1~2 min.

《灵枢·逆顺肥瘦》载有:“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表明在对肥胖患者施以针刺治疗时,刺激时间、刺激量等都应较大。在临床治疗腹型肥胖时,医者多使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增强刺激量以及疗效。同时,有学者[33]研究得出临床上针刺治疗腹型肥胖以30 min留针时间常见,治疗频次多为3次/周,12次/疗程。梁翠梅等[34]基于针刺疗效与疗程的关系研究发现,3~4周为针刺取效期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在治疗肥胖症时达到较大的刺激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3 补泻法 吴凯琪等[35]运用通元针法,进行快速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一个疗程后显示,患者BMI明显降低,在数次随访后的疗效未降。李海霞等[36]选取脐周穴位和肢体穴位,使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有效改善患者腹型肥胖程度。岑文[37]在使用针刺为腹部肥胖患者治疗时参考刺法灸法学内容,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纳森等[38]选用董氏奇穴对腹型肥胖患者进行治疗,运用呼吸补泻和捻转补泻泻法以疏通经络,疗效显著。侯亚菊[39]治疗肥胖患者时分别对脾肾阳虚型、脾虚不运型患者用补法,胃热滞脾型患者用泻法,气滞血瘀型患者用平补平泻法。

虚证宜补,实证宜泻,腹型肥胖多为本虚标实[40],多数情况下适用平补平泻手法,同时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性以及病程的发展进行补泻手法调整,从而达到“同病异治”。

4 针刺取穴

4.1 辨证取穴 田春雨等[41]将受试腹部肥胖患者分为脾虚湿阻型、脾肾两虚型、胃热湿阻型、气滞血瘀型、肾阴虚型,并根据分型选取不同的主穴。王玉琳等[17]在选取主穴基础上,依照脾肾两虚、胃热湿阻、阴虚内热、脾虚湿阻四型辨证配穴,有效治疗腹型肥胖患者60例。郑易炜等[42]将所选腹型肥患者分为脾虚湿阻、肝郁气滞、胃热湿阻、脾肾阳虚、阴虚内热五型,并据此配穴辨证施治。

4.2 辨经取穴 代成刚等[29]选取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来依经取穴,有效治疗腹部肥胖患者30例。谢永亮等[43]运用整体经络治疗腹型肥胖患者,按照12经脉流注规律进行取穴,并将每条经脉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取1~2个穴位,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张国玉[3]以“五经”即胃经、脾经、肝经、胆经、肾经立法,探究辨经治疗腹型肥胖方法。杨媛等[44]以经络辨证为基础,使用通调带脉法以“调带脉,束脾胃”。

4.3 经验取穴 杨雁歌等[45]按赖新生教授“督脉祛邪以通为用, 任脉扶正以引为归”治疗思路,选取通元疗法穴组即督脉穴位加五脏背俞穴、夹脊穴对所选患者治疗,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赖忠涛等[32]以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为枢纽,以人体三层太极八卦为落脚点选穴,有效治疗30 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患者。唐霁等[46]运用唐红珍教授的“固本培元、健脾和胃”针法,于任脉、脾经、胃经选穴,成功治疗66名腹型肥胖患者。李思康教授[4]创立“八卦阵”针刺疗法以祛除痰湿、调和气血,以神阙穴为圆心,以4寸为半径画圆,在圆周8个正中方向取8个穴位,所选穴位皆属于募穴,可有效治疗腹型肥胖患者。

腧穴是针灸治疗腹型肥胖处方的必要组成要素,穴位的选择有多种方法,如辨证取穴、辨经取穴、经验取穴。有研究[47]中,针灸处方共选用216个穴位,以脾经、胃经穴位为主,以天枢穴为核心,以“中脘-天樞”为核心对穴,以“天枢、中脘、大横、带脉、足三里、气海、丰隆、关元、水分、水道”为核心处方。[48]

5 讨论

针灸在临床治疗腹部肥胖时方法多样,但在其针法、取穴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指导性意见,其内容不断随着临床实践而发展、丰富,但目前仍存在着不足之处:①腹型肥胖疾病的病因仍未清晰,未形成逻辑性的总结归纳。②针灸治疗腹部肥胖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机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③临床治疗未形成统一规定的处方,包括针刺手法、针刺取穴、电针波形等,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辨证论治,形成公认的辨证分型体系。④临床实验未规范要求,应尽量排除实验干扰因素,加大实验的样本量和实验次数,加强跟踪随访,观察远期的疗效,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⑤临床实验疗效评价标准权威性、统一性不足,应多结合炎症因子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析。本文总结了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方法、手法、取穴并指出目前的不足,以期为临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超,李鹏,刘翔鹤.腹型肥胖相关低度炎症指标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31-33,37.

