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离散元的切块马铃薯分类及混合种群标定

2023-06-04粟超廖敏张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种皮切块种薯

粟超,廖敏,张宇,杨 杰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 610039)

0 引言

中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1]。其中播种过程为关键环节之一,其中切块薯是马铃薯种植中的主流选择。国内对马铃薯种形状参数的标定主要针对原整薯,缺少对切块薯种群的标定,因切块薯形状的多样,且切刀方式不可控,使得对切块薯形状参数的定义极为困难;但人工制种方式可提升对马铃薯播种机的适应性,因此,对切块薯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切块薯为研究对象,将外形复杂多样的切块薯进行分类,利用EDEM软件开展切块马铃薯仿真参数研究与验证,确定切块马铃薯种与种群特性,为切块马铃薯精量排种仿真研究提供支持。

1 切块薯种群定义及分类

1.1 切块马铃薯种类型定义

为确定切块薯种群的物理模型,根据切刀数量与切刀方式对切块薯进行分类,制种时每块切块薯应至少保留一个芽眼,由此可见,切块马铃薯种外形必由一个或多个切面和一个种皮表面构成,如图1所示;经一次切种形成的切块薯称之为单切面薯,如图1(a)所示。

图1 切块马铃薯分类

由两次切削成型的种薯为双切面薯,双切面薯由两个切削面与一个种皮表面构成,如图1(b)所示,根据双切面是否相交将双切面薯细分为台形薯、扇形薯。台形薯两切刀面不相交,种皮表面呈环形;扇形薯两切面相交形成切割交线,切块种薯外形呈类扇形结构。

由三次切割形成的种薯为三切面薯,如图1(c)所示。定义由双切面薯中的台形薯切割形成的三切面薯为半台形薯,半台形薯种薯表面上存在两个切面不相交;种薯的三个切面两两相交,在种薯上形成唯一相交点,以种皮表面为底面,相交点为顶点,种薯类似于三棱锥体,因此定义由扇形薯切割形成的三切面薯为锥形薯。

定义由四次及以上切割形成的种薯为多切面薯,多切面薯常在三切面薯基础上添加修饰刀切割制成,如图1(d)所示。种薯外形存在三个以上切面,多交点与多切割交线同时存在;其中部分多切面薯因由修饰刀对种薯形状进行修饰,外形形状更加规则。

1.2 种薯群分类统计

为合理定义种薯群中切块薯类型及构成,用于切种的原整薯分三个批次准备,参照NY∕T 3483-2019《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切种,薯块重量为30~50 g,将所切种薯充分混合,对切块薯进行分类统计;单切面薯占比11.76%,双切面薯共占比28.43%,其中扇形薯占比19.6%,三切面薯占种薯群的占比最高,为50.98%,其中锥形薯占比34.7%,多切面薯占比最少,为8.83%。由此可得,切块薯种群中一般为单切面薯、双切面薯与三切面薯,占据种群的91.17%,为影响切块薯种群物理特性的主要构成。

2 切块马铃薯模型参数确定

2.1 种薯基本物理参数确定

基本物理参数包括种薯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切块马铃薯相较于原整薯仅在外形尺寸上存在差异,种薯内部参数应与原整薯保持一致,因此切块薯基本物理参数参照原整薯,泊松比为0.48,弹性模量为4.19 MPa;采用排水法测得种薯密度为1045.4 kg/m3。

2.2 接触力学参数确定

2.2.1 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

采用斜面法测量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2]。初始位置钢板保持水平,种薯静置于钢板表面,缓慢倾斜钢板,随着倾角缓慢增大,种薯重力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克服摩擦阻力,种薯沿斜面缓慢下滑,此时记录钢板与水平面倾角,通过式(1)计算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

式中,µ为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

θ为钢板与水平面倾角。

为避免个体切块薯差异带来的影响,由各类型切块薯构成的种群代替单个种薯,分别建立切面种群、种皮种群与混合种群,如图2所示。混合种群中切面与种皮表面占比不同,测得的混合种群种薯与钢板间的静摩擦系数不稳定,因此测量统计切面种群和种皮种群与钢板间的静摩擦系数,测量5次求取均值,切面种群-钢板间平均静摩擦系数为μ1=0.621,大于种皮种群-钢板间平均静摩擦系数μ2=0.541。

图2 切块薯种群分类

2.2.2 种薯-种薯间静摩擦系数

采用平面法测量种薯-种薯间静摩擦系数[3],如图3所示,钢板处于水平位置,两层种薯群叠加放置,下层种薯群用钢钉固定在底板上,上层种薯群安装轻质挂钩,测量工具采用数显式拉力计,用细线连接拉力计与轻质挂钩,调整拉力计位置使细线与底板平行,缓慢均匀拉动拉力计,记录上层薯种群滑动瞬间拉力计数值F,单位为N,再用拉力计测量上层种薯群种质量F1,单位为N,种薯-种薯-间静摩擦系数η计算公式为:

