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

2023-06-11胡有华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创新

胡有华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媒体条件下,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提升新媒体素养,积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团结协作,把握机遇,守正创新,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常态化、普及化,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高校必须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化媒体盛行的年代。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是指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利用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大众比较熟悉的主要有移动客户端、微博、社交网站等。当代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最广泛、最活跃的群体,是网络的“原住民”。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8月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9.5个小时。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占网民整体的99.6%。[2]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最活跃群体。笔记本电脑、手机是“00后”大学新生入学报到的标配。传统媒介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面对面思想交流,工作时间、场所都受到限制,受众覆盖面小。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突破了这个瓶颈,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扩展和延伸,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网络、电脑、手机、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时代。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扩充了海量信息资源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产物。新媒体时代,网络和移动终端、视频、音频等媒介,信息承载量大、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成为信息和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将最新的方针政策和时事要闻及时传达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教育学生。慕课教育模式是一种免费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模式,能为更多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慕课能够整合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和课程资源,制作成本低,同时突破了传统课程空间、时间和人数的限制,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提高了学生参与优质课程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性。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重点专业,可以实现跨地区、跨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引入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提供无限可能。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性、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会热点新闻和世界各地资讯,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还可以实时互动交流。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深受青年学生喜爱,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将新媒体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可以贴近学生、丰富教育内容,各种音频、视频教学文件可以让思政教育主题变得更形象生动,增强了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戰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负面影响。

(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教育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和传授。新媒体时代,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讯,有时他们知道得比教师还早、还多,这就大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优势、话语权及权威地位。但是,大学生日常关注的一般是媒介推送的社会热点新闻,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媒介为了扩大受众面,时时更新热点新闻,转移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学生所关注和接触的信息内容“碎片化”“随意性”特征十分明显。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面对这些海量而又零碎化、片段化的新闻信息往往难以辨别和甄选,又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思考,所以他们做出的价值判断往往是片面的、感性的,有时甚至是过激的、错误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迫切性都有所增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要讲究科学方法。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就必须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意识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和教育信息技术水平。

(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亟待提高

新媒体素养,是指公民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包括了解、使用、正确判断媒介及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质疑能力和思辨的反应能力等等”[3]。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掌握着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绝对控制权。教材、教案经过精心准备,层层把关,教育信息的可控性有绝对的保障。但是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变得比以前复杂。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制造和传播都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青年学生可以自由获得各种资讯,可以自由筛选各种信息,他们还时常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大多数仍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用微信、QQ跟学生实时互动的频率比较低,新媒体的实时性和双向互动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亟待提高。

(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风险大大提高

新媒体是开放的信息平台,每个人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匿名发布和传播信息。各种文化思潮、思想观点纷繁复杂,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除了官方信息和权威信息,有些信息是片面信息、低俗信息和虚假信息。美国政治学家查德威克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较浅,对各种信息辨识和判断能力不强,在不同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他们正确的三观容易变得模糊甚至动摇。例如,近几年有不少负面的网络舆情,这些错误的网络舆情恶性发酵,混淆视听,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抢占舆论阵地,正确引导舆情舆论,引导青年学生把握正确方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巨大考验和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对策

教育事业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应该走在前列。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方向,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积极主动占领新媒体宣传和舆论阵地,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在价值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使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各种文化思潮、各种价值观的信息、言论,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日益频繁,这无疑加大了我们掌控舆论宣传阵地的必要性和难度,所以对于新媒体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高度警惕。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各种新兴平台和重要载体,构建大学生的话语平台,加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的关注热点和舆情动态,大力推进微信、QQ、微博实名认证制度,构建高校学情舆情监管机制、预警机制和调控机制,积极进行高校网络空间的治理和引导,勇于担当,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判,汲取舆情中的合理部分,保证能让主流意识形态稳稳占据高校舆论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确的舆情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和选择能力、反思和判断能力,增进学生的媒介素养,消除新媒体对高校思想工作的消极影响,让新媒体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二)加大力量投入,统筹规划,做好、做强新媒体平台

学校要充分重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载体作用,积极搭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4]学校党群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学生工作处、学生社团都要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QQ群等新媒体平台,搭建结构合理的平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传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嵌入音频、视频、游戏、动漫等作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思政的兴趣和领悟力。同时拓宽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平台,及时推送思政主题类作品,与学生平等地在新媒体平台上沟通和交流,实现实时互动,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主动权。

(三)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式必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提升新媒体素养,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学校要积极建立起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立起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亲和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几乎所有教师对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点和重要作用都有一定的认识,但也有一部分老教师对新媒体技术不是很熟悉,对新媒体的话语表达不是很适应,对于利用新媒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和信心不足,利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内容進行创新的手段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学校必须开展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和网络技术水平,正确引导舆情舆论。

(四)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高校首先必须充分重视新媒体技术,积极主动建立和运营官方网站、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解答学生关注度高的有关社会热点、思想困惑、就业指导等问题,充分发挥正向引领功能。其次,要积极整合思政工作队伍,学校宣传部门、共青团、学生工作处、学生会、学生社团要多管齐下,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要通力协作,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帮助和指导,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协同效应,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再次,学校还要积极选拔和聘用一批新媒体素养高、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素质高、思想政治工作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加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这支队伍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效率上都更为优化,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5]。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行探索创新,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媒体阵地,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好网络空间,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5):12.

[3] 邱沛篁,蒋晓丽,吴建.媒介素质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45.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J].教育部政报,2000(11):498-5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媒体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