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语言探索

2023-06-25李娅萌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画

【摘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传情达意的符号,语言在沟通和交流中的应用构成了特殊的文化语境,在相同的文化语境下,人类能够通过语言代码的编译实现交流。绘画属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笔墨语言系统能够与所处文化语境形成多种不同的关联,因此解读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就需要对当代文化语境以及语言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入手,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系统解读了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力求能深化对笔墨语言发展的认识,对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大众文化语境;中国画;笔墨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笔墨是构成中国绘画语言的核心要素,要想解读中国画创作思想、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对笔墨语言的解析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根本性的环节。对于中国绘画笔墨语言,历代画家和学者都对中国画的笔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分析不免存在过于抽象的问题,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对笔墨技法的论述方面,对笔墨作为独立语言文化符号的研究有所不足,从当代大众语境进行研究得更加稀少。因此新时期为了能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形成深刻的认识,应该系统解读中国画笔墨的表现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其受到当代文化语境影响表现出的新特色和新特征,有效推动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表现能彰显出更加科学、系统的发展状态。

一、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

文化语境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社会历史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状态,并且文化语境动态化的发展特征鲜明,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当代文化语境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分析,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无数次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体系的融合,本身文化思想体系比较完善和全面。但是在近代时期中国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创新和突破,文化的样式出现了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逐渐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逐渐增多,这就使五千年一元化的文化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态势,中国现代大众文化时代到来,使中国当代文化应表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特色,既具有世俗性的特点,也具有多元化猎奇与盲从的层面,还表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对我国传统语言文化符号形式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建设发展中,需要重新审视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探寻新的语言文化符号表现形式,促进中国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良好发展和传播。

二、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发展

(一)传统笔墨表现语言

中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观念的形成受到中国古典哲学文化的影响,并且表现语言受到时代背景对于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精神风貌。在汉代以前,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基本上还存在于工具层面上,线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并且线与生命气息融合,成为中国画的特殊语言表现形式。发展到汉代时期,中国画的创作水平显著提高,线的表现也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提炼,但是整体上中国画的创作仍然具有“细若游丝、中规中矩”的特点,语言内涵还不够丰富。而发展到魏晋时期,受到士大夫兴起的影响,更多的知识群体开始思索宇宙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画创作中笔墨语言的表现过程中逐渐被赋予情感,情感的表达成为中国画创作方面的核心思想之一。在此背景下顾恺之提出的“阿睹传神”理论对中国画构图、设色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特色更加鲜明[1]。晋代的《洛神赋图》就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顾恺之在创作中对于线条的使用不仅能凸显出空间层面的视觉感知特征,并且通过线条的组合和叠加,还营造出理性情感传达的效果,观者在观看《洛神赋图》的情况下,能感受到二维画面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也能获得精神上的收获。顾恺之在绘画中使用线条表现人物的主观情绪变化,使洛神与曹植之间遥不可及的情感更加清晰、准确的向受众呈现。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也具有精细化构图和凸显节奏性的特征,笔墨语言的情感表现特征更加明显,特别是唐代时期王维提出将墨从丹青中剥离出来,使笔墨语言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到两宋时期,受到词大量出现的影响,词的表现力更强,较之于诗歌其情感更加缠绵、婉转,也能体现出更加悠远的意境,在词曲中所表现出的文人情怀更加浓郁。这对绘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画语言表现方面,不仅传承了前朝的绘画特色,并且文人画开始出现,极大促进了中国画早期笔墨表现语言生成,使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苏轼在此时期创作的《枯木怪石图》就能反映出此时笔墨语言的发展状态,苏轼开创了“枯木竹石”文人画的创作题材,并且《枯木怪石图》画面看似疏野草草,但是整体用笔方面却讲究轻重缓急,在盘根错节的用笔中将“枯木”“干偃枝曲,逆顺有势”的特色比较集中地展现出来,使绘画的精神思想传达更加形象,将苏轼耿耿不平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观看者面前[2]。

纵观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在文人画之后,元明清时期中国文人对笔墨表现形式的探索逐渐丰富和完善,并且花鸟、山水表现出程式化的状态,人物画则更为重视中国哲学思想的传递,多种笔墨语言得到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如“钉头鼠尾描”“枣核描”以及“泼墨”“积墨”等都得到了高质量的发展。但是中国画的整体笔墨语言仍然以对外物的主观描摹作为核心思想,对笔墨语言符号化本身的探索比较少。

(二)當代笔墨表现语言

当代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语言具体指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我国对外交流逐渐频繁、现代文化体系逐步构建基础上形成的特殊文化语言形式。在历史不断演进的情况下,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语言从对技巧的表现转变为对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突破和创新。具体分析,当代中国画笔墨语言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并且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笔墨语言进行重新诠释,还能将个人体验和当代文化融入到创作中,使笔墨语言的表现更加丰富和多元,能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一定的冲击力,情感表现力也明显增强。

