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肾阳虚型CFS患者不同施灸时长长蛇灸透热感规律研究

2023-06-06马婷婷龚蕊郑锐陈瑞雪罗宏吴节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5期

马婷婷 龚蕊 郑锐 陈瑞雪 罗宏 吴节

【摘 要】 目的:以脾肾阳虚性慢型疲劳综合征(chroninc fatigue syndrome, CFS)患者为载体,研究透热感在不同施灸时长长蛇灸治疗过程中的规律,以期丰富灸感-灸时的量学关系,为长蛇灸临床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CFS患者1:1随机分为60分钟组(A组)和30分钟组(B组)接受长蛇灸治疗,每周3次(隔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共12次,并于每次治疗后采用VAS评价透热感,及医用红外额温计测膻中穴、神阙穴治疗前后的体表温度。结果:分组及治疗次数对透热感及穴位温差值无交互作用,分组及治疗次数对穴位温差值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治疗次数对透热感强度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先于B组出现最强透热感,并获得饱和灸量;B组随着治疗次数增加透热感持续上升,但在12次治疗结束时仍未获得透热感峰值。结论:基于透热感变化规律,对于以长蛇灸为代表的大面积灸法,疗程是影响饱和灸量获得的关键因素,而非单次治疗时长。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长蛇灸;灸感;饱和灸量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9-0103-04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law of heat penetration of long-snake-like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d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FS of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 in order to enrich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xibustion feeling and treatment duration or cours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linical scheme of long-snake-like moxibust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CF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0 minute group (group A) and 30 minute group (group B). They were treated with long-snake-like moxibustion three times a week (once every other day) for 4 weeks, with a total of 12 times. After each treatment, VA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heat penetration sensation, and medical infrared forehead ther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ody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anzhong point (RN17) and Shenque point (RN8)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group and treatment times on heat penetration sensation and acupoi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Grouping and treatment time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cupoint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ut the main effect of treatment times on heat penetration sens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imes, group A had the highest heat penetration sensation earlier than group B, and obtained the saturated moxibustion dosage; In group B, the heat penetration sensation continued to ri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reatment times, but the peak value of diathermy was not obtained at the end of 12 treatments. Conclusion For the large-area moxibustion represented by long-snake-like moxibus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dosage of moxibustion, rather than the treatment duration.

Keyword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Long-Snake-Like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Sensation; Saturated Moxibustion Dosage

艾灸穴位時人体局部及全身出现的一种特殊感觉和反应,称之为灸感。古代医家在各类文献中均有有关灸感的描述,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等,并指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说明灸感决定灸量是否充足,是提高灸法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热敏灸研究提出了饱和灸量的定义,即单次治疗产生灸感到灸感消失这一段时间的灸量确定为饱和灸量[1]。广义的饱和灸量还应包括产生灸感变化的疗程,而该内容的研究较少。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灸法,长蛇灸饱和灸量的获得与单次施灸时长﹑治疗次数的关系尚需要明确。本文以脾肾阳虚性慢型疲劳综合征(chroninc fatigue syndrome, CFS)患者为载体,研究长蛇灸主要灸感之一的透热感在不同施灸时长治疗过程中的规律,以期丰富灸感-灸时的量学关系,为长蛇灸临床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临床试验方案通过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No.2020KL-046),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获得了注册号(No.ChiCTR2000041000)。根据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2],60分钟长蛇灸组CFS患者FS-14量表评分改善值的均数为2.45[3],估计两组FS-14量表评分改善值的差异为0.4,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1-β=0.90。预计每组所需样本数为27例,加上10%的脱失率,两组一共60例。

1.1 研究对象 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治未病中心进行患者招募及筛选,排除试验中脱落的例数,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per-protocol,PP)共55例(A组28例,B组27例)。两组在年龄(A组33.6岁,B组36.0岁)、病程(A组36月,B组24月)、脾肾阳虚证候评分(A组18.8,B组16.1)和畏寒评分(A组4.41,B组4.00)方面的基线满足均衡性。

1.2 诊断、纳入、排除及排除标准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诊断标准[4],中医需符合脾肾阳虚中医证候辨证诊断标准,且畏寒症状积分≥3分(畏寒症状积分范围为0~6,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纳入18~60岁女性;治疗前至少1月内未参与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科研。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患的患者及孕妇均予以排除。

1.3 随机方法 纳入60名受试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A组与B组。运用随机数生成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将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每一个编号后对应一个随机数,随机数为奇数对应的受试者被分到B组,随机数为偶数对应的受试者被分到A组。将随机情况制成卡片依次放入按入组顺序编码、密封且不透光的信封中,由第三者保管,当受试者经筛选确定入组后,治疗师按入组顺序拆开信封根据卡片提示信息进行分组治疗,保证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由不知分组情况的人员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由非课题组成员进行统计分析。

1.5 治疗方案 分为A组(60 min长蛇灸)及B组(30 min长蛇灸)。两组均接受每周3次(隔日一次)的长蛇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共12次。

长蛇灸操作方法:将新鲜生姜切成2 mm厚的姜片若干,用针稀疏戳孔备用;纯艾条数根(规格:18 mm×200 mm×10支;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三孔灸盒5个(规格:17.6 cm×8.5 cm×8.5 cm)。患者取俯卧位,将背部完全暴露,在大椎至腰俞,两侧膀胱经1线之间铺上一层姜片;然后将点燃艾条的5个三孔灸盒,依次从大椎到腰俞横向摆放在姜片上。三孔灸盒的中间灸头对准督脉,每隔五分钟调整一次灸头与皮肤的距离,以保证患者自觉温度恒定。A组单次施灸时长为60 min,B组单次施灸时长为30 min。

