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歌曲《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研究

2023-06-05闵洁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青玉案音乐特征古诗词

闵洁

摘要:中国古诗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生活状态和思想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结晶,古诗词曲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歌曲的融合。本文以《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为例,阐释了作品创作背景,分析了《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音乐特征,包含审美特征和创作特征,研究了兩首古诗词曲的演唱诠释。

关键词:古诗词  音乐特征  演唱特点  《越人歌》  《青玉案·元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093-04

中国诗词能够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古诗词和曲调相融合赋予古诗词以新的生命力,这种方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越人歌》是古曲类民族艺术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整首曲子婉转优美、起伏跌宕,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情窦初开的女子内心情感变化。《青玉案·元夕》曲调婉转,词曲融合相得益彰,营造出深邃意境,表达了词人满腹爱国情怀却壮志难酬的悲悯。分析这两首作品审美特点和创作特征,研究两首作品演唱特点,能够展现古诗词曲魅力,从而吸引更多人研究了解和演绎该类艺术作品,更好地传承中国古诗词曲作品。

一、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与《青玉案·元夕》创作背景

《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是古代越人所唱民歌。《越人歌》 是春秋时期创作的地方民歌。这首古诗词歌曲的原音为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的《说苑》中有详细记载。独特的发音凸显了越人与王子一同泛舟的欣喜之情。《越人歌》最后两句是诗人理性感情的抒发与表达,此时的心情已经由原来的激动转为现在的平静,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越人歌》作为流传较为广泛的古诗词歌曲,作者频繁使用“兮”体现其古风古色特质,让人充分感受到情绪变化。曲作者刘青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于2013年借助民族五声调式创作了这首《越人歌》,歌曲一经创作就深受大家喜爱,这是他突破以往创作风格的一首佳作。整首歌曲旋律不仅充斥着古朴的民族韵味,而且彰显着现代音乐自然流畅和恢弘大气的风格。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创作于北宋靖康之变时期,辛弃疾心怀国家,不断建言献策,但是建议却没有得到上层重视,他心中有着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满腔热血无处施展,他许多做法得不到人们支持和理解,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时节举国欢庆,在璀璨灯火和热闹街景中,他寻找孤芳自赏的人,那人便是他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满腔热血却无处挥洒,只能将情感转化为悲愤诗句,用另一种方式展现自己内心,最终形成了一首绝佳作品。很多曲作者都对这首古诗词进行过谱曲,当前,较为流行的版本是由敖昌群创作的,他在创作上将西方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创作技法相结合,并将中国古诗词语言特点和文学意境融入创作技法中,使歌曲既符合中国传统欣赏习惯和演唱习惯,也契合西方音乐讲究的纵向和声之美。本文研究所选取的就是敖昌群创作的版本。

二、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与《青玉案·元夕》审美特征分析

(一)《越人歌》审美特征

从意境、语言和韵律三方面分析《越人歌》审美特点。一是意境美,这首诗通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展现了东方文化意境美。“得与王子同舟”描绘了越人女子和楚国王子在湖面泛舟的场景,舟上景象仿佛是静止的画面;“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表现了越人女子对于楚国王子爱慕的忐忑之心,在感慨中展现了动态画面。二是语言美,中国古诗词用凝练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今夕何夕兮,攀舟中流。今日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平铺直叙表达了女子与楚国王子泛舟的愉悦和欣喜,王子不嫌弃女子身份卑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表达了女子对王子的爱意就像树木应该有枝一样茁壮生长,是自然且合情合理的,运用了比兴手法。整首诗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丰富情感。三是韵律美,《越人歌》句式较为自由,平仄表达独具特色,在诵读诗时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二)《青玉案·元夕》审美特征

一是饱含韵律。这首词曲将宋词和音乐完美融合,使得诗表达更加生动,诗中所描绘画面更加栩栩如生,音乐加持更加烘托了诗的意境美,整首诗充满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的“东风”演唱和诗诵读走向一致,“风箫声动”又使得旋律回归于平静,音乐与诗词情绪表达完美贴合,词读音和音乐旋律相互融合,使得诗词意境更加明显,散发出古典韵味。这首作品使用了西方作曲技法,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承转合形式,唯美音乐营造了丰富意境。二是歌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一方面是使用反衬手法,在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中,所有喧闹场景只是为了描绘心事重重的人,更加衬托了萧瑟的人物特征;另一方面虚实结合繁华景象,空气中的香水实虚相应,“众里寻他千百度”更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三、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与《青玉案·元夕》创作特征分析

