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3-06-13严鸿羽李娅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发展路径

严鸿羽 李娅

摘要:产业兴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并呈现出优势大于劣势的情况,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研究发现,当前农村产业发展正处于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节点时期,农村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依旧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仍然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要在国家政策的总体指导下,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在加大投入、产业布局、培育主体、电商平台、科技支撑、产业资金监管和产业保护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环节,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区的一大批产业发展项目先后落地实施,在巩固脱贫成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各地区在产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推动农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作用更加明显,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更加有效。

一、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新时代,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产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如何研判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就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体来看,当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并呈现出优势大于劣势的现实情况,这为继续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一)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造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农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国家通过财政、金融和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对各个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支撑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同步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连接城市的重要交通线路开通,造成区域内的整体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农村产业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尤其是近年来以集镇规划为龙头,村组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集镇承载力和农村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引水工程、自然村庄绿化工程、生态精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乡村公路交通沿线绿化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逐步推进,为农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信息现代化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生机

农村产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撐。现阶段,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产业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常态。通过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技术新领域,农村产业在营销、推广等方面的路径越来越多元。

(四)干部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新保证

新形势下,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充实农村干部队伍,强化村级组织产业人才保障,围绕产业干什么,制定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围绕产业怎么干,制定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聚焦农村产业怎么发展、如何发展进行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

二、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对农村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越来越明确。但农村产业发展正处于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节点时期,特色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依旧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一)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特色农产品规模小、占比低,科技支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是乡村产业振兴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周边乡镇为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利用各自的发展优势,在诸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角逐,区域之间资金、人才、人流等要素的竞争更趋激烈,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增大。由于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系统,存在着内外部的双重资源制约,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资源如何在互动基础上实现有效交换,进而推动城乡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这种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仍然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

受综合条件的限制,各个地区的农村基础条件、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发展程度等不一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产业发展项目和带动群众实现致富的积极性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在内外部条件综合作用下,新型经营主体如何带动产业、农户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农产品加工业,就难以延伸产业链,发展城镇化;没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很难转移吸纳剩余劳动力,农村的城镇化,产业带动能力就无法实现,这是当前农村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除了东部地区和一部分中部地区的城郊农村外,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没有形成主导性的农村产业规模和布局,给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这是全国各地农村产业发展存在共同性的特征。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支撑,没有较大规模乡镇企业,这成为发展镇域经济的最大短板。

(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各地区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产业项目实施逐年增多。但诸多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的支持保障,如何发挥好产业项目的选择、支持,以及产业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农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要受到当地产业发展的布局重点和项目选择的制约,因此产业发展资金如何使用存在一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一直是农村在发展产业领域对资金监管的重点之一。现阶段,受目前国家金融体制和融资政策的限制,政府农业投入资金增速减缓,各类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量不仅大,而且资金周转的周期长,也给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现实制约。

(四)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

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西部深度贫困地区通过转移支付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大,但产品拉不出、外商请不来,再加上资金缺乏,产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应该是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周期闭环管理,这不仅是三产之间如何有效衔接和转化的问题,还是产业体系之间的支撑和互动问题。同时,缺乏产业所需的新品种、新技术,针对一般农户所进行的实操性、实用性技能培训不足,市场体系建设落后,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产业发展用地难,这些因素都给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

(五)产业科技含量低回报率慢

当前已脱贫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大、分布宽、程度深、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的突出特点。受整体大环境和局部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形成不了商品,种植形成不了规模的现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一定的周期,造成产业发展回报率较慢。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差、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基本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相对脆弱。农业科技转化率低,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仍以过程中指导为主,再加上当前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上出现萎缩,使农业技术理念的输入呈弱化态势。

(六)高素质劳动力短缺制约发展

近年来,虽然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入城市的趋势不可逆转,但仍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留守劳动力市场观念淡薄,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落后,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观念的能力低下,造成各地农村发展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面临“人”的制约难度较为突出,成为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之一。

三、新时代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

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远之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重大突破和取得重大成效。要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精神的总体指导下,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按照“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在不同方向、领域和层面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

