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沙罗风景画中的笔触艺术

2023-06-05李向阳钱文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风景画印象派

李向阳 钱文艳

摘 要:印象派的出现对油画艺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在印象派中,被称为印象派“摩西”的毕沙罗可以说是印象派的忠实画家。他的油画艺术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贯穿他的一生。他充分吸收融合了多位现实主义、印象派画家的风格及理念并加以运用,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油画作品,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以毕沙罗接触印象派后所创作的风景画作品中的笔触艺术为出发点,探究其笔触所体现出的美感。

关键词:毕沙罗;印象派;风景画;笔触艺术

一、毕沙罗的艺术经历

卡米耶·毕沙罗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绘画的热爱,1852年,毕沙罗跟随弗里兹·梅尔贝学习绘画,这也可以说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他的一生创作风格变化较多,其绘画受到了柯罗、库尔贝、米勒、修拉、莫奈、塞尚等人的影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那融合而又独特的手法。他在创作中追求纯粹的光色、真实的自然环境表现,在印象派中大放异彩,为印象派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艺术探索时期(1852—1866年)

1852年,毕沙罗前往委内瑞拉等地写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绘画风景的乐趣。1855年,毕沙罗前往巴黎,到弗里茨和安东·美里倍画室中学画,恰逢万国博览会举办,毕沙罗在这次展览中被柯罗、库尔贝、米勒等人的作品吸引,同时还结识了柯罗。

在柯罗的建议下,毕沙罗到巴黎的大自然中写生。柯罗对毕沙罗绘画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毕沙罗奉柯罗为自己的老师,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下,以自然为准则的绘画理念深入毕沙罗内心。自此,户外写生成为毕沙罗风景画中无法割舍的创作方式。

1855年,毕沙罗在万国博览会上看到了米勒的《嫁接树木的农夫》《拾柴的人们》等作品,对米勒的艺术手法与理念产生了兴趣。受到米勒和柯罗现实主义手法的影响,1857年,毕沙罗在法国乡村创作的《收获》描绘了农田上农民们收获谷物的场景。画面中,颜色和谐,谷车的阴影描绘得很有层次感,深刻地描绘出了谷物压在车上的重量感,左边近处大约有4位农民,画面右边远处的农民、山坡等都被虚化,农民们都在辛勤劳作着,享受着一年努力耕种所带来的成果。也许旁边还有许多农民在劳作,但毕沙罗只抓住了一角,就描绘出了农民忙碌的时刻,这也能够使观者联想到那个壮观的收获场景。毕沙罗也学习了米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方法,那就是抓住动势,展现真实,并注入自己对农户辛勤劳动的敬佩之意。这也是毕沙罗的优点之一——善于吸收不同画家的艺术理念并加以运用。

(二)印象主义艺术风格发展时期(1867—1892年)

在与杜米埃、库尔贝及巴比松画派中许多画家的不断交流中,毕沙罗的艺术思想不断发生着变化。对户外写生的重视、对自然色彩的真实追求,使毕沙罗的艺术理念逐渐与柯罗的艺术理念渐行渐远。1867年,毕沙罗离开柯罗,到法国的一個小乡村蓬图瓦兹居住,这里的景色吸引了毕沙罗。在这里居住期间,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风景作品。在博览众长的基础上,《蓬图瓦兹隐修处风景》等作品彰显了他接触新艺术方式后的尝试。这幅作品绘制于下午,整幅画面显得很暖,是这个时间段特有的色调,毕沙罗真实地表现出了蓬图瓦兹的自然场景,画面中也基本看不出柯罗作品中的朦胧感,人物比例较为准确,但并没有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而是给予印象派中特有的印象效果,中间的树和远处的房屋阴影明显,但十分和谐。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毕沙罗与莫奈到伦敦避难。这段时间,他观看了康斯太勃尔、透纳等人的作品,他们大都主张要描绘出真实的自然感受。在作品篇幅上,毕沙罗由大尺寸转换为了小尺寸,他的绘画风格也与之前有所不同。1872年,毕沙罗回到了蓬图瓦兹,这时他的作品中,印象派的艺术理念开始明显。1874年,毕沙罗与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画家共同举办了一次印象派画展,“印象主义”这个概念也由此而来。尽管在当时,印象派不被人们认可,但这更加激发了毕沙罗创作的欲望,他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印象派艺术的价值所在。他不断与许多画家交流艺术心得,不断丰富自己的绘画艺术,1885年,毕沙罗尝试了新的表现方式——“新印象主义”,其与印象主义对于自然的直观描绘有着一些区别,是更为科学的印象主义艺术,通过原色和“点”的笔触表现出画面,也被称为“点彩派”。1886年,毕沙罗创作出《农民采集干草·厄哈格尼》,画中3位农民在田间劳作着,笔点犹如繁星,充满明艳的光感,而3个人物的动作与米勒的《拾荒者》有些相似,可见毕沙罗并没有忘记绘画创作的初衷。在接触了几年新印象主义后,毕沙罗还是回归到了更加追求瞬间视觉的印象派,且将在点彩派中学到的一些艺术方法体验融入他接下来的创作当中。

