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初探

2023-06-15罗小芬于艳霞

新闻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集约化资源配置

罗小芬 于艳霞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存在发展滞后、规模小、实力弱、分布较为分散等问题,提出建设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的科技期刊集群,并探索其初級阶段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以及有利于集群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在新媒体时代,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通过结构调整、资源优化等建设,对于增强实力、提升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我国地方性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集约化;资源配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期刊在出版形态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且国外期刊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期刊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传统的学术期刊编辑部一般形式单一、规模小、发展规划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要求“做优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退出一批”。[1]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国内一些集群化、集团化刊群已形成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群化、集团化起步较早,管理水平高、影响力大,如清华大学期刊出版中心经过5年的发展,期刊出版规模增长了3倍,集群化建设已凸显成效。[2]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推进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3]

但是,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一些地方性高校学术期刊总体发展比较滞后,实力弱、规模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进而影响力低,不利于科技新成果的传播。地方性高校学术期刊仅靠单刊的力量往往难以生存,为谋求发展和增强实力,应该根据《意见》的要求及其发展现状,进行整合重组,走集群化、集团化建设之路。

一、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发展及集群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一)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公布的广西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2年11月20日),广西本科院校共38所,其中公办26所、民办12所。根据2022年12月20日对知网和各高校官网等的资料检索得知,广西只有公办本科院校创办科技期刊。本科院校理工和医学类科技期刊的办刊情况见表1和表2。由表1和表2可知,在38所本科高校中,只有12所公办高校创办科技期刊,共14种,其中理工类为9种,医学类为5种;只办1种科技期刊的高校有10所,办2种的有2所,办3种或以上的则没有。由此可知,广西大部分高校只办1种科技期刊,其中只有4家为核心期刊,复合影响因子超过1的期刊只有4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广西高校科技期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规模较小,只有14家科技期刊。②发展较滞后,集约化程度低,目前只有广西大学成立期刊社,其余高校还是“一刊一部”的管理模式。因此,很难做到专业化运营与管理,办刊条件和水平也难以提升。③学术影响力较低。只有4家为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且总体复合影响因子低,复合影响因子超过1的只有4家期刊。④优质稿源缺乏,且稿源较单一。稿件的持续性供给不足,稿源主要是来自校内的稿件,且稿件的学术质量整体不高。⑤涉及学科多,内容重复多。

(二)广西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为了解广西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建设的情况,通过调查得知,当前广西期刊集群化、集团化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规模小,仅有寥寥可数的几个期刊集群,如广西大学期刊社、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广西科普传播中心等。而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只有广西大学期刊社,成立于2020年,该期刊社规模也不大,只有6家刊物,其中科技期刊2家。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科技期刊1家,其他期刊社主要出版科普和教辅类期刊。由此可见,广西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滞后,实力较弱,而且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建设还未涉及,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相比,集约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二、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科技期刊具有展示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要改变当前科技期刊发展的落后现状,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促进科技新成果的传播,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仅靠单刊的力量,难以改变现状,唯有走期刊集群化道路,才是明智之举,也是趋势所向,期刊集群化建设可以达到“抱团取暖”的效应,能充分发挥刊群合力的作用。由于高校是科研产出的重要阵地,影响力较大的科技期刊都集中在高校,因此,探索一条具有广西区域特性的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之路,对推动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实现结构调整、资源优化、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广西科技期刊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期刊集群化之路提供借鉴,推动广西科技及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同类别期刊联系更加紧密,具有较强的共性,同类别期刊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加强各期刊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人才、信息等资源的互助与共享。[4]根据“相近的期刊(同类别期刊)可以建立期刊群”原则,广西高校除了医学类专业期刊,其余都为综合性理工类期刊,也就是同类别期刊,且各高校办刊模式相近,各刊物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广西高校理工类和医学类科技期刊联合办刊,探索建立同类别期刊集群,建立医学类期刊群和理工类期刊群。

三、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建设思路

(一)打造分类科技期刊集群

由于当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存在发展较滞后、影响力较低等问题,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单刊的力量往往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因此,可以考虑联合区内高校同类别期刊建立科技期刊集群,充分发挥“抱团取暖”的效应。可借鉴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集群的成熟经验,如中国光学期刊网、清华大学期刊出版中心等,并结合广西本地的期刊集群的实践经验,联合区内12所理工类、医学类高校,分别建立广西高校理工类和医学类两个科技期刊集群。

(二)构建合理管理模式

本文提出的“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的管理模式,不是完全参照真正意义上的刊群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因为目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市场竞争力较弱,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作者群比較单一,大多数期刊的发文作者主要是来自本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多数校内的稿件不收版面费或者收取比较少的版面费,办刊经费基本上是来自学校的经费资助,而且广西高校科技期刊的集群还是一个起步阶段,还受出版管理体制和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刊群还不具备独自运营的能力,完全从原来的主办单位独立出来是不现实的。因此,刊群内各期刊的办刊模式应是处于从原有模式向刊群模式的过渡时期,即集群化的初级阶段。

