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正中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2023-06-23金晓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腕部传导偏瘫

金晓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在患病率、复发率、伤残调整寿命年、经济负担等多方面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1]。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抑郁症、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尿失禁、尿潴留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其中偏瘫占比最高[2],偏瘫最常见运动功能障碍部位是上肢,也是该疾病康复训练中最棘手和治疗周期最长的地方[3],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正中神经是手部较大的神经,在中枢支配区域占有较大面积,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通过体表正中神经逐层激发各级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引发一系列中央兴奋效应,唤醒受抑制的神经元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统医学中针刺疗法在偏瘫后的康复治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6],而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于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正中神经的电生理变化,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研究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40 ~76 岁,平均(59.87±8.98)岁;病程2 周~6 个月,平均(3.14±0.78)个月。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3 ~77 岁,平均(61.54±10.01)岁;病程2 周~6 个月,平均(3.21±0.6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纳入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7],并经头颅CT 或头颅核磁共振证实;②首次发病,单侧偏瘫,处于恢复期阶段;③年龄<80 岁;④意识正常,积极配合治疗;⑤生命体征稳定。

2.2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伴有意识障碍;②brunnstrom 偏瘫六阶段分级法II 期以上;③有外伤等导致的脑部手术史;④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或伴有严重感染;⑤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疾病。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康复训练,如精细化动作强化训练、步态改善训练等。每日训练1 次,每次训练40min。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取穴主要为患侧的肩髃穴,与经络顺行,斜刺进针;患侧的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外关穴、内关穴采用顺经络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于得气后进行2Hz 低频电刺激,留针30min。每周治疗5d,休息2d,持续治疗14d 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2 观察指标 ①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该指数量表共10 个评价指标,总分100 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得独立能力越强;②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量表总分42 分,患者评分与神经损伤程度呈正比。③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平衡量表(FMB)评价临床疗效,FMA 总分0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越好;FMB 总分0 ~14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越好。④于肌电图室行肌电图检查,检测患者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变化。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BI、NIHSS、FMA 及FMB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4 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BI、FMA、FMB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NIHSS 评分显著<治疗后对照组(P<0.05),BI、FMA、FMB 评分较对照组提升趋势大(P<0.05)。见表1。

表1 2 组BI、NIHSS、FMA 及FMB 评价比较(±s)

表1 2 组BI、NIHSS、FMA 及FMB 评价比较(±s)

注: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ΔP<0.05。

组别 时间 BI NIHSS FMA FMB研究组 治疗前 37.82±8.32 18.63±2.72 36.59±4.23 2.72±1.16治疗后 53.32±9.13*Δ 7.94±2.71*Δ 63.28±4.71*Δ 8.47±2.12*Δ对照组 治疗前 38.17±7.85 18.34±2.89 35.02±3.47 2.83±1.23治疗后 48.48±8.94# 11.52±1.97# 56.18±4.17# 6.24±2.03#

2 2 组正中神经传导变化比较

运动神经传导情况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数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明显增快,偏瘫侧腕部及肘-腕部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电位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明显,腕部及肘-腕部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波幅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5)。见表2。

表2 2 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情况变化比较(±s)

注: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ΔP<0.05

组别 部位 腕部 肘-腕部波幅/mV 潜伏期/ms 波幅/mV 潜伏期/ms 传导速度/m·s-1研究组 治疗前 5.99±1.01 4.68±0.51 4.34±1.29 7.87±0.61 35.21±4.02治疗后 11.37±1.95*Δ 3.52±0.62*Δ 11.04±2.98*Δ 6.21±0.59*Δ 45.77±3.87*Δ对照组 治疗前 5.84±1.26 4.69±0.41 4.29±1.83 7.97±0.67 35.46±3.34治疗后 9.76±1.21# 3.93±0.44# 9.18±2.97# 6.75±0.64# 40.98±3.96#

3 2 组感觉神经传导情况比较

2 组治疗前各项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组患者偏瘫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情况变化比较(±s)

表3 2 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情况变化比较(±s)

注: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ΔP<0.05。

组别 部位 波幅(mV) 潜伏期(ms)传导速度(m/s)研究组 治疗前 3.68±0.68 4.37±0.40 32.24±4.67治疗后 11.34±1.11*Δ 3.57±0.39*Δ 45.73±5.79*Δ对照组 治疗前 3.72±0.76 4.39±0.43 32.26±4.46治疗后 9.43±1.25# 3.83±0.34# 39.97±4.51#

讨 论

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偏枯”“大厥“等范畴,《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言:“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本病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常留有后遗症,《灵枢·热病》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其中偏瘫最为常见,《素问·阴阳别论篇》有言“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即精气阴阳亏虚,四肢百骸失养,则发为偏枯不用,故古代医家提倡顾护正气,调和阴阳以息风,临床针、灸、药等并用,首推针治[9-10]。因此,本研究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选取患者患侧偏历、合谷、鱼际、手三里、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中风恢复期偏瘫的病人,多因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导致肢体软弱无力,治拟顾护正气、滋阴潜阳,故行针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更好的降低NIHSS 值,提高患者BI、FMA 和FMB 评分,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更好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独立生活得能力,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和平衡功能。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最常见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即为偏瘫,其中上肢功能障碍占到其中的80%以上[11]。肌电图是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重要检查方式,而正中神经占中枢控制区域的面积大,能够很好的反映上肢远端的运动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所致周围神经损伤主要以神经轴索功能损害为主[12],但针刺治疗的神经电生理变化观察研究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肌电图检查观察针刺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变化。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前加快,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和单纯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偏瘫患者的正中神经损伤,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较单一的康复训练疗效更加显著。这与临床疗效评价的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改善正中神经的损伤相关。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并且因患者依从性原因,未对患者进行随访,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性,后期将扩大样本量,优化肌电图检查,如增加H 反射、F 波观察等,进一步探索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电生理变化。

猜你喜欢

腕部传导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神奇的骨传导
大学生腕管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及其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