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例感染纹带棒状杆菌的病例报道*

2023-06-19许可欣骆晓凤赵艳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棒状万古霉素生物膜

薛 芬,许可欣,骆晓凤,赵艳丰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江苏南京 210011

纹带棒状杆菌是革兰染色阳性菌,属于非白喉棒状杆菌,常呈栅栏状或V字状等,排列不规则,无芽孢。首次由GARCIA等[1]报道,定植在人体皮肤和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从创面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腹腔引流液和血培养中分离出来[2]。多重耐药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近年来,纹带棒状杆菌被认为是多重耐药细菌,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感染率较高[1],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规律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置管等介入性操作[2]或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发现的4例纹带棒状杆菌引起的相关性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4例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诊治记录、实验室检查等信息。

1.2基本信息 (1)患者1,郎某,男,66岁。患者因“规律透析6年余,反复咳嗽咳痰10余日”入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菌血症,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患者2,王某,男,40岁。患者因“血液透析2月余,右股静脉临时导管功能不良1 d”入院。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高血压,阑尾切除术后,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有输血史。(3)患者3,赵某,男,41岁。患者因“右上腹腹痛伴腹胀29 d,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术后16 d”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重症、高脂血症型),重症急性胰腺炎穿刺引流术后。(4)患者4,陈某,男,71岁。患者因“规律透析2年余,间断性畏寒发热1周”入院。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菌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脓肿,肾切术后。

1.3仪器与试剂 VITEK2-compact 全自动生化鉴定仪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3D血培养仪、OLYPUS CX21显微镜、Thermo培养箱(35 ℃、5%CO2)、Smart MS 5020质谱仪购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革兰染色试剂、质谱基质液和裂解液购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购自上海科玛嘉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 果

2.1培养与鉴定 患者1,在发热情况下,抽取上肢双侧3瓶血进行血培养,其中双侧需氧瓶报阳,转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各1套,同时涂片。患者2,在感染指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抽取上肢双侧4瓶血进行血培养,双侧需氧瓶报阳,转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各1套,同时涂片。患者3,抽取脓液进行培养,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各1个,同时涂片。患者4同患者2。

将接种好的平板在35 ℃、5%CO2环境下培养,培养24 h在血平板上可见灰白色、圆形凸起、稍干、光滑不溶血菌落生长(图1),涂片革兰染色,镜下观呈革兰阳性菌(图2),触酶阳性,CAMP试验阳性,经Smart MS 5020质谱仪鉴定结果示纹带棒状杆菌(图3)。

图1 纹带棒状杆菌血平板培养结果(%)

图2 革兰染色油镜下形态(×1 000)

图3 Smart MS 5020质谱结果

2.2药敏试验结果 将分离的4株纹带棒状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的执行标准进行折点判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纹带棒状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等耐药,对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利奈唑胺等敏感。药敏结果见表1。

表1 4株纹带棒状杆菌药敏结果

2.3相关检查 4例患者入院后,分别完善入院后相关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相关检查及结果

2.4治疗与疗效 根据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4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情况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及疗效

3 讨 论

纹带棒状杆菌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但随着近几年纹带棒状杆菌相关感染的报道增多,纹带棒状杆菌已成为一种感染因素,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感染率升高。纹带棒状杆菌的感染大多表现为菌血症、心内膜炎、骨关节炎等[3]。本文研究的4例患者都曾接受过不同的介入性治疗,如血液透析、导管置入、腹腔穿刺,感染的风险加大,其中3例患者的血培养结果显示纹带棒状杆菌,这与既往报道的多例感染高危因素相符[1-3]。

细菌生物膜又称为生物膜,是单细胞生物体黏附在固体表面聚集为一个群落,生物膜与细菌的耐药性相关,当细菌存在于生物膜内,对抗菌剂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强[4]。纹带棒状杆菌具有形成生物膜的能力[3]。在临床中,导管、留置针及人工瓣膜等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增加了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利于维持致病菌的毒力和耐药性[5-6]。因此在存在菌血症和血管内装置的情况下,应该高度怀疑感染并且必须进行诊断[7]。

近年来,纹带棒状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在相关文献中得到证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绝大多数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显示出高度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良好的体外敏感性[8]。参考少见菌药敏标准,棒状杆菌属首选抗菌药物为青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但本文报道的4例纹带棒状杆菌,其中1例对红霉素耐药,4例对青霉素都耐药,这提醒临床医生在工作中,要谨慎用药,要结合患者微生物培养和药敏情况,尤其是像器官移植等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进行细菌培养和敏感性试验的间断监测。基于对罕见感染的临床怀疑,推荐使用分子方法监测感染。根据药敏试验,抗感染治疗的要求可能包括长时间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7]。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本文研究的4例患者对万古霉素都敏感,且3例患者都接受过万古霉素治疗,效果均有好转,这与ALIBI等[9]报道结果一致。纹带棒状杆菌感染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对相关感染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早期使用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及治疗并发症是有益的,所以要加强重视[10]。

在检验工作中,纹带棒状杆菌的检出,在不能确定是否为污染的情况下,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尤其是血流感染,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临床医生要加强对纹带棒杆菌的重视,及时送检培养找出原发致病菌,避免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造成病程的迁延和感染[11]。

猜你喜欢

棒状万古霉素生物膜
雪花不只有六边形片状的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巯基-端烯/炔点击反应合成棒状液晶化合物
光动力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进展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Vitek-2 Compact和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