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功与书画鉴定的缘分

2023-06-15赵仁珪

老年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笔墨书画

□赵仁珪

启功先生从青少年时起就与书画鉴定结下不解之缘。他特别喜爱这项工作,并把它当作终生事业,用功甚勤。抗战胜利后,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献馆和古物馆,启先生被聘为专门委员,参与古物馆书画鉴定的工作。1946年,启先生又参与故宫博物院对流散于东北的古代书画回收的鉴定。当时,鉴定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邀请了包括启功在内的许多顶级专家。在工作中,启先生不但大饱眼福,而且听到前辈专家学者的教诲,大大增进了见识。

新中国成立后,启先生又参与了国家文物局的鉴定工作。1983年,国家成立全国书画巡回鉴定组,除启先生外还有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当时国内顶尖专家,谢稚柳与启先生为并列组长。书画鉴定工作首先从北京开始,先后对故宫博物院、北京地区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院校共12家单位及私人藏品进行了鉴定,共过目13000余件,其中11000余件选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3400件选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后又对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书画进行鉴定,过目作品达61596件,制作编目卡片34718张,并在此基础上编成大量的书画目录、绘画全集、书法全集,对研究中国美术史、书法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986年,启先生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鉴定的范围由书画扩大到出土文物及古籍。

启先生之所以能在文物鉴定方面做出如此贡献,自有其深厚渊源。他自幼学习书画和古文,为书画鉴定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这与启先生学习书画的主要途径有关。不管是研习书法还是绘画,他都以大量临摹为主要途径,并格外注意古代优秀书画作品。其次,与启先生的师承有关。贾羲民先生是当时所谓“外行画”的代表,即不太注重画理、形似等纯笔墨的技巧,而更注重文人所强调的意境、气质等内在因素。他知识广博,学艺兼擅,书画史和书画鉴定是他的强项。他常带启先生到故宫看书画藏品,边看边讲,如“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有什么区别,宋人山水和元人山水怎么不同,等等。这些知识和眼力是非常抽象的,只靠看书难以学会,必须多经眼且有行家指点才行。而经眼多和熟悉不同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必备条件,在贾先生的指导下,启先生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有一回,启先生看到一幅米芾的《捕蝗帖》,非常欣赏,可贾先生告诉他此帖是赝品,当时启先生还不理解。后来经眼多了,特别是见过大量米芾的真迹影印本后,再回过头来看《捕蝗帖》,才顿时觉得它真的不行。

吴镜汀先生是所谓“内行画”的代表。他不但自己有深厚的笔墨功力,而且对古代诸多著名画家的笔墨手法、独特风格有精深的研究,是一个解剖“风格”和解密“习惯”的高手,他能逼真地、惟妙惟肖地分析和模仿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手法。他们用笔的枯润、浓淡、深浅、轻重、皴染,以及线条的刚柔、构图的习惯,他都能推断出来。在他的笔下,古代许多画家的风格再也不是只能意会却难以言传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具体鉴别的图像。按照他的指导,启先生临过大量古画,对作者的风格习惯有了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不仅提高了他的绘画技法,也对日后的鉴定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先生的师法还有更广泛的来源,那便是民间高手和专家,比如琉璃厂一些人品、业务俱佳的掌柜和师傅。启先生从小就到琉璃厂逛古董铺,那些老板和师傅虽然称不上学者,但也不乏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手。

多多经眼、辨析笔墨、熟悉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必要修养,但距鉴定家还有距离,因为这些只偏重于经验与技艺层面。傅熹年先生论道,一般业者只要勤看勤记,多读历代著录、积累鉴定经验、熟悉各家笔墨特点和习惯手法等,都能获得相当成绩。而要想成为鉴定界的通才慧眼,在纷繁的书法史、绘画史素材中去伪存真、解疑辨惑、正本清源,并形成正确的艺术史观,指出这些书画作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则须有更广博、更高深的功力,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综合修养,包括文学、文献学、艺术、历史、语言、文字、考古、民俗、宗教等,越广越好,越杂越好。而启先生的博学恰恰为此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他于书画鉴定的成就也就让一般鉴定家望其项背了。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之一二〉》启功 112cm×33.5cm 水墨纸本 立轴 1977年作

猜你喜欢

笔墨书画
笔墨童年
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
小小书画廓
笔墨名家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