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研究

2023-06-22赵常谷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声乐演唱

摘要: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在声乐艺术中极为重要,不仅体现了一个歌者的音乐思维和演唱水平,还体现出歌曲本身蕴藏的艺术魅力。好的演唱,一定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千锤百炼,使之完美呈现,这样才会流传更广,生命力更强。文章以经典的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为例,论述其创作背景、音乐特征以及演唱者对其的二度创作和处理,充分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目的是为歌者演唱这类风格的作品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和演唱水平。文章首先概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包含概念、意义和原则;其次对《槐花几时开》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展开论述;最后结合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视频、音频、谱例等,论述《槐花几时开》在定调、速度、节奏节拍和衬词、装饰音等方面的二度创作与处理。

关键词:声乐演唱;二度创作;《槐花几时开》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03

1 二度创作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二次输出的过程。声乐艺术中,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或者再创作,不仅要将乐谱上的记载与基本情绪相对应,还要在演唱中融入自身的理解与感情,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深层内涵,显示出与其他作品不同的艺术个性[1]。音乐作品的一次创作出自词曲作家之手,他们对某一故事、人物、景物等融入自身的感情并使用音乐符号加以记录,供演唱者演唱,词曲作家的一次创作成果需要通过音乐表演这个二度创作的再现传达给欣赏者,以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2]。

二度创作是声乐演唱的必经之路,而声乐演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造就了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度创作可以提高演唱者的音乐文化素养、音乐思维水平及演唱技巧,促使演唱者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二度创作还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创作和传播,为欣赏者提供审美享受,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审美能力。

二度创作依然是创作,因此存在创新性,而创新性建立在尊重原有作品的基础之上,保持原有作品的基本腔调、内涵,根据自身的理解最大限度地还原词曲作者的意图。二度创作不是按部就班,也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在充分解读曲谱的每一个音乐符号和每一句歌词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之后,认真揣摩词曲作者的心思,深入把控作品风格,选择正确的歌唱方式演唱,加以创新,为作品注入新的灵魂。

2 《槐花几时开》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征

2.1 背景简介

四川经典民歌《槐花几时开》是一首传统山歌,风格独特,家喻户晓。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四川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而《槐花几时开》最初流行于川南大地的宜宾地区,宜宾地区多山地丘陵,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刻本《四川山歌》中就有相关歌词记载,据宜宾市音乐工作者龙厚仁研究,这首民歌的曲调采用的是宜宾地区被称为“神歌”的山歌歌腔[3]。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民歌几经改编,20世纪50年代,被著名歌唱家蔡绍序、李双江等广泛传唱,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使其得以闻名世界。

2.2 结构、旋律节奏及调性特征

《槐花几时开》是起承转合的七言四句结构的歌曲,这是西南地区较为常见的结构体,其结构图为:A18=a4+b4+c4+a6。歌词前两句描绘情景,后两句是母亲与女儿的对答,语言淳樸、生动,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把少女聪明、多情、羞涩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略带几分诙谐色彩。

歌曲旋律起伏较大,dol是全曲最高的音,并以dol开始,以最低音la结束。曲中大量使用倚音、装饰音以及自由延长等符号,造就了其独特且丰富的特征。其旋律线多以柔和的小三度和四度构成,旋律则以当地土家族地方语言音调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音乐风格。

该歌曲在自由的基础上,密集与疏松相结合,前面密集、后面疏松的形态贯穿全曲,先抑后扬,极富创造性,呈现出字密腔急、字疏腔缓的特征,有利于演唱者自由自在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槐花几时开》在调式调性上选用的是D羽五声调式,调高相对较低,这种调式音阶在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经常用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2.3 歌词意境之美

歌词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婉转含蓄,《槐花几时开》虽然只有简短的四句歌词,但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让人赞不绝口。

《槐花几时开》短短的四句歌词,描绘了一名情窦初开的农村少女盼望如意郎君归来时的情景,将少女那焦急、忐忑不安的心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刻画了一个土家族姑娘面对爱情羞涩矜持的人物形象。

