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专门化肉牛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模式探讨

2023-06-03王小伟屈平平王加才王云洲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门化肉牛牛肉

曹 雷,王小伟,屈平平,王加才,王云洲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肉牛产业是山东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产业,也是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构建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力量。优良的种质资源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肉牛产业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关键。以引入专门化肉牛品种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基础母牛群为基础,建立专门化肉牛品种核心群,集成一套育繁推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为完善山东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2 年我国屠宰肉牛约3010 万头,牛肉总产量约为767 万t。进口牛肉268.95 万t,占全球进口牛肉总贸易量的27.13%,山东省进口牛肉49.54 万t,超过上海、北京,牛肉需求缺口大。2021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指出我国肉牛产业基础差、生产周期长、养殖方式落后,需要围绕增加基础母畜产能、推进品种改良、扩大饲草料供给、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和科技支持,提升牛肉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肉牛产业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增加母畜产能,是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的关键举措,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3 年山东省大力推进肉牛增量提质项目,自启动以来,投入财政资金近8000 万元,覆盖基础母牛6.6 万余头,目前已新增犊牛2 万余头,在保障畜产品供应、促进富民增收、带动草食畜牧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潍坊市印发《关于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潍政办字 〔2022〕 24 号),提出潍坊港具备活牛进口口岸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应加快补齐肉牛种群产业短板,计划利用3 年时间培育做强百亿级肉牛产业链条。

2 项目拟解决的产业发展问题以及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我国肉牛产业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规模化比重、生产水平有所提升,但牛肉需求与供给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2020 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6.3kg/ 人,相比美国的26kg/ 人,有近4 倍的差距。牛肉产品需求稳步增长,饮食习惯和观念转变,对牛肉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25 年国家目标:牛肉自给率达到85%左右、牛肉产量680 万t 左右、规模养殖占比达到30%。山东是养殖大省,潍坊市是养殖大市,但多以猪禽为主,肉牛产业是短板。目前,潍坊规模化肉牛企业少,与家禽、生猪等传统优势畜牧产业相比,多数肉牛场存在总体品种老化、养殖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屠宰企业加工不足的问题,弱项短板较多。

肉牛育种面临周期长、缺乏持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育种成本高等问题。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潍坊市针对国内肉牛产业现状,引入专门化肉牛品种,进行育繁推一体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契合国家继续实施扩大母畜扩群增量项目、定向支持“产犊补母”稳定牛源的计划,符合潍坊市对本地肉牛产业的规划。该项目紧紧围绕品种引入、场址规划、品种繁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与保健、抗生素减量化控制使用、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到肉牛产业与生态环境承载相匹配,补足短板,形成一套样板方案和推广模式,实施后可加快推动潍坊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内容

3.1 境外引进肉牛品种隔离场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科学的隔离场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至关重要。根据管理规范,在引入专门化肉牛工作的开始,境外引进肉牛要在指定的进境动物隔离场进行为期45d 的隔离。在避免染有疫病的动物进入的同时,应运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死淘,主要内容包括:进境肉牛隔离场的人员管理、饲养管理、物资管理、防疫检疫、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等各方面,在满足检疫部门对隔离场要求的同时,形成一套隔离场精细化饲养管理规程,有效地保证高端肉牛品种的科学健康引入。

3.2 适度规模肉牛场的规划建设

适度规模肉牛场的规划建设是集家畜环境卫生学、畜舍建筑、养殖设备配套、精准环境控制及精细饲喂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可解决肉牛行业牛场规划布局及建设不合理、水平低下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①养殖场的合理选址,要因地制宜,根据经营规模和生产需要,对土质、水源、地势、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多方面分析,如选址要地势高燥、土质良好、水源充足、草料丰富、交通方便、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不占或少占耕地等,这是科学建设牛场的基础;②场区科学布局,规划时应留有余地,要考虑牛场今后的发展,本着科学饲养、因地制宜、高效环保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供电线路和供水管道设计科学,以便于整场生产过程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牛场功能区应配置齐全,一般包括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污无害化处理区及病畜管理区等,具体布局要满足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各功能区选择建设合理,保持科学合理距离,以保证科学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③牛舍标准化,配套饲喂系统、湿帘和风机、清粪系统和智能环控等设施,实现设备低耗能运行,舍内环境稳定适宜,饮水清洁适温,为肉牛的科学健康养殖提供条件。

3.3 专门化肉牛高效繁育技术

充分发挥引入一定规模的纯种优质安格斯、海福特核心母牛群,利用人工授精及胚胎移植技术,提升专门化牛肉品种的数量,为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种质资源保障。主要内容包括:①以纯种优质安格斯、海福特核心母牛群为基础,推广人工授精(鲜精保存技术、细管冻精生产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规程)、母牛发情精准鉴定、同期发情、超速排卵、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普通能繁母牛的生产性能;②在科学选育种公牛的基础上,优化人工授精技术,细化精液采集技术及鲜精保存技术,科学优化精液稀释液,标准化操作细管冻精生产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最大程度扩大引入肉牛品种的种质资源优势,高效扩繁专门化肉牛种群。

