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要素整合、流程设计与再造

2023-06-19姜红艳

职教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流程思政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思政如何实施是当前探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对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要素整合形态探讨的同时,提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实施流程的设计与再造的策略方法,对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结构;整合;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2021/03/189)

作者简介:姜红艳,女,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05-0099-06

结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各个组织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任何一种教学形态实施的有效性,都取决于这种教学形态结构架构中实施内容、环节、策略、师生行为活动等要素“搭配”的科学性和实施流程“排列”的有序性、实施过程中依据生成进行流程再造的针对性。为增强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这种教学形态的实施效应,有必要对这种教学形态课堂实施结构的要素整合、流程设计与再造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

一、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要素整合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客观世界中的一切现实对象都是由内容丰富的各个组织部分(要素)通过各种方式集合在一起(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所谓结构要素,就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护其运动的必要的最小单位,既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又是其所构成的事物系统中产生、变化、发展的动因。课堂结构是一个时空统一体,从空间上看,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结构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从时间上看,课堂结构总是由若干独立段落组成,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和教学结果评估则可以作为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如果从课堂结构的要素形态来看,课堂结构的各个组织要素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部分。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课堂实施结构中,当“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部分进入到课堂结构中,地方文化資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课堂结构中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当然的静态要素;动态要素则包括实施目标、创设的教学情境、师生行为活动、课堂实施策略与流程、实施结果等等。教学目标是一种给定信息,看似是一个静态要素,实则可归纳为动态要素,一是由于它归属于教学过程,过程是动态的,过程要素也则是动态的;二是教学目标虽然是“给定”的,但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师生动态的行为活动变化而“生成”。

黑格尔说,“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即事物内容固有的必然联系。在所构成的事物系统中,结构要素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成一定的结构,并按各自功能大小、地位高低决定其所占的比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结构的性质。课堂结构的要素功能大小、地位高低往往是固定的,但是事物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在不同时空背景、不同的主客体条件下,课程结构的要素“搭配”比例和“排列”次序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哲学原理还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中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但是,整体不是局部与局部的简单相加。所以,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注意按实施载体课堂结构各要素的功能大小、地位高低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排列”,还要特别注重将静态的地方文化资源与动态的师生行为活动、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教学情境融合在一起,甚至于要将课前“预设”的相对于动态课堂而言的“静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进行远近有效的整合、内化,形成合理的“搭配与排列”,才能使地方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中产生其教育教学的生命力,使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效应最大化。当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中,其课堂结构各要素整合效应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当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时,通过“地方文化资源”这一特定教学内容“要素”分别与“教学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要素”的整合,最后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课堂结构“地方文化资源”“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教学情境”等多维要素的整合结构形态。这一结构形态,以准确的“搭配”方案,表述了这一特定结构中动态或静态各因素、各层次要素的联系;以明晰的“排列”时序,标明了教师和学生行为状态的全过程,表明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步骤,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提供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

随着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智能等各种全新教育理论的冲击,在中职语文教育领域以强化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指导理念的影响下,力求通过对课堂结构各构建要素的合理“搭配和排列”,建构科学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流程,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积弊,以唤起学生自身原有的学习潜能为目的,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成为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时,不仅要注意流程中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整体和谐的统一,更要注重可操作性、灵活性、层次性和指向性,应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流程的设计。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的流程设计是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实施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根据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某一既定目标这导向的课堂实施前的系统性活动。具体而言,其包括“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实施手段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形式的选择,以及实施环节的安排。说白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的流程设计就是对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做什么”、指导学生“做什么”的计划与安排。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结构总是与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并不贴标签式地进行“说教”。为此,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首先要将“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系统地、有序地“融入”到学生言语探究、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在个体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对资源文字材料的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和物体景物表现形态等进行体认、分析与判断,在生生合作探究中展开质疑、问答、讨论、碰撞,以促进学生活跃思维、锻炼语言、发展智力、加深感悟;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式的言语实践性学习活动,在训练其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入地学习、思考和感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只有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设计依据,以教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与体验中,将“地方文化资源”中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客观结构变成自身的内在结构,对“地方文化资源”内涵获得正确的审美加以体认与领悟,才能形成、提升中职语文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效应,最终达到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中语文学习与人文教育的高度契合,促进学生学习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综合发展[1]。

教师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践活动中,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条件的提供者, 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体验、语文智能建构的导师,是学生“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重要他人[2],更是把学生语文认知训练活动和情感培育活动统为一体的组织者,是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思想品德与健康个性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 。为此,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对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中教师“做什么”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一)定指向:遵则选“源”,导向任务

