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务必”的五重逻辑

2023-06-12李景平李永来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李景平 李永来

摘   要:“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判断和准确分析后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告诫,是对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新要求,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创新。从历史逻辑看,“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鉴往知今、自信前行的清醒与自觉;从理论逻辑看,“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从实践逻辑看,“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问题、应对挑战的责任与担当;从价值逻辑看,“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潮流、把握主动的目标与追求;从辩证逻辑看,“三个务必”内部之间既自成体系又相得益彰。

关键词:“三个务必”;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辩证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3)01-0017-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三个务必”的提出不仅是对“两个务必”的升华与拓展,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党的初心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国际形势,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和自觉中,对全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充分体现了百年大党坚定的战略自信和高度的战略清醒,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有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从五个维度阐释“三个务必”,可以更系统深入地认识把握其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

一、历史逻辑:鉴往知今、自信前行的清醒与自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3作为一个因革命而生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既有“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气魄,更有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的清醒与自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到执政过程中的实践自觉,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之时的理论承继和理论自觉,深刻体现了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

第一,“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回望来时路的历史清醒。

“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晰地告诉世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并非一条鲜花铺就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条经历诸多磨砺而越挫越勇,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披荆斩棘之路。“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來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4]只有对历史进程认识得越全面,对历史规律把握得越深刻,才能对历史命运掌握得越主动。

“三个务必”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的生动写照,既体现了党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一历史命题的深刻反思,又展现了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如履薄冰“赶考”心态的清醒头脑,更彰显了作为学习型政党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自我砥砺和鞭策。

第二,“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看清脚下路的历史自觉。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2]24。能否“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考验一个政党是否真正坚持唯物史观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掌握历史主动的结果,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高度的历史自觉,更彰显了其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敏锐洞察力与深邃思辨力。

马克思说过,“离开了现实历史的抽象没有任何价值。”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从来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三个务必”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宽广深邃的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自觉的生动表达,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准确思考,更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努力答好时代答卷,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自信品格。

第三,“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前行路的历史主动。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2]13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牢牢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权、主动权,创造出无数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可以说,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精神密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非常之功、承受非常之压,在勇于自我革命中赢得历史主动、把握时代先机。“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自信与主动,又展现了其作为一个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二、理论逻辑: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充分展现了党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改变的是更新更高标准的时代使命和政治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5]219的有效思考与科学应对,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新的深化。

第一,“三个务必”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新的深化。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包含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6]从一定意义上讲,整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2]18。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今天,矢志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已与建国之初大为迥异,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需要认真对待“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自觉与主动。同时,也是党坚持从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在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进取与担当。

第二,“三个务必”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新的深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要回答的核心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诸多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的斗争中总结经验并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提出“三个务必”就是向世人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盈着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人间正道。这条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27,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旨在奋力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条路坚持不畏强权、无惧风险,坚持“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8]533,不断强化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做好随时打赢打好各种大仗、硬仗的准备,立志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第三,“三个务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新的深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固有矛盾之后,作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历史论断,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但同时也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10],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既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又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同时,“三个务必”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书,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应对“大的难处”、实现“大的作为”的自信与从容,又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决心与信心、勇气与意志。

三、实践逻辑:直面问题、应对挑战的责任與担当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1]“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12]“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管党治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历史机遇意识和风险忧患意识。

第一,“三个务必”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从严治党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

作为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践行“三个务必”是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的根本遵循。全党同志只有始终坚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只有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才能站稳人民立场、涵养人民情怀,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只有始终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

第二,“三个务必”是勇于开展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回溯建党以来的百年壮阔波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且始终保持令人惊叹的内在活力和旺盛生机,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正是其长盛不衰的制胜密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敢于直面问题、直面挑战,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革故鼎新、去腐生肌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8]32“三个务必”不仅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更是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秘钥所在。其目标旨归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能够经受起“四大考验”、防范住“四种危险”,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

第三,“三个务必”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由之路。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只有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才能破解在“大的难处”斗争中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经受住时间的严峻考验,真正树立起大国大党应有的“大的样子”。