(一)歌词的创作特征分析

从歌曲《越人歌》词用法以及结构布局来看,歌词中的通假字是比较普遍的。在《越人歌》创作年代,通假字非常盛行,使用也比较普遍。在古诗词开头前两句中,作者对“今夕”与“今日”进行重复,这两句描述了越人在第一次见到鄂君子皙的时候就对其产生爱意,作者使用了反问语气,是对越人激动、欣喜若狂情感的强调与表达。后面两句诗词“山有木兮木有枝”与“心悦君兮君不知”,作者使用了比兴修辞手法,这也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篇来看,诗词开头为人们描述了事情出现的地点与时间,主要人物以及越人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随后“蒙羞被好兮”中“被”字是被动的意思,不难看出,鄂君子皙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瞧不起越人,这也是越人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在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与等级观念是非常严重的,但是鄂君子皙并没有因为自己与越人不同身份和层次而有所嫌弃,也可以看出鄂君子皙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越人也正是因为其人格魅力而被深深吸引。最后一句诗词既是作者对美好自然风景的描述,也是借此表达对鄂君子皙的那份喜爱之情。整体来看,《越人歌》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向心仪之人表现爱意的古诗词歌曲,“情”贯穿情感表达始终。这首作品说明当时越人文学水平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准。

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我国古诗词中描述元宵节的佳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经流传千年,现在也还闪着耀眼光芒。短短十三个字却将一位清冷孤高的佳人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也体现出词人自身精神品质,这句话为人们营造了绝美意境。整部作品都是作者将自己置身于灯火璀璨、漫天繁星的元宵佳节中进行全方位感官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元宵节,作者看到的是千万棵花灯树美丽绽放,天空星星好像烟花四散开来,一辆辆豪华马车从面前驶过,天空明月与人间箫声遥相呼应,各种龙灯、鱼灯穿梭飞舞。作者听觉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用元宵节绚烂彩色渲染一片热闹景象。视觉上,是按照先远后近、先景色后人物的顺序来观察,“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词展现出女子对元宵佳节的重视,“笑语盈盈”又将她们的好心情与活泼一面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立刻有了画面感。盛装打扮的女子在观赏花灯中缓缓走过,边笑边讨论着,这部分全是营造欢乐、愉快的佳节氛围,展现了一片祥和景象,给人美的感受。最后作者笔锋一转,蓦然回首,展现出自己的悲凉之感,也是对统治阶级腐败愤慨与无奈。此处应该使用了隐喻修辞手法,作者表面上是寻找一位女子,实际上是作者渴望在当时时局下寻找一位可以解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能人志士,希望他能够带领整个国家和百姓走出当时窘境,将这首词的韵味一瞬间散发开来,让人无限回味。

(二)音乐创作特征分析

古诗词歌曲《越人歌》是一首富有中國古典韵味的作品,从旋律特征来看,其是非常典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副歌部分会反复出现,并且作为独立乐段存在,节拍也是比较舒缓的。从整个调式结构来看,整个作品主要由前奏部分、间奏部分、尾声部分,以及两个乐段组成。前奏部分音型主要是由琶音构成的,音色比较柔和,并且出现了很多小连音,让整个前奏部分古典韵味更加浓烈,与整个作品主旋律融合在一起。曲作者使用D微调进行前奏部分的前四乐句设计,同样是将琶音作为伴奏音,这是整个作品的中心乐句。作者在前奏部分使用琶音,展现了一幅绝美山水画面,流水在山谷间缓缓流淌,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让整个作品风格韵味更加明显,眼前瞬间有了越人初见鄂君子皙时的美好画面,画面感非常强。后四句是重复前面四句,但是从气势上看更加强烈,情感上也更加浓厚,将人们引入下一乐段,下一乐段将这个作品推向高潮。从感情色彩来讲,与前一乐段存在较大区别,这一乐段更具有跳跃性,气势与力度也更加强烈,将整个作品最强烈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越人歌》对陕西地方音乐独有曲调进行借鉴,并采用钢琴伴奏形式,将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乐器相结合,让整个作品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伴奏也是歌曲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衬托歌曲,这首作品伴奏多处模仿古筝演奏方式,前奏伴奏以琶音为主,加入倚音后引入主旋律,A乐段是微调式,A1乐段是对A乐段重复,但是伴奏音增强,情感递进。B乐段伴奏更加紧密地将音乐推向高潮,B1乐段音乐进入尾声,情绪也更加平稳,平稳伴奏展现出主人公的低落心情。

