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国涂鸦艺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06-05陈芷晴凌杰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陈芷晴 凌杰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末,涂鸦艺术进入中国,对中国的艺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利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三十年来的有关中国涂鸦艺术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研究热点与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该研究检索了199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涂鸦艺术的文献,得到了有效文献563篇,并应用CiteSpace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中国的学者对涂鸦艺术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93年,其在该方向的发文量不断上升;(二)学者间的合作少,并且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为分散,跨机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涂鸦的表现形式、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创新应用等方面。

关键词:CiteSpace;知识图谱;中国涂鸦艺术;可视化分析

当代涂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是现今普遍公认的观点[1]。由于长期受到种族歧视与社会的压迫,居住在纽约最穷街区——布朗克斯区(The Bronx)的黑人和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对当时巨大的贫富差距与当权政府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为了自保,这些年轻人组织 成立了不同的帮派。为了标识各自的帮派领域,他们涂写帮派符号,进行“圈地”行动。另外,穷人区的人们也通过涂鸦的方式宣泄情绪,表达对社会不满。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涂鸦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涂鸦人群的壮大,空白墙面逐渐成为了稀缺资源,因此,涂鸦写手将时线转向到世界上最发达的纽约地铁系统。借助于发达的地铁网络,具有新潮创作技法的蕴含当地特色文化的涂鸦开始了“病毒式”的传播。1971年,纽约市市长约翰·琳塞组织了第一次反涂鸦联盟,涂鸦写手与政府之间的对立达到了新的程度。不久,政府由于财政紧张,不得不放松了对涂鸦的管控[2],致使涂鸦文化有了一丝喘息之机。在经过了与政府之间的斗争之后,涂鸦艺术不断进行改进与发展,在合法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逐渐得到了政治主体与社会大众的认可[3]。

20世纪90年代,作为舶来品的涂鸦艺术开始出现在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但和带有不满社会、反抗政府意味的西方涂鸦不同,种族、政治、宗教等问题都不是涂鸦出现在中国的原因,在涂鸦艺术传入中国的早期,中国大众乃至学术界对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都存在着将其等同于乱写乱画的误读[4]。随着涂鸦艺术在中国越来越多元地发展,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渐被公众和各行各业理解、接受乃至应用,现今从出版印刷[5]、服装[6]、产品包装[7]、视觉传达[8]等领域中都能发现涂鸦艺术的身影。而且许多研究都表明,涂鸦艺术经合理的引导与利用能在中国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涂鸦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研究涂鸦艺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目前,针对中国涂鸦艺术发展趋势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涂鸦艺术历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是极具学术价值的。2004年,陈超美博士开发了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CiteSpace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能够绘制知识图谱,并将某一知识领域的信息与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9]。通過检索199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涂鸦艺术的文献,本文旨在应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可视化分析,探究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期客观地勾勒涂鸦艺术研究的整体概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具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使用版本为CiteSpace 5.8.R3。使用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的CiteSpace,可以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分析,探寻出学科领域的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并能通过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对学科领域的演化发展动向、前沿方向做出清晰的呈现。其中,CiteSpace支持合作、共现、共被引知识图谱的绘制,共提供了11种功能选择,分别有针对于施引文献的合作图谱,其包括作者、机构或者国家的合作网络分析;共现图谱的主题、关键词、学科类别的共现分析;针对于被引文献的共引图谱,其包括文献、作者、期刊的共被引分析;以及文献、基金、专利的耦合分析[10]247。而本文将选取作者、机构的合作分析与关键词共现分析并绘制对应的知识图谱,对涂鸦艺术领域所隐含的发展动向进行探索。

(二)数据来源和关键指标解释

本文以“涂鸦艺术”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检索,共获中文期刊857篇,为确保文献信息的有效性,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剔除会议论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政策文件等文献,选取中文学术期刊文献与硕、博士论文,共检索出有效文献563篇,构成了本研究的文献样本。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年3月28日。为便于分析,根据分析软件格式要求,文献信息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样本的历年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进行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的分析,研究时间跨度(Time Slicing)限定为1991-2021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意味着以1年为时间分区单位;参数选取(Selection Criteria)为Top 50 per slice,即选取每个时间切片中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50个级别,每个时间切片中节点最低的引用次数e为1。本文除了在绘制关键词时区图中采用裁剪单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与裁剪合并后的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剪枝策略,其余知识图谱均为在这两个剪枝策略的基础上增添寻径找寻(Pathfinder)剪枝方法进行分析与制图。