3.4 专门化肉牛日粮配合技术

充分利用农区秸秆资源,开发专用牧草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品种营养出发,测定营养成分,配制适宜的日粮饲料,细化秸秆揉丝、青贮技术和全混合日粮等技术,推广盐碱地养牛饲草种植及深加工技术,充分开发利用盐碱滩涂。主要内容包括:①在充分利用当地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同时,发挥当地蔬菜种植面积大、蔬菜加工企业多、蔬菜下脚料多的优势,开发蔬菜下脚料牛羊饲草再利用,评定并提升秸秆饲料、蔬菜下脚料的营养价值,研究益生菌、酶制剂在不同青贮饲料中的科学使用;②根据肉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结合主要饲料原料市场行情及当地饲草料资源,科学配制经济日粮,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为开展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③分析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研发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科学合规地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牛肉品质,从根源上解决“瘦肉精”违法添加的问题,在提质降本增效的同时,解决牛肉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安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④根据盐碱地的生态特征,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培育及引进优质的耐碱饲草品种,推广耐碱牧草的种植及深加工技术,为推广盐碱地肉牛规模养殖提供优质的饲草饲料和技术支持。

3.5 专门化肉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专门化肉牛饲养管理,形成一套饲养管理规程,推广犊牛早期断奶和隔栏补饲、肉牛分群、公牛母牛培育等技术,充分发挥潍坊地区肉牛饲养环境和饲草料资源优势,实行标准化饲养,加强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内容包括:①在保证引入专门化肉牛健康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适度规模肉牛场的批次生产管理方案,提高母牛群的利用率,充分体现集约化养殖;②加强专门化肉牛养殖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参考国家《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及山东省地方肉牛饲养技术规范,制定科学的专门化肉牛饲养技术管理技术规程、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措施,同时引进推广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缩短幼牛的饲养周期,提高肉牛的集约化饲养水平及优质肉牛生产水平,加速牛群周转。

3.6 肉牛疾病防控技术

根据肉牛疾病发生和流行特点,推广肉牛免疫程序、疫病净化、应激综合征防控、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和肉牛肢蹄保健方案,解决肉牛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难题,提高养殖效率。主要从以下6 方面进行:①定期对牛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病毒性腹泻等主要疫病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和疫病净化方案;②根据不同养殖场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评估牛群的健康情况及免疫效果,科学选择预防药物和疫苗的,为阳性牛场的疾病净化等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控方案;③在正确评估不同牛场牛群的健康水平的基础上,研发新型高效中兽药,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案进行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行动,提高母牛群的健康水平及生产能力;④使用本课题组创新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健牛散”解决牛场养殖和运输过程中的应激问题,降低应激综合征发病率,降低死淘率;⑤科学分析集约化肉牛场蹄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制定蹄病综合防控技术方案,利用中西结合集成护蹄、蹄部药浴、修蹄等技术制定肉牛肢蹄保健方案,提高肉牛肢蹄健康水平;⑥科学分析肉牛集约化养殖前胃疾病高发的原因,根据当地肉牛的实际饲喂特点,结合集约化养殖肉牛群瘤胃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中西结合研发瘤胃保健功能包,维持瘤胃内环境稳态,保障牛群健康生长。

3.7 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推广好氧堆肥技术和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好氧堆肥技术是在适度规模化肉牛场推广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也是最有效的肉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之一,包括条垛式堆肥、反应器堆肥、槽式堆肥等模式。主要技术路线包括:以肉牛场粪污为主料,秸秆类为辅料,进行碳氮配比,配合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利用不一样的翻抛方式,对粪污有机质含量、pH 值、发酵温度、含水率、粪大肠杆菌群数、蛔虫死亡率、重金属含量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集成监测粪污好氧腐熟发酵进程、粪污堆肥过程无害化分层情况、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制定符合现场的工艺方案。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构建适合本地区的“生态养牛-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特色循环链,推广以净化肉牛粪便、污水治理为核心的“牛-沼-林/ 菜/ 粮”这一农业循环经济种养业发展模式。畜牧业循环经济是通过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高效利用技术,实现畜牧业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一种新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形态。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循环经济是促进降本增效和拓展肉牛养殖功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肉牛养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肉牛产品绿色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

4 建立协同推广运行机制

4.1 组建技术推广团队

组建肉牛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关键技术推广创新团队,抽取精干组成协同专班,负责团队工作的运作与沟通协调;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与示范,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沟通工作进展,深入推广县区一线养殖场开展调研,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定期对团队内部成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推广能力和水平,协作单位定期按照要求标准组织养牛场配合团队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4.2 开展科研成果交流

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协同合作,定期走访交流,针对推广过程中发现的生产一线的难题,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展开科学研究与可行性论断,促进更多更好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

4.3 问题征集与处理

与协作单位大力合作,组织开展调研,通过交流座谈、实地调研、直接反映等方式,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加强攻关与技术集成,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技术链条,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5 小结

根据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突出粮食保障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引入专门化肉牛品种,进行育繁推一体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一套样板方案和推广模式,加快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聚集全社会优势资源,建立农科教、产学研多方协同的推广机制,构建以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核心,协同开展推广服务的组织模式,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肉牛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牛肉的稳定安全供给提供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专门化肉牛牛肉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家事司法专门化的路径与选择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的基本路径
吃不上牛肉了