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平台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23杨留勇彭永贤何志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茶学毕节市毕节

杨留勇,吴 勇,彭永贤,杨 森,丁 丽,何志华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近年来,贵州省优化茶产业发展布局,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五大产业带,毕节市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腹地,具有很好的茶树生长环境,茶园面积广[1,2]。但是,毕节市至今仍没有一个独立的茶叶加工实验室,硬件配套的缺乏,茶产业链相关技术人员培养力度不够,导致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新产品的开发滞后,严重阻碍了毕节茶产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毕节市茶树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发展,综合分析了毕节市茶产业的资源优势、存在问题及实验室建设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素,立足于毕节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了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室,旨在解决当地缺茶叶加工培训场所及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毕节市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毕节市发展高山生态茶的资源优势

1.1 毕节市茶园面积分布广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毕节市茶园面积3.73×104hm2,投产2.8×104hm2,主要分布在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七星关区等,主要栽种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鸠坑、安吉白茶、黄金芽、黔茶1 号等。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0.4×104hm2、打造欧标茶生产基地593.33 hm2、开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查11次、组织推介茶叶产品3次。现有茶企107个、专业合作社236 个,全年总产量1.61×104t、总产值42.02×108元,同比分别增加19.47%、16.74%。带动农户92 464户、30.441 6人。

1.2 毕节市古茶树资源丰富

毕节市具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七星关区、大方县、织金县、金沙县、纳雍县的各个乡(镇),据现有数据统计,全市共有古茶树近10×104株,其中千年以上的800 多株,且属于比较古老的品种——秃房[3]。近年来,毕节市茶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4个具有特色的优势茶产业带,分别是以纳雍县为中心,辐射带动织金县、赫章县茶叶基地建设的“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产业带;以金沙县为中心,辐射带动黔西县、百里杜鹃管理区茶叶基地建设的“中国贡茶之乡”产业带;以七星关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大方县、金海湖新区茶叶基地建设的“中国古茶树之乡”产业带;以威宁为主的“乌撒烤茶”产业带。

2 建设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室平台的必要性

2.1 毕节市茶产业人才现状

2.1.1 教育部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从事茶叶学科教学7 人,已获高级职称5 人(含教授1 人)、中级职称1人。

2.1.2 科研部门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从事茶学研究3 人,为非茶学专业,已获高级职称2人。

2.1.3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毕节市农业技术部门(含农推、植保、产业服务)现有从事茶叶技术指导77人,其中17人是茶学专业。

2.1.4 茶企

毕节市茶企内部从事茶叶生产管理的技术干部368 人,其中茶学专业毕业24 人、高中以下文化112 人;获得高级职称3人(含正高1人,主要集中在毕节市周驿茶场,中级职称5人。

2.2 毕节发展高山生态茶存在的问题

2.2.1 教育部门承担茶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举步维艰

目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仅设有茶学专业相关课程;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其他的几所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其中: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只有1 名非茶学专业教师讲授茶的相关课程,且仅为选修课,所学知识有限。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2019 级招生有难度,高职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35 人,高职扩招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65 人,2020 级高职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25 人,2021级高职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41 人。目前,该院有1名茶学专业教师讲授茶叶加工、审评、营销等专业性强的课程,5 名教师讲授栽培、植保等基础课程,茶学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茶学知识、实习受到一定的制约[4]。

2.2.2 科研部门承担茶叶课题试验经验不足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有3名同志从事茶产业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均不是茶学专业毕业,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因而在从事茶学研究时立项不新颖,难以争取到资金支持。毕节市虽然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但在品种选育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思考与谋划。

2.2.3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茶产业人才良莠不齐

目前,毕节市茶产业链上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现有从事茶叶技术指导的77 人,其中17 人是茶学专业毕业(主要分布在金沙、纳雍等茶叶办),占22.08%,赫章、百管委、金海湖没有茶学专业毕业的技术干部,乡镇一级没有茶学专业毕业的技术干部,造成技术培训与指导不周、茶企(茶农)盲目生产现象时有发生。

