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灾害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的思路分析

2023-06-23李增超

消防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灾害

作者简介:

李增超(1987- ),男,汉族,山东莱芜人,本科,研究方向:基层救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模式也逐步开始转变。从以往的灾后快速应急处理转向现在的灾前事故预防,大力整合地区范围内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努力将工作的重心“前置”,加快推进灾害情况风险监测工作、风险预警、应急指挥、精准救援等一体化建设,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还要协同增强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推进应急管理思路向事前预防转变。

关键词:灾害;事后救援;事前预防

引言

一直以来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都围绕着关于防災、减灾、救灾三方面来切实开展,在统筹发展自身经济和安全的同时,着力于提高对灾害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各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强化底线思维,紧绷高压线,在提高组织保障能力的同时,增强对于灾害的综合防控机制,力争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将灾害防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一、我国灾害救援难点及现状

(一)我国灾害救援的难点

1.灾害的事后救援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灾害发生后的首要重任。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地质差异较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我国的灾害救援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并且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救灾经验进行工作的开展。以我国西南省份为例,雨季和汛期的到来,使得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泥石流灾害也频发于这个季节。

2.地形复杂,搜救难度大。这类灾害发生的区域地质情况一般较为复杂,山洪带来的冲击力将地形复杂度进一步加剧,很多当地居民在这种灾害后都不一定能分清以前的参照点在哪,更何况救援人员。

3.通讯问题严重。比如在青海、四川等地的牧区或山区,信号经常是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一旦有灾害发生,当地的通讯情况基本就等同于失联,只能通过卫星等设备进行应急通讯,对于救援调度及救援人员的信息获取和反馈都有较大影响。

(二)我国灾害救援的现状

1.各级领导挂帅指挥,统筹组织规划救援。在灾前就建立行政首长责任制,对于所划定区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和考察,切实做好防灾、减灾相关工作。在坚持地方政府主导的同时,要完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保障信息共享。定期开展雨季地质灾害摸排、地质情况调查工作,查清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并按照优先级上报对应主管部门,做好减灾工作,同时也为高效防治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证。

2.高效集结并调度救援力量。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如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队伍;二是地方政府或企业组建的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如专职消防、地方森林(草原)防灭火、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构成;三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比如四川蓝天救援队、宜宾蓝豹应急救援中心、成都应急成华永安救援队等;四是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组成的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

二、向事前预防转变的思路分析

(一)事前预防的目标和模式

灾害治理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以“一案三制”为特点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指挥、专项配合、各单位高效联动的应急指挥中心,从体系的角度来衔接“十四五”规划,为构建新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现有的模式不外乎两类:事后经验治理、事前预防和监督治理,我们可以将其结合并通过四个角度来构建事前预防的新模式。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形式安全向本质安全进行转变;用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事前灾害的预防,强调预防的安全管理机制,从结果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用多元化的方式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灾害防治工作中来,从格局层面开拓,以政府部门为防治灾害主体向多元共治进行转变[3];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加强当前灾害预防工作,结合管理经验从漏洞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最终将事后经验、事前监管、事后追责、事前履责等有机融合,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新的可行性模式。

(二)事前预防的有关举措

1.从制度层面入手,完善公共安全风险评价制度。对辖区内的风险地区、生产经营企业要不定期的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将评估内容和结果及时公布,对需要责令整改的企业或风险地形,主管部门要重点履行监督和管理责任,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完善风险评价制度可以更好地拓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广度和深度,从制度层面做好灾害事前预防的监管工作,使得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4]。

2.以生命周期为切入点,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不管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是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全生命周期作为基准进行风险管控都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安全生产可以从各阶段来把控风险,通过对生产阶段安全体系的拆解,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防控机制,力争将灾害的发生扼杀在萌芽之中[5];自然灾害的防治可以从灾害的诱因或形成的必要因素着手进行把控,比如泥石流灾害,可以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提高土地的稳定性。还可以对易滑坡地段进行专项处理,通过增大排水、修筑水泥护坡、修建排导渠等,从泥石流形成源头来解决这类自然灾害

3.从科技力量出发,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利用现有的多元化新技术手段,构建更为科学、准确的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的到来变为已知项,打有把握、有准备的漂亮仗。做到早发现、早响应、早部署、早解决[6],最大程度上保护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各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4.大力创新治理机制,采用多元化形式和防灾力量。通过新媒体宣传的方式,对雨季洪涝灾害进行知识普及和有奖报备。结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扩宽灾害预警渠道宽度[7];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进行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做到全民防治,全民共治。

5.加强重点生产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生产类灾害的发生往往是可以通过事前预防的方式得到解决的[8],因此要着重推进危化品、煤业、矿业、建筑业的风险监管工作,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企业的生产隐患,打造更加安全的员工工作环境。

结语

基于对我国灾害救援难点和现状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灾害事前预防思路和目标进行简单的阐述,结合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于事前预防的有效举措,对灾害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给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哲.应急管理改革背景下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2]李传贵,汪卫国,常明亮.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思考[J].劳动保护,2023(03):24-27.

[3]王鹏帅.泥石流灾害的救援对策研究——以青海大通“8·18”山洪灾害救援为例[J].今日消防,2023,8(02):23-25.

[4]任智慧,桑燕芳,杨默远,等.暴雨山洪灾害预警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01):185-196.

[5]方基祥,贾化成,张福成,等.某矿冒顶事故救援及事后防火措施研究[J].中州煤炭,2015(12):35-37.

[6]李华飞,姬道军,刘永林.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1):99-101+105.

[7]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决定[N].新华日报,2022-12-02(006).

[8]黄思琦,顾雄萍,肖志鹏,等.城市突发极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若干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43(03):120-124.

猜你喜欢

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高粱的气候性灾害防治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完善灾害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应用
灾害天气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