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毒·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研究

2023-06-16张威威许艳云张求东余红英余小清

湖北植保 2023年3期
关键词:二化螟卷叶螟杀虫

万 利,张威威,许艳云,张求东,余红英,余小清

(1.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湖北 武汉 430070;2.宜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宜城 441400)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湖北省产粮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3.7万hm2。宜城市于2021年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2022年水稻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7.5%,高居主要农作物之首。为进一步巩固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荣誉称号,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及提质增效,笔者通过水稻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的实施,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一套可行的集成方案,辐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区加快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安全。

利用天敌的生态控害功能来调控害虫种群数量是一种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策略[1],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japonicumAshmead)是水稻螟虫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螟虫自然种群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2-3]。研究表明,通过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能够将两者优势互补,有效提高防控效果[4]。因此,笔者开展了悬挂毒·赤眼蜂杀虫卡,同时与科学用药技术相结合进行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从而形成高效、环保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在本市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宜城市郑集镇金铺村,面积66.67 hm2,为本地常规种植水稻田块,土壤性质和肥力基本一致,灌溉条件良好。试验作物为中稻,品种为兆优5431,2022年6月5日移栽,栽插方式为机械插秧。

1.2 供试药剂

毒·蜂杀虫卡,2枚/卡,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商品名“生久禾润”),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5%己唑醇悬浮剂(商品名“谷强”),江苏谷顺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稻拉拉”),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商品名“康宽”),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

30%苯甲·丙环唑乳油(商品名“爱苗”),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商品名“柯渼”),山东鲁抗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3%阿维菌素水乳剂(商品名“朗戈”),青岛海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商品名“顶峰”),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叶面肥(傲娇磷钾101),柏锐联国际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

飞防助剂(助推器),艾普锐农(上海)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示范区共设5个处理,具体设计见表1。处理1为仅投放毒·蜂杀虫卡区;处理2位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区;处理3为科学用药防治区;处理4为农户自防区;处理5为空白对照区,不采取任何病虫防治措施。各处理用田埂或水沟隔开,不设置重复,播栽期、农事操作管理与常规种植相同。

表1 试验设计处理

1.4 试验方法

根据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监测调查,结合赤眼蜂孵化时间,处理1、处理2于7月18日悬挂,每667 m2悬挂毒·蜂杀虫3卡(6枚)。处理2、处理3于7月26日(孕穗期)进行无人机喷雾均匀喷洒药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50 g/667 m2+5%己唑醇悬浮剂80 g/667 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g/667 m2+叶面肥60 g/667 m2+飞防助剂10 mL/667 m2;处理4农户自防分别于7月30日(破口期)、8月13日(抽穗期)进行无人机喷雾均匀喷洒药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 g/667 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 g/667 m2+3%阿维菌素水乳剂33 g/667 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 g/667 m2+叶面肥60 g/667 m2+飞防助剂10 mL/667 m2。

1.5 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

8月23日集中统一调查各处理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发生为害情况。二化螟调查方法参考国家标准,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

水稻收获期,用收割机对每个处理分别收割,人工晾晒后称重,折算出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不同处理与空白对照的产量差异。

计算公式:

(1)纹枯病

防治效果(%)=

(2)二化螟

防治效果(%)=

(3)稻纵卷叶螟

卷叶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比较

从表2的试验结果来看,各处理区纹枯病发生情况均较轻,虽然处理1、处理2病株率较处理3高,但病情指数差异不大;处理1~处理3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在73.40%~75.80%之间,明显高于农户自防区的44.80%。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区(处理2)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最高,达96.18%;其次为科学用药区(处理3)92.37%、毒·蜂杀虫卡区(处理1)90.84%、农户自防区(处理4)87.79%。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区(处理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同样最高,达89.19%,其次为毒·蜂杀虫卡区(处理1)86.49%、科学用药区(处理3)85.14%、农户自防区(处理4)81.08%。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病虫害防控效果比较

2.2 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比较

在水稻成熟收获期对5个处理进行实收测产,产量最高的为处理2,单产352 kg/667 m2;其次是处理3,单产334 kg/667 m2;处理1单产330 kg/667 m2,处理4单产293 kg/667 m2,分别较空白对照增产49.8%、42.1%、40.4%、24.7%(表3)。从施药次数上比较,处理1最环保,未施用化学药剂,处理2和处理3比处理4农户常规用药要少施药一次。对各处理效益进行比较,在肥水管理一致、不考虑施药成本基础上,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区(处理2)效益最高,每667 m2较农户自防增收了114.6元,其次是科学用药区(处理3),较农户自防增收了101.4元,毒·蜂杀虫卡区(处理1)较农户自防增收100.8元。

表3 不同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比较

3 总结与讨论

从防治效果看,在水稻生育期前期通过毒·蜂杀虫卡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后期科学用药防治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最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防效均优于其他处理,只悬挂毒·蜂杀虫卡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处理和只在前期进行一次科学用药处理防治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要高于农户自防两次化学药剂处理。在只悬挂毒·蜂杀虫卡处理区,由于稻田土壤肥力较好,离水源近便于田间管理,水稻长势好、茎秆粗壮,纹枯病发病程度较轻,推测给试验造成了一定误差。从增产增收角度看,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处理单产最高,达到352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49.8%,只进行一次化学用药处理,相对于农户自防增收114.6元/667 m2,只进行一次毒·蜂杀虫卡处理和只进行一次科学用药处理产量基本相同,较农户自防分别增产12.6%和14.0%,增收100.8元/667 m2和101.4元/667 m2。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试验地夏季持续高温少雨,造成多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轻于往年,尤其是水稻纹枯病一类病害,发生较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同时,本地水稻受高温热害和旱灾影响,产量远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在大面积应用推广中,要结合前期病虫测报数据,若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建议直接采取水稻毒·蜂杀虫卡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数,减少后期发生为害;若病虫害发生相对较重,可采取毒·蜂杀虫卡+科学用药防治技术,既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也有效挽回了病虫害危害损失,还可以最大程度增加农户收益,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二化螟卷叶螟杀虫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冬青油对蠕形螨体外杀虫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