2.2.4 企业现有茶产业人才溃乏

毕节市现有茶企107 个、专业合作社234 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 个、省级龙头企业15 个,内部从事茶叶生产管理的技术干部368 人,其中茶学专业毕业24 人、占6.52%,高中以下文化112人、30.43%。这支技术干部自身文化程度偏低,掌握茶学知识的更少,难以承担组织管理、技术指导重任;特别是许多专业合作社是由茶农自主建立,缺乏掌握茶学知识的技术人才,生产比较盲目,产品创新缺乏。

3 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室平台建设

为了解决毕节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毕节市茶产业链人才的不足,通过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程系建设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室平台,既可作为高校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教学场所,又可进行毕节市茶产业链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3.1 茶叶加工实验室主要设备

茶叶加工实验室平台建设主要根据毕节市区域茶业人才现状和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考虑,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配置了相关设备,见表1。

表1 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室设备清单Tab.1 List of tea process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in Bijie City

3.2 茶叶加工实验室平台主要的功能

实验室主要完成的项目课程规划见表2。

表2 茶叶加工实验室主要完成的项目化实训内容Tab.2 Table of project-based training content mainly completed by tea processing laboratory

对毕节市区域茶叶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茶农及科研院所等提供培训基地和技术保障和对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提供项目化实习实训岗位。

4 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平台建设初步取得成效

4.1 围绕高水平学校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每年级的第四学期(春季学期)要派到茶生产企业进行一个月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在出发前的第二学期(春季学期)要在茶叶加工实训室开展茶叶加工实训练兵,为学生去企业实践打下基础[5,6]。实践证明,以毕节市茶叶加工室实验平台为载体,再与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更快,也更能获得企业的认可。

4.2 围绕“三下乡”活动,提供茶技服务,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利用寒暑带学生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在选择“三下乡”项目时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项目,既能充分发挥师生最大的专业优势,为地方产业发展及时提供准确的帮助,同时也找到锤炼专业技能很好的平台[7]。在2021 年“三下乡”活动中,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师生在毕节市金沙县长坝镇开展采茶、手工制茶等活动,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领导的赞扬,最后该团队获得贵州省“优秀团队”称号,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4.3 围绕科研服务,与企业联合攻关茶叶产销难题

实验室团队经常去各县区茶企业指导生产,与茶企们共同探讨、解决他们在产销方面的问题,与太极古茶公合作,对茶叶加工工艺改进进行研究,指导太极古茶参加贵州省斗茶赛中多次获得“茶王”“金奖”等荣誉。为企业建立茶叶加工技术标准、茶产品的研发等提供帮助[8]。茶叶专业师生到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为老百姓就古茶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讲习,有关做法得到新华网、中央焦点访谈栏目宣传报道。在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科研团队得到迅速的成长,该团队联合企业与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共同申报了毕节市2022 年“揭榜挂帅”项目[9],并已经获批立项,为下一步在开展更多的茶叶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 围绕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制茶技艺,同时锤炼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自茶叶加工实验平台建设以来,茶叶专业师生刻苦训练,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制茶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3个、三等奖5 个;获得市级一等奖3 个、二等奖2 个、三等奖4 个,省市优秀奖若干。2022 年8 月,茶叶加工实验平台承办了贵州省技能大赛“乌蒙古茶杯”第五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10],职业院校应该多参加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多与行业技能大师同台竞技,能够快速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同时能够带领学生更快成为适应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

5 结语

毕节市高度重视发展茶产业,毕节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列为全市“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毕节市茶叶加工实验平台的建设,能够满足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所用,同时能够为联合科研院所申报项目研究奠定基础,为毕节的茶园管护、茶产品开发等培养大批量的茶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茶学毕节市毕节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寻味贵州——毕节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游洞——毕节织金洞
My Best Friend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