CiteSpace生成的图谱中,N为节点数,E为连线数,Density为网络密度,节点通过年轮的颜色、大小代表着不同的年份和引文数量,节点越大,表示词频越大,连线线条的颜色能判定词频出现的时间,粗细能判定共现次数,线条越粗,说明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出现频率越高。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依据的模块值(Q值,即Modularity Q)和平均轮廓值(S值,即Mean Silhouette)两个指标。Modularity为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Modularity Q值>0.3时就表示划分出来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为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当S值在0.5以上时,就表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若在0.7以上越接近于1时,则表示聚类结果是可以令人信服的[11]1187。

二、涂鸦艺术研究现状分析

(一)文献数量趋势

根据各个时间段的发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12]。本文根据定位期刊文献与硕、博士论文共能检索到文献563篇。将563条数据进行处理,可得出1991年到2021年涂鸦艺术的每年文献数量以及其核心研究的趋势曲线图(如图1)。由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学者对涂鸦艺术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93年,国内学者对此新兴的艺术形式还处于观察阶段,因此,涂鸦艺术还未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鲜有文章发表。自2006年起,陆续有国内学者开始对涂鸦艺术进行相关的研究,发文量逐年增长。从2011年至今,学者的发文量趋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并形成了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发表论文数量区间在25-50篇。总体来说,从涂鸦艺术的引入至今,针对涂鸦艺术的发文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向,不难看出涂鸦艺术逐渐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起始阶段每年的发表论文数量都在5篇以下,发文量的基数较小。涂鸦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涂鸦艺术传播至世界各地,20世纪90年代涂鸦艺术刚引入中国,人们对此新兴的艺术形式还处于观察阶段,通过发文量可以看出该阶段中涂鸦艺术还未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上升阶段每年的发表论文数量区间为5-50篇,相较于起始阶段,本阶段的发展十分迅速,发文量逐年提升,在2011年达到了该阶段的发文量最高值。发展阶段的年发文量为30-60篇,发文基数的增幅较大,并呈现起伏波动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涂鸦艺术逐渐受到核心研究圈学者们的关注。

(二)研究作者及合作分析

作者共现分析可以识别出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核心作者及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和呼应关系[13]。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566条数据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作者(Author)的合作网络分析,得到了有效数据563条,节点标签阈值(Threshold)为2的涂鸦艺术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图2中,左上角的信息说明窗口中显示出该知识图谱相关的信息数据,中国的涂鸦艺术研究的文献样本最早发表时间为1993年,因而这也正是本文所选研究时间范围为1993-2021年,在信息栏中的“N=418,E=96”这两项数据,“N”代表节点,即作者出现的位置节点,作者名字标签的字号越大,表明作者在563条数据中心出现的频率越高;“E”代表连线,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联系,连线越粗,说明他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出现了418个节点,但仅有96条连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作者之间连线较少,虽出现了个别集中的集团,但大多数都为作者独自进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文獻互引率较低,相互之间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缺乏交流与合作。

根据CiteSpace中显示的有关作者的分析数据,截取发文量前10位作者的数据并制成出涂鸦艺术研究主要发文作者表(见表1)。从整体来看,各研究者的发文量总体偏低,其中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尤洋5篇、周艳5篇、李蕊娟4篇,发文量为3篇的有效作者仅有4位,说明我国涂鸦艺术研究的学者还较少,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加入。

(三)研究机构及合作分析

同理,在CiteSpace界面操作中,将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为机构(Institution)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涂鸦艺术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表明该领域的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图3中,左上角的信息数据显示“N=269,E=38,density=0.0011”可以看出该知识图谱共有节点269个,连线38条,密度为0.0011,由此反映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状态较为分散,跨机构的研究较少,从合作强度上看尚未形成广泛且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各研究机构之间仍需加强交流与沟通。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重要的相关研究机构,本文整合了涂鸦艺术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机构并绘制涂鸦艺术研究主要发文机构表(见表2)。如表2所示,前十位发文机构都为高等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文量为5篇,位居第一;西安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发文量都为4篇;其余机构发文量则多为2篇或3篇居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涂鸦艺术研究的发文机构总体发文量偏低,各院校之间需要不断交流,增加合作。

三、涂鸦艺术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涂鸦艺术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与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问题的高度概括,其凝练了文章的话题、领域、方法、研究对象等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和精华[14]22。对涂鸦艺术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突现性检测能直观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15],而通过关键词聚类将关联密切的节点聚在一起,能揭示研究的大致分类。把CiteSpace操作界面的节点类型(Note Types)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进行涂鸦艺术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时区图的科学图谱可视化分析,生成涂鸦艺术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与涂鸦艺术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结合两张知识图谱的数据能够分析出核心研究圈有关涂鸦艺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如图4所示,共有468个关键词共现节点,624条关键词共现连线,密度为0.0057,相比于作者与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所呈现节点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阈值(Threshold)为6的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显示了22个有关涂鸦艺术的主要核心研究方向,其中可以看出“涂鸦艺术”的关键词节点最大,表明该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最多,中心性最强,且与其他关键词具有较高的密切程度。除此之外还有“涂鸦”“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等相对较小的关键词,说明研究者对其他的话题仍有关注。

