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阳黎族的传统婚娶风俗

2023-06-24萧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伴郎先人黎族

萧烟

2019年,受三亚市吉阳区旅文局委托,本人走进了吉阳区各村(社区)搜集各族群的传统人文民俗。通过对现有民俗的调研,也通过长者的记忆,对吉阳区各村(社区)的传统的民俗做了相应记录,并且综合整理,编辑成册,成为人们了解地方人文的一个读物。在这里,先将搜集到的吉阳黎族婚娶民俗再做适当整理,呈现给读者。

吉阳黎族的婚娶风俗很有特点,也很系统,在各村落中采集到的资料也都有共同特征,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这里就以其中的榆红村为例展开说明。

榆红村为榆林湾畔一个传统黎村,背依海螺岭,距榆亚大道和迎宾大道都不远,如今村中民房密集,周边高楼林立,榆红村的传统社会势必深受冲击。在村委会,我主要采访的是时任村委会副书记的吕翠虹女士。通过她的娓娓叙说,结合其他村(社区)的采访资料,得以对黎族婚娶习俗做了一个大致梳理。

黎族青年男女不像汉族受传统礼法约束较深,他们更早展开了自由恋爱。一般恋爱的场景,都是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落笔洞周边的村庄,一般都会来到落笔峰山脚下,每年正月这里最热闹。后来这里辟为文物保护单位,建围墙隔离,青年男女便只能转战其他地方,类似大东海、亚龙湾,都是黎族青年们恋爱的地方。榆红村离这些景区都相对较远,要是没有去这些风景区,小青年们就会跟着哥哥姐姐们漫步在附近大路上,一般女孩一堆男孩一堆,互相搭嘴调情,慢慢就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只要关系固定下来,他们就会告诉父母,然后就是两个家庭的互动。一般,男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一共要走完四个程序。

第一个程序是小问亲,即双方家人的第一次见面。男方父母、媒人、小姑子一起上路,携带的礼物必须有6个或8个用野菠萝叶包的粽子,单纯用糯米包成,代表纯洁,一心一意。若是得到双方父母认可,就商定聘礼。聘礼根据家庭条件来,黎家人不那么计较,因为都是本族人。

第二个程序是大问亲,开始下聘礼。聘礼中除了聘金,还有抬上猪肉、鲤鱼、6只或8只活鸭子,每件聘礼都要贴红纸。槟榔是每次见面都要有的,这是吉祥的象征,用来分发给女方家前来见面的亲朋好友。其中有6个或者8个槟榔还要刻上花纹,花纹与结婚喜庆相关,刻了花纹的槟榔不能剖开来送人。此外,还要带上米、粉丝,这些也都必备的;米代表家庭生活,粉丝代表情意绵长。在大问亲上,双方父母得确定婚期。

第三个程序就是迎亲。家庭条件好的,没等多久就可以操办。条件不好的要准备钱,等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半年、一年或两三年都有。一般,在第一次小问亲得到家人认可后,两人就可以同居了,在大家心目中两人已是夫妻身份。有些夫妻直等到结婚生子之后才去办结婚证,现在基本上都是先办证后办酒,因为现在大家在心里也觉得,只有办了证才是真正的夫妻。

迎亲的细节很多,如伴郎都得是雙数,但又不能是4人或者10人,只能是2人、6人、8人。每个伴郎都要带一条红布来,给新郎披上;新郎家也得自备一条,迎亲时都要带上这些红布。媒公媒婆必须是夫妻,落单的不能前往,跟去迎亲的人也一定要成双成对,而且必须是本姓的族人。

到了新娘家门口,新娘的小妹都要出来敬茶,他们的人数也必须是双数。新郎和伴郎都要给她们红包,伴郎伴娘的人数要求都一样。等新娘打扮好了,亲朋好友都已入席,新娘家婚宴才开始。以前相对贫困,宴席办得少,现在宴席的规模也是看家庭情况。来参加者都要随礼,不是给家里,而是给出嫁的新娘。人情当然是要记录的,都是亲朋好友,随时都要回礼。

新娘家办酒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动静,但办席时一般也要由道公帮忙杀猪或者杀鸡。新娘的父亲或其它男性长辈在道公指引下,得向祖先神位祷告,祭告先人,家有女儿出嫁,恳请先人保佑。这时,新娘就专心坐在闺房里化妆,等待新郎来接亲。

