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行悟道》说起

2023-06-25何平

艺术广角 2023年2期
关键词:散文作家文学

何平

西这个方位,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唐之际的玉门关,阳关以西,我们叫西域,比这个更早的就是所谓的西方和西极。平时大家最熟悉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西游,去西天取经的西则更远。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近现代话语中出现了另外一個西方,和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地理空间的西方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所以说在中国近现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讲的西方,主要指欧美的文化空间。故而,今天当我们谈论西方,其实存在着两个西方:一个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明,另一个则是中国地理版图的西方。

兆寿教授也谈到了对西部的感情。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他谈到的西方跟改革开放之前有很大的差别。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兆寿所谈到的中国西部或者“西方”,成为不断激活中国文化的一股蛮荒之力,无论是文学、电影、还是绘画,不止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兆寿所说中国西北,还包括西南。比如说第五代电影、绘画或音乐。自然地,文学的西部也是一块有活力的版图,我记得当时有“新边塞诗”的提法,还有昌耀,小说里的张贤亮、张承志等。

兆寿对西部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尤其是经过了他的文化旅行,从西部到了东部,即上海,从东部重新发现西部。可以想见,如果兆寿一直在西部,没有到东部旅行的话,他对于西部的认识,不可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散文作家李娟在新疆写作,她的散文最早被推介也是在上海。有意思的是,现在谈得比较多的几个东北的年轻作家,首先不是在东北被发现,而是在北京、上海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被发现和定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旅行,从西部到中国近现代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都市上海,又从上海回到了兰州,才构成了整个《西行悟道》的文化路线图。没有这样一个地理空间,也不存在所谓新的文化视野。

具体到这本书,我部分地认同兆寿的观点。这本书的第一篇,可以作为整本书甚至是兆寿个人的文化宣言:“为古中国辩护”。为了辩护,他不惜用判断句来表达西部是什么,比如他说道:“西部是中国的古道,西部是中华文化最后的聚集地,西部是中国人的元气、自信乃至古老的血性生发之地。”在一系列的宣言里,最震撼我的是,“西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托命之地”。近几年谈地域、谈特定的文化空间和个人关系的人,有两个人特别打动我,一个是阿来,他的《空山》以“史诗”这种方式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有情的地景。浙江文艺出版社重版《空山》,题目直接改为《机村史诗》。阿来在后记中写道:“我是为亲人和同胞而写作的。”现在很少有作家讲自己的写作是给自己的亲人和同胞。当谈及为何写作这个问题时,许多作家都谈得特别宏大、渺远,玄而乎之,但是当一个作家在谈自己为亲人和同胞写作的时候,特别朴素,自在动人。

就我个人而言,我虽然到过西部的一些城市,但都是走马观花,我对于西部其实不甚了解。读了兆寿这本书,我才知道西部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写西部的书共有13本,其实是在通过持续有力的写作来为西部辩护和发声。西部不只是中国地理空间的西部,也是文化的西部。这个西部如果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其文化源头的意义则更突出。所以,我也将兆寿这本书视作为古中国文化的辩护书。书里还有一篇《凉州之问》,其实,辩也好,问也好,都是一种辩护。

可以重点提及《寻找昆仑》这篇大文章,这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是很罕见的一篇,这个“大”并不是浮华的大,而是直击心灵的大。在这种意义上,这本书是兆寿的辩护之书,也是他精神成长的灵魂之书。兆寿充分扩张散文文体独特的魅力,也是在重建散文文体的尊严。今天讨论非虚构的人比较多,但非虚构有些部分是不能收编的,散文作为表达个人思想、呈现个人灵魂世界的独特文类,它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从兆寿所写的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为止,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他个人精神的远征,正是因为这样的远征,这样一种成长,才带来了他为古中国、为西部、为凉州强有力的并且令人信服的辩护。书中还有一篇《站在青春中国的门口》,当我们在《山海经》、昆仑山和中国古典神话中讨论西部,貌似是一种空间的概念,而在“青春中国的门口”讨论西部,则被赋予了未来时间意义。这里的青春并不是一个物理时间或是生理年龄,而是中国力量的精神气质。虽然近几年我和兆寿的交流比较多,但当我读了这本书后,我还是要检讨自己,我应该把他写西部的13本书都找来读一下,重新发现兆寿。所以从一个所谓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来讲,我是要向兆寿道歉的。因为西部问题也是我近几年观察中国文学地图的一个重要维度,我在《花城》上做的栏目“花城关注”,2018年第6期做过一个专辑叫“文学西游或大于小说地理学”,我也在译林出版社主编了“文学共同体书系”,所选作家都来自兆寿所辩护的西部,从这个角度来讲,兆寿的《西行悟道》中所悟的“道”,为我进入西部提供了一条“隐秘的心灵通道”。

猜你喜欢

散文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我们需要文学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