按照词频与中心性的排序统计,选取出现频次前20的关键词(见表3)。从高频关键词中可以反映某一研究主题的热度,而高中心度则能表明连接不同研究主题的主要的重要节点[14]23。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分别是“涂鸦艺术”“涂鸦”“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以及“公共艺术”。“涂鸦艺术”是从其出现年份1993年至今出现频次最高且中心性最强的热点关键词,出现频次为298次,中心性是0.89。从中心性排名中可以看出“公共空间”“涂鸦”“公共艺术”和“反叛”是除“涂鸦艺术”关键词之外中心性较高关键词。总地来说,涂鸦艺术的热点研究领域着重于“公共艺术”“服装设计”“平面設计”等现代设计以及“公共空间”,注重在设计领域与公共空间的结合与应用方向,在2018年初现的“表现形式”以及在2020年初现的“街头涂鸦”和“商业文化”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总结研究领域的精确度,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利用其中的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简称LLR)将关键词共现图中较为紧密的关键词节点进行汇总形成聚类,经过聚类处理得出20个类团,经过范围筛选,呈现排名前10的聚类主题,得出468个节点,624条连线的涂鸦艺术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与聚类时间线图谱(如图6)。

聚类视图(Cluster)侧重于体现聚类建的机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10]248,根据图5的数据显示Q值=0.8176,S值=0.9862,Q值>0.3以及S值>0.7,因此说明该关键词聚类图谱的聚类结构合理显著、关系紧密,结果是令人信服的。涂鸦艺术研究聚类图谱中的10组聚类主题以及其S值分别为涂鸦艺术(1)、服装设计(0.995)、城市环境(0.939)、包装设计(0.975)、平面设计(0.956)、表现形式(1)、公共空间(0.982)、室内设计(1)、应用(0.994)、商业(0.966),S值均大于0.8,同质性好。

从聚类时间线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到不同聚类主题内的关键词在同一时间水平线上,清晰地呈现出涂鸦艺术、服装设计、城市环境等各类关键词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图中各聚类主题线的分析,可将涂鸦艺术研究热点主题总结为四大类:第一,围绕涂鸦艺术的自身特性与精神内涵、涂鸦艺术领域的核心人物与作品、涂鸦艺术亚文化的研究方向;第二,以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为代表的涂鸦艺术与各现代设计的结合以及对设计领域的影响的研究方向;第三,涂鸦艺术在公共空间的表达、与城市环境的交流和共存的研究方向;第四,涂鸦艺术的商业化及其在商业领域中的表现、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的更新与发展、注重涂鸦艺术的实际应用功能的研究方向。

(二)涂鸦艺术研究时区图分析

时区视图(Timezone)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10]248。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时区图谱(Timezone)并将时间点相同的节点集合在相同的时区内,时间顺序按从远到近进行排列,最终得出节点为468,连线为861,密度为0.0079的涂鸦艺术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如图7)。根据数据显示,其模块值Q值为0.6003,平均轮廓值S值为0.9474,由此看出该图谱的网络聚类结果合理。

从图7可见,最大的节点为“涂鸦艺术”,其次为“涂鸦”“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公共空间”“公共艺术”等关键词。笔者通过对不同时区的重要节点的分析判断,大致可以将研究主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2006):涂鸦艺术研究的萌芽阶段。从图1的年发文量可见,在2006年以前,关于检索涂鸦艺术主题词的期刊论文的发文总量较少,关键词词汇类别单一,在1997年至2000年的4年时间内,刊发的文章数量为0,涂鸦艺术的研究暂时中断,直至2001年起才正式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该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涂鸦艺术的本质、涂鸦艺术的起源文化以及个别涂鸦创作者或涂鸦案例的分析。

第二阶段(2007-2013):涂鸦艺术研究领域逐步发展,关键词类别呈多元化趋向。此阶段的涂鸦艺术聚焦在与各现代设计结合与运用,注重涂鸦艺术的图形符号的分析,公共空间与个人表达的思考,出现从商业的视角、公共艺术的角度对涂鸦艺术的研究。即这一阶段主要围绕涂鸦艺术的自身特征及其与设计、商业、公共艺术的关系等方面,且网络涂鸦、城市环境等方向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涂鸦艺术研究领域逐渐多元化。