(三)城景绘画展现(1893—1903年)

1893年,毕沙罗的绘画中开始出现城市题材的作品。一是因为毕沙罗在此时颇有名气,售卖出了不少的作品,也在巴黎圣拉扎尔街等地有了自己的画室;二是因为年龄较大,加上长期在户外绘画,受强光的影响,毕沙罗患上了眼疾,不得不改为在室内绘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展现出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活力,汽车、火车、电力的出现和使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变化,更高层的建筑、宽阔的街道桥梁等,这些大都出现在了毕沙罗的绘画中。他多采用室内、俯视的作画方式来表现工业时代所带来的城市新面貌,其也有许多篇幅较大的作品,透视感很强,许多作品中也都呈现出了点彩艺术的影响。集印象派艺术之大成的毕沙罗开始思考之前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问题,他的作品不再只是表现强烈的光影效果,画面整体也显得更加和谐。

二、毕沙罗油画风景作品中的笔触美感

油画艺术大致于文艺复兴始现,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写实的,画面中几乎看不出笔触的痕迹。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艺术的笔触表现越来越丰富,不仅有细腻的,也有较为厚重的,甚至还有通过工具,如刮刀来表现画面肌理效果的。至印象主义出现,画家们通过运用具有自身特点的笔触来表现画面,表达独特感受,也产生了不同效果的画面美感。作为印象派画家之一的毕沙罗强调笔触运用的效果,他通过不同的笔触来表达一年四季的环境及不同时间下的自然变化。他的风景绘画立足于社会,观者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得以放松。同时,他那颤动且骤雨般的笔触技法,更是给予观者感官上的享受。

(一)谨实自然的空间美

毕沙罗通过用笔再现了真实的自然环境,他笔触中的空间美表现为他能够通过笔触与色彩的搭配运用给予观者真实的自然感受。在创作时,他通过蘸带色彩的细小笔触相互叠加塑造出画面的空间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些焦点透视的构图规则通过他的用笔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其作品画面中层次的变化给予观者诗意的感受。不论是其沉迷于印象派时期,还是点彩派时期,或是城市题材时期,这一绘画特点都显著存在于他的画面之中。

毕沙罗于1880年创作了《瓦兹河畔的日落》(图1),这幅作品首先就带给观者绿意盎然之感,深入观察可发现,近处的用笔较为明显,从红白相间的花瓣、黄绿交织的草地处,我们能观察到细小且外露的笔触所点缀的痕迹,这是因为毕沙罗在描绘时遵循客观事物自然面貌,尽力还原自然中的真实景象。毕沙罗的用笔也并非只用一种笔法,他能够根据色彩的亮与暗合理塑造景物。如在亮处,笔触则相对柔和一些,在暗处,笔触则相对厚重一些,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毕沙罗通过笔触的叠加塑造将植物的立体感、层次美表达了出来,中远处的绿植、远方的屋舍都被毕沙罗虚化缩小了。除绿植中的枝叶外,在此我们也并不能观察到什么细节。光影造就了印象派,印象派发扬了光影,这幅作品之所以立体且具有空间美,同样是因为光影的存在,偏近处阴影中的蓝色与光照下的绿、黄相互对比,加上看似无限活跃的笔触,画面的饱和度得以加强,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与空间美。不经意的笔触运用将阴影与光照处的边缘衔接,使画面整体效果很和谐,也更为自然真实。毕沙罗通过挥扫更为粗犷的笔触,使远景天空处充满了动感,仿佛画面中的云雾时刻运动着,随时会消失不见一般,并与近景进行对比,整幅画面充满更为丰富的空间美。在毕沙罗作品中,看似不大的画面却蕴含着无限的自然天地,给予观者尽情想象的空间,似乎在昭示着画家们要去尽情地探索自然界中存在的无尽奥秘。