新郎到来,新娘要随新郎出门,先得在宴席上分发一圈槟榔,这在三亚其他族群的婚礼上都差不多。但他们更讲究亲人优先,首先敬父母。如果父母只有单亲存在,就先敬哥嫂,必须先敬给夫妻都在世的辈份高的亲人,然后再挨桌分发,一路发下去,必须是新娘子亲手送给亲人,相当于告别,且不能走回头路。有时还会敬茶,新郎则向男性亲朋敬烟。

来到新郎家,跟在新娘家一样,新娘下车也是先在门口候着,新郎相应数量的弟弟们也是向他们敬酒敬茶,新娘和伴娘也得给新郎的弟弟妹妹发红包。若是家门口还有土地神位,得先给土地神位祭拜,祈求土地神保佑家人健康、牲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新郎用红布牵着新娘进门,先进堂屋或正屋祭拜先人的神位。没祭拜先人,就相当于没有办过喜酒,得不到家族的认可。祭拜过后,新郎家宴席也已经开始,新人要分发一通槟榔,也是先从长辈敬起,然后才步入洞房。

到了晚上,大家还要闹洞房,逗弄新郎新娘,现在也不太有什么花样了。要是在以前,大家都会变着花样捉弄新人,或让他们互咬苹果,然后逗弄伴娘或姐妹们。有时会架起长桌,伴郎伴娘以及兄弟姐妹们分开来坐,然后互相对歌,对不上歌就罚酒或罚茶。在以前对歌都是清唱,现在开始音乐伴唱,大家都感觉没有以前那种气氛了。当然,即使以前,对歌也不一定是黎歌,唱流行歌曲的多,上年纪的都记得有一段时间最流行的是邓丽君的歌。若是更早,流行歌曲也没有的年代,甚至在民国之前,汉族歌曲也没有大面积流传时,大家对唱的肯定就是传统的黎歌了。而且,现在大多也不在晚上闹洞房,而是在婚宴上就开始闹开来。

最后一个程序就是收篷。婚礼后的第二天,新娘子回门,办酒席搭起来的篷子就可以收起来了,称作“收篷”。收篷时,兄弟姐妹和邻里乡亲都来帮忙,一起帮着清理和打扫,从头忙到尾,都是义务帮忙。干完活后,再一起办一顿,大家也就轻松了,一场婚礼也宣告圆满完成。

本人在安罗村了解到,这一带有些新娘子以前还戴凤冠,大多女子都会穿本民族衣裙,跟五指山那边的服装差不多。现在有些老年人还收藏有民族服装,男子也有民族服装。现在年轻人结婚很少有穿民族服装,都随大流披婚纱了。

其中向先人祭拜,黎族俗称“拜堂”,多是由道公主持。道公口中念念有词,向新人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引领新人拜堂,面对先人的神位做三鞠躬,相当于认祖归宗。婚宴上,新人一般只拜神位,不拜长辈。在宴席上,新婚夫妻要向长辈敬菜,互相之间也要敬菜,长辈则给新媳妇劝菜……

新郎接亲可以早上出发,也可以下午出发。办酒可在中午,也可在下午。上午办酒得早上八点就开始忙活,下午办酒一般十点后才开始忙活,大家中餐就随意吃一点。接亲那天,新娘家也会办酒,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新娘家若是上午办酒,新郎中午接亲,下午才接回,则是下午办酒,或者推到第二天中午办酒。

第二天,新人一般都要回门,都是八、九点钟出门,带槟榔带烟。到新娘家,新郎向岳父母及长辈们敬槟榔敬烟,然后入宴。宴后就可以回家,现在也可以不开宴,随意多了。要是在以前,女方的亲人一定要将新郎灌醉;喝得越多,证明感情越深。

吉阳区汉族村庄的婚俗,其实好些程序也与这差不多。譬如月川社区,翻看村史,对这程序也有综合介绍:“出槟榔、吃槟榔、押命、出新妇、回门”。

如此看来,吉阳区的黎汉婚礼在总体程序方面也没有太大差别,很多仪式由汉区带进黎区,如送槟榔的风俗在福建就已存在。其他三亚回族和苗族也有同样风俗,都有相互影响的地方,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区别,黎族婚礼对传统民俗的保留方面似乎要丰富很多。

猜你喜欢

伴郎先人黎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伴郎
开门
先 人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超搞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