首句“高高山上一树槐”交代了地点,即高山之上,时间为春季,景物为槐花盛开,看似写景,实则为后一句做铺垫,引出身在农家小院、手握栏杆、期盼郎君的女主人公。“娘问女儿你望啥子”,一句极其口语化的疑问,将剧情发展的镜头聚焦到女子和母亲的对话上,形成转折。女子在母亲的随口一问之下,显得忐忑不安,便在短暂思考之后,故作镇静回答“我望槐花几时开”,女子借槐花答复了母亲的同时,巧妙地掩盖了她的娇容羞涩,娓娓结束。

恰到好处的衬词运用是这首歌曲的特征之一。歌曲中大量使用了语气衬字衬词,如“哟、喔、哟喂、噻、呀”等,不仅扩充了语句,而且增强了演唱的趣味性,同时又凸显了山歌的风格特征。

3 《槐花几时开》的二度创作及处理

当演唱者拿到一份声乐曲谱时,需要在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二度创作与处理,这样一来,在演唱时才有理有据,才能精准把握歌曲情绪,合理运用演唱技巧,恰到好处地表达情感,最终完美呈现歌曲。本文以多位著名歌唱家的二度创作为例,分析和总结他们对《槐花几时开》的定调、演唱速度、节奏节拍和衬词、装饰音的创作与处理。

3.1 定调

从歌曲定调来看,《槐花几时开》为D羽五声调式,音区相对较低,音域为十度,从小字组的a到小字2组的c,因为其是D羽五声调式,所以在钢琴键盘上表现为小字组的b到小字2组的d。通常情况下,这是一般非专业演唱者能演唱的调,适合大众演唱,而作为经过专业训练的男女高音,一般可以唱两个八度,十五个音。因此,要根据演唱者自身的最佳音域来定调。

李双江老师根据自身最佳音域,将歌曲定调为G羽五声调式,升高了4个调,在G调的《槐花几时开》里,最高音为b2,而在李双江老师的众多经典作品中,如《北京颂歌》中的最高音就是b2,且都是以他金属般清澈明亮的音色在这个音上长时站立。李双江老师对《槐花几时开》的处理是在充分把握原作的基础上,凭借自身较为丰富深刻的演绎经历和独特完美的演唱技巧,加以理解创作,使《槐花几时开》风格独特、娓娓动听。

另外,从四川籍男高音歌唱家蔡绍序的演唱版本中可以发现,在定调方面,他所定的调为升F调,最高音落在升F,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其音区都在升F左右,如其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的音区与《槐花几时开》相差不大,这无疑是他最动听的音域,高亢清亮、喜悦动人。最初的《槐花几时开》在他的推动下,被人们广为传唱,逐渐走向全国。可见,只有准确合理的定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演唱者的演唱魅力与演唱效果。

3.2 演唱速度

在《槐花几时开》中,速度标记为自由,而20世纪50年代由歌唱家蔡绍序演唱的版本,其演唱速度为柔板速度,约为每分钟56拍,速度整体较慢,这样的处理更偏重抒情,特色鲜明。大多数演唱者对这首歌的演唱速度偏慢,因为这是一首传统山歌,山歌的特点就是高亢自由,有大量拖腔,演唱者可自由处理每个旋律、节奏,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槐花几时开》在演唱速度上的处理因人而异。

通过对比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雷佳,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周强、戴玉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演唱《槐花几时开》的版本,可知其各具特色,他们在演唱速度的选择上有所差异,但都介于行板和小行板之间,每分钟70~80拍,这个速度是最常见的。因为歌曲的特殊性,所以在速度选择上必须认真体会歌词的意境,仔细揣摩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确定歌曲的演唱速度。总之,要区分不同的歌曲情况,选择相应的速度来演唱,正确展现创作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歌曲的表现力。

3.3 节奏节拍

《槐花几时开》为常见的2/4拍,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伸缩演唱的手段表现歌曲,其中的节奏型都较为常见,一共出现了6种节奏,密集、稀疏型节奏交叉使用,每一句都呈现出前紧后松的形式,很好地体现了歌曲节奏的变化处理。

