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之路

2023-06-11樊晨翔

理论探索 2023年3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樊晨翔

〔摘要〕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环和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平台,中國资本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资本市场是满足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的迫切需要,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尚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依然存在着发展规模和成熟度不足、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功能不强、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规模,规范资本市场结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等路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3)03-0115-08

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持续加强,改革发展稳定呈现新气象,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9月,习近平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专访时强调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1〕。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有韧性的资本市场”〔3〕。2021年7月,中央深改委下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包容、开放、透明、规范、守信的资本市场生态体系。“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4〕,是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 。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建设目标,是要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现资源向更高质量和创新驱动的方向进行有效配置。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引导全社会资本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资本市场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寻求最优解,走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紧迫任务,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满足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发展的迫切需要

资本市场是各类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因为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融资需求,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扶持,也存在不同的风险差异,要有与之匹配的市场架构,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6〕。资本市场“肩负着为中国实体经济服务的使命”〔7〕,从资本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多样化出发,资本市场必定要通过提供多样化投资品种来最大限度地、高效率地实现供求平衡。

一方面,企业是最主要的资金需求方。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借助资本市场敏锐的嗅觉,可以发现有价值和潜力的企业。以高新企业为例,初创期会在创业板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但是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之后,则存在债券筹资需求,退市时需要以IPO的形态从股票市场退市,各个阶段都需要获得相应的资本支持,带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下,竞争机制不断完善,落后企业和产能被淘汰,激发了企业创新能力,减少了企业投资中的高风险行为,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相匹配,达到企业风险分散、创新企业行为、改善企业治理的目的,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是资金供给方。资本市场将社会的闲散资金实现汇聚,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同时发放贷款,当然也承担资金提供的财政风险,可能会阻碍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制约资本市场的变革,但同时也为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方提供需要的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可以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和对核心技术的研究深度,完善股票市场的社会评价和选择机制,加快资本循环,扩大资本规模,优化要素流动。健康的资本市场可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市场的存量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和高效组合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推动关键人才和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资本市场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分摊制度,改进风险传递方式,提高资本市场中资金的流动性及高风险的分散性,降低风险存量,减少“灰犀牛”“黑天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

(二)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来源的迫切需要

“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求保证金融安全和稳定,及时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居民的财富可以稳定增长。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百姓财富增长。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立的目的在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资本市场发展能让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的增长,对于改进社会福利,促进人民财富增值,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对投资产品的多样性要求也不断增加,期望金融机构能够帮助理财且实现财富增长,金融的财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能够实现居民的愿望。资本市场通过保障交易的公平性,成为保护居民收入、增加居民财富的主要方式〔6〕。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保障投资者收入的稳定性。据中国结算信息称,2016年1月,我国股票投资者的总数突破1亿;到2022年2月,我国股票投资者的总数突破2亿,6年时间实现翻倍增长。在此期间,资本市场内出现了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和发行人,养老基金、公募FOF基金不断增加,加大了银行和保险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扩大了银行理财的市场规模,提升了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资本市场本身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同时具备强大的发展后劲以及可持续发展动力,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能够提高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保障投资者收入的稳定性,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石。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从而提高市场活力,盘活市场容量,实现投资者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

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能够淘汰大量的僵尸企业和低产能企业,提升优质企业的占比,促进具备发展创新能力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价值创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金融改革,资金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加强了市场利率管理的能力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对此,需要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金融行业要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依托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国际经济环境发展的客观性,推动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可以借鉴国际金融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和巨型化的发展趋势,打破当下分业管理经营的局面,深化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彼此交融与合作,健全宏观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另一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要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3〕,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实体经济增长和发展,创新是其最主要的驱动力,核心在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持续、稳定的资本投入可以推动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匹配,完善企业风险分担机制,合理配置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一般来说是借助直接融资的方式,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率,有利于完善市场金融体系与资本要素的配置。资本市场下,宏观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资本、科技及产业融合的紧密度,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成效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在改革中成长,在开放中完善。如今,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明显成效。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20世纪90年代,以沪深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开启。3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明确市场改革方向,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推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创新,逐渐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和监管相配合的监管体系。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包含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两大类,其中交易所市场包含科创板、中小板和主板,场外市场则包含新三板和新四板,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12月,沪深两市总市值高达78.8万亿元,“资本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8〕。十年来,先后设立新三板、科创板、北京证券交易所,合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二是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断成熟。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建立,正式开启我国股票金融主板市场,2004年深交所开创了我国股票金融中小板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成熟。2019年科创板的开板,优化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同时加强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程度,促进了科技创新〔9〕。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建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10〕。2006年建立的新三板交易所,完善了小微企业的咨询业务,改进了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2012年区域性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对“股票定价存在异质性影响”〔11〕,持续推动融资市场的改革,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三是我国资本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近年来,针对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信用违约、股权质押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通过精准施策和有效应对处置,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2019年底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但是并未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过大冲击,与全球股市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稳定性较高,具备全球最强的抗风险能力,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强大韧劲,体现出我国监管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成为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二)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提供需要的融资,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投资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的资金通过高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与企业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相得益彰,实现了互利共赢。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转型。依托存款利率市场化加强对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的效率,拉动经济增长,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结合自身需求,调整存款利率,达到吸收更多社会闲散资金的效果。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借助严格的贷款审核机制,淘汰信用状况不好的客户,保障投资者和银行的权益。利率市场化下为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金融产品持续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促进传统银行的转型升级,增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借助差异化的利率,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二是完善创新驱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科创板的设立,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的支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增量发展。科创板依托制度创新,连接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加强资本市场的制度探索。科创板的改革可以与国际标准接轨,融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设立多标准、多元化的定价制度,改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支持。运用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服务技术创新,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产业自主性,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坚持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改革,实现科创板和其他板块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资本市场的存量改革。