(一)加大投入,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的夯实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还要求乡镇发展反哺农业要求,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大农业保障性投入,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有机蔬菜、生态养殖、特色林果等当地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二是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培育农产品电商示范企业和电商村,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和知名度。三是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品种特色化、种养科技化、加工现代化、销售网络化,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目标。四是建立以集镇规划为龙头,村组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集镇承载力和农村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推进出入口通道建设,实现入镇通道与集镇市政路网衔接和周边村组的贯通,努力形成畅通环线,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二)优化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连點成线、连线成片、带圈发展和规模经营”思路,打破区域界限,强化区域联动,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长廊。一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定位,积极推行“资产入股、保底分红”模式。二是依托乡镇集体和本地农业企业,在招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下功夫。坚持农户、企业和村组“三个自愿”,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整合农村孤寡、病重、残疾、整家外出等无劳动能力的群众到户产业资金、产业发展周转金结余资金、小额信贷资金、帮扶部门捐赠款,以及享有的集体资产股权等资金,积极推行“资产入股、保底分红”模式。三是通过规模发展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周期内按照财政投入资金、村集体资金等量化成股份,实行村集体、农户、企业差异化分红。四是要积极推行“协议回收、订单种养”模式,当地企业要推进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订单种养,按照统一种子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可分散销售的“三统一分”原则,与农户签订订单种养合同,保护价回收农产品;农户依据合同规定,规范种养、并按时出售农产品,强化产业链条,切实解决销售难题。

(三)外培内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型产业主体。一是重点开展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工作,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回乡创业人士普遍关心关注、带倾向性的问题,有效激发创业热情。二是重点稳定主粮的播种面积,推广示范样板。做好科技服务和灌溉用水调度供应,推动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和单产提高,实现主粮丰产丰收。三是采取抱团入股参与经营决策,消除农村零产业状态,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一定规模以上的,实现村有集体经济,户有稳定收益的发展目标。四是支持发展一批产业合作社,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使广大群众种出水平、种出效益。坚持多样化、差异化、错位化原则,采取“政府组织、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方式,提高农村产业覆盖度和群众参与度。五是要积极推行“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模式。推行“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党员+专业合作社+农户”“富村+穷村”等发展模式,引导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打造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土专家”和“田秀才”。

(四)树立品牌,建立农村电商平台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电商项目。以建设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和村组三级综合服务网络“一中心一网络”为重点,引导不同主体适应现代农村发展新情况、新形势,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网上商城,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有序流通。鼓励各村自建或联建电商网点,实现村村有电商服务点。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围绕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标志有认证、品质有保障,分阶段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打响优势品牌,针对目前有品牌缺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突出问题,由当地政府牵头,按照优势产业布局,确定若干市场前景好、消费者认可、有竞争力的产品予以重点打造提升,创立“叫得响”的优势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品牌管理,推行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品牌”管理模式,实行统一标志,统一授权、统一管理,服从服务于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大局。要落实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奖励政策,激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创建省、市、区各类商标和知名品牌工作。支持企业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品牌营销,构建标准体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五)坚持方向,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是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强科技服务。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现农业产业“村有特色,镇有品牌”的基本目标,积极支持面向偏远地区实施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在各乡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普活动,聚力各类产业人才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加快推进科技支撑产业力度。实施科技产业技术支撑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各层次的产业发展资金,各级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向偏远农村产业发展倾斜,主动协调各级财政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向县市两级部门筹措科技产业资金。三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产学研、农科教联合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计划,大力争取畜禽、水产、林下、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技术支撑示范项目。四是加强与科研院校、挂钩单位联系。借助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强化农民开发特色产业技术培训工作。推动各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按照专业方向和重点领域分别联系若干个行政村,及时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技术开发以及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六)夯实基础,加强产业资金监督管理

一是成立产业资金使用的专项机构。成立由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的发展产业管理小组,切实加强对产业资金分配、立项审批、检查验收、后续管理,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实现阳光化运作、常态化公开,推进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二是精心统筹谋划,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为确保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的有效使用,每季度召开例会听取资金检查情况汇报,重点检查产业领域内的资金监管和使用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机制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各地在纪律审查中暴露出的制度漏洞,要制定乡镇、村党政正职监督办法,健全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确保农村产业发展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廉洁运行。实行村财托管、村组干部“两公开一承诺”制度,由乡镇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统一管理村级财务。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监督和管理,针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使权力运行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监督,督促各地区严把项目审批关,加大产业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强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的“高压线”意识。加强对产业项目的统筹安排、产业项目资金的监管、产业项目的规范运作。

(七)放活思维,完善产业支持保护制度

一是奖励支持政策。通过设立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示范带动力强的企业和经营主体的奖励扶持力度。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及投资产业发展资金额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一定数量或生产经营性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以上的经营主体,政府按其投入情况配套解决产业道路及生产用水设施。对产业化规模种植、规模养殖项目,一律视同农业生产用地。对企业或经营主体修建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的,其占地可按照农村三类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三是金融扶持政策。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将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允许企业以厂房、机械设备以及土地使用权作贷款抵押。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落地,满足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结合涉农经济体的特点及其生产各环节特点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采取合作体贷款、联合授信与农业担保公司合作等方式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四是产品风险支持政策。在传统保险品种的基础上,支持保险公司为经营主体量身研发全方位多层次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动风险保障从传统的“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場风险”升级。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推动保险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控制,积极探索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保险服务农业能力。规范农业保险理赔行为,维护投保农户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发展路径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