《青玉案·元夕》从曲式结构上来讲属于二段式结构,a羽调式,且不存在转调。作品前32个小节属于一个乐段,从起承转合上来讲,这一乐段属于起的部分,该乐段主要采用了比较舒缓平和的旋律进行编曲,给人自然亲近之感。在这一乐段第12到第15小节,作者还使用了跳进创作手法,在这4小节的织体上还使用了分解和弦,使得这个乐段流动性更加明显与顺滑。33小节到最后为另一乐段,从起承转合上来讲,这一乐段属于转的部分,这一乐段是在前面32小节基础上发展进行的。该乐段采用的是音阶式创作手法,并在音程上使用了五度上行跳进音程,这一段将作品古典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整个旋律走向更加明确,节奏上更加顺畅。在《青玉案·元夕》编曲中,作者使用了大量节奏型音符,让整个旋律色彩更加饱和,更具有艺术性,同时还让音乐平稳性更强,听起来更加饱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次重复,将词人找到心中寄托的不断感慨之情展现出来。在伴奏织体方面,为带引子和尾声的二部曲式,前奏部分使用了A音和C音进行过渡,第一小节打破了前奏冲突性,第二小节放缓音乐节奏,采用了钢琴右手全音符柱式和弦,第三小节音乐推动性增强,第六小节调性才逐渐明朗,第九小节又回到了原来调性上。

四、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与《青玉案·元夕》演唱分析

(一)《越人歌》演唱分析

每一首歌曲演绎都需要根据歌曲类型与创作背景等,在音色处理方式、唱腔方面进行选择。古诗词歌曲《越人歌》非常具有古韵特点,作为一首艺术歌曲,《越人歌》整体旋律悠扬婉转,较为沉静。既包含了古代戏曲中的典雅之感,又将现代审美中的灵动之美蕴含其中,这也决定了在演绎这首歌曲的时候,既不能单纯追求声音圆润之感,又不能像传统戏曲演绎那样去追求高昂声音和腔体共鸣。演绎者需要将两者特点进行巧妙融合与运用,在借鉴戏曲唱腔的基础上,将细腻又不失柔美的音色完整呈现出来,让歌曲演绎更加形象感人,实现演绎人员与听众共鸣。

一是需要根据唱词曲调变化进行音色选择与处理。例如演绎者在演唱“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这一唱段时,最开始声音应该弱一些,直到唱到这一句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开始上扬,为接下来演唱做准备,演唱“山有木兮木有枝”时,第一个字需要使用最高音进行演绎,让整首歌曲情绪与情感彻底释放出来。当演绎者唱到最后“心悦君兮君不知”时,需要使用半声处理方式,在音量之间变弱,给听众营造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二是对其中的音乐情绪进行精准把握。古诗词《越人歌》讲述了打破传统封建阶级的浪漫爱情感人故事,整首作品从曲调上看悠扬婉转,人物情感变化比较复杂。音乐情绪从最开始激动欣喜到后来不安与惶恐徘徊,再到最后叹息,这都需要演绎者具备较高演唱素养,需要根据情绪变化选择不同的演唱处理方式。例如,当唱到“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这一句时,需要将自己音色保持清亮状态,同时使用延长音,将越人见到鄂君子皙的欣喜之情展现出来。当演唱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时演绎者需要将越人忐忑与矛盾之情充分展现出来,让听众掌握作品情绪变化。最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充满感叹之情,这也是整首作品情绪爆发点,也是歌曲最高音。在演唱这一句时需要在情感上进行强化处理,将悲伤情绪充分展现出来,直至最后声音减弱,将作者无奈又失落的情感描绘出来,让听众切实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变化。三是注意演唱时行腔咬字。作为古诗词歌曲,《越人歌》不管是在发音上还是在咬字上都有严格要求。与民歌或者美声歌曲咬字有着明显区别。例如在演唱第一句时,五个字中有四个字是闭口音,在演唱“今”“夕”“兮”这三个字时需要先把字头咬住,这样才可以保证声音不会出现卡或者压的现象,咬字也会更加清晰,声音听起来也会更加饱满。除了副歌部分,其余部分行腔咬字和第一句是一样的。副歌部分“山有木兮木有枝”是演唱难点,演绎者需要将自己声音拢起来,以保证歌曲柔和性,这样在演唱高音时会更加轻松,有利于将歌曲更好地演绎出来。