(三)全面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

为了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从2018年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从过去的核准制向着注册制迈进;2019年,科创板在上交所开市,注册制试点正式落地;2020年,创业板开启注册制试点;2021年设立北交所并同步试点注册制。从最初注册制改革立项、相关制度建设的有序推进,到如今全市场推广,各试点板块均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深市主板+创业板” “沪市主板+科创板”〔10〕、新三板、北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畅通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彰显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能力。

一是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资本市场中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存在较长周期的资本投入,并且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难以对其价值合理评估,容易增加投资者决策的难度,制约资本市场和企业的融合发展。注册制改革“利用分散决策保证市场化机制运行”〔12〕,提高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水平和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完善了信息披露机制,并将更多的权力在多个市场主体中得以分散,提高投资者运用专业知识开展专业判断的有效性,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加速资本市场和企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构建“规范、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作用突出。二是提高证券金融发展的有效性。实施注册制改革还权于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资本市场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引导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有序发展,明确了监管部门等市场主体的职责分工和责任边界,实现“监审分离”的效果,提高了证券审核的前瞻性和全面性。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审查企业的合规性,做好注册、备案工作,落实信息核查及调查机制,稳定股票发行定价,壮大投资者队伍。三是提高资本市场法制化水平。注册制改革的同时,也促进了退市制度的健全,“实现了上市公司退市常态化”〔7〕,逼退大量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特别是针对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要求其强制退市,大大减少了资本市场中的投机行为,资本市场的法制化水平提高,从而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四是为外企在A股上市提供有利条件。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国外企业可以参照国际相关市场的做法,按规范在A股上市,这将拉近中国资本市场与境外发达市场之间的距离,创造出外资更熟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同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获得了依靠我国资本市场资源支撑发展的机会。

(四)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在于金融,习近平强调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本身具备独特性和关键性,是国家经济得以持久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20年发布的《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肯定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债券、股票的量化成绩。

一是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朝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对外开放制度,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投融资途径,增强了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在B股和H股市场下,我国大量民营企业通过IPO或者增发DR的方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我国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实施,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从而促进了与国外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2020年4月1日,我国证券业对外全面开放,将外资券商的持股比例提升到100%,并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外資股比的限制。深港通、沪港通的出现以及QFII制度的设立,加强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外资的吸引力。三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国外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在经验、专业性、合规性等方面有其优势。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中资券商均占有一席之地,外资券商的交易优势和投资优势将造成鲶鱼效应,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截至2022年6月,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的A股上市企业共有1249家,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股权投资净流入规模持续增长,6年间提升了4.6倍,达到831亿美元,外资持有的境内股票提升5.9倍,达到6455亿美元。2018年6月、2019年6月和2019年9月中国境内股票陆续纳入全球三大国际主流股票指数,2021年10月29日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大大提升了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三、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国资本市场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百余年的发展之路,成就巨大,未来资本市场发展依然有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尚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和成熟度不足

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会增加资本市场运行中的道德风险,造成因为信息披露不完善导致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况。习近平提出要高度警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灰犀牛”“黑天鹅”事件,资本市场本身存在各类风险,反映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如果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则会出现股市波动。同时,由于大量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也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不成熟程度。