以当代画家吴冠中的创作为例进行分析,其在《黄土高原》的创作中使用高度抽象的线条以及集群的点作为笔墨表现语言进行创作,集中展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文化节奏,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能在坚守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借助西方构成学因素对笔墨语言的局部表现力加以强化,使视觉上的压迫感和冲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又如当代画家周京新所创作的《羽琳琅》中,对于笔墨表现语言的应用,就突出表现水与墨之间突破性的关系,通过大量水分的运用使墨线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变化,形成了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鸟的形象,这实际上是借助现代性的表现形式对传统笔墨语言表现符号的发展和创新。当代画家田黎明的代表作《观荷图》对于笔墨语言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在传承传统绘画语言线与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了没骨法的创作手法,还将西洋绘画中光与影的表现元素融合应用,使画面能够展现出浓郁的鲜活生命气息,也能展现出明显的东方文化神韵。此外,现代画家关良、王炎林等也在创作中探索多种新笔墨表现语言的应用,使中国画当代笔墨表现语言的范畴得到了相应的拓展,为中国画家在现代社会对中国画的创作探寻了新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呈现符号化特征

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符号化特征,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角度看,中国画笔墨语言的符号化发展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说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语言本身符号化的生成,如“线”语言中对“十八描”的探索,“点”语言中对鼠足点、个字点、大小混点、介字点的实践应用,皴法中折带皴、披麻皴等的开发等,这些特殊的笔墨语言符号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形成了特殊的表意程式,对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表现和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结合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对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当代化发展进行分析,能看出中国画的当代笔墨文化语言将传统的笔墨语言基础作为核心,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受到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表现出创新发展特色,既实现了对传统表现手法的继承,也能探索干湿浓淡表现语言的借鉴和应用。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改变,使中国画表现和语言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传承和变革,形成了特殊的发展状态,笔墨表现语言的符号化发展更加深入和系统,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语言符号体系,能为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创作提供良好的支撑[3]。

三、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思考

基于大众文化语境的发展解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能看出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变化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一定的融合,使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语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表现出新的特征和传播发展态势,形成了全新的语言特色。

(一)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认识

大众文化语境与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的创作者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文化环境进行创作,因此创作中对笔墨表现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符号的组合应用,必然会受到创作者所处文化语境的影响。因此创作者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会表现出明显向大众文化语境靠拢和衔接的发展状态。为此,在当前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是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特别是外来流行风格的应用、传统语言的创新,能使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出繁荣化发展状态。或许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还不够成熟,还难以真正形成特色的创作语言,但是多种笔墨表现语言的应用却能产生对中国画创作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形成新的运作模式,支撑中国画创作的全面改革创新[4]。

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画的绘画艺术发展体系中,不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笔墨语言的应用还是当代绘画中笔墨语言表现形式的创新,其最终目标都是需要通过表现生活,赋予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丰富的内涵,使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创作能体现个性化的特征,在突破“唯笔墨论”限制的基础上,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使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语言逐渐贴近大众的生活,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和认可,能将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世界的认识融入到创作中,避免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弱化。

简言之,创作者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核心思想是对自我精神思想和创作情感的表达、交流,希望能获得大众的认可,这也是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对中国画创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应该探索传统笔墨表现语言的白话性变革,能从专门的语言转变为大众化的语言,能从笔墨语言的恒定发展转变为笔墨语言在新时代创作中的扩张和转化发展,进一步突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包容特色,彰显语言符号的新生命力。这样面对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就能够使中国画的创作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和认可,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与群众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能使中国画创作在群众的支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助力中国画创作的全面创新。

(二)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思考

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在新时代的特殊文化语境背景下,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受到特定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并且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始终保持繁荣发展状态。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审视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发展,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地变革,即在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探索文化学新理论的应用,会形成新的表现语言符号系统,能适应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变化发展的要求。同时,系统分析中国画笔墨表现语言的发展,能看出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要想使表现语言能凸显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致力于提升笔墨表现语言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语汇,以外来语汇的应用使中国画笔墨语言系统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特色和新内涵,能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多元化的发展,增强笔墨表现的层次性和多元性,使笔墨表现语言的变革和丰富能带动中国画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中国画创作重新走向高峰,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实现高效化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代大众文化的语境审视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探究中国画笔墨语言符号的形成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能对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的发展和笔墨语言的传播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能为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因此新时期要更加全面系统的解读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发展和影响,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角度探索对中國画笔墨语言的深刻认识,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画笔墨语言在新时代的发展和传播,使中国画能与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相适应,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柯小刚.中国画笔墨经验中的身体化诗性知识[J].文史哲,2022(4).

[2]杨林.笔、墨、境——论中国画笔墨语言[J].美术教育研究,2021(3).

[3]俞若淼,俞俊鸿.试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审美价值及传播[J].艺术家,2018(1).

[4]翟玉邦.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审美价值及传播[J].中国报业,2018(2).

作者简介:李娅萌(1988—),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研究生,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中国画创作。

猜你喜欢

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紫气东来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康庄大道(中国画)
《早春过秦岭》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