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2023-06-16夏昆夏京坤郝跃文

海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轻症支原体细胞因子

夏昆,夏京坤,郝跃文

西安市儿童医院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02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时常会发生急性肺部炎症,并转化为支原体肺炎,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污染,儿童肺炎支原体发病率不断上升[1-2]。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可出现类似反复感冒的临床症状,通常伴咳嗽、咳嗽、发烧等症状,极易造成误诊,延误诊治不仅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重症肺炎[3]。对于肺炎支原体患儿,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医疗干预措施是控制疾病进展、促进患儿恢复的关键。目前,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研究指出,其发生与促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外周血T 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动态失衡可能参与疾病进展[4-5],但临床相关具体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CT 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4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确诊。急性期判断标准:发病10 d内有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且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恢复期判断标准:退热两周以上,所有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消失。(2)年龄1~9 岁;(3)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者;(2)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3)拒绝或未完成相关检查者。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4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0 例;年龄1~9 岁,平均(5.12±2.13)岁;病程1~15 d,平均(5.23±2.06)d,其中急性期20 例,恢复期24 例。根据患儿病情分为重症组14例和轻症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8 岁,平均(5.36±2.11)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 CT 检查 观察组患儿于入院第2 天使用Philips BRⅠLANCE CT16 螺旋CT 进行检查,参数: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20 mA,层厚5 mm,层距5 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扫描从胸部到肺部底部,重点扫查肺间质和膈肌区域;先常规平扫,然后高压注射造影剂碘醇100 mL,等待15 s,继续扫描,观察可疑病灶部位特征及其周围病变情况,包括实变影、结节影、胸腔积液、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变粗、小叶间隔增大、淋巴结增大等。

1.3 细胞因子检测 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于清晨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体检的健康儿童于体检时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4℃、2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上层血清,并以80%保存在冰箱中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ⅠSA)检测MPP 患儿血清中γ干扰素(Ⅰ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ⅠL-4)和白细胞介素-17(ⅠL-17)水平。试剂盒从美国研发部购买,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设置不同的标准,添加样品,洗涤和温浴,显色和终止步骤。在全自动ELⅠSA系统(美国Thermo Scientific)上测量492 nln处的吸光度OD后,根据标准孔的OD计算样品浓度(使用3个重复孔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儿的CT 影像学特征 44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40 例(90.91%)出现实变影,20 例(45.45%)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 例(4.55%)出现结节影,且未见胸腔积液、小叶间隔增大和淋巴结增大,见图1~图4。

图1 某患儿CT检查结果Figure 1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 child

图2 某患儿CT检查结果Figure 2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 child

图3 某患儿CT检查结果Figure 3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 child

图4 某患儿CT检查结果Figure 4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a child

2.2 两组儿童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观察组急性期患儿的ⅠFN-γ、GM-CSF、ⅠL-17 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和对照组,ⅠL-4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患儿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的ⅠFN-γ、GM-CSF、ⅠL-17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s,p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ki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g/mL)

表1 两组儿童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s,p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ki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恢复期比较,bP<0.05。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P<0.05;Compared with the recovery phase,bP<0.05.

组别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对照组F值P值例数44ⅠFN-γ GM-CSF ⅠL-17ⅠL-4 44 2 690.32±889.18ab 2 355.80±752.38a 1 896.23±663.25 11.678 0.001 10 225.36±987.63ab 7 725.32±720.28a 6 002.12±574.70 326.237 0.001 357.14±88.78ab 320.69±79.30a 284.13±62.35 9.741 0.001 603.36±87.86ab 654.21±95.22a 703.21±101.23 12.180 0.001

2.3 不同严重程度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重症组患儿的ⅠFN-γ、GM-CSF 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ⅠL-17、ⅠL-4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重症和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s,p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children with severe and mild Mycoplasma pneumonia(±s,pg/mL)

表2 重症和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s,p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expression levels between children with severe and mild Mycoplasma pneumonia(±s,pg/mL)

组别轻症组重症组t值P值例数30 14ⅠFN-γ 2 480.17±781.25 3 214.55±855.49 2.819 0.007 GM-CSF 9 050.23±622.78 11 326.78±1 013.25 9.191 0.001ⅠL-17 327.19±82.05 372.36±91.08 1.643 0.108ⅠL-4 601.25±85.17 610.39±88.22 0.328 0.74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炎支原体发病率逐渐上升,本病高发于春秋冬交替之际,且因幼儿抵抗力相对较差,加之传播的便利性,致使该疾病在幼儿中高发。研究指出,儿童在初次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变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但若在婴儿期首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其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极低,且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也会增加,临床症状也更加明显[7]。往期诊断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依据X 线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数据等综合判定,但X 线检查结果诊断性欠佳;且儿童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乏力、咳嗽、咳痰,与普通感冒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依据临床症状鉴别易延误诊治[8]。研究指出CT 扫描图像可以更准确地检查儿童的肺部影像,并可更精确地显示异常病灶,清晰地呈现病灶及其周围病生理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44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90.91%的患儿出现实变影,45.45%的患儿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55%的患儿出现结节影,且未见胸腔积液、小叶间隔增大和淋巴结增大,表明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实变影可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重要CT特征。

肺炎支原体发病机制集中在免疫损伤理论上,该理论被认为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病理基础。机体内环境平衡是通过促炎和抗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的,炎症或抗炎因子的过度表达可导致体内内环境平衡失衡,导致疾病发展。其中,炎性因子占据重要角色。ⅠFN-γ激活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可清除病原体,提高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抗感染能力,表明ⅠFN-γ在炎症损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ⅠFN-γ在儿童发病机制中起保护作用,可能是因为其高水平可以控制炎症损伤期间的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反应。何保瑞等[9]研究发现ⅠFN-γ干扰素γ水平在肺炎支原体患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急性期时升高明显,而本研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此可见,ⅠFN-γ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是具有保护性的细胞因子。GM-CSF 是受损内皮细胞释放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促进造血祖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并具有维持单核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肺炎支原体患儿GM-CSF水平升高,且重症组患儿GM-CSF水平高于轻症组,提示GM-CSF 参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且与病情轻重有关,分析原因可能与儿童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比例的不平衡或儿童体内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有关[10]。ⅠL-4可以减轻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机体清除抗原。基于目前的结果,作者推测支原体肺炎患儿ⅠL-4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Thl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和Th2 细胞免疫反应的抑制有关,类似于朱丽臻等[l1]的研究结果。ⅠL-17是一种新发现的由Thl7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促进炎症反应。目前的结果表明,ⅠL-17与肺炎支原体的致病过程有关,这与李焕敏等[12]研究结果相似。但重症和轻症支原体肺炎患儿ⅠL-4、Ⅰ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关,未来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CT影像学能准确评估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病灶特征,可对肺炎做出准确诊断,且ⅠFN-γ、GM-CSF、ⅠL-17、ⅠL-4参与了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临床可监测其水平,为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轻症支原体细胞因子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柴胡汤对肝郁气滞型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