图3 种薯-种薯间静摩擦系数测量

种薯群与接触底面均存在三种类型,共存在六种接触类型组合,可测量接触类型分别为切面-切面之间、切面-种皮之间和种皮-种皮之间,经测量,切面-切面之间平均静摩擦系数η1=0.52,切面-种皮之间平均静摩擦系数η2=0.39,种皮-种皮之间平均静摩擦系数η3=0.29,三者呈逐渐减小趋势,混合种群中种薯间静摩擦系数应满足0.29<η4<0.52。

2.2.3 种薯堆积角试验

种薯堆积角是种薯间摩擦系数对种薯流动性影响的宏观表现,种薯间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对试验效果有显著影响。采用堆积角试验反映种薯-种薯间摩擦系数对种群流动性的影响,表现为堆积角的大小。堆积角试验采用注入法,经过4次试验并正向采样种薯群外形轮廓,薯群轮廓与水平面夹角即为堆积角,经计算得切块种薯群堆积角平均角度α=27.95°。

3 EDEM仿真试验

3.1 切块薯种群的建立

3.1.1 切块薯模型

按照切块种薯分类,建立切块薯三维模型,分别为单切面薯、扇形薯、台形薯、锥形薯与半台形薯,再将切块种薯导入EDEM软件中进行颗粒自动填充。参照前文设置种薯基本物理参数,计算单粒种薯质量,单切面薯为39.8 g、扇形薯为45.6 g、台形薯为42 g、锥形薯为38.6 g、半台形薯为33.3 g。

3.1.2 种群仿真模型构成

切块薯中单粒种子存在切面与种皮两种类型接触面,采用比例法添加两种接触参数的种薯群,即分别建立种皮种薯与切面种薯接触参数的切块薯;种皮种薯占比30.8%,切面种薯占比69.2%。

3.2 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仿真

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包括切面种薯-钢板与种皮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在EDEM软件中建立平板,其参数参照Q235钢设置,采用台形薯作为试验用种,初始位置种薯静置于平面,以平面倾斜角度为自变量x,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因变量y,通过改变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观察种薯在何处开始滑动,并记录倾斜角度。因切面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μ1=0.621,种皮种群-钢板间平均静摩擦系数μ2=0.541,选静摩擦系数y为0.3~0.7,对应仿真测得倾斜角度为17.9°、22.9°、27.6°、31.5°与35.7°。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拟合方程:

仿真分析可知,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与平板倾斜角度呈线性增加,拟合决定系数R2=0.99,将31.84°与27.19°代入拟合方程,分别得到切面种群-钢板间静摩擦系数μ’1=0.606,误差为2.4%,种皮种群-钢板间静摩擦系数μ’2=0.502,误差为7.2%,与试验数值基本一致;取混合种群-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两者均值为μ’3=0.554。

3.3 堆积角试验仿真

在EDEM中建立平面、仿真种箱与颗粒工厂,按分类统计的比例设置各类种薯生成数量,颗粒总数为400粒,参照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仿真与种薯-种薯间静摩擦试验设置种皮种薯-种皮种薯、种皮种薯-切面种薯、切面种薯-切面种薯、种皮种薯-钢板与切面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挡板提升,种箱中种薯沿侧面开口流出,测量种薯群轮廓的长度与高度,计算出种薯群外轮廓倾角,从而求得种薯群仿真堆积角。

以堆积角度为因变量y1,种薯间动摩擦系数为自变量x1,采用4个不同x1值开展仿真试验,分别记录堆积角随种薯间动摩擦系数的变化,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拟合公式如(4)式所示,拟合决定系数R2=0.96。由公式可知,种薯堆积角度随种薯间动摩擦系数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将真实试验测得种薯间堆积角度27.95°代入拟合公式,求得混合种群中种薯-种薯间动摩擦系数为0.026。

3.4 混合种群间静摩擦系数仿真试验

按照各类种薯比例建立混合种群,其中单切面薯占比13%,扇形薯占比21%,台形薯占比10%,锥形薯占比40%,半台形薯占比16%,混合种群-钢板间静摩擦系数设置为0.581,混合种群-钢板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71,混合种薯-混合种薯间碰撞恢复系数为0.79,混合种薯-钢板间动摩擦系数为0.01,混合种群-混合种群间动摩擦系数为0.026;设置混合种群-混合种群间静摩擦系数为自变量x1,堆积角为因变量y1,混合种群-混合种群间静摩擦系数x1为0.29~0.52,设置不同x1的值开展4次仿真试验,对试验结果开展多项式拟合得:

拟合决定系数R2=0.99,将真实混合种群堆积角度27.95°代入拟合方程,计算得到混合种群间静摩擦系数为0.38。

4 结论

为便于开展对切块马铃薯种群的研究,对切块马铃薯进行了分类及标定。确定混合种群中单切面薯占比11.76%,双切面薯共占比28.43%,三切面薯占种薯群的占比最高为50.98%;切面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0.606,种皮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0.502,混合种薯-钢板间静摩擦系数为0.554;混合种群中种薯-种薯间动摩擦系数为0.026;混合种群种中薯间静摩擦系数为0.38,为切块马铃薯精量排种仿真试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种皮切块种薯
东北地理所发现PG 031基因具有改良大豆种皮吸水性的应用潜力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比萨切块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魔芋切块繁殖的生长特性及产量分析
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应用种皮叶绿素荧光指示烟草种子成熟度的研究
马铃薯种薯切块技术要点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