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意见》指出: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化问题,支持现有学术期刊合理调整办刊定位,鼓励多学科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3],《意见》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发展方向。针对广西高校科技期刊主要存在发展滞后、实力弱、规模小以及内容重复率高等问题,根据《意见》的要求,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可以考虑逐步向专业化期刊转型,进行业务整合重组,按照各自优势领域和特色精准定位,逐步建立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的科技期刊集群,突出优势学科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刊,逐步打造期刊的品牌化效应,从而提升影响力,促进科技新成果的传播。

1.以核心期刊为领头,带动弱小期刊的发展

目前,广西高校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有4家(见表1),可以以之作为领头期刊,在稿源、审稿专家、编校等方面给予普刊指导,并推动普刊的发展,提升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从而带动整体期刊质量水平的提升。

2.建立统一期刊管理平台,由领头期刊统一管理

建立具有统一接收和分配稿件、共享审稿专家、经验交流等功能的管理系统,来统一接收和分配作者投稿的稿件,以及共享审稿专家等。但各高校编辑部的业务工作还是相对独立,各自仍保留自己的采编系统,自行完成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1)稿源共享

平台统一接收作者投稿的稿件,优质稿件按栏目优先分配给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然后按期刊影响力及栏目内容逐级分配,力争打造广西几个品牌期刊,提高其影响力。同时,稿源共享还可以解决部分期刊稿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2)人才资源共享

人才资源是指在审稿和编辑、校对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丰富经验的审稿专家、编辑和校对人员。人才资源共享主要是共享审稿专家和稿源,以及互请学科编辑、专职校对员。把各高校期刊收集到的高水平审稿专家信息集中录入统一管理平台,集群内的期刊可以共用审稿专家,既可以解决审稿专家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审稿质量。学科编辑具有自身专业背景的学科优势,学科编辑审核相关学科的稿件,可以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由于目前广西高校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学科编辑严重不足,可以在集群内的高校间互请学科编辑审稿,提供可参考的审读意见,不仅能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还可解决高校学科编辑不足的问题。对相关学科稿件的校对工作,编辑部之间也可以互请相关学科经验丰富的专职校对员,使稿件的校对更具专业性,从而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

四、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目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的“科技期刊集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群”,离真正意义上的“集群”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稿源、审稿专家、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各刊仍然自行承担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以下是广西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所聚合的期刊数量有限,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目前广西高校科技期刊数量较少,只有14种,其中理工类9种,医学类5种,可以探索按期刊类别分别成立理工类期刊集群和医学类期刊集群。集群内的期刊整体学术水平较差,影响力较低,也没有主打的品牌期刊,刊群所提供的服务有限,因此,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刊群合力的作用。未来可考虑对广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期刊进行联合构建科技期刊集群,从而增加科技期刊的办刊实力,扩大集群规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刊群合力。

(二)期刊管理者对集群化模式认可度不高

期刊集群模式,由于主管、主办单位多元化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和出版资源整合的难度。[5]广西高校科技期刊多数分散经营,分布在不同地域;主办单位均为不同高校,办刊水平差异大,而且大多数期刊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办刊理念上,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认同期刊集群化模式。期刊集群化建设,国家是大力提倡和扶持的,并给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但还需要得到期刊主办方相关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出版管理体制上的政策倾斜。因此,广西高校应该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去推动科技期刊集群的建设,但这也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客观地看待广西科技期刊当前发展的困境,要意识到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型是一个比较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三)刊群缺乏独立运营能力

刊群的建设,包括办刊和平台建设,需要支付员工工资、专家评审费、印刷费、设备费等一大笔费用。由于广西高校(编辑部)主要为各高校的科研服务,以创造社会效益为主,因此,大部分编辑部入不敷出,不具备独立运营的能力。另外,对于集群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如栏目改版、刊发内容变更等期刊变更申请及一些体制和政策限制等困难,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引导期刊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期刊集群跨越不同主管、主办单位等制约,强化期刊集群的管理能力,从更深层次上优化资源配置。[6]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纸质期刊在出版形态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上国外期刊的强势进入,我国期刊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实力弱的地方性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广西高校科技期刊为谋求发展及增强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要转型升级,进行整合重组,应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学术期刊集群建设的优惠政策,借鉴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的成熟经验,立足实际,可探索联合同类别的科技期刊,构建具有广西区域特性的科技期刊集群,逐步打造期刊的品牌化效应,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广西科技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潮

参考文献

[1]樊雅梦,刘国正.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与集约化经营:媒体融合下的学术期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4):340-343.

[2]刘俊,张昕,颜帅.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研究:以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为例[J].编辑学报,2016(6):561-565.

[3]《中国出版》杂志社.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J].中国出版,2021(14):3-5.

[4]张春霞.广西期刊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J].新闻潮,2021(4):17-20.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陈宏宇,郝丽芳.中文科技期刊约稿的策略、问题及举措:以《生物工程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20(1):97-100.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集约化资源配置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