“三个务必”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着力解决“大的难处”的清醒与自觉,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本色。全体党员只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才不会“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只有摈弃“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14],党才会永葆胜不骄、败不馁的清醒定力;只有始终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面前,敢于出击,敢战能胜,党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

四、价值逻辑:顺应潮流、把握主动的目标与追求

“三个务必”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宝贵经验,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政治密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这一重要思想发轫于家国情怀、为民初心,着力于戒骄戒躁、永葆先进,落脚在拼搏进取、勇担使命,既阐明了“我是誰、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问题,又解答了“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价值归宿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永葆“赶考”的清醒以及增强历史主动的决心。

第一,“三个务必”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就始终把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核心价值取向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三个务必”的逻辑起点,“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又充分展现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15]。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第二,“三个务必”凸显了加强作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中国革命事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两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更是在“三个务必”中再次强调“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本色。

作为“三个务必”的逻辑支点,“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意在警示全党要做到自豪而不自满,决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要继续发扬和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第三,“三个务必”系统标注了踔厉奋发的实践路径。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和带领人民卓有成效地进行伟大斗争。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党中央坚持正本清源、治乱祛邪、攻克堡垒、清除顽瘴痼疾,“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可以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得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斗争的结果。

作为“三个务必”的逻辑关键,“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旨在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前进道路上将要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必须时刻保持“赶考”的认知和状态;意识到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重大变化,必须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志气、骨气、底气,敢于和善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依靠坚韧毅力、顽强斗争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五、辩证逻辑:自成体系、相得益彰的契合与统一

任何理论与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和集中反映时代特征。“三个务必”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思想作风、实践精神,高度概括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执政信念、从政本色、为政风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自身纯洁性的反思审视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忧患意识。“三个务必”既包含对以往经验的深刻总结,又包含对未来发展的自我警示;既强调“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与“船”的问题;既各有侧重又彼此联系,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有机联系的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第一,“三个务必”思想同源、理论同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三个务必”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共产党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的缘起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更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发展与政党建设历史经验的深邃洞察和精辟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16]“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17]“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三个务必”的承继点,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5]225“務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着力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党勇立潮头、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历史经验。

第二,“三个务必”各有侧重、自成体系。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根本立场和出发点。初心是使命的价值本源,使命是初心的实践归宿,初心为使命提供价值指引,使命为初心提供实践支撑和实现形态,两者是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支撑与政治保障。谦虚谨慎主要指向主体自身,艰苦奋斗则主要指向客观对象。谦虚谨慎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前提,艰苦奋斗是谦虚谨慎的内在要求,两者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方法与动力支撑。敢于斗争是鲜明品格,是一种精神状态;善于斗争是能力本领,是敢于斗争的实践要求,两者是历史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三个务必”辩证统一、浑然一体。

“三个务必”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又体现出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是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目标要求,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为了谁”的问题。作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目标归宿,意在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以在增强历史自觉中把握历史主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接续奋斗。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基础保障,既强调了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又明确了党在奋斗过程中的心态与作风,体现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从认识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经受一次次挫折但又一次次奋起的问题。作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必要条件,意在要求全党同志牢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谦虚谨慎的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破除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阻碍。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方法路径,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興战略全局的深刻洞察,从方法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干”的问题;作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实践行动,意在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8],也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0.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

[7]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323.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9]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3.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7.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12]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645.

[13] 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465.

[14]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

[15] 习近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

[16]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

[17]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8.

[18]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人民日报,2022-03-02.

责任编校   陈   瑶

Five-Fold Logic of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Thought

LI Jingping, LI Yonglai(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thought is a major conclusion made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t its core, based on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new era following the scientific judgment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Party, tasks under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artys situation. It is a new warning for the whole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forge ahead in a new journey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a new era, and a new requirement for composing a more brilliant chapt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and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the “Two Indispens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logic,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reflect the CPCs sobriety and consciousness of learning from the past, knowing the present and moving forward confiden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logic,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reflec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PC coming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logic,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reflec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CPC to fac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logic,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reflect the goal and pursuit of the CPC to follow the trend and grasp the initi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al logic, the “Three Indispensables” have their own internal systems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Key words: “Three Indispensables”; historical logic; theoretical logic; practical logic; dialectical logic; value logic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