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2023-06-16李凤珍邵建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多索茶碱模组

李凤珍,邵建平

(菏泽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因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等造成肺损伤而发病。本病的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1]。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喘息、咳嗽、咳痰、气促等。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病程中都会经历病情的急性发作或加重,逐步损害呼吸功能,严重时会诱发二氧化碳潴留或缺氧,导致患者发生慢性代偿性呼吸衰竭[2]。因此,临床上应给予慢阻肺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磷酸二酯酶-4 抑制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慢阻肺,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控制病情的进展。多索茶碱为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布地奈德混悬液为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显著。已有报道称,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效果良好[3]。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本文特选取100 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患者疗效、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模组和研讨组,各50 例。常模组:肺功能分级:Ⅲ级19 例、Ⅱ级23 例、Ⅰ级8 例;病程4 ~12 年,平均(8.65±0.25)年;体质指数(BMI)21 ~28 kg/m2,平均(24.32±1.02)kg/m2;年龄51 ~78 岁,平均(65.35±1.02)岁;其中女性21 例、男性29 例。研讨组:肺功能分级:Ⅲ级20 例、Ⅱ级20 例、Ⅰ级10 例;病程4 ~12 年,平均(8.74±0.21)年;BMI 21 ~28 kg/m2,平 均(24.65±1.05)kg/m2;年 龄52 ~79 岁,平均(65.58±1.05)岁;其中女性24 例、男性2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 年修订版)》[4]中关于慢阻肺的诊断标准;②近期接受过激素治疗;③病历资料完整。(2)病例排除标准:①肝、肾、心等器官发生病变;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③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④过敏体质;⑤存在精神或认知异常。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常模组多索茶碱(生产厂家: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217)治疗,将0.2 g 此药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每日1 次。给予研讨组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多索茶碱的用法、用量同上,布地奈德混悬液(生产厂家: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649)用法:经口吸入给药,每次吸入1 mg,3 次/d。连续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显效、有效、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消失,且停药后3 个月病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改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2)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Spirolab Ⅲ型)测定两组患者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第1 s 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肺活量(VC),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3)血气分析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RAPIDPOINT 500 型)测定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pH,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4)血清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标本为静脉血经离心处理获得的血清)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IL-10 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5)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行组间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版本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χ² 用于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讨组50 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32 例、有效的16 例,无效的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常模组50 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20 例、有效的12 例,无效的18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32/50)。研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MMEF、FEV1、VC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MMEF、FEV1、VC 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MMEF(mL/s)FEV1%(%)VC(mL)MMEF(mL/s)FEV1%(%)VC(mL)研讨组(n=50)0.21±0.07 58.54±1.21 1892.32±15.58 0.36±0.11 81.54±5.21 2365.65±4.54常模组(n=50)0.20±0.06 58.58±1.23 1892.25±15.58 0.25±0.12 73.25±4.65 2215.25±4.65 t 值 0.7669 0.1639 1.9480 4.7780 8.3942 163.6444 P 值 0.4449 0.8701 0.0543 <0.0001 <0.0001 <0.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PaCO2、PaO2、动脉血pH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PaCO2显著低于常模组,PaO2、动脉血pH 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PaCO2(mmHg)PaO2(mmHg)动脉血pH PaCO2(mmHg)PaO2(mmHg)动脉血pH研讨组(n=50)82.54±1.54 45.82±1.65 7.32±0.05 56.25±4.21 75.54±1.25 7.45±0.05常模组(n=50)82.61±1.58 45.86±1.62 7.31±0.03 69.54±4.23 64.21±1.23 7.32±0.04 t 值 0.2243 0.1223 1.2126 15.7464 45.6839 14.3560 P 值 0.8230 0.9029 0.2282 <0.0001 <0.0001 <0.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8、TNF-α、IL-10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血清IL-8、TNF-α 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模组,血清IL-10 水平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IL-8(ng/L)IL-10(mg/L)TNF-α(μg/L)IL-8(ng/L)IL-10(mg/L)TNF-α(μg/L)研讨组(n=50)442.21±41.21 1.89±0.31 3.82±1.02 311.21±11.25 6.61±0.21 2.31±0.25常模组(n=50)442.25±41.23 1.91±0.32 3.93±1.01 348.54±11.23 3.21±0.25 2.99±0.31 t 值 0.0049 0.3174 0.5419 16.6058 73.6352 12.0737 P 值 0.9961 0.7516 0.5891 <0.0001 <0.0001 <0.0001

2.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治疗期间,研讨组中1 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例患者发生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常模组中1 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1 例患者发生失眠,1 例患者发生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明显增高。本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喘息难等,且有逐步加重、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征[5]。目前,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但临床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是气管、肺血管等出现慢性炎症性病变,引起局部中性粒细胞、T 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浸润[6],激活多种炎性介质(如TNF-α、IL-8)等,破坏肺部结构[7]。当前,临床上治疗慢阻肺多采用联合给药的模式。多索茶碱、布地奈德混悬液均为临床治疗慢阻肺的常用药。现已有较多学者报告此两种药物在慢阻肺治疗中的优势[8-9]。例如,金研等[10]对104 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经联合给药(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达94.23%,较单一用药患者的临床疗效(76.92%)高17.31%,且P<0.05。证实了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对慢阻肺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常模组的64.00%(P<0.05)。这与金研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多索茶碱为新型的茶碱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与氨茶碱相似,可平喘、抗炎,能显著缓解呼吸道痉挛。从药理作用上来看,多索茶碱对呼吸道平滑肌细胞中的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进而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同时,此药的药效长达12 h,半衰期长、见效快。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具有平喘、抗炎等作用,可缓解呼吸道痉挛。此药半衰期长且见效快,能快速改善气道张力,促进通气功能的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讨组的MMEF、FEV1、VC 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提示布地奈德联合多索茶碱能很好地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这与骆惠婷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将多索茶碱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用,能提升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讨组的血清IL-8、TNF-α、IL-10 水平均显著优于常模组(P<0.05)。这与沈景昊[11]的研究结果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是,吸入布地奈德后,药物主要在肺、支气管等部位发挥作用,阻碍致炎、致敏细胞因子和介质等活性物质的产生,收缩黏膜及血管,提升炎性细胞对β2受体的敏感性,进而可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布地奈德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炎作用:(1)诱导合成脂皮素,降低磷脂酶A2的活性,减少膜磷脂的水解,进而释放和生成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2)诱导生成中性肽链内切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降解灭活速激肽、缓激肽,抑制氧化亚氮合酶、氧化亚氮的生成,减少多种活性物质(不包含血管紧张素Ⅱ)诱发的神经源性炎症及致炎、扩张血管等作用。(3)对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如TNF-α、IL-8、IL-6、IL-4、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进而可减轻气道的炎症反应。(4)提高肾上腺素β2受体的表达水平。(5)调控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增殖,抑制免疫过程。此外,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可见,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多索茶碱联合使用的安全性高。原因在于,布地奈德混悬液具有使用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药物可直接作用肺部,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均不受影响,可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阻肺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的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多索茶碱模组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
关于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探讨
多索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多索茶碱的临床观察
柱前衍生化结合LC-MSn分析人尿中茶碱及其代谢物
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
一种大面积OLED模组均匀调光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