在节奏节拍处理上,以李双江老师为例,在他的演唱中,第一句“高高山上”四個字虽为十六分音符,但在时值上放慢了许多,一字一音,着重强调了第一个音,用其明亮清澈的音色,向听众描绘高山之高、景色之美。在第三小节第二拍处,将后半拍十六分音符处理为三十二分音符,旋律变为前十六的sol,后三十二的la sol,其目的是美化旋律,更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小节。接着“手把栏杆”做了一个附点十六节奏型的处理,旋律更加流畅,再往后则省略了第十小节的“哎”,直接接入最后一句,音乐显得更紧凑。

最后一句是这首歌曲的亮点,在保持基本节奏的基础上,整个小节的音上行四度翻高,且用连音高线连接级进到全曲最高音。后面一小节以同样的方式上行四度,稍作改变,长音过渡到下一小节,并级进下行到翻高七度的“哟”,后半拍做了一个由强到弱的处理,且加入了上倚音,换了一口气之后,小三度下行到翻高八度的长主音,共五拍,从渐强到渐弱,并在最后一拍上做了一声上行吆喝“噢喂”,结束音乐。

李双江老师在节奏节拍上的处理,富有个性,不仅体现出字密腔急、字疏腔缓的特征,而且对比强烈,既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曲中的人物形象,又有利于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充分表达歌曲感情。

3.4 衬词、装饰音

《槐花几时开》中运用了大量衬字衬词和装饰音,如“哟、喔、哟喂、噻、呀、啥”等,这些衬字衬词与土家族方言相似,极其口语化,也极具特色。大量研究者印证这在土家族音乐中较为常见,因此这是一首土家族音乐风格的歌曲。其中的每一句都运用了衬字衬词且重复使用,既扩充了音乐,又增加了音乐乐趣。

歌唱家李双江在演唱中对其中的少数衬词、装饰音作了改变和处理,如第一句的第二拍,李双江老师将衬字“哟”换成了“咯”,又做了一个长下滑音处理。另外,在第一句句尾、第三句句尾,都做了长下滑音处理,接着在第三句“娘问女儿呀”处,将衬字“呀”换成了“噻”。最后省略了第十小节的“哎”,直接接入最后一句,音乐显得更紧凑,小小的处理,如画龙点睛,为音乐增添了色彩。

在歌唱家周强演唱的版本里,衬词、装饰音方面也有几个独特之处,如“娘问女儿呀”一句的前面加入了虚弱气声的衬词“哼哼”,以同样的手法在“娘问女儿呀”之后加入了实声的衬词“哼哼”,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形成对比,在扩充语句的同时,给整首歌曲增添了戏剧性。

综上,无论是定调、速度、节奏节拍还是衬词、装饰音,对《槐花几时开》的处理都是在充分把握原作的基础上,凭借自身较为丰富的演绎经历、高超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加以理解创作,使《槐花几时开》风格独特、娓娓动听。如今,《槐花几时开》在各种声乐比赛、高校中的传唱率极高,可谓民歌里的经典。

4 结语

本文基于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概念、意义和原则,介绍《槐花几时开》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征,并结合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视频、音频、谱例等,对《槐花几时开》在定调、速度、节奏节拍和衬词、装饰音等方面的二度创作及处理进行总结。

歌曲的二度创作,是对演唱者的考验,既需要良好的音乐素养、文化功底,又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理解来演绎作品,以此提升音乐认知水平,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不断反复积累,形成自身风格。通过对《槐花几时开》的分析论述,希望对歌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或此类歌曲时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田丹.试论声乐演唱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6(8):153-154.

[2] 廖夏林,樊毅.浅谈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表演[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3-425.

[3] 曲孟媛.地理因素在民歌发展的重要作用[J].艺术研究,2014(2):86-87.

作者简介:赵常谷(1997—),男,贵州毕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声乐演唱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