第三阶段(2014至今):涂鸦艺术研究领域拓展放缓,研究文献增多。从图1可见,该时期同第二阶段相比,关于涂鸦艺术主题的发文量增速平缓,关键词词汇类别也呈缓和的下降趋势。该阶段的研究内容逐渐往城市建设、微改造与乡村振兴方向发展,对公众的参与、互动性和涂鸦艺术商业化的方向有了更多的关注,且在近五年中,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三)涂鸦艺术研究突现词分析

突现(Burst)图谱能够准确分析各阶段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的演变[10]248。关键词突现能表明某一时期研究学者们发现的新研究领域与研究视角,从而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学术前沿[11]1190。在涂鸦艺术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得到涂鸦艺术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8所示。在中国1993-2021年的涂鸦艺术研究关键词突现分析中,只有1个突现词为“表现形式”,该词从2018年出现,这与科技、时代的发展,公众审美的提高,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段和载体逐渐多元化息息相关,研究者们对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关注逐渐增多,可以看出“表现形式”将是涂鸦领域中继2018年至今的研究前沿,且其会继续保持热度。

四、结论与启示

有关中国涂鸦艺术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的引入到现在已发展了数几十年,通过检索1991-2021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涂鸦艺术的文献,应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构建并绘制了涂鸦艺术研究的发文量图谱、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聚类时间线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从涂鸦艺术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来看,涂鸦艺术虽不是研究核心圈的热点研究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涂鸦艺术与当代社会结合、共存地发展,学者们对涂鸦艺术的关注从2006年起便逐渐增多,每年有关涂鸦艺术的研究也迅速增加并在2016年达到发表数量的顶峰,目前中国的涂鸦艺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

(二)从作者合作网络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得,尤洋和周艳的发文量较多,但都为各自独立研究,没有合作的关系呈现,对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涂鸦艺术研究学者之间学术认可度较低,缺乏合作与交流;在研究机构合作层面上,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文量最多,但在合作方面与作者合作网络具有同样的情况,各研究机构间的状态分散,跨机构的合作明显较少,从合作强度上看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因此,中国的研究者间以及研究机构间均需加强合作,从而创建和发展符合中国本土化的涂鸦艺术理论与应用策略。

(三)从涂鸦艺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关键词共现图谱表明涂鸦艺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涂鸦文化等;关键词聚类图谱与聚类时间线图谱表明涂鸦艺术研究的热点主题有涂鸦艺术、服装设计、城市环境、包装设计、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应用和商业等;关键词突现图谱表明涂鸦艺术研究前沿为表现形式;以上知识图谱结合关键词时区图谱可得涂鸦艺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設、微改造、乡村振兴、公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涂鸦艺术商业化和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创新与运用等方向。

总体来看,中国涂鸦艺术研究具有主题呈现多样性,政策导向明显;涂鸦艺术与商业、现代设计的关系较为紧密;呈现出随时代的变化,能根据社会的需求而不断自我更新的特点。而目前中国涂鸦艺术研究现状表现出研究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都缺乏学术交流与成果整合的情况,除此之外中国涂鸦研究核心研究圈的学者更加偏爱定性研究,采取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因而在分析涂鸦艺术对环境、公众抑或是在商业圈中所带来的影响都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需要研究者优化研究方法,为论证研究结果提供有力的证据。

在研究过程中,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依靠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为研究者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通过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有关中国涂鸦艺术的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本文展示了中国涂鸦艺术研究中学者、机构、研究热点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重要信息,并探讨了今后中国涂鸦艺术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涂鸦艺术家和政府的正向引导下,中国涂鸦文化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为城市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52.

[2]瓦克拉维克.涂鸦与街头艺术[M].赵成清,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48-50.

[3]柯亚莉.城市涂鸦艺术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刘炯.公共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北京街头涂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9(12):14-25.

[5]陈云飞.商业社会与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涂鸦艺术[J].美术观察,2004(10):100.

[6]赵辉,刘晓刚.新锐文化涂鸦走入服装设计领域后的新诠释[J].装饰,2007(11):108-110.

[7]叶松,陈晓明.论涂鸦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J].包装工程,2008(9):183-185.

[8]江涛,罗梦达.涂鸦艺术:从反叛的街头艺术到流行的视觉设计元素[J].装饰,2010(9):135-136.

[9]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4):99-103.

[10]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11]安传艳,李同昇,翟洲燕,等.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9):1186-1200.

[12]赵丙军,王旻霞,司虎克.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知识图谱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8):23-31.

[13]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131-137,84.

[14]张媛,李福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溯源与热点议题——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2014-2020)[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21-33.

[15]李伯华,罗琴,刘沛林,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经济地理,2017(9):207-214+232.

作者简介:陈芷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凌杰,硕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