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受到投资品类的限制。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类不多,主要以股票类产品为主,基金和债券的交易类产品较少,投资者的选择范围有限,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投资品种的狭窄还限制投资规模,加之行业税收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缺陷,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传统产业高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要注重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但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由于投资品类的限制,降低了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导致大量优质企业通过境外渠道上市,造成“墙里开花墙外香”〔6〕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存在大量非理性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者,他们难以根据资本市场波动的客观形势作出正确判断,信息筛选能力较弱,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其主观臆断和盲目跟风,导致“羊群效应”,反而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出“过度去工业化”〔3〕及产业服务“结构性减速”的现象,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及实体经济的潜在危机。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资本市场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我国资本市场中,因为大量投机行为的存在,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范性不足。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制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区域性股票市场和新三板股票市场缺乏合格的投资人数量,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市场主体的自律性较差等,导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发展模式、制度建设等难以与之匹配。另一方面,市场适应及风控能力不强。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但是在市场适应力以及恢复能力方面还存在缺陷,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短线投资大量存在,散户对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结构起关键性和主导性作用。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充足的资金可以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但却更多的是针对短线投资展开,长期股票投资积极性不高,大量短线投资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不利于资本组合的优化和资本市场结构的改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资本市场功能不强

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金融体系的主体仍以银行为主,居高不下的银行贷款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匹配,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实际管理中,由于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中央和地方各自为政的情况,降低资本市场的管理效率,导致信息披露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理性判断,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转板机制。面对不同层次的市场,资本市场还缺乏转板机制,为解决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要构建不同层次的交易市场。对于初创期的企业,由于盈利能力不够稳定,可以通过新三板挂牌获得投融资;对于成长期的企业,其发展有更多的需求,因此会转向主板或者创业板。但是当前的资本市场并没有针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建立转板制度,各个层次之间的交易缺乏联系,相应的监管体系尚未健全,体现在监管部门和证监会重复监管、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监管存在漏洞等。另一方面,直接融资占比偏低。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多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60%以上。相比较而言,企业直接融资的占比明显偏低。间接融资的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供需双方并没有直接联系,银行没有权限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风险会更多地集中在银行,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同时间接融资中金融中介的服务费用增加了企业筹资成本。直接融资是股权融资,购买者原则上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交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作出合理的投资判断,达到分散金融风险的效果。而且直接融资成本较低、公开性更强。因而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型,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治理效能的主要方向。

(四)法律体系不完善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保障基础之上,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在中小股东的监督方面还存在漏洞,对于外力有较大的依赖性,执法力度不强,难以满足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

一方面,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颁布于1998年,共进行了3次修正和2次修订,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频率明显偏少,而且对于投资者保护以及违法的处罚方面存在欠缺。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在股市中占比较高,由于资本市场法律不完善,存在一些违法乱纪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情况,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一些上市公司存在操纵股价、资金占用、财务造假等经济犯罪行为,这些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违法案件惩处力度不到位。在执法方面,对于《证券法》中的违法违规行為并没有具体的处罚落实细则,比如对于“情节严重”以及“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界定,导致面对实际违法行为难以有效落实处罚机制,损害投资者的实际权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近年来资本市场中一些金融机构无序扩张,与实体经济分离,虽然对于这些问题已经加大了监管和整顿,但还存在许多隐患。一些平台存在大量发行“高利贷”产品的行为,利用少量资金撬动巨大的金融杠杆,最终的高额利息转嫁到投资者身上,这些违规金融行为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四、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优化思路

新时代新征程下的资本市场,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稳步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提升资本市场综合实力

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对现有经济结构优化改进,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增加发展动力,融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践行和落实数字化发展,创新资本市场品种,强弱项、补短板,促进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发展,扩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创新资本市场品种。更多的交易品种可以提高投资者参加投资的积极性,要持续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交易品种的多样性。上交所和深交所虽然是全国性质的交易场所,但在结算方式、内部制度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需要统一规范标准,完善交易细节,优化退出机制,避免“壳资源”现象的出现,倒逼没有价值的企业被动退出,吸引优质企业加入,降低资本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其次,减少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资本市场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考虑到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要重点关注投资方面有效的市场信息。所以,要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严厉惩罚机制等方式,减少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再次,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增发资金和配股的效率,优化证券市场发展环境,严格规定资金使用方向不得改变,减少大股东的私募行为,必要时通过处理、警告等措施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持续增加新股。规范中介机构行为,落实公司监管制度,加大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力度,保证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事前监管环节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全面落实IPO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实现穿透式监管和全面监管,规避资本市场中的违法金融行为。严格退市制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优胜劣汰,建立常态化的市场化机制,做到“有进有出”〔9〕,保障投资者资本的安全性。

