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探究UbD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3-06-23黄宿梅

求知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摘 要:UbD理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基于UbD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UbD理论的特点、原则加以分析,阐述UbD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分析UbD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立逆向教学模型,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UbD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历史逆向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Fjxczx22-12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宿梅(1985—),女,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我国教育部门于2014年提出核心素养理念,强调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学校需要通过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品质,拥有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一理念的产生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重新定位目标、优化方法、完善过程,使用UbD理论来引领教学设计,使历史教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

一、UbD理论概述

(一)理论基础

UbD理论最早于1998年提出,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在开展教学设计工作时,需要以预期结果为基础,确保设计工作能够理解并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其中,“理解”是UbD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教学设计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应用UbD理论,教师可以逆向开展教学设计活动,保证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将这一理论落实到工作中,教师可以在明确学习预期结果的基础上,找出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途径,然后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理论特点

UbD理论以明确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具体教学设计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以理解为核心。UbD理论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理解,由知识深入发展能力。UbD理论倡导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方案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支持。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解的目标,UbD理论建构了理解的框架。从横向来看,理解可以被分割为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感知。从竖向来看,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理解的知识可以分为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UbD理论还提出了课程设计的方法,认为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便于学生理解零散的知识。

第二,形式服务功能。UbD理论通过“以终为始”的方式,预先思考预期结果,参考预期结果来采取相应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形式服务功能的同时,教师以特定的目标为导向,专注于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应用,确保教学行为的最优化[1]。

第三,优先次序确认。UbD理论以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然后通过评估学生表现的方式,提升学习体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工作需要以目标、过程为基础,以基本问题为抓手,用明确的大概念来引领教学,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的优先级,然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框架,切实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避免教学设计漫无边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第四,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UbD理论的逆向设计三阶段可以分为“明确学习目标:找准教学评价的基准点”“创设评价任务:确立适合的学习评价证据”“设计教学活动:规划融入评价的教学过程”。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学评价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与教学系统各要素联系紧密。如果教学内容是基本的事实和技能,那教师可以用书面测验和随堂测验进行教学评价;如果教学内容更深奥,则要用更复杂的表现性任务来评价。教师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实现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考量,为学生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参照。

(三)理论设计原则

UbD理论的应用应贯彻落实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三个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将三个阶段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各部分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这就强调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考虑各个阶段之间的搭配。科学性是指在教学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为目标,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坚持学生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逆向教学设计应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开展,提升预期结果设定和评估证据选择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教学活动设计应真实有效。

二、UbD理论应用优势及可行性

(一)UbD理论应用优势

将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UbD理论能消除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传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教”重于“学”,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在此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知识,他们在知识理解和运用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以理解为核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2]。

UbD理论符合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改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比较系统且科学的教学模式,将理解的六个维度应用到教学中,在三个阶段内完成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改革需求。同时,在UbD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目标设计、过程设计中以基本问题为抓手,用明确的大概念来引领教学,综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

UbD理论的应用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传统历史教学设计更注重应试,忽视了互动、合作、探究等要素。教师应用以理解为核心的逆向教学模式,在确定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思考教学方法,转变思维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UbD理论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可行性,且在UbD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的当下,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国外,UbD理论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国内,UbD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这对于逆向教学设计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基于逆向教学的设计,根据内容设定优先级框架,可以将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得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呈现体系化的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也比较成熟,该教学设计模式对于高中生而言比较适宜。此外,UbD理论强调的“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评价先行”的特点都与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三、UbD理论应用的难点

UbD模式是比较系统的教学设计模式,部分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难以把握,操作上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难以把握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目标的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将大量的教学内容整合,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优化,实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对表现形式元素的把握较差。历史学科具备一定的人文性,部分教师在目标元素、对象元素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在教学设计中构建理解维度时,难以把握描述性评估证据,设计操作缺乏一定的明确性。逆向教学设计元素缺乏应用标准,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走向理解的误区,忽视设计的意义。