[2]郑邦伟.浅析腹型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95-196.

[3]张国玉,燕树勋.从“五经”讨论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机[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8):18-21.

[4]姚迎春,李思康.李思康运用“八卦阵”针刺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0):44-46.

[5]喻珮,刘璐,张帆,等.针刺治疗肥胖症之“调气通浊,畅达阳明”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13):1146-1150.

[6]张艳佶. 穴位埋线联合阴阳调理灸改善腹型肥胖患者气虚体质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7]彭延辉,韦丹.针灸减肥的现代临床机制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9):200-204.

[8]王兰兰,李菊连,魏玉婷.针灸调节瘦素在单纯性肥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5):396-398.

[9]景欣悦,洪浩,朱冰梅.针灸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相关研究与思考[J].针刺研究,2020,45(3):251-254.

[10]廖中杰. 薄氏腹针对中心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

[11]王海英,方红娟,王强,等.电针对腹型肥胖大鼠肝脏脂代谢及Sirt1/PPARγ通路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44(7):492-496,511.

[12]王菊华,刘婧,徐霞.浅析针灸减肥取穴方法及减肥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5):164-165.

[13]张翠彦,杨力.针刺治疗对单纯性向心性肥胖内脏脂肪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6):484-488.

[14]梁翠梅,胡慧,王朝歆,等.针刺治疗腹型肥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针刺研究,2016,41(2):159-162,174.

[15]郑易炜,周仲瑜.电针疗法配合饮食运动治疗腹型肥胖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6):111-113.

[16]周利平,谭明红.电针治疗腹型肥胖63例[J].福建中医药,2017,48(5):18-20.

[17]王玉琳,刘金盛,杨添淞,等.不同频次电针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1935-1938.

[18]孙颂歌,梁翠梅,胡慧.不同针刺频次对腹型肥胖的疗效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8):15-19.

[19]陈璐璐. 不同频率电针对腹型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0]黄荣. 穴位埋线对于脾虚湿阻型腹型肥胖的疗效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21]卢昉,钟树奇,何东盈,等.穴位埋线对老年IGR伴腹型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内脏脂肪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2):2494-2497.

[22]吕思颖. 针刺结合隔物灸贴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23]王海丽. 温针灸联合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

[24]任星蓉. 线灸一体疗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25]孙爱洁.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症的文献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65-67.

[26]潘晓伟. 针刺疗法对腹型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7]韩桂华,倪光夏,孙建华,等.B超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女性腹型肥胖及排便功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针刺研究,2022,47(1):53-58.

[28]陆卫. 腹部腧穴不同深度电针刺激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29]代成刚,陈广,周道平,等.电针联合步行运动对男性腹型肥胖患者Irisin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81-84.

[30]盛吉莅,金肖青,诸剑芳,等.电针治疗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3):307-312.

[31]沈克艰,寿蓥,张开勇.腹部盘刺法治疗腹型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8,38(12):1273-1276.

[32]赖忠涛. 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

[33]陈殷殷.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诊疗规律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34]梁翠梅,孙颂歌,胡慧.不同疗程针刺治疗腹型肥胖疗效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8):169-172.

[35]吴凯琪(Ng Hoi Kei). 通元针法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36]李海霞,陈楠楠.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29-33.

[37]岑文. 针灸治疗脾虚痰湿型腹型单纯性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

[38]纳森,赵娜,谭涛.董氏奇穴治疗腹型肥胖验案一则[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9-50.

[39]侯亚菊.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心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光明中醫,2013,28(7):1401,1436.

[40]覃蔚岚,王朝歆,杨文津,等.穴位埋线法治疗腹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6,35(3):207-210.

[41]田春雨.针灸减肥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20-21.

[42]郑易炜.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43]谢永亮,潘青,周国平.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腹型肥胖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5):41-43.

[44]杨媛. 通调带脉针刺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5]杨雁歌. “通元”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46]唐霁. “固本培元,健脾和胃”穴组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47]金熠婷,周仲瑜,韦丹,等.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应用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7):54-59.

[48]邓香茗.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腹型肥胖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收稿日期:2022-07-07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针灸现状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