(二)规范资本市场结构,提升资本市场风控管理能力

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确保建立规范的基础制度,并实现高效运转,借助完善、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和体系,明确不同市场主体的责任,落实上市公司、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的责任权限。要建立并完善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发展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首先,规范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难以满足大量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本身也有较强的风险性。为此,可以考虑提高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的占比,满足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从而提高债券市场的健康程度。增加中长期投资的规模,完善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以及资源配置,降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增强资本市场发展的有效性。借助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契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严格管制市场利率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高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管理水平,减少因为市场利率波动导致的金融风险。其次,强化行业风控水平。当下的证券期货企业虽然致力于数字化转型,但是因为数据鸿沟、信息孤岛等问题,在数字化转型中缺乏有效的顶层规划。据此,行业发展协会要提前进行布局,精心谋划,完善资源整合和统筹规划,打造共享、开放的数字生态圈。行业机构要提高风险管控意识,提高针对风险的应急响应能力,保证交易的可靠和安全,同时要注重数字研发的投入,挖掘痛点,攻克难点,特别是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对关键和核心技术的可控性。期货证券企业要加强风控建设,提高数据安全性,确保风险可控、业务合规,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减少短线投资,增加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三)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党的二十大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既体现了顶層设计的清晰脉络,又在新起点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大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力度,夯实资本市场基础,为资本市场的功能健全提供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系统性改革,着力在优化转板机制、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优化转板机制。针对转板机制不足的问题,要建立相关的转板制度。转变通道优化是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主要着力点,可以通过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借助现代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监管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避免发生“老鼠仓”〔2〕行为。加强转板通道建设,重点建设二板市场、新三板向主板的转板通道,实现通道“清障”,可以兼顾效率和公平,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借助数字化技术,围绕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重点改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资本市场投资的获得感。比如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战略转型,“监管部门可以依托金融科技”〔13〕,“创新技术应用”〔13〕,优化流程,建立完善的转板机制,提高企业融资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直接融资比重高的经济体抗风险能力往往更强,且直接融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更为直接和灵活,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结构转型。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必须在“量”和“质”上再上台阶。一方面要提高直接融资存量,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结构,适当提升股权融资比重,更好地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作用。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股权融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法治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法律体系内容涵盖了发行上市、交易结算、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并购重组、市场监管、法律责任等方面,总体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与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机制、制度建设、诚信文化等还须加强,这就需要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更为有效的法律制度,创造更为良好的法律环境。

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要求改革证券发行等级制度,实现退市制度常态化,加强机构投资人的培养,减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市场成本低、监管便捷、资产庞大、交易风险低等优势,是中小股东无法比拟的。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比例,一方面可以对公司的资本实现有效控制,实现对管理层的高效监督,必要时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减少因为中小股东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过低的情况,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更好发展。其次,完善监管制度。金融在全球市场中依然占据主导性位置,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市场运行,就需要政府“从顶层制度设计者逐步向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督者角色转型”〔7〕,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对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收缩风险的外溢效应”〔14〕实现规避。因此,要继续推动公司法的修订和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的制定,不断夯实监管工作的制度基础。同时结合注册制改革发展与市场进展,借鉴国际最佳监管实践,健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退市等各方面规则,加快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上市公司监管体系。最后,加大违法案件惩处力度。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坚持“有法可依”的同时,要落实“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刑法修正案(十一)》以及《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违法惩处的要求,完善有奖举报、代为诉讼、公开谴责等制度,增加欺诈、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增强对资本市场犯罪行为的震慑力,衔接和转化行政执法和刑事惩戒,加大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EB/OL〕.finance.china.com.cn/news/gnjj/20150923/3354885.shtml.

〔2〕高宇辰,莫冬燕.我国韧性资本市场的建设框架与实现路径〔J〕.地方财政研究,2021(01):106-112.

〔3〕胡海峰,宋肖肖,窦 斌.打造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J〕.理论探索,2021(02):74-83.

〔4〕陈 辉,金 山,顾乃康,等.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逻辑研究〔J〕.西部论坛,2023(01):29-41.

〔5〕方 鸣,谢 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回溯、理论探索与实践趋向〔J〕.上海经济研究,2021(08):5-15.

〔6〕资本市场改革课题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兼谈科创板赋能创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2019(10):93-100.

〔7〕吴晓求,何 青,方明浩.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J〕.财贸经济,2022(05):19-35.

〔8〕马晓楠,于清华.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21(12):95-102.

〔9〕王卉彤,刘传明,赵国钦.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的效率测度——基于SE-U-SBM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9(10):49-61.

〔10〕徐玉德,李昌振.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效、困境及政策建议〔J〕.财政科学,2022(05):15-30.

〔11〕彭红枫,万 洋.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定价效率?〔J〕.证券市场导报,2022(03):22-32.

〔12〕倪淑慧,胡海峰.我国资本市场新战略目标的相关探讨〔J〕.理论探索,2020(05):122-128.

〔13〕杨松令,刘梦伟,张秋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J〕.數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08):125-144.

〔14〕宋玉臣,张 晗.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协动效应——基于世界三大经济体的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9(09):106-111.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