四、基于UbD理论的历史教学模型构建

(一)逆向教学法设计应用流程

1.预期结果确定

预期结果确定包括预期目标确定和预期理解确定。基于UbD理论进行预期目标确定,应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单独的目标或者多个维度的目标。在预期理解确定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将大概念作为持久理解的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内容和概念解析。在知识和技能目标上,教师应构建学生知识基础,引导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认识“思想解放”的基本内涵,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教师在确定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专题问题,并以专题问题为依据,设计更加广泛的问题,将迁移性、价值性融入问题中,以大概念为前提,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理解和迁移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会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3]。

2.评估证据确定

基于预期结果进行基本框架的构建,教師应思考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才算达到了预期结果,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表明学生思考和理解了相关问题。教师可采用的证据评估方法包括提问、布置作业、测验、设计开放性问题或表现性任务等,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表现划分到不同的等级范围之内。

3.教学体验设计应用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估内容之后,教师应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体验设计应用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的最终体验者。确定了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合作探究法、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1)解释:解释“焚书坑儒”的背景、过程;(2)阐明:阐明“焚书坑儒”的意义;(3)应用:比较“焚书坑儒”和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异同;(4)洞察: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5)感知:搜索资料,分享体验。

(二)逆向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1.解析课程标准

针对逆向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进一步解读新课程标准,整理和归纳标准中的重点词汇,以辅助教学设计工作。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时,提取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词汇,如“三民主义”“帝制”“中华民国”,通过有关的概念,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在逆向教学设计过程中,进一步确定基本问题。比如,辛亥革命成果如何?辛亥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在理解层面,可以从意义、局限性、原因等角度分析,切实确保逆向教学设计应用面向学生、面向课程、面向核心素养,基于六个层面构建评估蓝图,明确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结构,实现逆向教学设计的科学应用。

2.表现性任务构建

教师利用表现性任务作为评估证据时,往往难以把握表现性任务的重点和核心。对此,教师可以使用GPASPS框架,将证据评估要素分为目标(Goal)、角色(Role)、对象(Audience)、情境(Situation)、表现(Performance)、标准(Standar)六个层面。例如,“百家争鸣”知识点教学的证据评估要素可确定如下:(1)目标:学派核心思想;(2)角色:学派代表人物;(3)对象:学生;(4)情境:春秋战国时期;(5)表现:学派核心思想掌握程度;(6)标准:熟悉度。依据上述框架构建表现性任务,将部分要素或者多个要素融入表现性任务评估证据构建之中,可以使评估效果更加明确[4]。

3.设计要素应用

在设计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UbD理论提出了WHERETO七要素。WHERETO七要素包括:学习方向(Where)和原因(Why);吸引(Hook)和保持(Hold);探索(Explore)和体验(Experience),准备(Equip)和使能(Enable);反思(Reflect),重新考虑(Rethink)与修改(Revise);评价(Evaluate);量身定制(Tailor);组织(Organize)。教师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若难以把握教学设计的要点,可依据WHERETO七要素体系,检查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每个要素对应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可以将单个目标或者多个目标应用到体验教学活动设计中。例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的逆向教学过程中,七要素可设计如下:(1)W:秦朝统一条件、集权措施及统一意义;(2)H: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3)E:自主探究和体验秦朝统一的意义;(4)R:反思和修正观点;(5)E:多元评估设计;(6)T:个性化教学设计;(7)O:组织教学活动方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依据上述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把握逆向教学的重点和要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语

综上,本文阐述了UbD理论的特点及在教学中应用UbD理论的基本原则,探讨UbD理论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结合具体课程开展逆向教学三阶段的设计,提出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陶泽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以《戊戌变法》一课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1):36-38.

朱如扬.鉴别·内化·运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3):30-32.

董雪峰.新课标背景下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23(2):79-81.

蒋晓波.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