1.坚定原则,选择“资源”。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这一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3],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流程的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地方文化资源”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从组词结构看,语文课程思政是“语文课程”的“思政”,是利用“语文课程”教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并不是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内容的“说教”达到语文课程思政的目的,而是要基于“地方文化資源”的语言规范性、思想深刻性引领学生在探究性的语文学习中感受、领悟“地方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为此,“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凸显语言规范性、思想深刻性为原则,审视“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的语文学科性与思想教育性的导向“价值”,选择、筛选既包括语文学科字、词、句、篇的知识因素,有利于学生通过相关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现言语行为规范;又包含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感悟地方文化资源蕴含的精神真谛与魅力的同时,获得正确的审美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一句话,“融入”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必须是融汇了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语文学习内容。也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切实在提升、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升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积极效应。最终使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成为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训练和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促进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源泉[4]。如果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的内容选择上,或只考虑语文学科教学因素而不考虑思政元素,或只考虑思政元素而不语文学科教学因素,非此即彼,都会降低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效应,甚至失去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意义。

2.坚守导向,指出任务与要求。不在一定情境中的学习,则是知识的复印件;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上自习”。因此,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要重点关注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指向,即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学习要求的提出至关重要,因为学习任务是学生开展学科本体性学习活动的动力源,能“驱动”学生有效“学习”[5]。同时,任务是需要按一定的时空限制要求完成的事[5],教育除了要有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应有合乎教育要求的强制性[6]。这就要求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流程设计中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既要包括学习任务,也要包含学习成果的呈现要求。合理的学习任务设计,是要让学生能够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自主地开展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自主开展学习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某一问题,表达、思考与学习成果的呈现都有据可依。

(二)导方法:传授方法,指导应用

由于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课堂实施不是一种“说教”,所以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中,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最习惯的“传道师”的角色理念,应以“导师”“观察员”的身份设计课堂流程。

方法,就是门路、措施和手段。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授予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比让学生以死记硬背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设计中,首先要设计对学生学习、掌握“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而需要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等措施与策略传授的环节,引导学生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容“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如,传授学生信息筛选方法,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境给予的学习任务,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提取出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信息。再如,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认识方法”,探究“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中语言文字材料里包含的语言学习材料、语言运用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物体景物中蕴含的多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3]。其次,设计过程中要预留教师作为“观察员”观察、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课堂观察过程既是诊断过程,也是选择策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方法上问题的过程。无论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问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指导。所以,流程设计必须预留一定时间,以便教师在课堂实施中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或对共性问题的辅导。

(三)引“反思”:“借力發力”,提升效应

引“反思”,即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不应仅仅是限于引导学生对某一节课学习绩效的高低、学习得失的反思,而应该要“借力发力”,发挥学生反思对今后学习的改进与启迪的热情。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是通过学生在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体验中,获得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体认与感悟,进而增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效益的过程。所以,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设计中,应该在反思、总结的内容上增加以下两个方面的环节:一是要考虑根据现有的“资源”,怎样的途径能够取得更完备的学习成果;二是要考虑在现有的学习成果基础上还需要补充哪些资源。前者,不仅可以帮助教者完善教学策略,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策略;后者,可以启发教师在今后对“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选择内容方面进行完善,以便以更优化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容引导学生对地方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行深入的体认与探究,从而获得更深、更广的感悟。

三、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先提出来的,并将其定义为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取得显著的进展。在国内,21世纪初,流程再造理论从企业移植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是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根据课堂实施过程“生情”“教情”现状,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价值和教学效益为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改造,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倘若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来讨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课堂的实施流程,教师、学生、“地方文化资源”的本质关系是客观的、辩证统一的。教师、学生、“地方文化资源”在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教制约着学,学制约着教,教师的指导行为活动时刻也不能脱离学生学习活动的规律,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地方文化资源”制约着教与学的活动,教与学的活动也受制于“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内在知识结构必须要符合教与学的运动规律,尤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状态,而教师和学生都有依据各自的教与学活动目的选择“地方文化资源”的权利与自由。可见,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流程,可能会由于教师、学生、“地方文化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发生变化。具体地讲,当实施流程中教师、学生的某一行为活动发生动态的变化,即生成,就应当根据“生成”对“预设”流程进行改进、完善,也就是对课堂实施流程进行现场性地“再造”。

再造,不是推翻“预设”的实施流程重来,而是根据课堂“生成”对“预设”实施流程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对“预设”实施流程的改进完善,让“再造”的流程更切合于学生对“生成”问题探究与解决的需求,更符合于学生的现场认知心理与学习状态,进而提升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

[2]张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路径与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4):114-118.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7.

[4]姜红艳.中职语文“定向、导法、应用”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1):96-99.

[5]戎仁堂,冯为民.“学习任务驱动”的现状、诉求和路径[J]. 中学语文教学,2021(5):16-20.

[6]钟俊,廖文鸿.课程改革因理性而精彩[J].语文建设,2008(3):38-40.

[责任编辑    秦   涛]

Abstract: How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a hot topic of current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 and el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proposes a strategic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It also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channel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Key words: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 integration; design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流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