(二)《青玉案·元夕》演唱分析

音乐作品演绎需要歌者了解作品特征、创作背景、音乐旋律,通过声音技巧来展现,再配合肢体语言,使作品演绎更加完美。为了诠释《青玉案·元夕》,本文从四方面分析其演唱特点。

一是灵活运用气息。气息影响着音乐作品是否动听,是演唱作品的基础,要了解歌词句子结构,每句中需要突出气音,根据句子长短结构、特点,灵活配合气息,使用合适的语速进行演唱,演唱时需要均匀平稳气息。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这句歌词,在开始“东”字和收尾“树”字时,都需要气息和字音相配合,“树”字演唱时需要气息非常均匀,并且占满三拍,而演唱“夜”则需要气息下沉,还需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到此音时仓促下沉。“更吹落,星如雨”这一句,对于句中“落”和“雨”展现了气息流动性,在演唱时需要气息平稳,展现声音流动感。二是协调把握演唱力度。肢体协调影响着演唱发声,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在演唱“花千树”时就需要一气呵成,此时力度运用时小腹均匀用力,其他肢体部位则无需过多用力;歌曲中“啊”字需要持续用到腰腹部力量,“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需结合词的情感表达运用渐强或减弱的声音力度。三是规范咬字发音。歌曲演唱包含发声和歌唱语言,声音要饱满圆润,因此规范咬字非常关键。这首词的押韵十分工整,每一句尾字押韵都相同,比如:花千树(shu)、星如雨(yu)、舞(wu)、处(chu)等,因此在演唱时归韵要细致处理,咬字发音清晰,力度要结合情感表达,体现整诗句韵味;再列举其他字的发音方式,比如“夜”发音需要保持腔体和喉咙打开,“an”字尾、字头要咬字清晰,高音演唱口型不用太大,但是要打开喉咙,同时注意头腔共鸣。四是情感表达饱满。对于这首作品的演绎要以情带声,作品描绘了热闹的元宵佳节主人公落寞之感,在歌词中有人物、环境等,所描绘的画面十分丰富,情感表达十分明确,歌词前后抒发的情感也有鲜明对比,因此演唱者需运用声音技巧表达歌词情感,可以采用声音力度、演唱肢体语言等方式来展现。

五、结语

古诗词歌曲兴起可以反映出我国人民文化自信,以及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和崭新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以更新颖的形象回到更多人视野之中。古诗词《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都是当前优秀艺术作品代表,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特点。两首作品词风相对婉约,曲风清新,极具代表性,算得上是当前古诗词声乐作品典范,在以后演绎时,应当牢牢把握作品词与曲创作风格,将感情与技巧完美结合在一起,精准演绎作品,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阔舞台上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文婷.中国古诗词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研究[J].黄河之声,2022(09):166-168.

[2]李丹阳.中国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以声乐作品《越人歌》为例[J].大观(论坛),2022(04):174-176.

[3]陈历山.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2(11):124-126

[4]胡东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論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声调之美[J].文艺争鸣,2021(09):200-204.

[5]杨璐菡.《青玉案·元夕》审美特征与演唱技巧运用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22):209-211.

[6]杨照民.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J].音乐天地,2020(03):44-47.

[7]李丹阳.中国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以声乐作品《越人歌》为例[J].大观(论坛),2022(04):174-176.

猜你喜欢

青玉案音乐特征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