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追求“有度”的语文教学

2023-06-19袁向军

江西教育B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情新课标语文课堂

袁向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一、在真实情境中,知情融情,追求有温度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要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如何让德育落地生根,以文化人?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情境,巧妙设计,有效训练,让学生既进行言语训练,又能在实践操作中,知情融情,将德育扎根心田,打造出有溫度的语文课堂。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为例,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感受神话特点,同时,体会主人公的精神,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如何让学生与教师、课程同频共振呢?教师可以设计生活相关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辨,让学生在思辨中知情,在言语中融情。可以这样讲:“刚刚老师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说普罗米修斯这样去偷火,真不值得,受的伤害太大了;另一个说,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牺牲小我,成就了大我。大家认同哪一个观点呢?在平时的生活中,消防员救火,面对危险时,你们能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吗?”如此创设情境,学生能真切体会人物情感,使育人活动更具真实性、有效性。这样的教学,既避免了说教,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彰显了语文的育人功能。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立足德育阵地,有效创设真实情境,融情于境,融情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能使课堂变得更有温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二、在言语实践中,知法用法,追求有深度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语言文字学习与实践的学科。然而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少,但是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效果不是太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知”与“行”不能统一的问题,学生没有真正地“知”,就不能更好地“行”,故应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困难。

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牧场之国》时,引导学生感受“以静写静”的手法,薛老师紧扣文中句子“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让学生感受静物与静态描写的关系,作者描写与读者感受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从“严肃沉默”“偶尔”“舒缓平稳”等词语中体会“以静写静”的手法。

语文教学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非常重要,如何将训练落到实处呢?首先,教师要有效解读教材,破解教材中的语言密码;其次,教师要搭建有效的语言训练平台,建构语文训练的有效语境。让学生学习方法,运用方法,既能有效“知”,又能真实“行”,真正做好“知”与“行”的高度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会更有深度,更具精准度。

三、在抽丝剥茧中,知理达理,追求有高度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应从文章中寻找不平凡的东西,在文本解读中探寻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奥秘。

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墨梅》一课,王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走进《墨梅》背后的故事,从家中梅到画中梅,再到心中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从诗人的作品,到诗人的志向,再到诗人的品格,学生真正明白了“托物言志”的习作手法。课堂教学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学生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含义,掌握了“托物言志”的运用路径,使诗歌教学提升了高度。

四、在群文阅读中,知能体能,追求有宽度的语文课堂

“新课标”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篇文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巩固自己从单篇阅读中习得的方法,实现技能的有效迁移。课堂的量变了,宽度变了,学生的能力也就能更好地提升了。

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时,笔者注意到,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快速阅读的策略,明白理解、赏析课文的角度可以是多元的。但如何使学生既知晓策略,又能正确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呢?最好的做法是群文阅读,即选一组课外文本让学生学习,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巩固所学、提升能力。如学习《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拓展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渑池之会》《孔子的故事》《管鲍之交》等,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拓宽阅读范围,巩固课内所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有效“知”,有效“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有了宽度,有了效度。

王阳明曾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确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新课标”的解读、教材的解读上多下功夫,有效将真知、真行落到实处。努力构建一个有宽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语文课堂,努力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培养出一个个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大生校区)

猜你喜欢

融情新课标语文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融情入墨风规自远——记诗人书法家赵镇南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