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中的两把刀

2023-06-11高雅麟

阅读时代 2023年6期
关键词:宝刀牛二杨志

高雅麟

关于刀,在《水浒传》中有几处精彩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一处是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豹子头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另一处则是在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杨志要卖祖传的宝刀。这一买一卖,值得玩味。

林冲买刀,是为了欣赏;杨志卖刀,是为生活所迫。一个是在英雄得意之时的闲情雅致;一个是在虎落平阳时的落魄窘境。这本是生活常态,却也常常被小说家以刀为媒,尽显英雄时代的风云变幻。

从卖刀角度而言,向林冲卖刀的人,是一个营销高手。而杨志,实在相形见绌。

有几个细节为证:虽说向林冲卖刀是一个局,但那卖刀者确实是局中的关键,试想,若林冲未买此刀,哪有“误入白虎堂”的可能?卖刀者在林冲附近,先喊了一句:“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见林冲没有反应,又说了一句:“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见林冲回头,立马“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奪人眼目”。在林冲心动的那一刻,高俅布的局便悄然有序地展开,一把无形的刀已经慢慢架在林冲的脖子上。英雄爱刀的“欲望”,成了英雄被砍的刀。

杨志卖刀,却是带着高傲而无奈的心态,“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但立了两个时辰,也不吆喝,自然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来了个询问的牛二,还招来了杀人的官司。杨志未主动推销,想必是心中不舍的缘故,或许有天真的幻想,希望遇到哪位惺惺相惜的英雄能接济一二,说不定不用卖那祖传宝刀了。可惜现实总是骨感的,前来询价的牛二还是一位想吃白食的主,加上杨志穷困之时的失意心态,这就注定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杨志提刀杀人案”。

从买者的角度看,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自然是一个爱刀的内行。

卖者拔出刀的那一刻,林冲便失口道:“好刀!你卖多少钱?”迫不及待想得到。成交后,林冲反复把玩这口新刀,拿着看了整整一晚,夜间挂在墙上,不等天亮又起身去看。可见,爱刀心切,一览无余。

泼皮牛二自然是个外行,没有买刀的欲望,整天无事生非倒是他的日常工作。面对杨志的家传宝刀,泼皮牛二却问:“你这破刀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叫宝刀?”一听,便不是个想成交的买主。杨志却傻乎乎地解释,说:“第一,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吹毛得过;第三,杀人刀上没血。”那牛二要杨志砍一个人来验证第三条,实是买刀为假,挑衅为真。英雄一时盛怒的“意气”,成了英雄牢狱之灾的导火索。

可见,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的成功概率不可同日而语。表面看,林冲买刀中计,是一个必然结局。而杨志卖刀杀人,似乎充满了偶然性。实质上,这是高俅设计使然,也是作者施耐庵的精心构思: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的事件中,两个英雄人物,都必然走向一个穷途末路时的共同归宿——梁山。那个英雄被逼的时代里,刀是一种杀气腾腾的武器,也是一种充满疼痛感的隐喻。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表面风平浪静,实质惊心动魄,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和平场景中,他们面对的是他们自己无法觉察的另一场战斗。

林冲自误入白虎堂中了高俅设的局之后,想必那把宝刀,不太可能再入林冲的手。而杨志自吃了官司之后,作为行凶证据,那把家传宝刀是否物归原主,也不得而知。只是在他们“与刀共舞”的职业生涯中,砍与被砍,应是家常便饭。藏在“豹子头”“青面兽”两副面具背后的两把刀,可以是驰骋沙场的利器,也可以是别人为你精心设计的诱饵。在刀光剑影中,往往伤的不仅仅是敌人,也包括自己。

所以,当你自觉藏器于身,可以傲视江湖的时候,我们要常常问自己:面对风云诡谲的世事沧桑,最需要的是随心所欲地对外攻击,还是保持警觉地对内反省?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宝刀牛二杨志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宝刀
赌一把
青面兽的选择
屠龙宝刀
雾霾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ilytype lectin ( Sm LTL)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and its response to Vibrio anguillarum*
牛二真牛
什么也没考虑
杨志的失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