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启蒙

2023-06-11张其锟

红岩春秋 2023年1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重庆

张其锟

我出生在四川遂宁,祖籍江西新余,老家在四川巴县(今属重庆)。1934年,我家搬到上海。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我跟随父母逃难回到重庆老家。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偌大的中国几乎找不到一张安静的书桌。我很幸运,求学路上遇到了很多好老师。

1941年秋,13岁的我考入树人中学初中二班。当时,这所学校是沙坪坝区中共地下党的据点。学校一共有三位老师来自清华大学,黄绍湘就是其中之一。

黄绍湘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是我们的班主任,同时教我们英语。她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她的丈夫毕中杰是学校教务主任,夫妇俩都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校期间,黄老师经常向我们灌输进步思想,可以说,她是我的革命启蒙老师。

1941年中秋节,中二班举行联欢会,应同学们邀请,黄老师表演了一个节目。她模拟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朗诵了周的一段台词。她那清脆的声音突然变得苍老稳重,让人感到她颇有表演才能。

1942年1月13日上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校长办公室楼前的花坛边,等待英国议会代表团成员艾尔文和劳森先生到来。不一会儿,漆永忠校长和黄绍湘老师陪着贵宾向我们这支欢迎队伍走来。黄老师带领同学们喊出响亮的英文口号:“Down with fascism!(打倒法西斯!)”这是我第一次喊英文口号,因此铭记于心。

1943年夏,我初中毕业。离校前,黄绍湘老师给我题写了临别赠言:“不要做象牙塔里的花朵!”这句话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同年,我入读重庆清华中学。学校所聘教员大多出身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民主氛围十分浓厚。学生在学校可以订阅各种报纸,全校800多名学生差不多有400人订阅了《新华日报》。

重庆清华中学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环境的熏陶下,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这一时期,黄绍湘老师的丈夫回到重庆清华中学任教。我从他那里得知,黄老师考取了公费留学,去美国读书了。

1957年,在北京市委工作的我,到北京展览馆(当时称苏联展览馆)听报告时,偶然碰见黄绍湘老师,得知她在北京大学任教。后来,她又调到中国社科院美国史研究所工作。由于她家离我家不远,每年春节前后,我都去看望她。

后来,我对黄老师的传奇人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去留学,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给以资助的。留学期间,她继续参加进步活动。1945年,董必武同志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董老会上的发言就是由黄绍湘担任翻译工作。她长期从事美国史研究,是我国美国史研究奠基人之一。

黄绍湘老师已经仙逝七年多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在我腦海里回荡。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重庆
重庆客APP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清华,北大,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