(二)跳动和谐的韵律美

印象派画家的用笔充满着节奏,传统绘画中的隐性笔触也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主张通过具有节奏的用笔来表现自然中存在的规律,通过笔触的点拖和疏密对比使画面产生韵律美。

在接触新印象主义后,富含韵律美的画面形式便在毕沙罗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他的作品具有自由且和谐的用笔思维,服从客观景象而用笔,能够充分引发观者对于美好自然的向往。即便是城市题材的作品,也能够让人们观看到符合时代发展的美好景象。毕沙罗的作品《厄哈格尼的草地》,同样是描绘自然环境,但画面中的用笔相较之前有所变化。画面上方的天空、中间的树丛、近处的草地相互联系,观者也能观察到其中舒适的空间感。画面中的用笔相较《瓦兹河畔的日落》而言,变得更为整齐了,色彩匹配也更为和谐,整幅画面的笔点就像是小精靈聚在一起跳动闪耀着,犹如身处童话世界一般。这幅作品并没有过于显眼、粗犷的笔触效果,所有的笔触都被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以密集的笔点表达画面的韵律,显现出统一而不单调的画面节奏。毕沙罗的作品《瓦兹河畔的街道》则通过更具有动感的笔触,将房屋、街沿进行分块处理,使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笔触感觉,并对交界处进行巧妙连接,继而整体塑造,体现出画家精湛的艺术掌控力。

(三)真挚朴拙的情感美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曾说:“自然之中,绝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贫穷的乞丐是平等的。”毕沙罗的笔下透露着真挚的情感,他的绘画在早期受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思维。他立足于现实去创作,以朴拙的手法去描绘他生活的这片热土和最亲切的人们,他在作品中通过笔触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对于现实的情感塑造也是许多印象派画家所不及的,这种情感贯穿他艺术的始终。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他也能像在乡野中绘画一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开始城市生活后,可能是因为受到眼疾和年龄的影响,他的用笔变得更为干稠和厚重,这一时期的绘画笔触既有短条状,也有点状,甚至也有偏大一些的画笔一笔带过。如他于1897年创作的《夜晚的蒙马特大道》,毕沙罗以巴黎蒙马特大道为描绘对象,尽显巴黎美好的雨后夜景。他通过较软的画笔蘸带着颜料,将厚重的颜色堆积于画面之中,整幅画面相交于远处一点,具有透视感,画面中的景象相较于白天景观而言要更为抽象。描绘天空的用笔充满韵律,犹如星光倾泻于城市之中,笔触处理上更为粗犷。在画面中央,观者能够看到他用干稠的笔触描绘出在灯光的照耀下水面反光的质感,两侧简单塑造的人群、厚重画笔一笔点缀的明亮灯光、隐现于道路中的马车,无不再现繁华的巴黎景色。画中动感极为精彩,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既是他对城市发展的盼望,也是他一生艺术的总结。

三、结语

纵观毕沙罗的艺术人生,他创作过多幅风景作品,是一位非常勤奋的画家,在他接触油画再到坚守印象派的道路中,我们既能够看到他付出的努力,也能够感受他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真切情感。艺术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毕沙罗在当时能够选择一个不被看好的艺术形式坚守一生,并将其发扬光大,足以见证他的勇气和他对印象派的热爱。毕沙罗对于用笔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笔下有谨实自然的空间美、跳动和谐的韵律美、真挚朴拙的情感美,他所描绘的虽然是普通景色,但是这些景色在他的笔下熠熠闪光。这既是他对绘画审美的感悟,也传达出了他的艺术精神。他以自身的视觉观察捕捉瞬间印象,使许许多多的画家跟随着他的脚步不断学习,同样他也对风景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雨洋.浅析印象派绘画语言[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2]法辛.艺术通史[M].杨凌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3]斯通.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M].丁宁,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向阳,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钱文艳(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风景画印象派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印象派画家」金农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制作布贴风景画
制作印象派风光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