1.6 透热感评价方案[5] 采用VAS评分,将透热感分为背部向胸部透热及腰部向腹部透热两部分。每部分透热强度的分值由0到10。每次长蛇灸治疗后进行透热感评分,共评价12次(评分表如图1所示)。此外,采用医用红外额温计(RAK-FI03)测胸部代表性腧穴-膻中穴,腹部代表性腧穴-神阙穴在每次治疗前后的体表温度。

1.7 统计方案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为差别有统计意义。对12次治疗的透热感及穴位温度差采用重复方差检验,两两比较采用Analysis of Variance检验。

2 结果

背部向胸部透热及腰部向腹部透热的治疗次数与分组无交互作用(P=0.613/0.546),其中分组对透热感的影响不显著(P=0.315/0.946),而治疗次数对透热感的影响显著(P=0.021/0.00)(如图2所示)。

随着施灸次数增加,两组透热感均不断增强且存在不同。背部向胸部透热感方面,A组在第5次开始明显上升,第8次达到透热感最高值(VAS=5.70),之后有下降,说明出现了灸量饱和;B组透热感在第10 次开始明显上升,第11次达到最高透热感值(VAS=5.92),之后未出现下降。腰部向腹部透热感方面,A组仍在第5次开始明显上升,第8次达到透热感最高值(VAS=5.83),之后有明显下降,说明出现了灸量饱和;B组透热感在第5次开始明显上升,第10达到最高透热感值(VAS=5.88),之后未出现明显下降。说明A组先于B组达到腰背部向胸腹部深透的灸量饱和状态,而B组需要通过增加治疗次数才能获得饱和灸量。

对于膻中及神阙穴的治疗前后温度差值,分组及治疗次数无交互作用(P=0.427/0.522),且分组及治疗次数对各穴温差的影响均不显著(分组P=0. 350/0.812,次数P=0.499/0.652)(详见表1)。

3 討论

灸感的变化是判断灸量是否饱和的标志,灸量是灸效的决定因素[6]。不同于古今对针感的统一认识,灸感的表现及规律目前仍是灸量研究的热点。其中以陈日新[7]团队的热敏灸研究为代表,认为热敏灸感表现包括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六类,并认为单次艾灸应以饱和灸量为最佳灸量,即艾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但治疗疗程与灸量的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与单穴施灸的热敏灸不同,长蛇灸作为大面积灸法,其灸感包括透热、传热、局部热感、特殊感觉四大类,并以腰背部向胸腹部透热感为主要表现[5,8]。虽然长蛇灸的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但单次施灸时间与疗程均无标准[9],故开展长蛇灸灸感规律研究,对长蛇灸单次施灸时长与治疗次数的量学关系进行科学解答,有利于该疗法临床方案的优化,是对艾灸灸量研究的丰富和深入。此外,基于疾病状态的灸感异于健康状态[10],故本研究以脾肾阳虚型CFS为研究载体,既符合长蛇灸大补阳气的功效特性,又贴近临床实际。

本研究結果显示,接受单次60分钟长蛇灸与单次30分钟长蛇灸治疗的患者主观透热感并无组间差异,说明单次施灸时长与透热感的强弱无显著关系,原因可能与长蛇灸施灸面积大,短时间即可达到足够灸量有关。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单次60分钟长蛇灸与单次30分钟长蛇灸均出现主观透热感的增强,但单次60分钟较单次30分钟长蛇灸更快获得最强的透热感;单次60分钟长蛇灸在治疗第8次后达到最佳透热感,之后出现明显下降,而单次30分钟长蛇灸在12次治疗结束时仍未出现透热感峰值,说明单次60分钟较单次30分钟长蛇灸获得饱和灸量的疗程更短。

体表温度在治疗前后的温差也可反映单次长蛇灸治疗的透热程度,温差越大说明透热程度越高。本研究显示接受单次60分钟长蛇灸与单次30分钟长蛇灸治疗的患者膻中及神阙穴的温度差并无组间差异;随疗程延长两穴的温差有下降趋势,但各评价时间点无明显差异,说明治疗次数增加后穴位的透热感逐渐出现饱和。膻中及神阙穴的温差变化趋势与患者主观透热感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可能因为样本量偏小,一方面可能与点状穴位及体表温度不能充分反映灸感渗透性有关,今后研究可以采用反映人体细胞热能的技术如热断层扫描,从热源深度及多部位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对于以长蛇灸为代表的大面积灸法,疗程是影响饱和灸量获得的关键因素,而非单次治疗时长。故制定长蛇灸临床方案时,仍建议采用60分钟为单次施灸时长。虽然该方案并没有表现出获得单次饱和灸量的优势,但其可以通过缩短疗程达到灸量饱和,从而取得最佳疗效-时间成本比。

参考文献

[1]王洪辉,张波,黄仙保,等.火足气到方为灸[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2):2979-2980.

[2]丁冠军.列缺照海配合改良长蛇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灸感与疗效相关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3]FUKUDA K,STRAUS S E, HICKIE I, et al. 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Internation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tudy Group[J].Ann Intern Med, 1994,121(12):953-959.

[4]王家良.临床流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

[5]潘政绮.改良长蛇灸灸感量表的修订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6]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等.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J].针刺研究,2010, 35(4):311-314.

[7]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

[8]邹庆轩.改良长蛇灸灸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9]郭晓莉.改良长蛇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最佳施灸时长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9.

[10]陈日新,康明非,陈明人.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中国针灸,2011,31(2):134-138.

(收稿日期:2022-09-02 编辑:徐 雯)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O.2020YFS0378)。

作者简介:马婷婷(1982—),女,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传统中医针灸干预亚健康的临床研究。E-mail:6080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